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不能長壽,一般都跟這5個習慣有關系
生活習慣是關鍵
48位百歲老人均出身漁戶和農家,清貧的家境使他們養成了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性格。而且這些壽星老人的飲食愛好有很多共同特點:一是正餐飯量大,他們絕大多數堅持一日三餐,主食以米飯為主,有6人喜愛麵食、4人以稀飯為主,對於菜類不挑食,葷素皆可,只有3人一生素食、一人不食豬肉和禽蛋。但無論口味習慣如何,他們主食進餐量都很大,一餐大都在3兩至半斤之間,即使是3位長年卧床的百歲老人也是如此。二是半數有飲酒史。48位長壽老人中,24位有多年的飲酒史,佔50%。4位男壽星從青壯年開始至今一直飲酒。但據親屬反映,這些飲酒的老人都有很好的自製力,從不過量飲酒,也沒有發現不良反應。三是都愛食用豆製品特別是「鍾祥豆腐」。
勤勞好動是生命
「生命在於運動」。48位百歲以上老人大都生活在農村,年輕時都從事農田耕作和體力勞動,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如洋梓鎮蔣灘村六組102歲的陳秀英老人整天不停幹活,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先將屋裡屋外打掃干凈,然後為退休後開河沙場的兒媳做早餐,閑下來就侍弄菜園子、喂雞,或者把撿到的柴禾整齊堆好,晚上協助兒媳做飯,中午從不午休,隔三岔五就要走1-2公里路程到集市上買些日用品或探望76歲的女兒,而且從不拄拐杖。南湖農場公議集大隊103歲的王道英老人,至今眼不花、耳不聾,喂豬、燒飯、洗衣服、輕微農活樣樣都干。她說:「我們農村有句俗話,人越做越英雄,越玩越狗熊。我勞動了一輩子,習慣了,歇下來就渾身不舒服,心裡就像缺少什麼。」這些百歲老人用一生的勤勞印證了健康格言:「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經常運動,百病不碰」。
另外,中外生物學、醫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壽命長短,遺傳因素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通過對全市百歲老人普查,發現80%的百歲老人都有家庭長壽史。原胡集麗陽壽星張德亮,107歲,老伴高傳英103歲。張德亮的祖父是百歲壽星,父母活到80多歲,二弟、三弟都已90多歲。張的三個子女,也都年過70歲,個個身強體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鍾祥已形成眾多長壽家庭群。這些生命體的優化組合,是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體現。
中國老年學學會2011年11月7日公布,2011年7月1日,全國(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健在百歲老人已達到48921人。在談到中國十大壽星長壽共性規律時,專家指出:一是心態平和、凡事順其自然;二是粗茶淡飯、生活儉朴;三是勤勞好動,終身勞作;四是子女孝順,家庭和睦;五是居住地環境、水質和氣候特殊;六是有遺傳因素,家族長壽。
安靜的環境
日本新聞報道,安靜的生活居住環境是日本長壽的秘訣。他們在商店、機場、飯店等這些人群集中的場所沒有喧鬧聲,而在中國,稍有交通堵塞的現象駕駛員就拚命的按喇叭,大聲謾罵,為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浮躁喧嘩的不利環境。
日本不僅是位居世界第一的長壽大國,而且全國人民健康情況也比我國好。據國外調查發現:日本平均壽命達81.98歲,而中國醫學最發達的城市北京平均壽命僅75.85歲,明顯低於日本,而且老年健康狀況也不如日本,我國僅高血壓造成腦卒中而致殘的人數就達260萬。
日本人不僅長壽,而且十分注重提高生活質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一點就是我們現在最缺少的——安靜。
② 健康不等於長壽,長壽哪些微條件:微涼、微汗、微胖、微硒
一個身體健康的人不一定長壽,想要長壽還是要多注意養生問題。不管社會如何變化,生老病死都是常態,但如果有什麼方法能讓人活得時間久點兒,相信很多人都會嘗試。古有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葯,現也有許多人關注長壽。
現代的醫療水平發達,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科學了很多,想必古時候還是很長壽了,但壽命總不會有人嫌多。要想長壽,就得注意以上的四個微條件。
③ 人長壽的5大秘訣是什麼
1、保持微胖身材
人體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以提高耐寒、抗病能力,患重大疾病之後康復也更快。如果中老年人體型過瘦,體內脂肪不足,會造成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下降,對飢餓和勞累的耐受力變差,甚至導致骨質疏鬆等一系列疾病。女性體內的脂肪有助保持雌激素水平,調節內分泌。過瘦的女性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出現月經紊亂、閉經、不孕等一系列問題。
2、每天堅持兩小時業余愛好
人們做感興趣的事時,能夠觸發大腦杏仁核,分泌多巴胺,激活獎賞機制,給人帶來刺激或快感,形成心理上的正向激勵。這種獎勵機制如同戀愛或運動一樣,給人帶來幸福感。喜歡安靜的老人,不妨閑暇時下下棋,參加書畫培訓班等。喜歡熱鬧的老人,可以約上好友一起跳舞唱歌。長期堅持業余愛好可讓大腦保持活性,降低老年痴呆症風險;可以愉悅心情,讓老人保持開朗、豁達的心態;還可以增加老人的存在感,使老人的各項特長得到展現。
3、每天喝兩杯咖啡
咖啡刺激大腦皮質,使人產生興奮感。每天早晨一杯咖啡可提振身心,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但傍晚最好不要喝咖啡,以免影響睡眠。此外,咖啡會刺激胃酸分泌,過量飲用易引起胃部不適,出現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狀,每天飲用1~2杯為宜。
4、適當喝點酒
適量飲酒有益健康,過量飲酒會增加患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風險。心臟病、高血壓、肝腎臟疾病等患者尤其要注意飲酒適量。建議每天喝紅酒量別超過2兩,白酒別超過1兩,啤酒每天最多1斤(約1瓶)。
5、堅持適量運動
積極運動有助提高生命質量:生得好,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體育活動中,智力、體力和社會交流等多種因素都可幫助老人實現這一目標。
(3)長壽5個微條件擴展閱讀:
有助長壽食物:
1、大白菜。
冬天萬物凋零,白菜卻仍如同松樹一樣青翠,受到人們普遍歡迎。在中醫看來,白菜可以退燒解熱、止咳化痰。現代科學發現,白菜的營養價值高,種類多,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最熱門的抗癌明星。冬天是吃白菜的好季節,白菜豐富的纖維和維生素C,可以補足冬天蔬果攝取的不足。但虛寒體質的人,不適合大量吃生冷的白菜,如泡菜。
2、粥。
粥在熬煮過程中,已將食物中的有效成份釋放溶解在湯水中,因此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適合胃口不好、身體虛弱的人。粥的食療功效千變萬化,蔥白粥有殺菌效果、芹菜粥可以讓大小便順暢,在滾燙粥里撒上青蔥,能預防感冒.此外,粥還可以協助葯物達到更好的療效,例如杏仁、茯苓等中葯材,必須與粥一起食用,才能讓葯效持續,達到更好的效果。
3、松子。
珍珠般的松子,在傳統御膳中運用廣泛,向來被視為有滋補強身功效。松子豐富的油脂成份,不但可以幫助排便,還可以滋潤皮膚。同時,松子是優質的油脂來源,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緩解發炎反應。
4、豆腐。
「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美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鬆等症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④ 哪些人能夠長壽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提高,百歲以上的長壽者越來越多。許多國家的專家回對長壽問題的研究也越來越重答視。
美國人壽保險公司經過大量調查和認真研究,認為以下幾種人能夠長壽:
(1)有長壽的前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6人總共活過475年者,本人就有長壽的可能。
(2)本人脾氣好。不憂愁,不易激動,心胸開闊,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不幸,都能從容不迫,以樂觀的態度對待。這樣的人,常能高壽。
(3)無煙酒嗜好。不吸煙,不喝酒,就可減少身體器官的損失,也可避免因酗酒而造成的意外傷亡。凡是平時有良好生活習慣者,亦能長壽。
(4)沒做過大手術。活到90歲以上的人,在高齡前很少做過外科手術,只有少數人做過小手術。這就是說,沒有得過嚴重的外科疾病,身體沒有受到過重大創傷的人,也是可能長壽的。
⑤ 長壽需要哪些條件
情態開朗, 恬淡虛無;
當有嗜好, 但不嗜求;
性慾宜節, 養精宜足內;容
睡眠衛生, 亦要講究;
適量運動, 掌握恰當;
飲食宜節, 切勿偏求;
衣著寬暖, 寒暑適宜;
居處安靜, 陽光充足;
定期查體, 防微杜漸;
服用葯物, 不可濫投;
達此十要, 長壽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