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才能讓4歲孩子靜下來專心做好一件事
靜心玩開始。找一樣他喜歡的事,陪他開始玩,從每次的堅持五分鍾開始,逐步增加內時間長度,容並給予表揚鼓勵,然後再轉向別的事件。還有一點,要觀察這個孩子是否所有的事都不能靜下來做,如果是還要請醫生檢查下是否身體有問題,但成果不能告訴孩子,更不能因此而對孩子下定義來排斥他,需要更關心和照顧、治療。
② 4歲孩子太容易沉迷一件事情怎麼破
翻過啦看,這是好事。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的孩子很少。你要引導他,如果學習也是這樣那一定是人才
③ 4周歲的孩子該學點什麼好呢
度娘的建議:
一、歲寶寶學什麼好?應該向孩子傳授哪些知識。 ●4歲寶寶學什麼好?建議(一):社會生活知識。
★1、認識自己和別人,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年齡、性別,自己的家庭及所在地區,知道自己和別的孩子的關系。 ★2、認識周圍的環境,如家庭、幼兒園、小學、工廠、商店、軍營、郵局、本地名勝及它們與人的關系和具有的意義。 ★3、認識勞動的主要內容,使用的勞動工具和勞動成果以及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4、知道國家的名稱和首都,認識國旗、國徽,知道重大節日。
★5、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知道它們的名稱、特徵、功能,了解必要的交通規則等。
●4歲寶寶學什麼好?建議(二):自然知識。
★1、認識天氣和季節的變化,知道有晴天、陰天、雨天、刮風、下雪,知道春夏秋冬,知道一年四季與人的生活及生物生長的關系。
★2、認識常見的蔬菜瓜果、花草樹木。
★3、認識常見的動物,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外形特徵、習性並進行初步分類。
★4、了解日常生活中淺顯的科學常識。如水、冰、蒸汽的變化情況,物體的沉浮以及電、熱、光、聲和磁等物理現象。 ★5、知道有關安全和衛生的一些常識。
●4歲寶寶學什麼好?建議(三):數的初步知識。
包括認識和比較物體的大小、多少、長短、粗細、寬窄、厚薄、深淺、輕重等;認識幾何形體;認識時間,知道一年有幾個月,一月有多少天,一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一個星期有幾天等;學會看時鍾、日歷;認識空間,分清上下左右前後;認識100以內的數,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
●4歲寶寶學什麼好?建議(四):音樂和美術知識。
教給孩子有關唱歌、跳舞、欣賞音樂的一點粗淺知識和技能;教給孩子有關繪畫、泥工、紙工和欣賞美術作品的一些淺顯的知識與技能,尤其是畫畫的知識。
④ 4歲小孩做過最可愛的一件事是:
幫媽媽搽眼淚,還說媽媽別哭,我保護你
⑤ 怎樣培訓4歲孩子敘述一件完整的事情
1、 尊重孩子的自尊 孩子的自信來自自尊,一個沒有自尊的孩子不可能有自信。尊重孩子不分時間與地點,更不分贊揚優點或糾正缺點的時候。父母應該: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與孩子討論一些家事,讓孩子感覺自己 的能力、平等的地位以及父母對自己的信任。避忌:隨意懲罰或毆打孩子,辱罵些傷害人格、自尊的話。如:「你真沒出 息!」 、「大人的事,小孩懂什麼,又知道什麼?」2、告訴孩子「你能行」有些孩子生活里常自我預言「我很沒信心」 、「我是沒用的」 等,這種消極的心理會讓他沒勇氣嘗試新的事物。父母應該:讓孩子先嘗試去面對、體驗、感受、判斷等處理自己面對的困難。父母從旁引導、積極的表揚、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淡化「我無能」的心理,建立「我也行」 的心理。如:「媽媽知道你能整理好,別心急,想一想,然後,你就能把事情做好」 、「只要你有心嘗試,必定能完成它」避忌:父母的指責或諷刺,如:「都知道你是不行的,看!把事情越弄越糟!」 、「自己不能又不講,還要勉強,還不是需要我幫你解決!」3、培養孩子的特殊才能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來培養他的一些特長,透過特長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是,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長」 。父母應該:除了學業,鼓勵孩子多參與課外活動、社區義工活動等。這不但可以讓孩子 培養自己的興趣,而且讓孩子有機會接觸那些需要別人關愛與幫助的人,這些都可以增進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避忌: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或過於限制保護孩子生活,以致他無法發揮自己的專長。如: 「人家學畫畫,你也學畫畫,但人家拿獎,你呢?」 、「你只要專心把功課考好,其他不重要。」4、隨時鞏固孩子的信心孩子只有在不斷鼓勵中,自己又不斷的努力,才可以建立起自信心。父母應該:當孩子挫折時,耐心給予孩子時間與空間,先聆聽了解他們的原因,再從旁引導及鼓勵。當孩子可以重新站立起來時,父母更需隨時,並恰當的鼓勵他們。避忌:過份贊揚孩子,以免孩子產生驕傲的個性。5、允許孩子犯錯一個不曾犯錯的孩子,他就永遠不能夠成長。父母應該:父母有必要與孩子分享自己過去曾面對的過犯與失敗,讓孩子了解到爸爸媽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最重要是,父母要接受孩子的失敗、挫折與過犯,並讓他有機會為自己所犯的錯做出解釋,之後,父母再從旁協助孩子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他們再次嘗試。如此一來,孩子的自信心在不斷嘗試中得到保護。避忌:不斷指責、挖苦孩子的過失。或經常以孩子曾經犯下的過錯,做為現在的提醒。如:「忘了上次的失敗嗎?還不加緊溫習功課!」 、「不需你幫忙,我自己做,要不然又像上次弄得一團糟!」總結:穩固的自信心在孩子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具有重大意義。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並非來自於贏取勝利或獎杯,而是來自於克服問題的過程,不論成功或失敗,孩子都能獲得父母的愛與支持。
⑥ 4周歲的孩子該學點什麼好
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理論
感知運動階段 (0一2歲)嬰兒期。此時兒童尚未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感覺運動圖式和外界相互作用(同化和順應),並與之取得平衡。
前運算階段(2—6、7歲)學前期。此時兒童的感知運動圖式開始內化,成為表象。隨著語言的出現和發展,兒童可以用表象符號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語言描述事物。但此時兒童的「自我中心主義」突出,即考慮一切事情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自己為中心,總是從一個角度來觀察事物,不考慮別人的意見。他們還不能從事物的變化中掌握事物概念的守恆性和可逆性。如這個階段兒童只能辯別自己的左右手,知道A=B,B=C,但不能得出A=C。總的來說思維具有表象性及直覺性特點。從4—7歲開始從表象思維向運算思維過渡,但仍要直覺活動的幫助。
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小學階段。出現具體運算的圖式,能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運算」這個概念是皮亞傑從邏輯學引進來的。他認為運算是內化的可逆性運作。這個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徵是運算具有可逆性,並獲得守恆概念(如物質、重量、長度、面積、體積等)、分類概念、序列概念和關系概念,標志著思維水平的一次飛躍。但這個時期的運算思維要依靠具體事物的幫助才能順利解決問題。
形式運算階段(11、12一14、15歲)初中階段。此時的兒童思維與成人接近。形式運算,即「使形式與內容分離」。這時兒童「有能力處理假設而不是單純地處理客體」,「認識超越於現實本身」,「無需具體事物作為中介」。」簡言之,這時兒童能用抽象符號進行邏輯思維及命題運算,形成認知結構的整個體系,它屬於兒童思維的高級形式。
⑦ 一生必做的100件事
如果我能活到80歲的話,在人生已經過去了35%時僅完成了這份清單上20%的項目,是不是會有點沮喪?
其實,這份清單對大部分人來說,結果幾乎都在20%到40%之間。
有的人游戲打的很好,樣貌身材也很好,有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跟父母住在一個城市裡,她已完成這份清單上的24件事;
有的人廚藝精湛,卻整天為體重秤上的數字發愁,工作不上不下,偶爾還擔心崗位會不會被「優化」,他完成了這份清單上的32件事;
有的人......
你看,我們都以為這份清單是張考卷,好像完成率越高,人生越成功。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它只是把你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讓你看看自己現在身在何處,順便開闊你的視野,為往後的人生增加更多選擇。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它源自於英國作家Ogden&Day在14年前出版的書——《一生中要做的10件事》,書中以100個動人的生命故事,讓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人士親身講述一個個他們親身經歷的行動清單,並將其歸納總結為一生中要做的10件事,它們分別是——尋根、探險、嘗試、挑戰、奉獻、學習、表達、愛、工作和傳承。
這樣是不是瞬間清晰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它的思路,看看到底都有哪些方式可以完成這十件事......
01、尋根
書中所述8件小事:
擁有一條船
遇到兒時的偶像
和另一代人度過一天
見到了我的親生媽媽
重返滑板場
挖掘兒時的珍藏品
重返兒時的家
追尋家庭淵源
額......好像第一條開始就不太現實......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租輛自行車在老家的小城裡穿街走巷,聽一場偶像的演唱會,陪家人好好吃一頓飯等等......
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開始被頻繁提及,所謂「尋根」,除了重溫過去找回初心,更大的意義是「和解」:和「童年時代的遺憾」,和家人,甚至和自己和解。
當你做完之後就會發現,那些以前過不去的坎慢慢就被磨平了。
02、探索
書中所述10件小事:
背包環游印度
在義大利生活一年
攀登富士山
給筆友寫信
探索鄰近區域
橫跨全美的公路之旅
夜晚看彩虹
在喜瑪拉雅山山洞裡沉思
經歷一次快樂的遠足旅行
乘坐皮筏穿過叢林
同樣跟我們「國情」不太符的十件事,不過祖國地大物博,總能找到屬於你的「詩和遠方」。
我曾經花了四年,走馬觀花地打卡完國內三分之一的5A景區後才
⑧ 4歲的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轉)
4、5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邊干邊玩是造成這個年齡段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孩子好勝心強,又往往具有「泛靈化」心理。因此,家長應利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 吃飯磨蹭也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原因可能是如今的孩子成天喝含糖極多的飲料,零食不斷,這樣吃飯時沒有飢餓感,胃口不開,當然就會磨蹭了。因此,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合理進餐。多讓孩子喝白開水,飯菜要經常更換品種花樣,飯菜合胃口,吃飯當然香。此外,孩子進餐時正好是電視播放動畫片時間,邊吃邊看不僅影響食慾,也影響進餐速度,所以,最好關掉電視機,或者把進餐時間改到動畫片播放時間之前或之後。 孩子覺得不好玩的事干起來也常常磨蹭。小明在屋裡玩厭了,想到室外走走,媽媽非讓他把弄得亂七八糟的玩具收拾整齊,他不高興又非干不可,自然就怠起工來。這時,家長千萬不能看孩子幹得慢而包辦代替,替孩子收拾好,應該讓他明白,許多事情雖然不好玩,但自己的事情就必須自己做,而且應該按時完成,大人小孩都一樣。同時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今每天必須完成的活動、學習時間表,並幫助、督促他自覺執行。 另外,有時孩子磨蹭是因為缺少操作的技巧和動作不熟練。所以,及時教會孩子各種生活技能和訓練他們幹活時動作的規范化也十分重要。如系扣子,我們一般教孩子都是從上向下系,但經試驗,由下而上系要比由上向下快,且不易扣錯。圖書、玩具要分類擺放,裝玩具的箱子要大一些,這樣才能取用方便,節省時間。 對幼兒而言,他們的思維具體形象,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沒有概念。他們做事的動力除覺得活動過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並不懂得浪費時間的危害。所以,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增強時間感和責任心的訓練,也是糾正孩子磨蹭的途徑。 方案1:讓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長急得不得了,又是嚷嚷、又是親自給孩子系扣子,可孩子卻一點也不急。最後,家長還得趕緊騎車或帶著孩子急急忙忙趕公交車送到學校。其實,家長這種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孩子會覺得,磨蹭點也沒關系,反正遲到不了,有爸爸媽媽呢。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孩子磨蹭的時候,家長不急,讓孩子著急。不要幫孩子系扣子,可以站在一邊說:「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我可不幫你。」類似的話只說一遍,不要反復嘮叨。如果孩子遲到,老師會問他為什麼遲到,如果孩子說「我媽沒幫我系扣子」,老師肯定會批評他為什麼自己的事情還要媽媽幫忙。孩子挨了批評,就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第二天他就會自己加快速度。 注意點:不能靠大嗓門,更不能打罵。可以通過講故事等方法幫助孩子認識時間,樹立「時間觀念」、「效益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它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快又最慢,最容易丟掉卻無法復得。你要磨蹭它就會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緊它,才會「延長」它。家長還可以給孩子講珍惜時間取得成功的故事來激勵孩子。還可以在牆上貼上名言警句。總之,通過各種途徑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價值,讓他明白磨蹭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是我們的目的。 方案2:「發揮小鬧鍾的作用」 在孩子做一件事之前上個鬧鍾,到點鬧鍾會鈴聲大作提醒他時間夠久了,不能再磨蹭了。小鬧鍾放在桌上,對孩子就是一個督促,小鬧鍾嘀嘀答答地響,容易產生緊迫感。 方案3:家長的模範作用 如果家長生活懶散,幹事磨磨蹭蹭,生活無秩序,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家長要改變孩子磨蹭的壞習慣,本人一定要惜時守時,講求效率。 要想解決問題,首先家長要改變心態。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會玩的孩子才是正常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會玩才能會學。要引導孩子, 給孩子找動作快的感覺,嘗動作快的甜頭,不要給孩子磨蹭的心理暗示。你越講他磨蹭,他越磨蹭。你要把磨蹭看作是正常的,就如同孩子剛開始說話時,說不好也時正常。在孩子動作快時就進行表揚。 還有就是家長一段時間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這樣家長和孩子都能看到變化,增加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動力。在變化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要鼓勵。 切記:每個孩子都是進步後,還會再犯錯的,不可能一次就改變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引導。 孩子磨蹭是令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矯治的關鍵在於找准原因,對症下葯。 4、5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旁邊有什麼好玩的事就會讓他忘記了初衷。邊干邊玩是造成這個年齡段孩子磨蹭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孩子好勝心強,又往往具有「泛靈化」心理。因此,家長應利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進行教育。如上例中,如果媽媽以游戲的口吻對亮亮說:「你看人家金剛的衣服穿得多整齊,亮亮和他經一比,看誰的衣服穿得漂亮。」亮亮一心要比過金剛,就會高高興興地趕快把事情做完。 吃飯磨蹭也是不少孩子的通病。原因可能是如今的孩子成天喝含糖極多的飲料,零食不斷,這樣吃飯時沒有飢餓感,胃口不開,當然就會磨蹭了。因此,必須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合理進餐。多讓孩子喝白開水,飯菜要經常更換品種花樣,飯菜合胃口,吃飯當然香。此外,孩子進餐時正好是電視播放動畫片時間,邊吃邊看不僅影響食慾,也影響進餐速度,所以,最好關掉電視機,或者把進餐時間改到動畫片播放時間之前或之後。 孩子覺得不好玩的事干起來也常常磨蹭。小明在屋裡玩厭了,想到室外走走,媽媽非讓他把弄得亂七八糟的玩具收拾整齊,他不高興又非干不可,自然就怠起工來。這時,家長千萬不能看孩子幹得慢而包辦代替,替孩子收拾好,應該讓他明白,許多事情雖然不好玩,但自己的事情就必須自己做,而且應該按時完成,大人小孩都一樣。同時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今每天必須完成的活動、學習時間表,並幫助、督促他自覺執行。 另外,有時孩子磨蹭是因為缺少操作的技巧和動作不熟練。所以,及時教會孩子各種生活技能和訓練他們幹活時動作的規范化也十分重要。如系扣子,我們一般教孩子都是從上向下系,但經試驗,由下而上系要比由上向下快,且不易扣錯。圖書、玩具要分類擺放,裝玩具的箱子要大一些,這樣才能取用方便,節省時間。 傳播快樂情緒 大人的笑容對孩子是一個最好的示範作用,您的管教態度也關繫到他的順從與否,例如孩子討厭洗臉,父母就要懂得先把好的情緒帶給他,你可以邊洗自己的臉邊哼著歌,讓孩子覺得洗臉是件愉快的事,之後問他要不要洗,讓他產生期待的心理,進而喜歡這件事。這個過程好像在玩,但也做到了常規該做的事,所以管教孩子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父母不妨學些卡通的話與幻想,讓孩子感染到您快樂的情緒。 當父母覺得做這件事是快樂時,您的孩子必然也會快樂;如果您覺得不快樂,孩子也會覺得不快樂,這就是沒有用對心、使對力。孩子在快樂的經驗中可以奠定良好的情緒及性格的基礎,並且得成功的快樂。三歲前的教育取決於父母去觀察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到處去聽信別人怎麼說,只要那個方法是可以帶來快樂,那就是可行的;如果您會覺得困擾,那個方法就不要用,因為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對幼兒而言,他們的思維具體形象,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沒有概念。他們做事的動力除覺得活動過程有趣外,往往只是盲目地服從大人的要求,討家長和老師的歡心,並不懂得浪費時間的危害。所以,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增強時間感和責任心的訓練,也是糾正孩子磨蹭的途徑。
⑨ 適合4周歲講的小故事時間限制3分鍾
要點:
四周歲左右的孩子已經開始有模糊的學習意識,可以講一些母愛、父愛和和睦家庭這種類型的文章,以童話類為主。
正文:
換班的時間到了,夜姑娘代替了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得趕緊回家吃飯睡覺,否則明天就起不來了,星星跟著月亮媽媽出現了。
看著月亮與閃動的星星,阿星和爸爸吃起了飯。
阿星問爸爸,「爸爸爸爸,為什麼星星和月亮媽媽只會在天黑了之後出來?」
爸爸回答,「阿星乖啊,太陽公公累了,就要讓星星和月亮媽媽出來代班了。」
「爸爸爸爸,為什麼月亮媽媽也要跟著星星出來呢?」
「因為啊,星星們年紀還小,月亮媽媽怕星星們調皮。」
「爸爸爸爸,星星是怎麼看出年紀的呢,阿星覺得星星都一樣大。」
「那可說不定哦,因為星星們的心是童真的,所以看不出年齡,阿星也要像星星一樣哦,做個永遠有童心的乖孩子。」
「阿星明白了。阿星一定會像星星一樣,做個有童心的孩子。」
正文:
有一把小水壺,天天愛喝水,天天愛洗澡。這一天,小水壺洗完澡出去玩了。玩著玩著迷了路,找不到家了。
一輛小車開過來說:「小水壺,我送你回家吧。」
小水壺問:「你知道我的家住哪兒嗎?」
小車說:「知道知道,我天天在外面跑,什麼地方都去過!」
小水壺坐上車。小車開得飛快飛快,看見紅燈也不停。糟糕,車翻啦!小水壺被扔出去好遠。
小水壺過來一瞧,小車的輪子掉了一個,開不走了。小水壺說:「還是我先送你回去吧。」
天下起雨來。
小水壺推呀推呀,一口氣把小車推回家。幫小車洗了澡,把小車的輪子安上。
小車感到很不好意思:本來自己是送小水壺的,結果...
第二天天一亮,小車就很精神地說:「小水壺,這次該我送你回家啦!」
小水壺跳上車。
小車開得很慢很穩,不久就把小水壺送到了家。
小水壺說:「太謝謝你了,小車!」
小車搖搖頭說:「不謝不謝,等你再迷路了,我還會送你回來的。」
小水壺想說自己不願再迷路了,又怕小車傷心,只好朝小車一個勁地笑。
小車一轉身又飛快飛快地跑開了。
小水壺說了句:「真是急性子!」說完就回家喝水去了!
⑩ 4歲寶貝最棒的三件事怎麼寫
4歲的寶貝最棒的三件事要怎麼樣來書寫,首先必須要把它所涉及到的主要優勢以及具體的內容特點書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