① 我岳母今年70歲,化驗結果CA19-9不超標,可CA242檢查結果為34.5,,這種情況體內有癌細胞嗎
問題分析:
你好,雖說CA242是可以做為診斷癌症時的一項參考指標,但也不能說它有升高了就是有癌症的病情引起的
意見建議:
有些老年人化驗它的指標就是比正常值稍微高一些的。而且如果患有癌症,它會成倍的增長,有時會幾十倍或上百倍的增長的。所以說你只是這一個有點高,身體沒有其他不適的症狀,這個不要擔心了,問題不大。
② 腹痛,胰頭部體積飽滿,血尿澱粉酶都正常
〝59歲,胰頭飽滿,澱粉酶正常〞不是急性胰腺炎。但是要排除慢性胰腺炎及胰頭癌。建議做:脂肪酶CA19-9及增強CT。驗血膽紅素排除膽菅阻塞。必要時更要做ERCP取細胞學Cytology癌細胞測檢。沒有正確診斷,就不能有效治療。
③ ca119偏高
偏高是高多少,成倍增加嗎?
CA19-9:即糖鏈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是一種與胰腺癌、膽囊癌和胃癌相關的腫瘤標志物,又稱為腸癌相關抗原(Gastrointestinal Cancer-associated antigen,GICA)。1979年Koprowski以人的結腸癌細胞株SW1116細胞表面分離出來的單唾液酸神經節糖苷脂作為抗原,免疫小鼠並與骨髓瘤細胞雜交製成相應的單克隆抗體1116-NS-19-9,用此單克隆抗體識別的腫瘤相關性抗原稱為CA19-9。
CA19-9是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標志物。CA19-9的術前檢測有助於判斷胰腺癌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血清CA19-9陽性臨界值為37kU/L。胰腺癌患者85%〜95%為陽性。當CA19-9小於1000kU/L時,有一定的手術意義,若CA19-9大於1000kU/L,提示血液轉移。結直腸癌、膽囊癌、膽管癌、肝癌和胃癌CA19-9的陽性率也會很高若同時檢測CEA和AFP可進一步提高陽性檢測率。良性疾患時如胰腺炎和黃疸,CA19-9濃度也可升高但往往呈「一過性」。術後檢測CA19-9可用於評價手術治療和與術後判斷。若CA19-9在腫瘤切除術後2〜4周不能下降到臨界值,提示有可能復發可考慮進行第二次手術;若CA19-9在腫瘤切除術後2〜4周下降到臨界值,提示手術成功,以後可行姑息治療。
術後1〜2個月檢測CA19-9對腫瘤復發的判斷比影像學檢查早3〜9個月,在很多病例中CA19-9已明顯升高並指示腫瘤復發,但影像學檢查卻未發現.故胰腺癌術後進行CA19-9隨訪檢測,可以預報復發和判斷預後。
④ 腹脹腹痛有里急後重感
病情分析:您好,這樣的話建議慶大黴素,甲硝唑,整腸生等治療,避免辛辣刺激飲食及焦慮情緒
指導意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治療的關鍵,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⑤ 為什麼最近幾天總是肚子痛,而且還拉稀
拉稀即為腹瀉,腹瀉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病,那麼經常腹瀉是怎麼回事呢?這是腹瀉的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超出平時生活習慣的頻率,糞便質稀黏液。
經常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腹瀉分三種
1、一般是因為飲食不節(潔)導致,外感濕邪常見,症狀多起病急,瀉後痛漸。、
2、脾胃虛弱。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水濕內停,脾胃功能紊亂導致腹瀉。
3、腎陽不足,陽氣不足溫化脾土,引起腹瀉,這種情況一般多出現天亮之前,又名五更泄。
腹瀉的原因大多是飲食不當: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頻繁地調換新食品,或吃了腐敗變質有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等,都容易引起腹瀉。
可以喝乳酸菌發酵型奶粉調養法,改善胃腸道功能,腸道菌群結構與腸道健康息息相關。當腸道內有益菌數量大於有害菌的數量時,菌群結構就趨於平衡狀態,腸道正常功能得以維持。相反,當腸道內有害菌數量多於有益菌群時,腸道健康就會亮紅燈,從而出現便秘、腹瀉、腹痛、腹脹、腸道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腸道問題。
乳酸菌對腐敗菌和低溫細菌有很好的抑製作用,對於腹瀉、痢疾、腸炎和由於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多種疾病有顯著調理效果。
食用方法:每次25g,早晚各一次,取溫開水攪拌均勻即可服用。
注意事項:不可用過高溫度的水沖調,以免破壞奶粉中的高活性乳酸菌。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
⑥ 患者女 70歲腹痛15天查中性淋巴低嗜酸性粒細胞特別高56.1既往高血壓病史10餘年一般190--
病情分析:
你好;這種情況不排除嗜酸性粒細胞胃炎或者是腸炎,高血壓,可以引起間斷的腹痛,胃粘膜的水腫,充血等症狀,這種情況可以進一步檢查。
意見建議:
一般可以查胃鏡,腸鏡等檢查確診,一般嗜酸性粒細胞的胃腸炎可以用激素強的松治療,腹痛可以用山莨菪鹼等解痙止痛治療,高血壓可以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厄貝沙坦氫氯噻嗪膠囊,倍他樂克等降壓治療,低鹽飲食,注意激素葯物的副作用。
⑦ 關於多次化療後的腰酸腰疼腹痛
給你看兩篇文章,我不想給你推薦什麼,但是我覺得,癌症病人真的很可憐,被那麼些宣傳害慘了!
看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帶著不少鈔票匆匆忙忙地直奔醫院,然後又匆匆忙忙地空著手離開醫院,最後匆匆茫茫地離開了讓他受到病痛折磨的人世,留下給親友的只有淚水、艱辛和債務。這一個個的生命很坦然地死在癌症治療法則下:「癌症是絕症,治好了算你運氣,治死了是你活該。」
在所謂被醫院盡力搶救的幌子下,很多中晚期的癌症患者是因為被誤治而提前離開了這個讓他留戀的世界。每當看到這些情景,我的心裡總是百感交集,不知道是應該譴責這些只講經濟利益的醫院和醫生還是哀嘆病人的無知和不爭。我不是打擊所有的醫院和醫生,當中肯定有妙手仁心的,但很多也是不負責任的。
癌症被發現的時候多數都到了中晚期,而中晚期的多數病人是不適合手術的,還有一部分因為身體的原因也不適合做放化療的,但有相當一部分的病人卻是死於手術原因,一部分是死於放化療的副作用。在這里我不是說手術、放化療不好,我承認確實有部分癌症患者是通過手術或者放化療得以延長生命甚至得到康復。手術、放化療在治療癌症中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起到正面的效果,亂用了就是對患者不負責任,而正確衡量病情運用恰當的治療手段是醫生的責任,患者很多是無知的,醫生如果利用自己身處大醫院的權威而對病人不負責任的進行治療,那就是草菅人命。但是因為癌症一直都被人們看成是不治之症,因此患者即使是被誤治而死,也沒有人會認為是醫療事故。
不承認中醫療效的醫生肯定是庸醫
中醫的發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無數的醫家和病案都證明了中醫治病的顯著療效,這是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然而在醫學發達的今天,卻經常有些所謂著名的醫學專家跳出來否認中醫,我覺得他們和小丑沒有什麼區別。他們以為自己喝點洋墨水就是洋人,看不起祖宗留下來的遺產,他們否認中醫,就是否認辯證唯物主義,就是否認自己的人格。西醫有著中醫不可代替的手段,特別是手術和診斷手段;但中醫同樣有著西醫不能代替的優勢,特別是扶正祛邪的治癌方法。
一例肺癌治驗
我的門診疑難病病案
從醫10年了,每當有疑難之病,同事必延我相診,有很多治驗。我喜歡本網站,所以利用閑暇之餘把10年的病案作一整理,公布於眾,不求名利,姑且存檔吧。
姓名:高金和 性別:男 年齡68歲 住址:黑龍江
主訴:胸悶氣短三月,余近一周加重,伴咳痰喘。
病史:患者既往健康,進三月來無明顯誘因出現主訴症狀,動則尤甚,呼氣困難,伴小便頻數,頭眩,心慌,口乾,眼乾 。別無所苦。
望診:形體消瘦,面色不華,舌紅苔黃略膩。
聞診:無異常。
切診:尺脈不足,右脈尤甚。
辯證分析:氣虛下陷。
體格檢查及醫技科室結果: T:36.5 Bp;110/65mmHg R:19次/分 P: 80次/分
胸CT示有側中心型肺Ca,伴肺不張。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為發現轉移。余陰。
診斷:中醫:虛癆。
西醫:右肺中心型肺癌伴右肺不張。
治法:補氣升陷。(升陷湯加味)
方葯:
1)黃芪 50 知母15 升麻10 柴胡10 桔梗10 山芋45 萆瀉10
皂刺15 茯苓15 白術15 人參15
五劑水煎服
2)自擬消瘤散300g 每日10g,沖服一月。
醫囑:適當休息
效果:五劑後主症大減,只是服後每日大便增多3-4次,余無不適。效不更方,共以升陷湯加減服葯54劑,消瘤散600g,諸症消失。復查CT肺不張消失,腫塊仍在。因患者拒服中葯,五年以後伴發鼻咽癌故去
聽我說,起碼李可(你可以網路)是非常有名治療好癌症的,還有很多不錯的醫家,但是分散在全國各地,不太好找而已!
你去各中醫論壇看看求助,千萬不要隨便給把性命扔給西醫院!
另外,哎,我真的不想看你被毀掉,你網上搜索下「任之堂主人」,看看他的博客,想想我是不是做廣告,再問他。我在湖南,不是他本人!我只是仰慕他而已!
⑧ 腹痛腹脹,糖類抗原199位357,病情嚴重急
患者現在重點的異常情況是CA199超標,而這個指標超標的話,在結合患者腹痛的症狀來說,有可能是胰腺或者是肝臟方面出現問題導致的現在建議患者可以到當地正規的醫院掛消化內科就診,先向接診醫生說明來意,在進行腹部CT的檢查,重點看看胰腺和肝臟的情況,必要時還可以考慮增強CT掃描的檢查,目的就是看看是否存在胰腺佔位性疾病的可能性,根據檢查的結果決定下一步的治療了
⑨ 結腸Ca是什麼病
●什麼是結腸癌?
結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病因尚未十分明確,但有些疾病如家族性息肉病,已被公認為癌前期病變;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以及結腸血吸蟲病肉牙腫,與結腸癌的發生有較密切的關系。
結腸癌(包括直腸癌)是大腸的腺癌,為腸道內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尚未明確,但本病的發生與多脂肪少纖維的飲食有關,腺瘤狀息肉、結腸血吸蟲、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亦與本病發生密切相關。約40%的結腸癌分布於直腸及直腸乙狀結腸曲,其餘分布於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及肝、脾曲等處。結腸癌主要為腺癌,其餘為粘液腺癌及未分化癌,大體形態可呈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沿腸壁環行發展,沿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向腸壁深層浸潤,除可經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犯外,可向腹腔內種植或沿縫線、切口面擴散。多見於中年以上男性,由腺瘤息肉癌變者,發病年齡較輕。
●發病概況
結腸癌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在我國僅次於胃癌和食道癌,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的地3位。發病年齡以40~70歲最多見。腫瘤可發生於結腸的任何部位,乙狀結腸最多見,約占總發病率的70%,且大多數在距肛門25cm的范圍內。結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往往不為病人和診查者所重視,常誤診為其他疾病。結腸癌與其他腫瘤比較,發展相對緩慢,轉移較遲,如能提高對本病的警惕性,盡早做徹底檢查,可以爭取早期做出正確的診斷。
結腸癌的誤診率為41.5%,其中青年人結腸癌的誤診率達72.8%。結腸癌在出現症狀後一個月內確診者僅為8.8%~10%,3個月內確診者佔25%,6個月內確診者佔64.3%。值得指出的是,結腸癌的延誤診斷是影響預後的重要原因。
●臨床表現:
結腸癌早期多無症狀,隨著癌體積增大和產生繼發病變,才出現症狀。其主要症狀有:
(1)胃腸道功能紊亂:胃納減退、腹部不適、飽脹、便秘、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等。
(2)腸梗阻症狀:主要有腹痛、便秘、腹脹、嘔吐、腸蠕動亢進,有時可以見到腸型。
(3)血便:為結腸癌的主要症狀,也是直腸癌最先出現和最常見的症狀。由於癌所在的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和性狀各不相同,長期出血可以產生繼發性貧血。
(4)腹塊:多為癌本身,但亦可由於腹腔內轉移或炎性浸潤所引起,時隱時現的包塊常提示腸道有不完全性梗阻。
(5)全身症狀: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營養不良、全身衰竭,體重減輕和惡液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