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院院士是什麼待遇
1、兩院院士的待遇如下:
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從2009年1月1日起,兩院院士的院士津貼標准從每人每月200元調整為1000元,經費列入中央財政預算,專項撥款。
據國家規定,根據國家現行規定,兩院院士享受的工作待遇(包括醫療保健、乘車等)相當於副省/部級待遇,當然也有例外,本身是正部或以上級別的院士會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
2、院士沒有行政待遇,國家對院士是有優待,但絕對不是副部級待遇。政治上,院士能看不到副部級官員的內部文件,生活上,院士享受不到副部級的住房標准,也沒有專車接送。醫療上,國家會安排院士體檢,但醫院不會按照副部級待遇來為院士服務。
3、全國不同地區有不同地區的標准。
(1)院士年滿80周歲為擴展閱讀:
兩院院士的制度
2013年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點到了院士制度改革。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章節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兩院院士章程規定,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准,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所在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作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
但是,對於「院士退休」一說,很多院士表示費解。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院士退休』是個偽命題。」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屬於終身榮譽。葉培建指出,院士既然是個榮譽稱號,不是一個工作崗位,就沒有「退休」一說。退休,應該是從工作崗位上退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兩院院士
㈡ 中國工程院院士 待遇是什麼
中國工程院院士工資待遇
根據國務院國發〔1998〕8號文件《關於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的決定,由財政部出資1500
萬元、科技部出資5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出資400萬元、教育部出資300萬元、中國科學院出資300萬元共3000萬元建立兩院資深院士基
金。
設立本基金的宗旨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對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發放資深院士津貼,以體現國家和社會對資深院士的尊重和關心。
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以下簡稱資深院士)津貼所需經費,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基金」的本金支付,中國科學院綜合
計劃局負責管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負責發放。每半年通過有關銀行將資深院士津貼發放給資深院士本人。
資深院士津貼標准每人每年為10000元人民幣。每半年發放一次,每次5000元。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資深院士的年齡按公歷計算,年滿80周歲的院士獲得資深院士稱號後,從其生日所在半年開始發放資深院士津貼。資深院士去世後,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為界停發下一次津貼。
同時享有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的,其資深院士津貼由先當選的一院發放,不重復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㈢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怎麼評選的
評選條件:
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稱號。
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院士年滿80周歲為擴展閱讀
評選機構:
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有效候選人進行評審和初選,產生初步候選人和終選候選人建議人選。評審和初選必須堅持標准,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各學部初選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為百分之二十。
各學部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學部有投票權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學部主席團確定的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產生本學部終選候選人建議人選,經各學部常務委員會審查確認後,由學部主席團確定終選候選人。
新當選院士由具有投票權的全體院士投票產生。選舉實行等額無記名投票,獲得贊同票數超過有效票數二分之一的候選人當選。
㈣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什麼級別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於1994年6月設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學技術水平和在國際上享有良好聲譽,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作出貢獻或在促進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國際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國籍專家、學者,可被提名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可通過兩種途徑提名:
1、中國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選人;
2、中國工程院委託有關學術團體,按規定程序推薦並經過遴選,提名候選人。對居住在中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提名,按第一種途徑進行。不受理本人申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義務和權利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事業,遵守《中國工程院章程》;積極促進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努力創新,不斷作出成績;提倡科學精神,維護科學道德,發揚優良學風,起表率作用;積極培養人才,推動工程科學技術隊伍建設。
參加工程院及學部的活動,承擔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咨詢、評議任務,促進工程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對國家工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決策有建議權;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有提名權;在院士會議上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享受有關待遇。
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參加院士會議及咨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工程院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工程院及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工程院贈送的出版物。外籍院士不參加選舉活動。
㈤ 院士一般享受相當於什麼行政級別的待遇
行政級別是副部級 。
資深院士: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資深院士繼續享有咨詢、評議和促進學術交流、科學普及等權利和義務;但不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外籍院士對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和本院工作有建議權。
(5)院士年滿80周歲為擴展閱讀: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行政級別採用行政五級劃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司廳局級、縣處級、鄉鎮科級,各級分為正副職。
中央部委的等級即平常大家所說的「國、部(省)、司、處、科」五級。除國家級以外,其他四級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地方三級行政劃分。 常見的股所級(股級)是介於副科級和科員之間的職級,是一種習慣的稱呼,屬於地方行政級別。
行政級別—網路
㈥ 中國院士84歲的叫什麼
陳可冀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醫大師
「國醫大師」陳可冀教授是中醫學界唯一的中科院院士,84歲的他工作依然繁忙,但身體卻十分健康。對於保健和養生,他很有自己的心得。
陳可冀院士說:我從醫50年,就總結出了這樣一套養生口訣:
心態要調理:要養生來先養心;
飲食要注意:一姜一蒜能防病;
慢病要管理:補品不能隨意用。
▲ 晚餐不宜暴飲暴食。
口訣三:慢病要管理
補品葯品不亂吃,老人多用膏
陳可冀院士說,由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缺少運動和醫療資源等因素,中國60歲以上的人,一半都有慢性病(高血壓,另外高血脂、冠心病、中風)。
陳可冀院士指出:中國的離退休人員,很喜歡買葯,甚至是隨意吃葯。其實,然這樣的「治」病方法並不科學,甚至越治越病。
人走向中老年,身體會有所變化:肝臟血流量減少,肝臟代謝毒素能力降低。常言道「是葯三分毒」,亂吃葯反而會加劇疾病。
對於保健品,陳可冀院士說:我自己是不吃保健品的。對我而言,最好的保健品就是姜和蒜,每天我都要吃一兩瓣。
我建議老年人多吃中葯膏方來調理,不要隨意購買葯店的葯物自己服用。
保持心態、多吃薑蒜、不亂吃葯,這3條口訣是陳可冀院士50年行醫總結下來的經驗,算得上是健康養生的無價之寶!
㈦ 中國科學界最高身份是啥 好心人幫忙解釋解釋
兩院院士。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要求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Academician)源於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臘傳說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難而犧牲的英雄。希臘人為了紀念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個以Academy命名的幽靜園林。在建園後的916年的時間內,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動的學者,紛紛在園內講學,進行自發的學術活動,因此,其後的許多學術團體都自稱為「Academy」。1666年,法國成立了皇家科學院,到科學院工作的著名科學家首次被稱為院士「Academy」。此後,英國皇家學會、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紛紛使用「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稱謂來命名自己國家最傑出的科學家。「院士」成為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國,[2] 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著名學者,此次院士選舉,比較充分展示了學術成就而非政治主張的推選理念,如異議人士郭沫若先生因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獲得胡適舉薦並獲選.這次選舉中,除了中央研究機構以外,獲選人數最多的四所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233人,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55年學部委員(後稱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數學物理學部30人、化學部22人、生物學部60人、地學部24人、技術科學部36人,以及人文社會領域的哲學社會科學部61人。
1957年增選了自然科學學部委員18人。
1980年,恢復學部委員增選,並取消了哲學社會科學學部。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1100餘人,健在6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兩院院士資格。
院士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根據院士章程,為維護老年院士的身體健康,在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資深院士享有資深院士津貼,但不擔任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成員和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成員等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和選舉工作,自由參加院士會議。
兩院院士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津貼,資深院士津貼標准每人每年為10000元人民幣,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選舉程序編輯
國內標准
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
相關圖片
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均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每次增選名額的分配,由院士大會的常設領導機構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院士候選人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推薦,不受理本人申請。
(一)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每次增選,每位院士推薦候選人限額不超過兩名;獲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薦為有效。對居住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僑居他國的中國籍學者、專家的推薦,僅適用此款。
(二)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推薦候選人。此類候選人,必須經過其主管部門、中國科協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初選。
各學部常務委員會組織院士對候選人進行評審和選舉。評審必須堅持標准,遵循公正、客觀的原則,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選舉實行差額無記名投票,差額比例為百分之四十。各學部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選名額,根據得票數依次當選,滿額為止。選舉結果分別由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檢查確認,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議批准後,以書面形式向全體院士通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其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的規定,院士加入外國國籍後,即為自動放棄院士稱號。當院士的個人行為觸犯國家法律,危害國家利益或喪失科學道德,違背院士標准,有不少於5名院士書面提議,要求撤銷其院士稱號時,由其所在學部常務委員會受理並審議後,通過本學部全體院士投票表決,可做出撤銷其院士稱號的決定。做出此項決定時,參加投票表決的院士人數,不得少於本學部院士人數的三分之二,贊同撤銷其院士稱號的票數不得少於投票人數的三分之二。該項決定,需經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審查批准生效,並通報全體院士。
外籍標准
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國籍學
相關圖片
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下簡稱外籍院士)。選舉外籍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選舉,每位院士推薦1名候選人,獲得不少於5名院士的推薦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體院士實行無記名投票選舉,其選舉工作與院士增選工作同年進行。參加投票選舉的院士人數,應超過院士總人數的二分之一,獲得贊同票不少於投票人數三分之二的候選人當選。外籍院士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可獲得中國科學院學部贈送的有關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對院士候選人和外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權;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轉為院士或資深院士,並享有同等義務、權利及有關待遇。
國際標准
國際院士如:國際科學研究院院士也屬於院士.國際科學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相關圖片
於1999年5月1日在美國華盛頓成立,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直屬主管單位,每三年換一屆院長,現任院長是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美國前副總統 艾爾·戈爾, 國際科學研究院北京辦事處是2007年六月成立,是國際科學研究院二級單位。是授國家多部委指導監管 工作的獨立的綜合性科研調研機構。與國家多個直屬科研單位是共建單位。全國共發展教育分院7個(3個擬
陳可冀院士-劉生堂院士
建中),醫療分院8個(4個擬建中),經濟管理分院3個(1個擬建中)工業分院3個(1個擬建中)個,企業分院23個(12個擬建中),文化分院4個(2個擬建中)特聘客座教授60餘人.院士多人,列如:劉生堂等科學家.學者.專家均為國際性認可院士,他們先後承擔中國國家973計劃項目1項,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大科技攻關/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項共21個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公益基金項目3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其中一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2項(其中一等獎11項)、發表學術論文346篇等。
㈧ 當前兩院院士各多少名已故多少名65歲以上,及80歲以上各多少名涉及為院士健康的慈善活動。謝!
兩院一般兩年評出不到50個院士,最近名額在減少。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現在的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上述81名院士中,包括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目前全國的兩院院士已有1000多人。
院士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每次增選,先要推薦院士候選人,然後進行學部評審和選舉。 推薦候選人有院士推薦和歸口初選部門推薦兩個途徑,不受理本人申請。
每位院士最多推薦2名候選人。2003年增選時,要求65歲以上的候選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薦,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學部與被推薦人相同方為有效。
學部評審要進行兩輪,第一輪評審產生初步候選人,第二輪評審產生正式候選人。從2003年起,第一輪評審全部採用通信評審。評審院士們通過閱讀被推薦人的有關材料,獨立判斷,行使選舉權利。
然後就是選舉,由各學部常委會組織本學部院士對本學部的正式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獲得贊同票超過投票人半數的候選人,按本學部應增選名額,根據獲得贊同票數依次入選,滿額為止。如遇有獲得贊同票數相同而超過增選名額時,則對票數相同者再投票表決,以增選名額為限,取票數多者入選。
㈨ 中國工程院長和教育部長哪個牛逼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咨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中國工程院院士工資待遇?一、根據國務院國發〔1998〕8號文件《關於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的決定,由財政部出資1500萬元、科技部出資5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出資400萬元、教育部出資300萬元、中國科學院出資300萬元共3000萬元建立兩院資深院士基金。二、設立本基金的宗旨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對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發放資深院士津貼,以體現國家和社會對資深院士的尊重和關心。三、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以下簡稱資深院士)津貼所需經費,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基金」的本金支付,中國科學院綜合計劃局負責管理,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公廳負責發放。每半年通過有關銀行將資深院士津貼發放給資深院士本人。四、資深院士津貼標准每人每年為10000元人民幣。每半年發放一次,每次5000元。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五、資深院士的年齡按公歷計算,年滿80周歲的院士獲得資深院士稱號後,從其生日所在半年開始發放資深院士津貼。資深院士去世後,以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為界停發下一次津貼。六、同時享有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稱號的,其資深院士津貼由先當選的一院發放,不重復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㈩ 院士的標准到底是什麼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一般為終身榮譽。在中國,院士通常是指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於Academy,Academy是古希臘傳說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難而犧牲的英雄。希臘人為了紀念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個以Academy命名的幽靜園林。在建園後的916年的時間內,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動的學者,紛紛在園內講學,進行自發的學術活動,因此,其後的許多學術團體都自稱為「Academy」。1666年,法國成立了皇家科學院,到科學院工作的著名科學家首次被稱為院士「Academy」。此後,英國皇家學會、普魯士皇家科學院、彼得堡皇家科學院紛紛使用「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一稱謂來命名自己國家最傑出的科學家。「院士」成為學術界給予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稱號。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就是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2]。院士評選需要提名,提名資格一般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
中國最早的院士產生於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過層層選拔,81人當選為第一屆中國院士,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著名學者,此次院士選舉,比較充分展示了學術成就而非政治主張的推選理念,如異議人士郭沫若先生因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獲得胡適舉薦並獲選。這次選舉中,除了中央研究機構以外,獲選人數最多的四所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233人,華羅庚、蘇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楨、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學家進入新中國第一批院士(學部委員)的行列。1955年學部委員(後稱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學領域的數學物理學部30人、化學部22人、生物學部60人、地學部24人、技術科學部36人,以及人文社會領域的哲學社會科學部61人。
1957年增選了自然科學學部委員18人。
1980年,恢復學部委員增選,並取消了哲學社會科學學部。1994年,中國工程院開始選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1100餘人,健在6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兩院院士資格。
院士為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
根據院士章程,為維護老年院士的身體健康,在院士中實行資深院士制度,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資深院士稱號。
資深院士享有資深院士津貼,但不擔任院士大會常設領導機構成員和各學部常務委員會成員等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和選舉工作,自由參加院士會議。
兩院院士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津貼,資深院士津貼標准每人每年為10000元人民幣,資深院士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