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贊同老年人要控制熱量攝入的說法,並且身體保養是一個綜合性的事情,內不能僅僅從吃的角度容來講。
首先說一下熱量的攝入問題,50-60歲的實際上稱不上老年人,我們應該根據其實際的運動量來決定吃什麼、怎麼吃,當經常性旅遊、運動的時候,必須補充足夠的熱量。
其次,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去山裡、海邊旅遊,這些地方空氣好,對中老年的心臟等有非常大的好處。
再次,要未雨綢繆服用一些真正到了老年必定缺少的營養元素,例如輔酶Q10,例如葉黃素,提前對心臟和眼睛做一些營養方面的補充。
㈡ 50歲以上的老人需要補充哪些維生素
上聚優庫綜合營養,查看50歲以上老人營養,非常全,就是比較高端
㈢ 60歲的老年人每天的營養攝入量是多少
60歲輕體力活動 男性:1900kcal能量一日,女性:1800kcal能量一日。蛋白質男:75g,女65g。攝入脂肪佔全日總回能量答中的20%~30%。碳水化合物:50%~60%。另外還要適宜補充鈣800~1000毫克每日,鐵1毫克每日,維生素A,D,E,B,C等等,多喝水,每日每千克體重應攝入30毫升水......
㈣ 中年人(50歲左右)一日三餐如何搭配更好一些
中年期的營養保健
中年期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人到中年,體力、精力開始衰退,有的甚至出現早衰現象。可是中年又是人生中事業的鼎盛期,正是才華橫溢、成果倍出的黃金時期。一個熱愛事業的人往往容易忽視飲食營養的合理供給,自恃體壯,不考慮健康養生的問題。特別是中年知識分子,很可能因飲食不合理、飲食習慣不科學,而極易導致肥胖病、冠心病、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癌症等疾病。因此,中年人講究科學飲食、注重飲食保養對保持旺盛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延緩老化速度、少生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中年期的營養需要
在中年期,合理的飲食營養不僅對身體健康有益,而且還能為延緩衰老、益壽延年夯實基礎。
中年人對各類營養素需求的總原則是:應該根據生理的改變,在達到營養平衡的前提下,保持飲食結構的合理。在營養的攝入量上,該增則增,該減則減。概括地說就是:低脂肪、低膽固醇、充足的優質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適量的碳水化合物和食物纖維。
熱量
應控制總熱量,以維持標准體重為原則。體重偏輕的,應適當增加熱能供應,主要是補充碳水化合物;體重超過標准者,應控制進食量,主要是限制動物性油脂和碳水化合物。過量進食對任何年齡的人都是不利的,對中年人危害更大。所以,中年人的飲食應保持攝取熱量與消耗量大致相等。一般腦力勞動和輕體力勞動者,每日需熱能2200~2400千卡,可根據體力消耗的強度適當調節,但熱量不應攝入太多,否則易形成肥胖。
蛋白質
蛋白質供應量應適當多一些,中年人對蛋白質的利用率下降,不如青壯年,因此,供應量應略高一些。每日每千克體重應不少於1克,而且優質的動物蛋白質和豆類蛋白質約佔1/3為佳。
維生素和無機鹽
維生素和無機鹽供應要充足。維生素對中年人有重要作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 和 B族維生素中對中年人尤為重要,可以促進機體代謝、增強機體抵抗力,而且有防治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和糖尿病的作用。每日供應量:維生素A 2200 國際單位、維生素E 30毫克、維生素C 70毫克、維生素B1 1.2毫克、維生素B2 1.2毫克。無機鹽方面主要是增加鈣、鐵的攝入,限制鈉鹽,以預防骨質疏鬆、貧血和高血壓的發生。鈣的攝入量應不少於800毫克,鐵的攝入量為12毫克,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
食物纖維
食物纖維對中年人有重要作用,不僅能防止便秘,而且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量,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有防治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和糖尿病的作用,因此,中年人的飲食中應適量增加含纖維的食物。做到粗細搭配,不要只吃精米、精面,也要吃糙米、粗糧,因為稻、麥子、麩皮中不僅有纖維素。而且還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鉻和錳,若加工過精,就會失去這部分營養,如果缺乏這兩種元素,就易發生動脈硬化。
中年期的日常飲食安排
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與人類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中年期為了預防這些疾病必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科學地調配飲食結構,保持營養平衡,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中年人早起晨練前應先喝杯溫開水,以補充水分。早餐要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豆漿、面條、稀粥等,並應有定量的蔬菜,不要進食煎炸、干硬、油膩的食物,否則會導致食滯,引起消化不良。
中年人的晚餐必須科學進食。現代家庭中,白天上班工作繁忙,晚上全家團聚,晚餐自然比較豐盛。一日三餐的熱量幾乎50%都集中在晚餐里,這樣會使血脂驟然升高,再加上夜晚入睡後,人的血流減緩,大量血脂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冠心病。另外,晚餐食品質優量多,會刺激肝臟,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把血清膽固醇運載到動脈管壁堆積起來,促使動脈硬化,誘發冠心病。大部分熱量集中在晚餐的這種進餐方式,還會加速糖耐量的降低,易誘發糖尿病。
更年期婦女的飲食
● 補充優質蛋白質。在粗細糧搭配、米豆混食的基礎上,應注意攝取牛肉、雞蛋、魚類、動物肝臟和瘦的牛、羊、豬、禽肉以及豆製品。
● 增加維生素和必需的微量元素。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如柑橘、山楂、鮮棗等,對改善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抗病能力、增進造血功能非常有效。
● 經常食用具有健脾、益氣、補血功能的紅棗、桂圓湯、赤豆、糯米、蓮子等,對改善更年期綜合征大有益處。
● 伴有發胖、膽固醇增高、動脈硬化、神經系統不平衡的更年期婦女,更要注意限制飲食,油膩味厚、精製甜點心、含糖零食及含糖分高的水果、高膽固醇食物等應盡可能地減少食用。
中年期與進補
進補已經成為我國養生的傳統,但進補是有一定年齡界限的,過早會影響人體正常的生長發育過程,過晚則失去進補的大好時機。傳統養生學認為,男子應在40歲左右開始進補,而女子則宜更早一些,一般在35歲左右。這種說法是有根據的,《內經》中記載,男子在40歲以前,精力旺盛、肌肉飽滿、筋骨健壯,到40歲以後,則開始出現「腎氣衰」的現象;女子35歲前身體強壯,到35歲後,不僅精力開始不濟,而且頭發開始脫落,面部失去潤澤。現在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40歲是人身體健康狀況發生改變的界限,因此,中年期開始進補,不僅非常適宜,而且有一定的必要。把握住這個進補的好時機,不僅利在眼前,而且有遠期效益。另外,按我國中醫的觀點認為,中年人脾胃「主運化」的功能優於老年,這時既能進補亦能受補。當然,進補也必須根據自身的體質和健康狀況,需要補則補,不需要補則不要濫補。在中年期可根據需要適量地吃一些抗衰老的食物,如大豆、魚類、芝麻、香菇、銀耳、蜂蜜、花粉等,對人體是有益的。
中年期的最佳飲食
① 最佳護心食物
護心食物首推魚類,因魚類含豐富的雙碳6烯酸,堅持每天吃魚50克,可減少心臟病發生的危險。
再者是紅葡萄酒,因其含有多量的水楊酸,而水楊酸有預防血栓形成和心肌梗塞的功效,但不宜濫飲,以每2天1小杯為宜。三者是馬齒莧,因其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能抑制人體內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生成,而且能使血管內細胞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多,血栓素A2 (強烈的血管收縮劑和血小板凝結劑)減少,使血液黏度下降,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從而有效地預防冠心病。
② 最佳護腦食物
有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豆角、番茄、胡蘿卜、小青菜、蒜葉、芹菜、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大豆等。因為這些食物擁有胡蘿卜素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成分,可以阻止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從而保護大腦,是腦力勞動者的首選。
③ 最佳水果
有關專家根據水果所含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以及熱量進行評估,確定的營養豐富的水果依次為番木瓜、甜瓜、草莓、柑橘、獼猴桃、芒果、番茄、西瓜。
④ 最佳蔬菜
依次為甘薯、芹菜、胡蘿卜、蘿卜、白菜、捲心菜、菠菜、韭菜、甜椒、番茄、大蔥、蒜、黃瓜、茄子、豆角、冬瓜等。
⑤ 最佳湯食
各種湯中以雞湯為最優,它可向人體提供大量優質養分,也可通過促進人體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而振奮精神,使疲勞感與不良情緒一掃而空,因此營養學家主張早餐喝雞湯。
㈤ 50歲的人營養餐怎樣搭配
你好,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物質,沒有一種食物可以供給人們所需的全部營養。而不同食物的組合、互補,可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例如谷類和豆類混食,可提高蛋白質的質量,因為谷類缺乏賴氨酸,而豆類缺乏蛋氨酸,兩者結合 可以取長補短。又如把小麥、玉米、黃豆三種粉混合做成麵食,進食後的血糖指數要比單用小麥做的低10%。
50歲左右的人建議按照以下三點來搭配營養餐:
合理營養 體重適中
肥胖老人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疾病。但是,過於消瘦則會發生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所以,每日攝人的能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應以維持理想體重為原則。理想體重的簡易計算方式是:身高(厘米)—105,其餘數即為理想體重數(千克),在正負百分之十的范圍內均屬正常。
素食老人如體重較輕.則應先檢查一下有無病理情況,如沒有,則說明實際攝人的能量不足,應適當增加攝人量以維持理想體重。國外有一位學者曾進行過體重與老年健康關系的研究,結果發現過於消瘦和肥胖都會縮短壽命。由此看來 應把民間流傳的「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修改為「不胖不瘦利長壽」為妥。素食老人可以經常測量體重,以了解自己攝入的食物是否適量。如果長期低於標准體重,應請營養科醫生進行飲食指導。
合理烹調 科學選擇
老人飲食應清淡可口,但適量油脂是老人生活和營養所必需的。人體缺乏脂肪會造成能量不足以及脂溶性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但過多的油脂,即使是植物油,對人體的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素食老人每天應攝人適量的植物油。
素食老人很可能發生鈣、鐵、鋅和硒的不足。鈣與老年骨質疏鬆症有密切關系,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以上的鈣,以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或減輕其症狀。在日常食物中以乳類所含的鈣為最佳,其次是豆類。蔬菜和谷類中雖也含有較多的鈣,但由於受植酸的影響,人體吸收利用率低。
合理進餐 飢飽適度
老人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對減少,對飢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飢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凈素食老人,由於進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飢性較差,因此,應少食多餐,飢飽適度,按時進食。一般每日最少進食三餐,最好在三次主餐之外,增加二三次副餐(或稱點心)。主餐中每餐應有兩種以上的菜看,副餐可選食豆奶、豆腐腦、紅棗蓮心湯、花生糊、核桃酪、芝麻醬、各種咸甜粥、松軟糕點、水果等食品。三次主餐的間隔時間為4-6小時,副餐放在主餐之間和睡前1小時。進餐時最好有家人陪伴,這樣有利於增進食慾,免除孤獨。對食量較小、胃納較差的老人,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無機鹽制劑,如多元維生素、硒酵母片等,以滿足其營養需要。
按照以上三點來合理搭配營養餐,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預防許多老年常見症狀,維護健康的體魄,希望對您有幫助!
㈥ 六十歲以上老人的飲食應該怎樣安排
人到60歲,身體機能不斷下降,飲食上要有所調整,那麼60歲老人飲食怎麼樣安排?老人的飲食與年輕人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小編為你介紹60歲老人飲食怎麼樣安排,來看看吧。
60歲老人飲食怎麼樣安排
大家都知道人一般到了60歲就開始步入老年階段。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適合老年人食用,所以老年人應當有針對性的食用一些食物進行營養搭配,那麼60歲老人飲食怎麼樣安排?
1、食物的內容和食物的量:一日主食量應掌握在250克~300克。蛋白質食品,如牛奶每天最少250毫升,甚至可增加至500毫升,最好飲酸奶。雞蛋1個,肉類100克,豆類100克,蔬菜400克~800克,植物油20毫升~30毫升,鹽4克一6克。水果1―2個。把上述食物安排在各餐次中。
2、根據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的原則,早餐與午餐可安排豐富些。注意食品花樣要多,肉類食品可多選用魚肉,注意粗細搭配等,並可多食一些有保健作用的食品,如豆製品、木耳、銀耳、海帶、紫菜、香菇等。加餐可用酸奶、水果等。
3、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日3-5餐有規律。按時定量進餐。飲食有節、食量得當,不過飢過飽,每餐七、八分飽,忌狼吞虎咽、暴飲暴食。不挑食、不偏食,都是少鹽、少糖、少脂肪,多為清淡食物。
4、膳食熱能不高,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動物脂肪少,無機鹽、微量元素(包括維生素)充裕,滿足人體需要。營養素的合理是因他們平衡膳食。老人們的膳食結構的特點是:多量的奶、適量的禽、魚、瘦肉,少量的蛋、肝等。
5、食物搭配合理。老人的飲食要精心調制、烹調,各種食物有粗有細,葷素搭配,飲食柔軟易消化吸收。
6、吃夠蔬菜、水果限量。蔬菜和水果提供膳食纖維、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有有益健康的抗氧化成分,能延緩人體衰老,所以每天保證吃到1斤蔬菜,菌類和綠葉菜一定要吃。水果由於糖分太高,建議每天200g就夠了,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的蘋果。
7、味道要清淡。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下鹽吃多了會給心臟、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增高。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鹽應以6至8克為宜。
8、不能與家人的食物等同,最好單獨製作。烹調方法應軟、爛,食物要嫩。不用油煎炸食物。青菜最好切碎制軟,多用瓜類,有的可以製成泥狀。主食最好是發麵食物,如麵包、蜂糕或選用細面條、餛飩以及各種粥類。
60歲老人的飲食誤區
1、上了年齡的人在60歲後,新陳代謝減速,需要營養更少。營養專家表示,老人對熱量的需求沒有年輕人那麼高,但是對鈣、維生素D、維生素B12等營養的需求卻更多,建議老人應該多吃富含這類營養的食物。
2、偶爾沒胃口時,一頓不吃也沒關系。營養專家表示,老人經常不吃飯容易造成暴飲暴食、血糖波動和抑制食慾等危害。老人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餓,也一定要吃點東西填填肚子。
3、口渴時喝水,就不會脫水。由於生理變化的緣故,老年人即使出現脫水,也不會感到口渴。建議老人每天保持恰當的飲水量,盡量選擇白開水或礦泉水。
4、一餐飯吃一半留一半。經常吃剩飯剩菜容易導致關鍵營養缺乏,食物也容易變質,由於老年人嗅覺減退,有時難以聞出變質食物氣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議剩餘飯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應徹底燒熟。
㈦ 50~60歲的飲食保健方法是什麼
首先還是要適量運動,規律運動,然後是飲食養生。
1、適當控制飲食身體不老
有人說,一個人是否開始老了從體重就能看出來。這話不無道理。在標准體重以上的人,壽命隨體重增加而縮短。眾多研究顯示,在許許多多種延壽措施中,限食是最有效的措施!飽食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還會因為攝入過多的熱量導致肥胖,而肥胖本身會成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膽道疾病乃至癌症的誘因。
措施
飯吃八分飽。俗話說「八分飽、腸胃好」,吃飯的時候。八分飽的感覺是最舒服的,而八分飽又能保證基本的營養需求。
2、補充抗氧化劑細胞不老
人體由細胞組成,人體衰老也是從細胞開始的。哈曼博士的「衰老自由基理論」指出,壓力、紫外線、大量運動等因素對健康細胞產生「氧化」破壞作用,最終導致和加速了細胞乃至整個人體的衰老。因此近年來流行一個理念——抗氧化。
其實,抗氧化對我們並不陌生,像維生素C、E都有抗氧化作用,但都是普通的抗氧化物質。番茄紅素被認為是抗氧化活性最強的天然營養素,其抗氧化活性是維生素C的1000倍,維生素E的102倍。
措施
每天至少吃1-2份由2-3種富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及蔬菜(柑橘、梨子、葡萄、蘋果、櫻桃、藍莓、西瓜;番茄、花椰菜、胡蘿卜、青椒等)組成的拼盤,或者,吃1—2粒番茄紅素膠囊。
3、選擇好的能量精力不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常常感到身體疲勞、精力不足。每當遇到這樣的時刻,你會怎麼做呢?喝杯咖啡、啤酒還是吃塊巧克力?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咖啡與酒具有一定的提神醒腦、舒緩身心的作用,然而,喝太多的咖啡卻容易導致失眠和胃痛;酒精除了給人帶來短暫的精神麻醉外,並不能真正讓人精力充沛。巧克力等食品脂肪含量很高,雖然能給人帶來飽腹感,但不僅會使人發胖,其中的脂肪還容易導致體液酸化加重疲勞。選擇好的能量其實很簡單,最基本的就是充分攝入主食,因為主食中含有身體和大腦最優質的能源——碳水化合物。
措施
每天累計攝入約1斤主食;飢餓或疲憊時補充1杯果汁、1個水果或吃上1支能量。
4、選擇好的脂肪血管不老
脂肪攝入多了會引起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但脂肪有好壞之分。動物的油脂等飽和脂肪屬於「壞」脂肪,是導致膽固醇升高、血脂升高、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而植物油(尤其是橄欖油、葵花籽油)和堅果當中所含的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對人體有益。其中對人體最為重要的莫過於歐米茄一3不飽和脂肪酸了。
措施
適當補充大豆、花生、核桃、松子等富含不飽和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食物;有條件的話,每周吃1-2次鱈魚、鯡魚、鮭魚等富含歐米茄-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深海魚類。
5、補充膳食纖維腸胃不老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胃腸也逐漸慵懶起來。便秘是困擾眾多中老年人甚至是年輕人的一大隱痛之一。便秘的原因十分復雜,但主要是因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飲食中缺乏膳食纖維即為重要原因之一。食物中膳食纖維在腸道內吸收水分而充分膨脹,可促進腸壁的有效蠕動,使腸內容物迅速通過腸道而排出體外,客觀上起到了通便的作用。同時可將腸道內各種毒素吸附、稀釋、包裹,並促使其迅速排出體外,起到腸道清道夫的作用,並可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膳食纖維對於男性常見的幾大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作用,可以說是維護人體胃腸健康的多面手。
措施
每天1份粗糧。如玉米、小米、麥片、全麥食品等,以及1份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如木耳、銀耳、菌類、胡蘿卜、豌豆、裙帶菜等。
6、補充膠原蛋白皮膚不老
膠原蛋白是人體皮膚的主要成分,約占皮膚乾重的70%-80%。皮膚內的膠原蛋白就像撐起皮膚組織的鋼筋架構一樣,能讓皮膚看起來非常豐潤。此外,它吸收環境四周水分的能力很強,保濕效果非常顯著。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內的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就開始加快,供給不及耗損,再加上紫外線照射以及體內的氧化作用,均可能破壞膠原蛋白結構,讓它失去原有的彈力,這就是皺紋和臉部皮膚鬆弛提早出現的原因。
措施
1、適當補充一些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如豬皮、豬腳、雞爪、海參等(因其脂肪含量也較高,不宜多吃)。
2、適當補充抗氧化食物。延緩膠原蛋白的氧化破壞。
㈧ 50多歲的老年人應該要補充什麼營養
低酯低糖高蛋白高纖維!就是不吃動物脂肪(包括雞鴨皮)、不吃油膩食物;不吃糖分高的食物,因為易患糖尿病;多吃優質蛋白,如雞肉,瘦肉,魚,牛奶等;多吃青菜、水果、燕麥、粗糧等含粗纖維高的食品,不但有助於消化,咳有利於降血糖血脂。其實老年人面對保健食品難開心
現在社會上流行這樣一句順口溜:「80年代吃飽,90年代吃好,進入新世紀吃出健康與長壽」,我認為這是個實話。雖然健康長壽不光是吃保健食品能達到的,但它對人體卻有保健作用。
只是近年來隨著保健熱升溫,市場上的保健食品琳琅滿目,一些保健食品的生產廠家和銷售商家設置種種陷阱,欺騙坑害消費者,形成「吃保健食品的不買,買保健食品的不吃」現象。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保健科技學會聯合調查顯示:保健食品在誇大宣傳,耍花招,無中生有佔三成多,誇張宣傳逾四成。保健食品霧里能看花幾枝?在眾多普通消費者眼中,保健食品是「高檔品」、「奢侈品」。因為價格太高,又與食品本來功能價值反差太大。難怪老年人面對保健食品難開心。
其二:醫生認為最好不要亂服保健食品
對於保健食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身為醫生,認為最好不要亂服保健食品。
首先,要弄清什麼是保健食品。根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規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可見,保健食品並非人人可食,因為不可能一種保健食品適用於所有的人。我國的保健食品源於葯膳,具有確切功效,但針對性很強。中醫學把人體內陰陽失調所出現的兩種性質相反的病變狀態,分別用寒熱來表示。寒證主要表現為畏寒喜暖,四肢不溫,腹痛喜按,苔白脈遲等。熱證主要表現為發熱口渴,面紅耳赤,腹痛拒按,苔黃脈數等。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利用保健食品的不同性質,達到扶陽抑陰或育陰潛陽、陰陽雙補的目的,是無可非議的。如果不分青紅皂白,胡亂進補,有實熱者而服溫性補品,體質虛寒者誤服涼性保健品,則會出現「雪上加霜」之惡果。身體不虛而亂補,甚至會引發一些疾病。
誠然,人群中有不少是虛弱者,表現為人體各種組織、器官和整體的機能低下而需要進補。中醫把各病理狀態稱為「正氣虛」,其引起的病症稱為「虛證」。主要表現為心悸氣短、全身乏力、食慾不振、食入不化、咳嗽虛喘、腰膝酸軟等。對此虛證,應用補益氣血的保健食品,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根據「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道理,屬寒證體質者,採用羊肉、狗肉等溫性食物進行食補;屬熱證體質者,可用涼性食物進補,如山葯、木耳、豆漿等養陰不膩、補而不滯、固腎養陰的食物,其效果更好。無怪有專家說:好好吃飯比什麼都強。其實正真的保健食品就是指:「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老人們常說,吃市場銷售的保健品多是子女們的「孝心」,管不管用,可能心理上起到點平衡,當真有什麼大病,還得上醫院,這也是實話。
保健食品「依賴性」,有可能產生負反饋調節,正如貯水池中的銅球閥一樣,當池中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隨著水位上浮的銅球閥便將閥門自行關閉。如濫用壯陽保健品,人為地造成血中雄性激素含量升高,抑制了下丘腦和腦垂體,使促性腺釋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分泌減少或停止,睾丸因缺乏「壓力」而乘機「消極怠工」。久而久之,睾丸組織遂發萎縮、退變、削弱甚至喪失繼續分泌的能力,使體內雄性激素的來源枯竭,造成無法逆轉的永久性陽痿。可見老年人切莫被保健食如襪品所誘惑,應擺脫嗜補之習。
其三:老年人期盼老年嫌橡塵保健食品
老年人對保健食品,當然不會「因噎廢食」,根據老年人的芹禪生理特徵,開發老年人的食品必須易消化,味道鮮美,熱量平衡較好,多樣化和質地新鮮,其量以1~2次能食完為好;葯食同源,能增強抵抗力的營養食品,以維生素、鈣、鐵等含量較高的食品為主;低糖、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等天然食品均可作為老年食品開發方向。只要能確保為「食品安全護航」,優質價廉的保健食品,能讓老年人買得起,吃之卻有益於健康,老年人自然也就開心了。我國老年食品的研究和生產卻相當薄弱,沒有形成老年食品工業體系。請多關注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開發高質量的老年保健食品市場已刻不容緩。
㈨ 60歲以上的老人需要補充哪些營養
平時可以吃一些鴨血,紅豆,紅棗來補血.食物只是輔助,最主要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適量的活動活動.此外,你們要給老人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使老人感到心情愉快!
㈩ 50歲人一天營養搭配
一頓營養充足的早餐應該包括麵包、米粥等碳水化合物,肉類、雞蛋、牛奶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豆漿、新鮮蔬菜和水果。由於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細,所以麵包可多選擇能看見大麥粒的全麥麵包,以攝取更多的粗纖維;吃了麵包或餅干再喝牛奶或豆漿,有利於鈣的吸收。「早晨吃蘋果是金,中午是銀,晚上是銅。」專家認為,早上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的效果最好。<br>蔬菜不必太多,但不可省略。如果早晨起來來不及做小菜,可在頭天晚上做好,用保鮮膜包好放在冰箱里第二天食用。如將芹菜用水焯好,吃時拌點鹽即可。專家提醒,榨菜只能起調味的作用,並無太大的營養價值,含鹽過高不宜經常食用。而健康人每天吃兩個水煮蛋,不會使膽固醇異常。<br>早餐應補充維生素專家指出,有些人盡管也吃了早餐,但是往往有量無質,感覺吃得很飽,但只是生理上的一種假象,其實處於營養飢餓或失調狀態。比如糖分及油膩過多的早餐,反而會使人無法增強精力,昏昏欲睡;一些人則胡亂對付,食用不衛生甚至含有致病致癌的早餐,如化學原料浸泡的臭豆腐、油炸食物、用糖精作調料的豆奶等。<br>白領的早餐應至少滿足其每日所需維生素和葉酸的一半,特別是維生素c和鐵。當今,大多數女性都沒有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鐵和葉酸。肉、肝臟、海帶、木耳、菠菜、油菜可滿足50歲以下成人每日所需的20毫克鐵的需求量。維生素b則可從瘦肉、魚、肝、全麥麵包、土豆、花生等食物中攝取。<br>********************************************<br>身體在經過一夜睡眠休息後已作好充分准備迎接一天的工作、學習,這時實在需要攝取豐富的營養,來應付整日的消耗。如果不吃早餐將會帶來什麼危害呢? <br>第一,造成低血糖,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精神不振的現象,甚至休克。 <br>第二,大腦能量不足嚴重影響記憶力。 <br>第三,易患胃炎、潰瘍病等慢性疾病。 <br>第四,誘發膽結石。 <br>所以不僅要吃早餐,而且還要高度重視早餐的質量。有人認為:「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每天堅持吃營養早餐,則是延年益壽的要素之一。 <br>營養學家認為:營養質量好的早餐,應包括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及蔬菜水果四大部分。專家研究又發現,食用能量充足、配比均衡早餐的學生,在數字運用、創造想像力及身體耐力等方面,都強於食用早餐營養搭配不合理的學生。正常情況下,中學生每天早餐攝入的營養物質要達到下表所列出的成份及其量: <br>蛋白質 95.9克脂肪 52.6克碳水化物 366.5克熱量 2319.1千卡維生素a 269.9微克胡蘿卜素 4.6毫克視黃醇當量 1037.4微克維生素b1 1.4毫克維生素b2 1.3毫克維生素c 191.0毫克維生素e 35.6毫克鈣 960.0毫克鐵 28.2毫克鋅 15.2毫克營養學家經過研究認為:人的營養物質必須符合平衡膳食寶塔。平衡膳食寶塔共分五層,包含我們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寶塔各層位置和面積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各類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應占的比重。 <br>第一層(底層):谷類。包括米、面、雜糧。主要提供碳水化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b族維生素。它們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多種谷類摻著吃比單吃一種好。每人每天要吃350~500克。 <br>第二層:蔬菜和水果。主要提供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和胡蘿卜素。蔬菜和水果各有特點,不能完全相互替代,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一般來說紅、綠、黃色較深的蔬菜和深黃色水果含營養素比較豐富,所以應多選用深色蔬菜和水果。每天應吃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 <br>第三層:魚、蝦、肉、蛋(肉類包括畜肉、禽肉及內臟)類。主要提供優質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它們彼此間營養素含量有所區別。每天應吃150~200克。 <br>第四層:奶類和豆類食物。奶類主要包括鮮牛奶、奶粉等。除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外,含鈣量較高,且利用率也高,是天然鈣質的極好來源。豆類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及維生素b1、b2等。每天應飲鮮奶250~500克,吃豆類及豆製品50~100克。 <br>第五層(塔尖):油脂類。包括植不物油等。主要提供能量。植物油還可提供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每天不超過25克。 <br>少年朋友請注意: <br>1.在食物寶塔上,你看到了每日所需的五類食物。它們不能互相替代,要使身體健康,每一類食物你都需要。 <br>2.在寶塔同一層中的各種食物所含營養成分大體相近,在膳食中應經常互相替換,以使膳食豐富多彩。而且吃的品種越多,攝入的營養素越全面。 <br>3.日常生活中,不一定每天每種食物都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