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陳半丁80歲作品

陳半丁80歲作品

發布時間:2021-02-25 20:29:50

㈠ 陳半丁的陳氏年表

1881年——母亡。父失業。家中除祖母還有兄妹三人,乏人照看。被交由外祖母撫養,在外祖母家入私塾。
1884年——父亡。端午,外祖母亡。失學。由祖母收養,織帶、紡線、務農以補家給。
1889年——遭叔嬸強逼離家,受驚嚇逃至舅婆家。數日後由姑夫帶往蘭溪。在大來商店學徒,從此自謀生活。 1890年——轉至一錢庄學徒。開始接觸筆墨,自言「嗜書畫入骨,飢餓猶不顧也」。
1894年——表叔吳隱自上海回紹興,因上海做事正缺人手,帶至上海虹口,在嚴信厚小長廬館拓圖章為業。是時吳昌碩受聘嚴家,相見後頗得缶翁厚愛,得其指教。識蒲華。
1895年——吳昌碩時常帶往任伯年處補習禽鳥、人物,頗得任氏喜愛。惜不及一載任氏故去。 1903年——嚴信厚去世,所聘畫家皆散去。應嚴信厚之子子均之邀同往寧波費家,為其父葬禮幫助接送來賓。
1904年——吳昌碩知半丁回滬,去函約至蘇州家中作伴。為缶翁臨摹祖像。
1906年——嚴子均來函,邀至滬上嚴家作畫。為寧波會館臨摹已破爛的任伯年作品(嚴子均為該會館董事)。一日,在北樓作一幅大畫,為金城所見,遂與嚴子均再三商量,力邀半丁同往北京,子均欣然同意。遂隨金城來北京,寓金宅。
1909年——應肅親王善耆之囑,為吳可讀侍御作肖像。得善耆厚待,勸入部為官,未就。肅親王往西陵值班,半丁去訪。善耆撰一聯贈之,聯曰:「帖里有餘閑登山臨水觴詠;身外無長物布衣蔬食琴書。」
1910年——吳昌碩來京,盤桓數月,為半丁「把場」。吳昌碩為刊《山陰陳年》、《靜山》、《我無為》、《半丁》等印,二人合作(吳篆陳刻)《山陰道上人》、《半丁》、《靜山無恙》、《陳》、《有魚》、《靜山》等印。吳昌碩為半丁在琉璃廠兩家紙店撰寫畫潤。
1911年——回紹興老家。
1913年——前年曾回家,秋,重來北京。在上虞會館與魯迅相識。在蒙藏院任職,不久辭去。
1915年——宣南畫社約於是年成立,曾參與活動。
1917年——遠親蔡元培介紹至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與館長章士釗相處甚洽,於文史等方面得其指教。後與陳師曾在北大商辦書畫研究室,因經費不足未果。
1918年——受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之聘,任中國畫教授。
1920年——「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任評議。約是年齊白石送三子子如拜於半丁門下。
1922年——紀念蘇東坡誕辰885周年,參加陳師曾組織的「羅園雅集」,與齊白石、陳師曾、凌文淵、姚茫父、金城合作《花卉卷》。陳師曾攜其作品在日本展出,10幅作品售出6件。善耆(肅親王)遁跡旅順,感其知遇之恩,前往視疾。歿後,營其喪。為措運柩返京之資,在大連兩次舉辦個人畫展,所得舊價數十萬全部充作運費。
1923年——與蕭、金城、陳師曾合作《松竹高士圖》。吳庠題詩,姚茫父長跋記事。與賀良朴、蕭、沈尹默、馬衡等同任北大「造型美術研究會」指導教師。
1924年——吳昌碩來京,師徒再聚。參加在中山公園舉辦的中日繪畫展覽會,齊白石、王夢白、廣瀨東畝、小石翠雪、太田秋民等數十人作品同展。
1927年——金潛庵(金城子)及金城門下眾多弟子,由「中國畫學研究會」分裂出來,另組「湖社」。任「中國畫學研究會」副會長,周肇祥任會長。北伐後,北京美術專科學校改為國立北平藝術學院,成為北平國立八校之一。任國畫系教授。
1928年——張大千來訪,在陳宅結識溥心畲。
1929年——刻《不使孽錢》印,款曰:「錢能通神,又能養命,欲求其安者,莫如自食其力。板橋雲,『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此後數年,刻印尤多。
1937年——七七事變,北平淪陷。拒日偽政府聘請,辭教。刻《強其骨》、《不使孽錢》印為座右銘,以賣畫、刻印為生。購得後門米糧庫四號的一所洋樓,宅邸佔地十餘畝,中有一園,園佔地五畝,以「五畝之園」名之。
1938年——王夢白病故。在琉璃廠「集粹山房」召集同仁友好,舉行義賣,操辦後事,接濟家小。
1939年——去上海,住嚴惠宇處。為吳湖帆治印。嚴惠宇請收尤無曲為入室弟子。欣然允諾。冬,尤無曲至北平學畫。
1940年——刻《天生半個漢》印,款曰:「予孿生也。今已年六十早五,尚強健,弟則強於予。去年歲首,家鄉遭災,弟以白手抗敵,遍體鱗傷,渾(身)是血,居然得脫,至今生存無恙,可謂勇也。有感於此,因而記之,弟稱英雄我也漢也。」
1941年——與溥儒、徐操、胡佩衡、祁良、吳熙曾、汪慎生、蕭謙中合作《妙繪聯璧》。11月13日,在中山公園水榭為弟子尤無曲舉辦展覽,展出作品均代為題詩落款,以示提攜。
1945年—— 刻《只見江山不見人》印,款曰:「漢官印相彷彿……勝利尚非實,更何況人乎,一群無恥(之徒),禽獸不如也。」
1946年——刻《山陰半叟》印,款曰:「一國用命,不重人才,但潰區域,天下安能不亂!丙戌夏,半丁憂悶記之。」時任故宮文物書畫組研究員。
1947年——國民黨政府邀往南京辦展,堅拒。收潘君諾為弟子。
1949年——解放軍圍城,北平城內糧食奇缺。傅作義前來看望,送麵粉兩袋救急。與馬佔山、鄧寶珊商議和平解決北京問題。
1951年——春節,毛澤東派人送禮問候。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任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與齊白石、葉恭綽等合作《普天同慶》。
1952年——入北京美術家協會。
1953年——參加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10月11日,參加在北海公園舉辦的全國美協第一屆全國國畫展覽。為毛澤東六十壽辰作《延年》。
1954年——為文字改革之事給毛澤東去信。毛澤東回信,希望老人多提意見。入中國美術家協會。任北京市政協委員。任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1955年——任全國政協委員。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受命作八尺《達摩像》。5月14日,80歲生日,梅蘭芳贈田黃石山。李濟深、徐操、王雪濤、汪慎生、啟功、周懷民、胡佩衡、溥雪齋等人來賀。歷半月與齊白石、何香凝、於非陁等畫家創作巨幅國畫《和平頌》。
1956年——在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上,與葉恭綽提出「繼承傳統,大膽創新,成立中國畫院」的建議。10月17日,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刻《莫負此生》印,款曰:「真心待人,於心便無愧矣。如專作一味叨(道)好,不但失真,尤可恥也。今天是吉月吉日,得蒙毛主席賜宴在一席,此身之榮幸足矣。」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國畫院成立,任副院長,在成立大會上發言。為西哈努克在京住宅作三丈六尺巨幅《四季花卉》。 最高國務會議上,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兩次辭職,未准。
1958年——8月18日,參加北京中國畫研究會舉辦的「五人花鳥畫展」。
1959年——《陳半丁畫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任中尼(泊爾)友好協會理事。
1960年——參加「第二回現代中國書法」赴日本東京之展。
1961年——子光宇、燕葆,女燕姣,婿沈林南歷數月為半丁整理藏品,僅歷代書畫所藏件數逾千。1月,對來了解情況的王友石說:中國畫院應當和故宮聯系,復制古人的名畫,給國家造些藝術品,平時就陳列復製品。這樣作藝術家可藉以提高技法,國家可以多些復製品,畫家可以得些補助費,這些事是應當辦的。
1962年——周恩來指示:要培養「陳派」接班人。子燕龍入北京畫院。陳半丁考慮到家裡不困難,建議畫院不要給燕龍開工資。燕龍在家從父學畫,同時整理陳半丁畫語錄。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在中央文史館拍攝陳半丁作畫過程。
1964年——張大千從海外寄贈畫作一張。9月,在北京市政協三屆二次會議上,就中國畫等問題,與唐蘭等眾多代表展開爭論。
1965年——號哂翁,刻《哂翁》、《哂翁天成》、《不知老之將至》。
1966年——刻《藐世頭陀》印,款曰:「丙戌(誤,應為丙午。)春日,年九十有一,世事人事都非矣……」作山水《三家村》。
1968年——刻《我獨無》印,款曰:「我獨尊者,屈原。《離騷》有『舉世渾濁惟我獨清』,今之時,世人輕浮,惟我獨罵,於屈子為何如也。」
1969年——在西四北六條南屋,研讀殘存的用「毛選」作封皮的《佩文齋書畫譜》。被勒令為頤和園舉辦的慶祝「九大」的展覽作《梅花》,款落「工農兵畫院」。
1970年——1月29日,病情加重。子女送往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初十分熱情,後知其名便不敢醫治,延誤了搶救時間,當日故去。

㈡ 齊白石生平簡介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原名齊純芝,號渭清,祖父取號蘭亭,老師取名齊璜,號瀕生,別號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後人常將「山人」二字略去,故後常號「白石」。

齊白石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國畫畫家,十九至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擅長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衰年變法,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其書工篆隸,取法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詩文。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齊」。於1957年9月16日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三歲。

家道貧寒,只讀過短暫的師塾,十五歲起從師學木工而以雕花手藝聞名,二十六歲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闓運為師,並先後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

齊白石在家鄉先後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遊,五齣五歸,遍歷陝、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

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見座談。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

拓展資料

1929年9月,藝術大師徐悲鴻受聘擔任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他上任後不久,就親自去拜訪齊白石,聘請他來校擔任教授。

12月一天的上午,徐悲鴻走進北京西單跨東胡同齊白石那簡陋的畫室里.兩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感.當徐悲鴻提出聘請齊白石擔任北平藝術學院的教授時,齊白石默默看了一會兒徐悲鴻,婉言謝絕了。

幾天後,徐悲鴻重又敲開齊白石的家門,但又遭謝絕.對此,徐悲鴻不氣餒,不灰心.他深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最後,齊白石終於被說服,擔任了北平藝術學院的教授,同時也道出心裡話:「我不僅沒進學堂讀過書,而且連小學生也沒教過,怎麼能教大學生呢?」徐悲鴻說:「你只在課堂上給學生作畫示範就行了。」

㈢ 中國水墨畫的著名畫家是誰,類似與幾大名家之類的

「一指乾坤」之崔如琢
崔如琢作為中國當代水墨繪畫的代表性大家,以獨特的指墨以及積墨畫法享譽世界。他在前師基礎之上,將指墨、積墨、潑墨都賦予突破與創新,並集其大成,開創了指墨積墨山水以及指墨積墨花鳥畫的新篇章。隨著中國當代水墨板塊成為市場焦點,崔如琢近年迎來了他的飛速發展期,並以其獨特的風格,成為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旗手,引領中國水墨藝術走向世界,為中國水墨藝術在全球藝術殿堂贏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詩魂書骨」之范曾
觀察中國當前藝術界動態時,范曾的確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數十年來,范曾把對中國文化精髓之感悟融入他獨特簡約而超逸豪邁的人物畫之中,其畫精於白描,尤喜寫意人物,提倡清初名僧石濤的「一畫論」,主張「以詩為魂,以書為骨」,畫作筆力遒勁,線條簡括,氣韻生動。他筆下的人物,無論是江畔行吟之屈原、橫槊賦詩之曹操,還是豪氣干雲之鍾馗,無不顯現出清新雋永之畫風。
行走斑斕世界之黃建南
黃建南的水墨作品呈現出斑斕絢麗的色彩,對生命與自然的熱愛成為他畫作的主題,眾多作品均流淌著神秘莫測與眾不同的東方藝術意境和神韻。黃建南的藝術風格源自獨特的人生經歷,他12歲接觸舞檯布景,步入藝術天地,其一生游歷甚廣,曾從廣東步行至黑龍江,用9年時間縱貫中國南北,用雙腳、雙眼、雙手,行走、洞觀和描摹3.8萬多公里沿線的山川大地。
「墨分千層」之蔡茂友
「墨分五色」是水墨繪畫的物質特性。蔡茂友充分繼承了宋元花鳥畫的墨骨畫法,創造性提出了「墨分千層」的藝術理論,並探索實踐「墨分千層」的花鳥畫法。自其水墨牡丹長卷《春風得意》去年邁入千萬元梯級後,今年單幅作品《盛世昌隆繁華似錦》全卷以3795萬元成交,再創其個人記錄。蔡茂友的創作媒介、學術頓悟、市場認可經受了多重檢驗,未來的價值潛力令人期待。
「不老鬼才」之黃永玉
黃永玉頗具傳奇色彩,自學美術、文學,為一代「鬼才」,他設計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裝家喻戶曉。其博學多識,書畫俱佳,亦是詩、雜文、散文、小說、劇本的大家,在海內外享譽甚高。黃永玉用筆運墨反叛傳統,但審美趣味仍與傳統一脈相承,水墨畫作品展現出深厚淵博的學識、卓爾不群的才情、耿直倔強的性格。今年94歲的黃永玉可謂中國畫壇「不老鬼才」。
「點亮水墨山水」之邱漢橋
邱漢橋是「北勢南氣,山水大成」繪畫理論體系的創立者和倡導者。他在山水畫無限豐富的筆墨技巧中,單取「點」畫——大大小小的橢圓墨點,由點成線、成形、成畫。邱漢橋能「點」出自家風貌,並成為中國水墨畫壇中「亮點」,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受到收藏界的廣泛關注,作品升值平穩。2018年,60歲的邱漢橋作品總成交額由上年的4980萬穩升至7798萬人民幣。
工筆競獨秀之何家英
何家英在中國工筆畫壇一枝獨秀,技法全面,無論是工筆人物,還是水墨寫意,他都能找到藝術與市場的最佳結合點,努力開拓,不斷創新,兼容百家,自具一格,以其雅俗共賞、韻味綿長獲得了「雙贏」。他的作品注重對心靈的卓越表現和對人性的深刻關注,開拓了水墨人物畫的新天地。2018年,61歲的何家英作品以總成交額7757萬人民幣,稱雄當代水墨工筆畫壇。
「海上丹青大家」之陳佩秋
96歲高齡的陳佩秋,早年以山水為起點,上世紀50年代後專攻花鳥,畫風濃麗秀美,無論重彩工筆還是潑墨寫意,都別具風韻。上世紀90年代始,她著力探索細筆青綠山水,以水墨的筆墨元素結合西方繪畫的色彩,開創了彩墨結合的水墨畫新風,被譽為「海上丹青大家」。2018年,陳佩秋作品取得總成交額6331萬人民幣,晉入「前十」榜單,位居第八。
游離跨界多元之邢東
「60」後的邢東,曾在紐約帝國大廈舉辦個人水墨藝術畫展,舉世無二。2016年在美國洛杉磯和好萊塢亮相,23名好萊塢明星同時拜師學畫。邢東是世界多家奢侈品牌的合作夥伴,擔任世界級32家品牌獨家版權授權藝術家。他帶著東方的詩性文化,邂逅西方現代文化的激情,以大膽和不間斷的創新,完成東西方文化從碰撞到交流、從牴牾到融匯,為中國水墨畫注入新的生機。
京華畫院掌門人之王明明
王明明,中國北京畫院的掌門人,以水墨人物享譽畫壇。其作品長於通過精嚴的筆墨表現出詩意精神,無論是表現南方熱帶雨林的花鳥,還是北方的花卉植物,都可以感受到畫家精心營造的詩意氛圍。從某種意義上說,以人物畫見長的王明明在花鳥畫創作上的探索,對當代水墨花鳥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供參照和研究的典型案例。

㈣ 《風雨同舟》是誰畫的

中國:
在20世紀初,嶺南畫派

在廣東的使命,改造傳統繪畫嶺南派,其領導人被稱為「嶺南英雄」劍父,高奇峰,陳樹人
>高劍父(1879-1951),廣東番禺人。年輕失去雙親,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 14歲從廣東畫家居廉學花鳥畫,17歲到澳門理工大學(現為嶺南大學),先後從法國傳教士曦木炭。關於研究於1905年,在日本京都,日本畫家竹內棲鳳等,「白馬」太平洋畫日本畫的影響。 1906年參加在聯賽中,擔任廣東同盟會長,追隨孫中山的反革命活動。 「時事畫報」,「真相畫報」和「審美圖書館的

先後與高奇峰(高劍父兄弟)樹人成立於上海,廣州,傳播新思路,提倡唯美,推動中國畫的創新。還創辦了「春睡的藝術家。」風雨同舟「

喜畫猛獸,猛禽,強調氣勢和態勢,點燃了英雄主義的理想,孫中山先生曾稱贊他的工作」美國的新時代,具有代表性的革命。「他的弟子黃少強,趙少

上海為中心的江南畫(江蘇,浙江,安徽)非常活躍年初以來世紀中國畫家黃,王震,馮超然,呂,賀天健,吳湖帆,劉海粟,陳胝佛,馮,潘天壽,張大千,傅抱石的一個傑出黃濱

黃(1865-1955)安徽黃說,在現代化的藝術世界的注意油墨,倒了一生的努力,把握筆墨。尊敬的繪畫書法的筆觸,曲折,微妙而有力的,剛性的,注意千變萬化。強調水墨淋漓,但不臃腫,經過反復積染,但不是僵化,

代表作品:「空山鳴琴,後來的作品之一。

齊白石和京津畫家群

齊白石(1864 - 1957年)時期的中華民國,在北京及天津地區雲集了大量的良好中國著名畫家:齊,晉紹成,陳半丁白王蒙,蕭干,劉奎歲,溥心畲,陳師曾,胡胚橫,秦鍾蚊,許艷的陽光,影響最大的是齊白石。

齊白石湘潭縣,湖南省。

齊白石湘潭縣,湖南省,代表作品貝葉工蟲「齊白石山水筆帆船,村屋,竹,柳岸,游泳鴨,從家裡的意見和桂林風光,洋溢著親切生活氣息。筆人物畫,大多描繪鍾馗,麗寶,古代學者,子女和個人生活。簡單的圖像,拙樸的風格,詼諧而有趣的,如「不倒翁」

許徐悲鴻學院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其父親,自幼喜歡繪畫代表作品「愚公移山」(1940)
學生:吳作人,呂,趙江和孫多慈,艾中信

㈤ 陳半丁的生平簡介

陳半丁(1876--1970),即陳年,畫家。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家境貧寒,自幼學習詩文書畫。拜吳昌碩為師。40歲後到北京,初就職於北京圖書館,後任教於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擅長花卉、山水,兼及書法、篆刻。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會會長。

代表作品有《盧橘夏熟》、《高枝帶雨壓雕欄》、《惟有黃花是故人》、《赤壁夜遊圖》,《莫負此生》等。195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覽。 有《陳半丁畫集》、《陳半丁花卉畫譜》、《當代中國畫全集·陳半丁》行世。

(5)陳半丁80歲作品擴展閱讀

陳半丁的生平經歷

陳半丁6歲喪母,9歲喪父,幼年失學,生活凄苦。他在《自傳》中說自己15歲時就迷上了繪畫「嗜書畫入骨,飢餓尤不顧也」。1894年其表叔吳隱自上海回紹興,因嚴信厚家拓《七家印譜》缺少人手,遂將陳半丁帶至上海嚴家做伙計,這是陳半丁人生的轉折點。

當時嚴家聘請了吳昌碩等上海名家,使得陳半丁有機會接受吳昌碩的指導。陳半丁在上海的十餘年間,還先後得到了任伯年、蒲華等名家的教誨,為其日後在京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藝術基礎。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嚴信厚之子嚴子均邀請陳半丁到他家作畫。

當時嚴子均任寧波會館董事,會館中很多任伯年的畫需要復制,於是陳半丁便在嚴家臨摹任伯年的畫作。一日他正在作畫時被金城所見,金城很是欣賞,打算邀請陳半丁同來北京。

陳半丁到北京後,最初是住在金城家中,後因肅親王善耆要為吳柳堂侍御畫像,金城將陳半丁推薦到肅親王府,肅親王對他大為賞識。

1922年,肅親王在旅順故去,陳半丁為報昔日的知遇之恩,在大連兩次舉辦個人畫展,賣畫款數十萬(舊幣),全部用作肅親王靈柩返京的費用。「國人舉辦畫展,陳半丁蓋為開創的第一人」。

㈥ 歲,乙與丁的平均年齡是80歲,那麼丁是多少歲

甲,乙,丙,丁4人的平均抄年齡是84歲,已知甲與乙的平均年齡是72歲,乙與丙的平均年齡是76歲,乙與丁的平均年齡是80歲,那麼丁是多少歲?
解答

甲+3乙+丙+丁
=72x2+76x2+80x2
=144+152+160
=456
甲+乙+丙+丁
=84x4=336
所以2乙=甲+3乙+丙+丁-(甲+乙+丙+丁)=456-336=120
乙=120÷2=60
因為乙丁平均年齡為80歲
則丁=80x2-60=100歲

㈦ 齊白石多少歲出了名

1900年(庚子) 38歲

佃居蓮花峰下梅公祠,自稱「百梅書屋」,並在院內蓋一小屋,名「借山吟館」。致力於繪畫、作詩。

1902年(壬寅) 40歲

應夏午詒邀請,赴西安教畫。在西安結識樊樊山,盡觀樊所藏八大山人、金農等名家書畫。是年,其花鳥畫風一變,走上寫意畫路徑。

1903年(癸卯) 41歲

春,從西安到北京,結識曾熙、李瑞荃等,期間夏午詒擬向慈禧太後推薦齊白石做內廷供奉,堅辭之。夏天,從北京過上海,回湖南,此為「五齣五歸」的第一次遠游。

1904年(甲辰) 42歲

隨王闓運赴江西,游廬山、南昌等地,刊印《白石草衣金石刻畫》,王闓運為其作序。

1905年(乙巳) 43歲

赴廣西,游桂林。與蔡鍔、黃興相識。

1906年(丙午) 44歲

春節後不久,過梧州經廣州到欽州,郭葆生留其教畫。飽覽郭所藏徐渭、八大、金農諸名家真跡。用功作畫,其間常為郭代筆。秋,回湘潭,以教畫薪金購置舊屋並數十畝水田。

1907年(丁未) 45歲

春夏之交,再赴欽州,游肇慶、端溪。冬,回湘潭。

1908年(戊申) 46歲

春天即赴廣州。是年,僅回湘潭小住幾天,其餘時間皆在廣州度過。
荷花翠鳥 鏡心
1909年(己酉) 47歲

在廣州過春節,後去欽州。初夏赴上海,以賣畫為生。夏秋之間,游蘇州。往南京拜訪李梅庵,為其治印三方。10月返回湘潭,至此結束「五齣五歸」的遠游生活。其後在家鄉葺「寄萍堂」,開始8年的山居生活,潛心吟詩作畫。對八大山人、石濤的花鳥畫多所取法,畫筆更見簡練,但草蟲寫生,多工緻,間或以寫意出之。書法學金農,得其神髓。

1917年(丁巳) 55歲

6月,為避土匪之擾赴北京。正趕上「張勛復辟」,匆匆去天津避難。局勢稍定,復歸北京,在琉璃廠南紙鋪掛潤格賣畫 。期間和老朋友樊樊山、夏午詒、郭葆生等往來甚密。並結識陳師曾、姚茫父、陳半丁等。其中與陳師曾訂交,對晚年齊白石有極大影響。是年冬,離京返湘,鄉居一年。

1919年(己未) 57歲

與胡寶珠結婚,從此定居北京。

1922年(壬戌) 60歲

春, 陳師曾到日本開中國畫展覽會,展出的齊白石畫作全部以高價售出。

1923年(癸亥)61歲

| 陳師曾在南京病逝,數次題詩痛悼好友。

1925年(乙丑)63歲

春,大病,人事不知七晝夜。卧病榻月余,停止作畫、刻印。梅蘭芳正式拜師學畫。

1926年(丙寅)64歲

母親、父親相繼去世。兩度停止作畫、刻印。

1927年(丁卯)65歲

應林風眠邀請,任教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

1928年(戊辰)66歲

印行《白石詩草》《借山吟館詩草》(手寫本影印)

1933年(癸酉)71歲

印行《白石詩草》(八卷鉛印本)

1936年(丙子)74歲

游四川。在川結識黃賓虹。

1937年(丁丑) 75歲(自署77歲)
作品賞析
聽信長沙舒貽上算命說,用瞞天過海法,自署77歲。是年7月,北平淪陷,心情悲憤,輕易不見客。

1940年(庚辰) 78歲(自署80歲)

農歷正月,妻陳君春去世,撰《祭陳夫人》文。為反抗日寇及漢奸的騷擾索畫,貼出「畫不賣與官家」的告白,謝絕見客。

1944年(甲申) 82歲(自署84歲)

1月,繼室胡寶珠病故。6月,拒絕北平藝專配給用煤。

1946年(丙戌) 84歲(自署86歲)

抗戰結束,復又在琉璃廠掛潤格,恢復賣畫刻印。10月,去南京、上海辦畫展,200多張畫全部賣出,帶回一捆捆「法幣」,如同廢紙,竟買不到10袋麵粉。

1949年(己丑) 87歲(自署89歲)

1月,北平解放。參加周恩來總理招待宴會。為毛澤東刻石印兩方。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

1950年(庚寅) 88歲(自署90歲

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4月間,曾和毛澤東共進晚餐,朱德作陪。10月,把82歲時所作的《鷹》和篆書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贈送毛澤東。參加北京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冬,為《人民日報》畫《和平鴿》

1951年(辛卯) 89歲(自署91歲)

2月,畫作10餘幅參加沈陽市「抗美援朝書畫義賣展覽會」。

1952年(壬辰) 90歲(自署92歲)

用三天時間,為北京亞太地區和平大會創作丈二巨幅《白花與和平鴿》。同年,多次創作題為《和平勝利》《和平萬歲》的作品。

1953年(癸巳) 91歲(自署93歲)

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餘人參加「齊白石93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傑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周恩來出席了晚間的慶祝宴會。擔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10月,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

1954年(甲午) 92歲(自署94歲)

4月2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8月,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9月15日,出席首屆全國人代會。
作品賞析
1955年(乙未) 93歲(自署95歲)

6月,與陳半丁、何香凝等14位畫家為世界和平大會合作巨幅《和平頌》

1956年(丙申) 94歲(自署96歲)

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宣布授予齊白石國際和平獎金,9月1日,在北京隆重舉行授獎儀式。周恩來總理親自到場祝賀。

1957年(丁酉) 95歲(自署97歲)

5月15日,擔任北京中國畫院名譽院長。5--6月間,作最後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醫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興寺舉行公祭,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參加了公祭。

1963年

齊白石被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㈧ 被譽為「印壇泰斗」的畫家是誰

方介堪(抄1901年11月8日—襲1987年8月25日),名嚴,字介堪、原名文榘。生於清光緒二十七年,卒於一九八七年,浙江泰順人。工書,能畫,尤長於篆刻。曾延為故宮博物院編輯。四十後寫松梅竹石,有瞿山遺意。歷任上海美專、新華藝專、中國藝校教授、及教育部二次全國美展會審查委員。著有《璽印》、《文綜》、《兩漢官印》、《古印辨偽》、《秦漢對識拾遺》、《介堪論印》等書。[
鍾剛中。字子年,號桴堂,晚年號桴公,又號柔翁、榕湖客,1885年,出生於邕寧劉圩。1904年,年輕的鍾剛中離開斑峰書院,遠赴北京參加了中國最後一次科舉會試,20歲的他成為最後一批進士中的一人。1906年,鍾剛中又考取公費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法律系學習,成為南寧第一批留學生。然而,其一生從未顯達過,他更多的是以一手古拙的篆刻手藝揚名中國藝術界。
應該是第一個。望採納。

㈨ 現代書畫市場的情況

從目前藝術品市場的走勢看,近兩年來近現代書畫藝術品在我國內地拍賣市場的行情整體走高,但是2005年在細微之處又有不同,其中有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大家作品在高位出現滯漲情況。近現代書畫市場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經典大師、一線大家、二線名家三檔。其中最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線大家的起伏。比如黃胄的作品,由每平方尺的三萬左右上漲到25萬左右後,就沒有太大的上漲餘地了。情況相同的還有徐悲鴻等人的作品,市場價值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之後,就進入了滯漲期。

二是回歸優秀作品被市場追捧。典型例子即是林風眠作品的一路飆升。北京榮寶拍賣有限公司11月26日開拍的數幅林風眠作品,其中《綠衣仕女》屬其仕女題材的傑作,曾於香港佳士得上拍並以213萬港元的高價位成交。榮寶拍賣行的副總經理王為分析道:林風眠的作品在市場上屬於後漲型,他的作品和吳冠中的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的情況很相似,也就是海外迴流現象:作品先進入海外市場,隨後被認可後才進入國內市場。

林風眠這樣的一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只要被認定無誤,絕大部分都能超出市場的預估價拍出。林風眠作品的走勢如同一個風向標,顯示出近現代書畫市場的上升態勢,說明像林風眠這樣的名家佳作,市場有較強需求,只要出現就必定穩步上升。

三是成熟大家的作品價位穩定。比如傅抱石、李可染、齊白石等畫家的作品,由其藝術地位和藝術價值決定其價格相對穩定,沒有出現太大的漲幅,也沒有瘋炒的現象出現。說明投資人相對理性、成熟,市場投資方向也出現多元化趨勢。

高端穩定 數量穩增

秋拍開始後,近現代書畫立刻成為拍賣市場中的搶眼板塊。以嘉德秋季拍賣會為例,11月4日和5日的嘉德拍賣公司兩場近現代書畫分別拍出了成交率91%的11293.04萬元和成交率為86%的14720.64萬元的成績,這兩場再加上 和堂藏中國近現代書畫所拍得的3636.38 萬元和攻玉山房藏中國古代暨近現代書畫所成交的2900.92萬元,交易總量達到了32550.98萬元。遠遠超出了其他的品種。

我們可以從這次嘉德拍賣會成交價在100萬元以上的書畫名家的作品,以及作品成交後的價格分析,看出近現代書畫作品在市場中的分量和火爆程度。百萬元以上的作品前5名成交情況如下:

陸儼少,乙卯(1975年)作《泉石之勝》(冊頁、八開),成交價528萬;張大千,辛丑(1961年)作《贈台靜農摩詰山園圖》(立軸),成交價440萬;吳昌碩,乙丑(1925年)作《壽石圖》(立軸),成交價286萬;任頤,同治癸酉(1873年)作《測字圖》(立軸),成交價275萬;程十發,庚申(1980年)作《閬苑長春》(鏡心),成交價231萬。

嘉德拍賣會成交的另一個數字同樣解讀了市場對近現代書畫作品的認同程度:近現代書畫,成交數量844件,總成交額32550.98萬元;中國油畫及雕塑,成交數量218件,總成交額13001.01萬元;中國當代書畫,成交數量108件,總成交額2912.6萬元;中國古代書畫,成交數量264件,總成交額11170.6萬元。

同樣,北京翰海秋拍近現代書畫亦推出兩個專場,囊括了齊白石、張大千、陸儼少、傅抱石等近現代名家的精彩之作。齊白石為田家英所作《有餘圖》以170.5萬成交,創下齊氏水族類作品的新高。以往3平尺齊氏蝦作品價位在每平尺10萬元左右,現在已超過20萬。

從這些數字中可以看出市場對這些大家作品的認可價位,也可發現近現代書畫市場行情的總體走勢。

繼起大師 業績驕人

近現代書畫市場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對於一些重要的藝術大家,一些有長遠眼光的拍賣行開始用心培育和開發他們作品的市場。比如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11月4日,華辰進行了名為「趙管風流」的謝稚柳、陳佩秋書畫拍賣專場,其主旨就是不僅僅是做市場,更重要的是做文化。盡管近現代書畫市場仍然保持了高昂的發展勢頭,但是隨著市場成熟度的不斷增長,書畫市場的價格與其藝術價值越來越接近,甚至吻合。因此,這就有了市場細分的可能,就是有意識地開發一些有別於經典大家作品的、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藝術作品。此次華辰秋季拍賣專場百分之百成交,總額達到了三千多萬元。其中估價120萬元到220萬元的謝稚柳先生的《竹禽圖》被拍出了649萬元的不俗成績。陳佩秋的單幅青綠作品《春山欲雨》估價50萬至80萬,成交價也達到了236.5萬元的業績。這批從家屬手中得到的作品是可信度極高的珍品,其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真正得到了統一。而北京誠軒則舉辦了「善哉扇齋」成扇專拍,其主力也是近現代書畫扇面作品,如徐悲鴻畫的《牧笛》,成交價為72.6萬人民幣,為預估價格的六倍;成交價在50萬元以上的拍品還有齊白石的書畫合璧扇,以及謝稚柳的《黃牡丹、水墨花鳥》。扇面雖為中國書畫一種獨特載體,但從中依然可見近現代中國書畫受捧熱度。

至於齊白石、傅抱石等經典大師的作品在拍賣行中相對穩定的行情,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由於經過數年的磨練,收藏界對這批大家作品的認識已經有了普遍的認同,買家的心目中也形成了相對均衡的取向。這樣,只要是真正的好作品進入市場,就一定可以取得相應的市場價值。

總之,近現代書畫藝術品市場火爆中又有相對的穩定,發展中不斷出現新的特點,以前大師級作品壟斷高價位的狀態出現了轉變,真正有價值的藝術品得到更多認同,市場在細分中逐漸進入了群雄逐鹿的階段。

現代畫家好似中價股 他們的名頭不及頂級大腕,作品估價多在數萬元,但其潛力仍受藏家熱捧。重慶本周鑒賞活動的最大亮點是現代畫家於非闇、顏伯龍、陳半丁、何香凝的真跡。盡管這些畫家的名頭不及齊白石、李可染等大,但仍引起了藏家的關注。

《水仙蝴蝶》估價5萬

渝中區王先生收藏的是一幅於非闇的《水仙蝴蝶》。

於非闇(1887-1959),北京人。其畫初學寫意花鳥和山水,46歲後開始傾向工筆花鳥。在施彩運墨方面,多遵宋元技法,但構圖狀物,卻又注重寫生,所以其筆下一花一木既有古趣,又有創新。吳教授評價其工筆花鳥在現代畫壇位居第一。

王先生收藏的這幅《水仙蝴蝶》為工筆雙勾重彩團扇。畫面布局嚴謹,用筆勁健,設色明麗典雅。落款為「非闇寫」,印章為「於照之印」。但遺憾的是,這幅畫畫面破裂比較嚴重,吳教授估價5萬元。

合作花鳥畫估價3-4萬

渝中區袁先生收藏的是一幅顏伯龍和陳半丁合作的花鳥畫。

顏伯龍(1898-1954),北京人,師從陳師曾等,在國畫方面,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各有所長,以花鳥見長,成為大家。

而陳半丁的輩分和名頭比顏伯龍要大。陳半丁(1876-1970),初得任伯年、吳昌碩之法。陳半丁與吳昌碩朝夕相處達10年之久,獲學甚多,後又涉獵明、清徐渭、陳道復、趙謙等人技法,造諧日深,以花卉見長。

袁先生收藏的這幅花鳥畫的左上角是顏伯龍的款,為「乙酉(記者註:1945年)仲夏長白布衣顏伯龍寫雙燕於椿草堂」。吳教授認為,畫中清新自然、生動活潑的燕子為顏伯龍所畫。而畫面右下角為陳半丁的款「半丁老人補景」,所畫花草有秀潤蒼古之趣。整幅畫畫面疏朗,格調雅緻,吳教授估價3-4萬元。

閱讀全文

與陳半丁80歲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6項修煉愛孝順父母演講 瀏覽:95
廣東異地參保社保退休新規定 瀏覽:953
男人做家務避免老年痴呆 瀏覽:863
南京寶寶怎麼綁定父母的社保 瀏覽:967
辦退休延遲會影響發工資么 瀏覽:630
父母二手房信息不全怎麼辦 瀏覽:900
老人家居常見問題 瀏覽:793
濟南社保最低繳費退休後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415
退休之後企業還要交社保嗎 瀏覽:585
十常四勿養生怎麼做 瀏覽:711
體檢血小板多是什麼原因 瀏覽:106
老年人吃完東西胃反酸是什麼原因 瀏覽:229
2017年50歲屬啥 瀏覽:104
重陽節給奶奶寫信的作文600字 瀏覽:852
長壽雪松 瀏覽:175
退休年齡表規定 瀏覽:726
孝順親人作文結尾 瀏覽:673
鄭州平均退休金 瀏覽:808
老人大便裡面很多氣泡是為什麼 瀏覽:605
單位打工個人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