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慶市長壽區晏家鎮有多少人
重慶市長壽晏家街道辦事處,位於長壽城區西郊,是長壽通往重慶的必經內之路。辦事處轄10個村,容8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約9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10萬人。2011年,街道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500元,比2010年增長1555元,增長率為22.4%;工業總產值為11.18億元,增長1.88億元,增長率為20.2%;新增就業2205人,增加783人,增長率達55.1%。
『貳』 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多少個村
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鎮,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是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邊界重鎮。全鎮總面積494.45平方千米,現轄79個建制村,3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7.94萬人。
長壽鎮位於平江縣東部,汩羅江東岸。北鄰龍門鎮、木金鄉、詠生鄉,東連南橋鄉,南接黃金洞鄉,西近嘉義鎮。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56631人(2009年末)。轄新興街、東北街、西南街3個居委會,明勝、新建、金龍、大水、保豐、富坪、致富、鄭段、馬西、太平、東一、國付、下付、先豐、九嶺、萬豐、塘口、洲上、白園、大塘、新港、樓前、聯升、將民、沙聯、毛聯、新聯、揚坳、陽坪、道石、永桂、泗聯、東風、湖坪、揚泗、汀油、新湖、三三、邵陽、花園、豐和、桂豐、復建、坳上、共和、光明、朗溪、四灣、飛躍、姜坳、新園5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長壽街,距縣城52千米。309省道過境。旅遊資源有仙姑崖旅遊區、黃金洞水庫電站,湘鄂贛省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舊址——長壽天主堂。
『叄』 世界前五個長壽鄉是什麼
長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那些長壽老人特別多的地方,總是讓人們想前去一探究竟。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我國就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是五大長壽鄉中惟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大自然良好環境的賜予。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也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長壽還和飲食有關。他們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進行調查後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正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除了以上幾點,樂觀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在平安村平寒屯,我們遇到106歲的黃媽能時,她還背著小孫子。黃媽能耳聰目明,一邊說話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她告訴我們,她現在五代同堂,還能記起年輕時唱的山歌。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是另一個在我國境內的世界長壽之鄉。外高加索:百歲老人還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百歲老人選美,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這樣的長壽鄉才會發生。據統計,喬治亞500多萬人口中百歲壽星達2000多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而在亞塞拜然,上世紀80年代初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曾多達63人。
外高加索人的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除了樂觀的心態,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在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後,他寫出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在書里,他把罕薩稱為「香格里拉」。
罕薩山谷距離我國的新疆僅30多公里,4.5萬罕薩人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據記者了解,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
為了解開罕薩人的長壽之謎,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進行了實地考查,發現了罕薩人長壽的秘訣。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體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罕薩人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從來不施農葯,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特別有營養。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1970年,村裡一個叫米格爾·卡爾比奧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來第一次去看病。這次眼病使比爾卡班巴聞名於世,因為米格爾當時據稱已活過了120歲。
據當地政府介紹,比爾卡班巴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由於一百年前這個地區還比較落後,沒有完整的人口檔案系統,這個數字很難證實。但不管怎樣,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村裡有位102歲的盧西拉老太太,幾年前還能在小鎮的狂歡節上跳舞。在被問到為什麼長壽時,她說:「我們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幹活。」
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國際上公認基因遺傳、地理與生活環境、社會背景、飲食習慣是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世界五大長壽鄉的居民,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基因上,巴馬縣老齡委對當地144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為41%和37%;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人的長壽有15%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對於飲食,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凈,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肆』 重慶長壽管轄的地方有哪些
長壽區人民政府:.你區《關於鄉鎮行政區劃建制調整的請示》(長壽府文(2003)59號)收悉。市政府原則同意你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現批復如下:同意將現有的22個鎮、14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調整後,街道辦事處和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39.6平方公里增加到79.1平方公里,平均人口由原來的24290人增加到48581人。具體調整方案如下:一、撤銷6個鎮14個鄉鳳城鎮、晏家鎮、朱家鎮、稱沱鎮、付何鎮、沙石鎮、三平鄉、扇沱鄉、石回鄉、焦家鄉、飛龍鄉、羅圍鄉、合興鄉、義和鄉、大壩鄉、蘆池鄉、黃葛鄉、樂溫鄉、天台鄉、華中鄉。二、更名1個鎮將原獅子灘鎮更名為長壽湖鎮。三、設立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黃桷堡3號,轄原鳳城鎮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72.60平方公里,人口148040人。晏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晏家場,轄原晏家鎮、朱家鎮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94.83平方公里,人口73062人。四、擴大13個鎮的行政區域江南鎮:政府駐地千佛場,轄原江南鎮和扇沱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67.89平方公里,人口20925人。鄰封鎮:政府駐地鄰封場,轄原鄰封鎮和焦家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55.85平方公里,人口37086人。長壽湖鎮:政府駐地獅子灘,轄原獅子灘鎮、石回鄉和雙龍鎮友愛、華豐、響塘、合豐、圍子、桂花、沙沖等7個村以及雲集鎮石堡、花山、大石、中心、玉華、石嶺、團壩、紅光、懷碧等9個村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04.53平方公里,人口50713人。雲集鎮:政府駐地華中場,轄原雲集鎮水平、青豐、尖鋒、同心等4個村和原華中鄉、飛龍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15.32平方公里,人口35810人。雙龍鎮:政府駐地雙龍場,轄原雙龍鎮雙龍、光輝、天堂、活魚、吼水、燈塔、紅岩、祠堂、鞍山、群力、連豐、谷黃、新生、和平、龍灘等15個村和羅圍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56.97平方公里,人口41161人。龍河鎮:政府駐地合興場,轄原龍河鎮、合興鄉、樂溫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89.9平方公里,人口48616人。海棠鎮:政府駐地海棠鋪,轄原海棠鎮和黃葛鄉中灣村所轄 行政區域,幅員面積44.35平方公里,人口29657人。雲台鎮:政府駐地雲台場,轄原雲台鎮和義和鄉油草寺、橋壩、河坎、拱橋、開豐等5個村以及黃葛鄉大坡、黃桷、大凼、園林、巴河、應祝、李坪、青雲、六角、六合、石河、梅沱、鯉魚、雙土、三百等15個村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87.29平方公里,人口48490人。石堰鎮:政府駐地石堰場,轄原石堰鎮、沙石鎮和義和鄉干壩、絲栗、宏偉、義和等4個村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07.18平方公里,人口59831人。葛蘭鎮:政府駐地葛蘭場,轄原葛蘭鎮、大壩鄉、天台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10.9平方公里,人口70351人。八顆鎮:政府駐地梓潼場,轄原八顆鎮、付何鎮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99.25平方公里,人口45372人。渡舟鎮:政府駐地渡舟場,轄原渡舟鎮、三平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65.05平方公里,人口44475人。洪湖鎮:政府駐地大洪湖,轄原洪湖鎮、稱沱鎮和蘆池鄉所轄行政區域,幅員面積103.65平方公里,人口39593人。五、保留3個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萬順鎮、但渡鎮、新市鎮。
『伍』 重慶市長壽區有哪些場鎮分別是幾號趕集
1日 4日 7日 扇沱、十字、但渡、雙龍、樂溫、三平、復元、洪湖、付何、石堰、黃桷、雲集
2日 5日 8日 江南、沙溪、焦家、石回、龍河、羅山、八顆、稱沱、蘆池、新市、天台、海棠、義和、華中
3日 6日 9日 晏家、鄰封、合興、羅圍、梓潼、萬順、葛蘭、渡舟、雲台、沙石、飛龍
大足主要是的鄉鎮趕場時間:
龍崗鎮,三驅鎮,雙河鎮,郵亭鎮,寶頂鎮是逢3.6.9趕場。
中敖鎮,珠溪鎮,萬古鎮,是逢2,5,8趕場。
龍水鎮,是1.4.7和1.4.7的前一天趕場。
『陸』 河南省夏邑縣哪一個鎮長壽的人最多
我老家是北鎮的~那裡年紀大的人挺多的~~
我老奶奶~88歲了專~我老爺爺屬~94歲了~可惜我爺爺~77歲~有病就老了~~
我奶奶81歲了~每天都早起鍛煉身體~前幾天還到4樓去收拾東西~
比較喜歡吃蒸菜~紅芋湯~面條~~身體還算不錯~就是眼睛有點白內障~!~
食指有點骨質增生!~我昨天揉了一會~結果~~用的勁大了點~~有點腫了!
~我家鄰居~兵他奶奶~108歲了~~還活著~呵呵~早飯能吃5。6個水煎包!喝點紅芋湯。
『柒』 重慶鄉鎮人口排名
以人口前五名鄉鎮為例:
1、江津白沙鎮
白沙鎮處在江津西南部,歷史悠久、經濟發達、文運昌盛,由於陽光照射長江江畔沙粒呈現白色得名。截至2017年總人口129339人。白沙鎮是長江上游的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扼守重要水路要津,商賈雲集,清朝中期曾為全川四大經濟重鎮之一;抗戰時由於大批文化機構內遷於此,曾為了中國大後方四大文化區之一,素有「天府名鎮」、「小香港」之盛譽。
2、酉陽龍潭鎮
龍潭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舊時得益於良好的地理位置帶來的水陸舟輯之便,享有「貨龍潭」之稱。截至2017年總人口65822人。其境內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氽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目前古鎮上留有規模龐大、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群,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3、南川水江鎮
相傳修石拱橋時,淘石水中,現「水江石」三字,水江因此得名。截至2017年人口50435人。水江鎮區位優勢獨特,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南涪鐵路穿越而過,並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渝湘高速在此建有互通。水江鎮資源豐富,有以鋁、煤為主的礦產資源,有以中葯材、反季節蔬菜為主的農業資源,主產於此地的「水江黑豬」更是憑借好品質,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4、奉節興隆鎮
興隆鎮位於渝鄂邊界七曜山山脈和巫山山脈連接帶上,自古是渝鄂邊界重要的物資集散中心,因歷來商貿繁榮,素有「生意興隆」的美譽,故得此名。截至2017年總人口45983人。興隆鎮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山地垂直氣候,形成了雄、奇、險、秀的興隆山水,境內不僅擁有規模居世界同類型首位的小寨天坑和天井峽地縫,更憑借「竹枝歌舞之鄉」增加了無窮魅力。
5、城口東安鎮
東安鎮位於城口縣境東部,地處任河發源地、大巴山脈南麓,與陝西省鎮坪縣、平利縣接壤。截至2017年人口8666人。東安鎮域幅員接近400平方公里,海拔900~2680米,自古為秦巴古道上商貿重鎮和通衢要塞,東安即取向東平安之意。境內以「一谷一壩」(亢谷、黃安壩)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和秦巴古道為代表的人文資源豐富多樣,被譽為「大巴山深處的一顆明珠」。
(7)長壽人口多是那些鎮擴展閱讀
酉陽的鄉鎮面積較大原因
1、在重慶市的區縣級行政區劃上,酉陽就以超過5000平方公里的轄區成為了重慶面積最大的區縣。受到這個巨大「母體」的影響,其下的鄉鎮「遺傳」了這一特點,具有較大的行政管理面積。
2、其次,酉陽地處渝東南的武陵山腹地,多山地丘陵,人口密度在重慶全市排名倒數第三,相對來說具有「地廣人稀」的特點,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質量,便於推動在經濟結構、民族文化上有著共同特徵的區域發展,鄉鎮管轄面積往往也是比較大的。
『捌』 中國十大長壽之鄉是
第一屆長壽之鄉有:麻陽苗族自治縣、彭山縣、永福縣、佛山三水區、鍾祥市、都江堰回市、如皋市、夏答邑縣、巴馬瑤族自治縣、萊州市。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評選認定的稱號。自2007年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創造性地制定了一套認定長壽之鄉的中國標准,以科學方法評估認定長壽之鄉以來,巴馬縣、澄邁縣、如皋市、文登市、都江堰市等76個地區獲得「長壽之鄉」稱號。
(8)長壽人口多是那些鎮擴展閱讀:
巴馬瑤族自治縣,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中國人瑞聖地」,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自西向南至北與百色市凌雲縣、右江區、田陽區、田東縣、平果市、本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東蘭縣、鳳山縣等市縣區毗鄰。
彭山是中華壽星始祖彭祖的主要生棲地,素有「長壽之鄉」的美譽。是全國唯一一個經多學科專家論證的「中國長壽之鄉」。彭山區是四川省眉山市市轄區,古稱武陽。彭山幅員面積465.32平方公里,轄5個街道、3個鎮,2017年常住人口32.01萬。
『玖』 世界五大長壽之鄉分別在哪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是五大長壽鄉中惟一長壽老人不斷增多的地方。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大自然良好環境的賜予。巴馬屬於亞熱帶氣候,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也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長壽還和飲食有關。他們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天然食品。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對巴馬進行調查後認為,不飽和低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攝入正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所在。 除了以上幾點,樂觀也是巴馬長壽老人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在平安村平寒屯,我們遇到106歲的黃媽能時,她還背著小孫子。黃媽能耳聰目明,一邊說話一邊發出爽朗的笑聲。她告訴我們,她現在五代同堂,還能記起年輕時唱的山歌。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是另一個在我國境內的世界長壽之鄉。最近,記者去那裡進行了采訪。 拉依蘇村所屬的拉依蘇良種場場長沈勇告訴記者,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在他的引領下,記者見到了3戶「長壽家庭」。 記者首先來到肉孜.買買提家。據沈勇介紹,肉孜老人已有110歲,身體健朗,還能幹簡單的農活。肉孜老人告訴記者,他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今年他還幫兒子在院子里種了一畝地的棉花。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吃飯睡不著覺。」他說。據肉孜的大兒媳婦講,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我家的大孫子16歲啦,希望我公公能看到他重孫子的婚禮。」她說。 隨後,記者見到了104歲的買提庫爾班.肉孜和95歲的肉孜汗.肉孜。他們是親兄妹,哥哥早晨起來喜歡散步,回家時順便把一些草放到羊圈裡餵羊。妹妹肉孜汗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上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饢。 在拉依蘇,記者還見到了97歲的努熱勒阿洪.托乎提和他80歲的老伴。努熱勒阿洪看電視能看到晚上11時,早晨7時起床,中午能吃一盤拉條子,不好甜食。他早晚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喝足白開水。當問起他的長壽秘訣時,努熱勒阿洪說,他年輕時身體很好,一個人開墾出了3畝荒地,現在身體還是挺結實。另外,他和老伴從來沒吵過架,子女都很孝順,跟鄰居也很和睦。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還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百歲老人選美,這可能只有在外高加索這樣的長壽鄉才會發生。據統計,喬治亞500多萬人口中百歲壽星達2000多人,90歲以上的超過兩萬。而在亞塞拜然,上世紀80年代初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曾多達63人。 外高加索人的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除了樂觀的心態,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來到巴基斯坦的罕薩山谷,在領略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後,他寫出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在書里,他把罕薩稱為「香格里拉」。 罕薩山谷距離我國的新疆僅30多公里,4.5萬罕薩人世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據記者了解,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 為了解開罕薩人的長壽之謎,英國醫生羅伯特.麥卡森進行了實地考查,發現了罕薩人長壽的秘訣。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體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罕薩人在種莊稼時也用這種水進行灌溉,從來不施農葯,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特別有營養。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厄瓜多南部山區有一個叫比爾卡班巴的村莊。1970年,村裡一個叫米格爾.卡爾比奧的人得了眼病,有生以來第一次去看病。這次眼病使比爾卡班巴聞名於世,因為米格爾當時據稱已活過了120歲。 據當地政府介紹,比爾卡班巴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由於一百年前這個地區還比較落後,沒有完整的人口檔案系統,這個數字很難證實。但不管怎樣,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村裡有位102歲的盧西拉老太太,幾年前還能在小鎮的狂歡節上跳舞。在被問到為什麼長壽時,她說:「我們走路走得多,到老了也要幹活。」 記者了解到,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 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國際上公認基因遺傳、地理與生活環境、社會背景、飲食習慣是長壽的四大關鍵因素。世界五大長壽鄉的居民,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基因上,巴馬縣老齡委對當地144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後發現,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為41%和37%;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人的長壽有15%要取決於遺傳因素。 對於飲食,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凈,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 以上解答希望能夠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