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的作者簡介
竇應泰,祖籍遼寧鐵嶺。黨員作家,著名民國史研究者。張學良系列與蔣氏家版族系列紀實文學,為權其近年主要研究與寫作的范疇。近十年曾在國內多家出版社出版以宋美齡、蔣介石為代表的蔣氏人物傳記作品多部,其中有《宋美齡的最後日子》、《宋美齡與劉紀文的初戀》、《蔣介石第三代子孫》、《美麗與哀愁——蔣方良畫傳》、《蔣緯國其人》、《蔣氏家族第四代》、《蔣門四遺孀》等;在香港出版繁體字本《蔣介石的香港夢》;在台灣出版繁體字本《蔣氏五兄弟》等。
《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為作者經二十多年對傳主其人進行長期研究的最新成果,亦是第一部在國內乃至華人世界揭密二十世紀著名女政治家宋美齡養生與長壽的探密性作品。
㈡ 龔如心家族的作者簡介
竇應泰,男,漢族,1946年12月10日出生,遼寧鐵嶺人。著名作家、史學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筆名河西客、葉知秋、雪帆等。1985年迄今已在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團結出版社、華文出版社等國家級、省級出版社出版長篇作品60餘部,約2000萬字。部分作品在香港、台灣等地出版繁體字單行本。其史學文章多次刊發於美國《世界日報》、台灣《傳記文學》、《歷史周刊》及香港《明報》月刊等,引起國際關注。《曾蔭權傳》獲得第五屆全國統戰系統出版社優秀圖書獎,《張學良遺稿》被評為「2005年度最受讀者歡迎的100本好書」,《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李敖檔案》等進入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反映中醫文化的長篇小說《手相》、《偏方》由作家出版社相繼出版後在文壇引起轟動,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作家文摘》、《法制晚報》等多家媒體對該書給予很高評價。以山東臨沂地區柳編工藝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柳王》經人民(東方)出版社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對柳編藝術的關注,改編為同名電視劇。長篇小說《客家人》為其深入廣西賀州實地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後最新推出的力作。作家傳略已編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藝術家名錄》、《世界人物辭典》、《二十一世紀人才庫》和《當代遼北文藝界知名人士傳略》等。
㈢ 從粵軍到黃埔軍校,陳誠是怎樣認識蔣介石的
前一陣,來,看看陳誠在保定軍校的日子這篇文章,有讀者留言
今天,後續來了。
保定軍校畢業之後,陳誠分發至浙軍第二師見習,見習期將滿之際,同學鄧鳴漢從廣東寫信來邀請他加入粵軍。陳誠覺得自己既然已經是中國國民黨黨員,就沒有理由拒絕南下。浙軍中的前期同學聞訊紛紛勸止,只有樊崧甫敦促陳誠快走:
「北洋軍閥內困不已,民心壓抑已久,中山先生革命必告成功。我以家累不能奔赴,你可先去。異日你我互相策應,一方有所成就,均可彼此提攜。居者有守,行者有為。前期同學留你抬轎,不可信也。」
陳誠
討伐叛軍肇慶負傷
1923年2月,孫中山在廣州河南士敏土廠設立大元帥府,第三次建立廣東革命政權。粵軍第一師師長李濟深,下轄第一、第二旅,合計五個團,團長依次是梁鴻林、張弛、鄧演達、戴戟和張發奎。陳誠初來乍到,先任第三團中尉副官,鄧鳴漢時任第三營上尉連長。
是年春天,鄧演達率部進駐鶴山、高明,除了補充訓練,同時還負責監視粵北方面勾結北洋軍閥的沈鴻英部。新任大本營參謀長蔣介石建議東路軍總司令許崇智「速率本軍集中省城,先破沈鴻英叛軍,以防引北敵入粵」。4月中旬,沈鴻英果然異動,接受北洋政府委任的廣東督理一職,興兵進攻廣州。粵軍第一師協同友軍在清遠境內與敵展開激烈戰斗,迫使沈鴻英敗逃廣西老巢。
鄧演達
陳誠任中尉副官的時間很短,只有一二個月,「旋升上尉連長,擔任大元帥府之警衛」。5月,陳誠扈從孫中山到前線巡視,「並參加西、北江諸戰役。討馮葆初於肇慶,胸部中彈負重傷」。肇慶一役,鄧演達的第三團犧牲最大,營長譚邃負重傷,連長鄧鳴漢、陳文山、法雨民和好幾個排長陣亡。陳誠負傷的具體時間和經過現已無從考查,只知傷得不輕入院治療,蔣介石「適來肇慶,入院臨視傷患」,對陳「撫慰有加」。這應該是蔣介石和陳誠第一次互動,由於等待慰問的官兵眾多,或許說不上幾句話,自然不太可能留下深刻印象。
蔣介石的日記對此沒有提及,由蔣親自審定修改,毛思誠所撰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一書,5月6日有一條相關記錄:「侍從大元帥至三水慰問傷病兵」。三水距離肇慶五十多公里,水路交通方便,的確是收容傷員比較理想的後方。住院治療期間,陳誠寫信給浙軍的同學黃復興:
初上前線,即不幸負傷,殊為懊喪。此信對前期同學,除哲山兄(樊崧甫字),不可給看,恐被他們恥笑。
樊崧甫看過信後,囑咐黃復興代函慰籍。陳誠傷勢痊癒後,鄧演達把他安排到補充營任連長,旋即編成第三團第一營第四連。
父親病故練兵無果
1924年春,粵軍第一師全部調至肇慶整訓,鄧演達兼任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籌備委員,營長嚴重升任副團長兼派為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新任營長黃明和營副陳德建說不到一塊,形同水火,未幾被雙雙調走。陳誠很想接任營長一職,鄧演達考慮再三,調來旅部主任參謀余漢謀承接其缺。余漢謀是廣東高要人,保定軍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為人比較寬厚,地緣關系又具有相當優勢,陳誠沒有表現出不安於位,一段時間下來,第一營「辦士兵教育最好的是陳誠的第四連」。
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東征陳炯明,當時陳誠擔任炮兵連長。
不久,陳誠調任第三團炮兵連少校連長,鄧演達對他抱有很大期望,打算以此為基礎,將來適時擴編第一師直屬炮兵營。陳誠很快制定了一份為期三個月的教育訓練計劃,然而5月份的一封家書打亂了他的練兵步伐。
原來父親陳希文因與青田石門洞主管訟爭本村屋後山場所有權失敗,心情憂郁,卧床不起,彌留之際想見長子最後一面。陳誠焦急萬分,恨不得插上翅膀馬上飛回青田,但又苦於沒有旅費,一時不知所措。嚴重知道後馬上借錢給陳誠,催促他趕緊動身歸省。令人遺憾的是,當陳誠急沖沖趕回高市時,父親已先一日病逝,作為長子一天親奉湯葯都沒趕上,不免抱憾終身。
黃埔軍校成立之後,鄧演達以教練部副主任兼任學生總隊總隊長,粵軍第三團的日常工作有些顧不過來,但他仍不忘檢驗炮兵連三個月下來的教育成績,決定進行一次步炮協同作戰演習。陳誠選定梧州北郊白雲山為演習場,帶領排長、班長冒著烈日投入准備工作,先是測量距離,然後豎立標桿、設置靶場,最後把三門七五山炮及炮彈馱入場內。
那天,鄧演達如期率全團軍官蒞場參觀演習,結果「見各種動作都尚生疏,對步兵的要求固然不能適應,在時間、空間的配合上相差更遠」。在接下來的實彈射擊環節,連發三彈都不中目標,不是遠了就是偏了,弄得陳誠臉紅耳熱,無言可對。鄧演達集合全場官兵進行講評,考慮到陳誠因為奔父喪多少影響訓練計劃,他沒有當面斥責,而是更多地勉勵炮兵連官兵好好研究炮兵學術,努力訓練。鄧演達沒有讓陳誠當場下不了台,陳誠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軍校助教再組炮兵
1924年9月,鄧演達正式辭去粵軍第三團職務,代理黃埔軍校教練部主任。同時,嚴重以戰術教官兼代第一總隊隊長,陳誠調任黃埔軍校上尉特別官佐,擔任教育副官工作。
陳誠寄贈好友周至柔的便裝照片。
「陞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是黃埔軍校有名的對聯,為了體現革命精神,軍校的教職員多為降級使用,比如李濟深原為中將師長,降級為少將教育部主任;鄧演達原為少將團長,降級為上校代主任;嚴重原為上校副團長,降級為中校隊長。陳誠從少校降級為上尉亦屬情理之中。所謂特別官佐其實並無特別之處,就是協助長官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兼帶助教性質。黃埔軍校從第二期開始設立炮兵隊,這個時候把炮科畢業的陳誠調到軍校,顯然具有一定針對性。
特別官佐與校長蔣介石面對面的機會應該並不多。碰巧有一次,蔣介石見陳誠「在微曦的晨光中讀《三民主義》,便與之交談起來。他對校長的垂詢,應對得體,蔣很滿意,並將賞識之情告知嚴重,嚴亦稱陳年輕有為,更加深了蔣對陳的印象」。
陳誠最早接觸到三民主義有關著述是在1920年前後,他說那時候「陸續讀到國父的書,沾溉到國父的革命思想,幾有如迷失航路的人忽然望見燈塔之樂。於迷茫中重新獲得光明,於絕望中重新獲得希望。」
蔣介石徵求陳誠是否願意擔任他的特務隊隊長,陳誠「以去年胸部受傷,近日尤有隱痛,請少寬時日,再行奉命」。虎門要塞司令陳肇英、軍校參謀處長錢大鈞也想找來陳誠做幫手,都被陳誠婉拒。10月初,蘇聯援助軍校的第一批武器彈葯海運抵達黃埔,「內有大本營向俄定購的山炮、野炮、長短槍支、輕重機關槍以及各種彈葯」。陳誠作為蔣介石隨從參謀前往檢視,巧遇廖仲愷也從廣州過來,廖說:「蘇俄武器中,有火炮數門,七生的五口徑。可組成炮兵部隊。惟炮兵人才,不知軍校已否物色儲備?」蔣介石指著陳誠說:「陳辭修系保定八期炮兵科畢業,可任連長。」廖仲愷連說:「好極!好極!」
孫中山、宋慶齡、蔣介石以及廖仲愷在黃埔軍校的開學典禮上。
於是,保定軍校第八期炮兵科畢業的陳誠又干回了老本行,又有了用武之地,事實上,他後來的功名大業就是從國民革命軍炮兵開始的。
1933年7月,蔣介石、陳誠在廬山軍官訓練團。
作者:馮傑
編輯:陳曉燕田萌
文史e家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
請聯絡我們獲取版權
好文推薦:點擊文字,立即查閱
【揭秘】戴笠親信沈醉回憶中共叛徒張國燾的軍統歲月
【揭秘】清末北京如何治理泛濫的娼妓業
【名人養生】「養生達人」何應欽的長壽之道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
「秋膘」您得這么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系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
㈣ 宋美齡養顏秘錄的作者簡介
竇應泰,是當來代作家自。已經在國內及海外發表的近80部紀實文學作品中,多為民國歷史人物和近代人物的傳記。其中尤以記述宋美齡、蔣介石和張學良等歷史人物的三大系列為主體。作者在撰寫宋、蔣、張三大系列人物傳記31部的基礎之上,近年來又進入深層次的史料發掘與研究。從而形成了這些近代歷史人物的「養生系列」新作。曾經出版的暢銷書《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破譯蔣介石養生密碼》、《破譯張學良長壽密碼》及《蔣經國病況剖析》等作,再次引起讀者的興趣。《宋美齡養顏秘錄》則是這一系列的最新采訪與研究的成果。
㈤ 客家人的作者簡介
竇應泰,著名作家、史學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5年迄今已在人民出版社、作家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團結出版社、華文出版社等國家級、省級出版社出版長篇作品60餘部,2000萬字。部分作品在香港、台灣等地出版繁體字單行本。其史學文章多次刊發於美國《世界日報》、台灣《傳記文學》《歷史周刊》及香港《明報》月刊等,引起國際關注。《曾蔭權傳》獲得第五屆全國統戰系統出版社優秀圖書獎,《張學良遺稿》被評為2005年度最受讀者歡迎的100本好書」《破譯宋美齡長壽密碼》《李敖檔案》等進入各大書店暢銷書排行榜。反映中醫文化的長篇小說《手相》、《偏方》由作家出版社相繼出版後在文壇引起轟動,新華社、《人民日報》、《北京青年報》、《作家文摘》、《法制晚報》等多家媒體對作品給予很高評價。以山東臨沂地區柳編工藝為背景創作的長篇小說《柳王》經人民(東方)出版社推出後,引起社會各界對柳編藝術的關注,作品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長篇小說《客家人》為其深入廣西賀州實地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後最新推出的力作。作家傳略已編入《中國名人大辭典》、《中國藝術家名錄》、《世界人物辭典》、《世界名人錄》和《當代遼北文藝界知名人士傳略》等。
㈥ 為什麼男人會有婚外戀
在這復個世界上,真正的愛是有制的,如果他愛你是真的,他離開你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怕影響自己的家庭,一個人只有一顆心,一顆心只能裝一個人,你能把兩個人同時裝進自己的心裡嗎?一日夫妻百日恩,你現在能陪他,可是你不能陪他走完一生對嗎?他選擇離開一半是為了自己,一半是為了你,有時候離開也是一種愛,一種更深沉的愛,其實他離開你,他自己也很痛苦,如果他真的愛你的話。
㈦ 張學良的故事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漢族,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版祖籍遼寧海城,1901年6月權3日(夏歷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縱觀他的一生是偉大的,他施行易幟使中國從形式上走向了統一,雖然他奉行蔣中正(字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此處有爭議),據中國歷史教科書及張學良紀念館是蔣中正下達的不抵抗命令,但據《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以及張學良自述(可見《張學良世紀傳奇》第四十五章《沈陽兵變》部分)則是張學良本人下達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東三省不費吹灰之力就落入日本賊寇之手,但日後的西安事變不僅將中國共產黨從危機中解救了一把同時也拯救了中國革命(此處有爭議),讓中國從內戰走向了聯合抗日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中國人民內部的團結,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巨大貢獻。
重大事件則是:東北易幟,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
更多的請您看這個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