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父母70歲生日回禮上印什麼字
父母70歲生日回禮上可以印壽字福字或者喜字都是可以的。
B. 老人過壽如今送客人什麼回禮
祝壽風俗是人生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尚書》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壽居五福之首,可見古人對壽是非常重視的。祈福求祥,盼望壽運長久,祖祖輩輩已約定俗成,由此也帶來了隆重的祝壽風尚。祝壽作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優良傳統,受歷朝歷代的推崇。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愛戴(孝敬)老人,追求長壽之事不泛其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上層統治集團已經出現了原始形態的祝壽活動。《詩經》中所用「萬壽無疆」;「南山之壽」這樣的頌句,在今天的祝壽活動中仍十分常見。應該說,春秋戰國以後的獻酒上壽活動雖然並不一定與特定的生日在一起,但由於活動本身具有「為人上壽」的特點,因此仍然可以說是今日祝壽禮儀的雛形。秦王嬴政為自己長壽不老,曾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各人,東渡入海尋求仙葯。漢高祖劉邦,捧酒為壽,唐宋以來,皇帝壽誕日為自己制定了專門的節日進行祝賀。從古至今,這種習俗一直源遠流長,相延不斷。民間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美德,給老人祝壽是其主要的表現形式。年高齡長者為壽,莊子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古人有 「六十為壽,七十為叟,八十為耄,九十為耋,百歲為星」之稱。祝壽多從60歲開始,習慣以虛歲計算,且老人的父母均已過世。開始做壽後,不能間斷,以示長壽;祝壽重視整數,如60、70、80等,逢十則要大慶。尤為重視80大壽,隆重慶祝老人高齡;祝壽有「慶九不慶十」之說。如老人過60歲壽辰,並不是整60歲才做壽,而是59歲,「九」取長久之意,認為九是最尊,最大的數字,希望老人從做壽開始越活越長久;祝壽時,一般定於生日之日,要設壽堂,向被慶賀的長輩老人送「壽禮」,還要一定的拜壽儀式,參加壽宴等等。由於家庭經濟狀況存在差異,祝壽的規模也不盡相同。但不論繁簡厚薄,皆表達了兒女的一片孝心和祝福老人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 壽 堂 壽堂設在家庭的正廳,是行拜壽禮的地方。堂上掛橫聯,主題為壽星的姓名和壽齡,中間高懸一個斗大「壽」字或「一筆壽」圖,左右兩邊及下方為一百個形體各異的福字,表示百福奉壽,福壽雙全,希望老人「壽比南山高、福如東海大。」兩旁供福、祿、壽三星。有的奉南極仙翁、麻姑、王母、八仙等神仙壽星畫像。有的還掛「千壽圖」、「百壽圖」、「祝壽圖」等壽畫,壽畫中多以梅、桃、菊、松、柏、竹、鶴、錦雞、綬帶鳥為內容,以柏諧百,以竹諧祝,以鶴諧賀,象徵長壽。堂下鋪紅地毯,兩旁壽屏、壽聯,四周錦賬或壽彩作襯托。壽屏上面敘述壽星的生平、功德,顯示老人德高望重,地位顯貴。壽聯題辭內容多為四言吉語。堂屋正當中擺設有長條幾、八仙桌、太師椅,兩旁排列大座椅,披紅色椅披,置紅色椅墊,桌上擺放銀器、瓷器,上面供奉壽酒、壽魚、壽面、壽糕、壽果、壽桃等。「酒」取久為諧音,有長久之意;「魚」象徵富裕,年年有餘;「面」寓意長,所以吃壽面有延年益壽之意;「果」表示功德圓滿、碩果累累; 「糕」含義高,為諧音,有高山之意,希望老人高福高壽,延年益壽。糕要盡量疊高,正好應了那句壽比南山高的祝詞;說到壽桃,在神話傳說中,當年西王母祝壽時,曾經在瑤池設蟠桃會招待仙,因而後世民間祝壽要用壽桃,均為討個吉利、吉祥。供照明的有壽燭、壽燈(長壽燈)等。祝壽的文章稱壽序、壽文、壽詩等,都是一些贊頌溢美之辭。壽 禮 祝壽禮品多由家裡子女後輩准備,外甥、女婿要送厚禮,也有親戚、朋友、鄰里饋贈。壽禮品種豐富多樣,因人而異。既有壽金,也有食品、衣物,食品要以老人平時喜歡吃的為主,但不能缺少壽桃、壽糕和面條。壽桃一般用面自己蒸制,也有用鮮桃的。壽糕指壽禮糕點,多以麵粉、糖及食用色素混合蒸製成形,飾以各種圖案。現在賀壽,有的改送生日蛋糕,親戚鄰里大多上壽禮。叩拜儀式 為老人祝壽注重隆重、喜慶、團圓,常言道:「家有一老,實為一寶」 。壽慶當日,雞鳴即起,家中拜壽儀式,親朋好友攜禮前來祝賀。被祝壽的老人為「壽星」,胸前戴紅花,肩上披「花紅」,也就是紅色緞被面,儀式中總管、司儀、禮筆披紅戴彩,壽星老人身穿新衣,朝南坐於壽堂之上,接受親友、晚輩的祝賀和叩拜,六親長輩分尊卑男左女右坐旁席。儀式全程由司儀主持,一切就位後,壽星命令「穿堂」,兒孫們按照順序依次走過壽堂,司儀逐一報詠。拜壽開始,鳴炮奏樂,長子點壽燈,壽燈用紅色蠟燭,按壽齡滿十上一株。接著邀請長輩即壽星的姑舅或叔父講一點概括性的賀壽話語,長子致祝壽辭,千恩萬謝老人養育之恩,深情贊頌老人一生功德,壽辭語言懇切,飽含熱情。叩拜分團拜、家庭拜和夫妻兩口拜等形式,不出「五服」的須磕頭,其餘行禮。叩拜時,先由長子長媳端酒上壽,壽星執酒離座,到堂前向外敬天,向內敬地,然後回座。兩口拜也叫對對拜,順序是兒子與兒媳上前先叩拜,再由女兒與女婿叩拜,接著侄兒媳、侄女婿、孫子媳、孫女婿、外孫子媳、外孫女婿等依次拜壽,沒有結婚的孫子孫女以及重孫們集體團拜。拜壽中,壽星給每位參拜者發一個小禮品,這叫「回禮」,禮品有銀戒指等,孫子輩的發小紅包。叩拜結束時,事先指定一孫男或孫女向壽星唱祝壽,壽星和顏悅色補贈禮品。叩拜儀式後,壽星以及姑親還要講些答謝或感受的話語,接著壽星給子孫們分發蛋糕,拍照合影,直到長子熄滅壽燈時祝壽才宣告結束。眾賀客來拜,壽星一般迴避直接受拜。客到時,招待賓客向上堂空位拜揖,由子孫答拜。有的殷富人家祝壽時雇戲班演壽戲,戲班到家中慶賀,一般至深夜始散。合龍口 合龍口與拜壽是相輔相成的一項活動,一些祝壽人家將老人的壽材(即棺材)早早做好,待祝壽這天抬出,壽材上鋪「花紅」,放紅線,線的一頭栓銀元或現金,壽星坐於棺材前,八仙桌上擺放水果,兒孫對面跪拜,三叩首後,木匠開始說喜或稱道喜,「柏木長在深山崖(nai),鑿子把它砍下來,木匠將它做成材」;「製成香木,陰司做廳堂」;「誰用這副材,子孫後代出高才」等,木匠拿起事先做好的擀杖,邊卷「花紅」邊念叨,待十卷結束後,抽出擀杖贈送給壽星的長女。這時,木匠握住笤帚,將棺材比作「龍體」,先掃龍頭,再掃龍腰,後掃龍梢,口中念念有詞:「掃龍頭,做王侯;掃龍腰,穿蟒袍;掃龍梢,財神到」等許多吉祥如意的話言。然後,木匠把由核桃、花生、紅棗、水果糖組成的「壽花」,分別向東西南北方向拋撒,寓意金銀滿堂、糜谷滿倉、兒孫健康、牛羊肥壯。一切程序後,「龍口」也就是棺材口馬上蓋好,往後不得隨意搬開,如果棺材蓋打開了,老人壽終正寢的時間也就到了。壽 宴 拜壽禮畢,壽星要先吃壽面(也有壽面放到宴席後的),壽星全家人都要吃一點,稱為「暖壽」。壽面講究又細又長,表示壽祿長久,盼望老人「富貴不回頭」。然後壽宴,壽星老人坐上席,與親友後輩共飲壽酒。開頭三碗上菜,都是長子跪下舉過頭送上餐桌,以示對客人的謝意。三碗後客人高呼換人,才由幫忙人上菜。宴席中,眾兒孫舉杯祝壽,壽星笑容滿面,端杯示意。宴席桌上,美酒佳餚,觥籌交錯,整個宴席場面,兒孫滿堂,親朋雲集,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古人雲:「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按中國古代的生活條件和條件而言,老人能活到這么大的年齡,已屬不易,子女們慶幸自己的雙親長壽,必然要有一番很熱鬧的祝賀活動,盼望生命之樹常青,壽祿之神常臨,老人健康長壽,頤享天年。然而,「花開花落終有時」,人生之旅,來去匆忙,轉眼瞬間。 正是由於生命的循環、輪回,才開啟了綿延不息,生機盎然的人類社會和自然家園
C. 80歲老人壽宴回禮,回什麼好!
前段時間父親做壽,我們也不知道送什麼做回禮 ,後來一個朋友介紹送
「普洱喜茶餅壽宴回禮小禮品過壽禮物定製生日禮物老人福壽生日回禮」
,說他之前同事家也是送的這種 ,親戚們都很喜歡。
而且價錢也不貴呢。一套10元錢不到,覺得很創意就試了試,親戚們還真是很喜歡,也不俗氣,自己家老人也很喜歡。你們也可以試試
D. 母親70歲生日宴答謝詞
尊敬的各來位長輩,各位自來賓:
大家好!
今天是我敬愛的母親七十大壽的好日子。在此,請允許我代表我的家人,向母親送上最真誠、最溫馨的祝福!向在座的各位賓朋好友的到來致以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風風雨雨七十年,母親閱盡人間滄桑,她一生積蓄的最大財富是她那勤勞、善良的人生品格,她那寬厚待人的處世之道,她那嚴愛有加的朴實家風。這一切,伴隨她經歷了坎坷的歲月,更伴隨她迎來了兒孫滿堂幸福的晚年生活。在此,我作為兒子向母親表示:我一定會牢記你們的教導,承繼你們的精神,積極進取,在學業、事業上都取得豐收!同時一定要孝敬你們安度晚年,百年到老。
讓我們共同舉杯,祝母親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健康,永遠快樂!
祝福在座的所有來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同時也祝你母親生日快樂、身體健康!
E. 過生日宴會回禮應該選什麼
過生日夜會回你應該選一些什麼,我覺得如果是回你的話就送一些比較好的。有一些零食禮包還有一些手工製作精美的禮品。這些回禮給這些朋友們也是非常好的。其實禮物好不好貴不貴並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感謝參加你生日宴的所有朋友這個才是重點,所以我覺得你回你送的禮物,按照自己想要的禮物就可以了。只並不需要按照每一些固定的禮物去送。也可以送一些水果啊之類的。只要自己和朋友都高興就可以了。
F. 家裡老人擺壽宴,想知道給賓客做什麼回禮好呢
試試買到復網上訂批量制的火麻油做為來賓的禮物,我相信這將會是很有意義的事,你想下巴馬火麻油寓意長壽健康,而且你是為百歲壽星,那代表你是長壽老人,希望把這種祝福也能傳遞下去。相對來祝福送禮的賓客來說,57.3塊一瓶亦舒^堂^火麻油送得有價值,有意義還是很好的,你到京東批量采購的。,,
G. 七十大壽回禮多少錢合適
這個沒有固定的說法,多少都是心意,但你說的是回禮那就要看看人家當時給你多少,你回禮總要比人家多點才合適的,不能比人家給你的少,這樣說不過去。
H. 70歲壽宴流程
開始的時候放生日快樂歌,然後獻壽桃,同時說一些祝福的話,讓壽星也講講話,客人送壽禮,然後就是宴席了。
祝壽 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也多臨識賀。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
生辰 商洛人對生辰甚為重視。嬰兒有看三天、過十天、過滿月、過百天、過周歲。中年人講究過三十六、四十九,俗稱「門檻子」。到這一天,家人用紅布做成紅褲帶系在腰間,或用紅布做成內衣穿上,意在消災滅難;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避難。過生辰日,窮苦人,無甚講究,有錢人,大操大辦,設大宴,前去祝賀的叫「吃生日」,送厚禮。給娃「過歲」,外婆家給送疆繩、銀鐲、銀鎖、銀項圈。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
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
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
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作大壽前要
向至親好友發請柬,發放日期一般在作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
諺日:「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准
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主人還要大擺壽宴,賓客痛飲,有
的還請來堂會,增加喜慶氣氛。
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
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
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
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
「壽域開祥」等。
壽堂一般設在堂屋,正面掛壽簾,兩旁配有對聯書些如「福如東
海」、「壽比南山」等古語。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
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
旁。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寓意長壽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
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送燈花兒燈花用彩色燈花紙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燈花的數目比
作壽者的歲數要多兩個,一個為「本命年」,一個為「增壽年」。晚
間由作壽者上香點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燈盤,列隊至大門外與神碼、
敬神錢等共焚之。
坎兒年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北京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
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
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
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
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
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老北京還有在本命年
和60歲以後系紅布腰帶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