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規律是什麼
科學家發現長壽新規律:飯吃7分飽,多活20年!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營養科教授李惠明表示,七分飽是一種因人而異的感覺,不是很好衡量。「應該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卻還不想離開飯桌,可要是再吃的話就會撐。總而言之,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的解釋更為細致,「七分飽應當是這樣一個感覺: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❷ 佛教養生,人是如何長壽的
佛教的養生和我們通常理解的養生不一樣,譬如:
一、人心的「善惡」影響壽命的長短。
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和密西根大學,分別對不同地區的人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人的善惡觀念影響壽命長短的結論。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善良的人往往更加長壽。
1、長壽需要斷除妄念
不隨妄想習氣境界轉,在一切時中,不分行住坐卧,動靜一相,本自如如,妄念不生,自然疾病減少,並能健康長壽。靜坐是息心法,心息則神安,神安則氣足,氣足則血旺,血氣流暢,則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補充,已足可以增長。
2、長壽還需慈悲為懷
佛教從第一福的要訣出發,認為人世間的財富、學識、地位、美貌和生死是多半不相乾的。宅心仁厚,寬以待人一定會有好報。長壽的人,一定是對人類和動物充滿慈愛的人。今生短命的人,必然是反其道而行之人。
二、內外修其身。
佛門修身法坐禪形定。在家修習的佛弟子,修禪的時間沒有僧尼這么講究,但要求在黎明、中午、下午、日落等時辰里修禪為好。在吃飯前後半小時不宜修禪;久習禪修可以坐禪,2~4小時為度,不宜過長。另外散步等有氧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舒緩筋骨,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三、飲食起居遵循規律。
順其自然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與人體的臟腑功能活動和氣血運行也是息息相關的。人如果違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打破正常的生物節律,就會導致疾病,加速衰老。要想健康長壽,當須依自然規律科學生活才是。睡覺是養生第一要素。睡覺的時間應該是晚22:00~早4:00。因為這個時間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長。
❸ 怎樣使人長壽
人的壽命要想長壽,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心累。
人有三累:一是體累,干力氣活,身專體很累;二是腦累,想問題,屬寫東西,腦子很累;三是心累。
在一般情況下,體力再累不傷人,睡會兒覺又休息過來了;腦子再累也不會傷人,而且腦子越用越靈,大家都有這個體會。
最怕的就是心累。怎麼減少心累?要注意心理調節,心胸寬一點,增強心理承受能力,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本事。我認為,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他可能成就的事業就有多大。如果一個人一天到晚連一點不順的小事都放不下,那還怎麼活呢?所以要擴展自己的心胸。拿得起放得下,一般的利益不去刻意追求,一般的榮辱不要老放在心上。
心理積淀好,無論在什麼條件、什麼場合下,都能很坦然、很樂觀、很幸福地生活,這才是正確的延長人的壽命。
❹ 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啊
健康長壽的秘訣
電影小說裡面的長生不老都是假的,生活中有不少的百歲老人確實真的,他們是如何健康長壽的呢?遺傳基因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啦,我們就從生活中的細節來找一找他們的長壽秘訣吧!
長壽秘訣
1、經常勞動,讓身體天天都能夠得到鍛煉。所謂的鍛煉不是刻意的為了鍛煉而鍛煉,生活中勤勞些,有什麼事立刻去做,不去拖拖拉拉的等;到哪裡去能步行就不要騎車,能騎車就不要打車。每天做家務打掃衛生,來回走動走動這也都是運動。
2、生活中吃飯八分飽,不貪吃,但要有規律;睡覺不要貪睡,醒了就不要繼續睡了;早睡早起,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早起後最好喝一杯水暖胃;冬天的晚上睡覺前可以喝一杯酒活血。生活中時不時的要有些小吃,改變一下自己的口味。 不挑食,啥都能吃,但是肉不能長期多吃,多吃水果蔬菜五穀雜糧為好。
4、寧靜致遠,如果有條件,最好居住在遠離城市遠離工業區,空氣環境清新的地方,至少所居住的地方不是經常噪音污染嚴重。
5、淡泊名利,對於金錢、地位還有許許多多的事要看得開,夠用就可以了,絕不可以貪得無厭,得不到的東西不可強求;能舍才能有得。 有自製力,不貪迷於任何事物。
6、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凡是都往開處想,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讓外界的事物把自己變得很激動,保持心情的平靜,讓笑容一直留在臉上。
7、多做好事、善事,不做虧心事,對人坦誠以待,但求無愧於心,讓善良永遠存於心中。
❺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一最簡單的長壽秘決--------------保持呼吸,不要斷氣~~
好~我細說下
樂觀——長壽的秘訣
老年人講究心理調適,保持樂觀開朗的精神狀態,對於健康長壽是有重要意義的。心理學家認為,能使老年人達到健康長壽的因素很多,而豁達開朗是重要的一條。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備和痛苦」。
醫學研究證明,很多老年性疾病與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調節心理上的平衡,有助於老年人體內各種酶和激素的產生,有利於調節腦細胞的功能和改善血液循環。
有的老年人在患病之時,對疾病感到恐懼,產生各種消極情緒,這種情緒對健康是更加有害的。現代醫學觀點認為:恐懼、憂郁等不良情緒會使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機體某些器官和腺體的功能隨之失調,引起代謝紊亂,疾病易趁虛而入。從中醫學觀點來看,「百病始於氣」,不良心境使人氣機失常,肝失疏泄,肺失降,氣滯而百病叢生,所以不良心境不僅可以導致疾病發生,也可使疾病加重。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說過:「煩惱是一種情緒的痙攣,精神一旦牢牢地纏住了某事,就不會輕易放棄它;不良心境是一種頑固的力量,往往不易擺脫,要從許多方面努力,解脫產生不良心境,是直接的因果辦法,『心理勝情』是意志的力量」。對心境多抑鬱,難以自拔的人,心理學家建議,不要過分地獨自琢磨,去找一個好心腸,明白事理的人,把自己的心事向他傾訴,可減輕自己的痛苦。另外,要學會暫時排遣自己的煩惱,遇到不愉快的事,可用「移花接木」的手法,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耐心而巧妙地去做,逐漸取代那種心理上的「痙攣」,改變不良心境,中醫心理學稱之為「移情變氣」治療。
現代老年病學的研究和對長壽老人身心的探討,都肯定了:胸懷寬闊,性格開朗,遇事鎮靜,長期保持精神樂觀的「鬆弛適度」狀態,是長壽的重要因素。而不良心境,則為痼疾之源。著名生物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歡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都源於感受,無慮是軀體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體發展,身體強健」。故老年人要力求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和穩定。
老年人還要在生活中培養「知足常樂」的思想,足而生樂,樂而生喜,都會促進身體更加健康長壽。
❻ 世界公布十大長壽習慣是什麼堅持下去效果比「吃葯」強
第1名
每天都要吃到綠色蔬菜
曬曬太陽,伸伸懶腰,呼吸下新鮮空氣,想想都美↓↓
最佳時段:
在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後。
理想時長:
每天曬30-60分鍾。
沒想到吧
適當地走走路、聊聊天、打打麻將
你的長壽指數或許會發生質的變化
❼ 請教一個有關於長壽的問題
不一定,人生命在於運動,烏龜能長壽與自身條件有有關,與遠動快慢關系不是決定的因素,而人的生命都在運動,人的壽命長短與自身的條件有關,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能增強新陳代謝能力,預防疾病!
❽ 人過60想長壽的話,盡量不要去做哪些事情呢
總之,人過60,就不能再像年輕時候一樣折騰了,該注意的問題自己要注意起來,油鹽攝入量長期超標,長期染發,想長壽的老人,這兩件事盡量不要去做。
自製、剋制,堅持自律,那麼老年人整個人的狀態也會年輕起來。
倘若能讓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在一個比較良好的狀態,那麼對我們的健康長壽是非常有利的。
最後,祝每一位老人都能健康長壽,安安穩穩地享受老年的生活。
❾ 一個人事事不必追求完美能不能活得長壽甚至活過100歲
能,如果你不追求100歲,就有可能,但是刻意追求長壽,往往不可得,正所謂,事由人某,命由天定,呵呵,不是宿命論者說著玩的。
❿ 長壽還是短命,通過走路速度也能看出來嗎
長壽還是短命,經研究證實是可以通過走路速度看出來的。
美國的一所大學曾對此就開展過科學研究,經他們研究發現:
在3.5萬名65歲以上老人中,如果走路速度每增加0.1米/秒,那麼可以降低死亡危險12%。而在75歲至84歲的老年女性中,走路速度大於或是等於1.4米/秒的女性,可以延長10年壽命的幾率達到92%。而走路速度小於等於0.4米/秒的女性,只有35%的幾率能延長10年壽命。
在對長達9年的時間中對492名成年人研究發現:走路速度快的人,死亡率為27%,而走路慢的人死亡率高達77%。
因為我們在走路時涉及到身體很多器官和組織,像心臟,大腦,肺,骨骼,肌肉,關節等均有涉及,所以說走路速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活力。這是判斷一個人身體體質好壞的重要依據之一,走路速度慢的人意味著可能存在更多的健康問題。
走路有快走和慢走之分,無論快走和慢走,只要走起來對於長壽都會有一定的幫助。慢走時我們一般身心放鬆,這樣具有養生養心的作用,可以按摩身體的內臟,堅持走就有抗衰老和健身的作用。
而快走則是一種有氧運動,可以幫助身體消耗脂肪,加快新陳代謝速度,老年人快走還可以預防骨質疏鬆,年輕人快走則能促進大腦發育,經常快走還可以預防便秘。
總之,身體好,我們走起路自然走路帶風,同時保養好我們的雙腿,堅持走路運動和養生,對健康長壽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