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徐敏的主要學術成果
《歌唱的政治:中國革命歌曲中的地理、空間與社會動員》,《文藝研究》2011年第三期;
《鴉片與輪船:晚清中國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述》,《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三期;
《王朔與文革後期的北京城市漫遊者:以〈動物兇猛〉為例》,《上海文化》2009年第一期;
《都市裡的人群:從文學到影像的城市空間與現代性呈現》,《文藝研究》2008年第三期;
《「樣板戲電影」:電影工業、文本政治與獻身者的國家儀式》,《文藝研究》2007年第四期;
《國家的代碼:論〈新聞聯播〉》,《生產》第三輯;
《電影里的交通影像:中國現代空間的影像重塑》,《文藝研究》2006年第三期;
《走向文學政治經濟學》,《文藝新視野》2005年第三期;
《汽車與中國現代文學及電影中的空間生產》,《上海文化》2005年第二期;
《香車美女:身體的私有化與異性戀快感》,《今日先鋒》第十二輯;
《時尚化生存:傳媒與社會再生產》,《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二期;
《大眾文化的快感理論:從美學到政治經濟學》,《北京電影學報》2004年第一期。
『貳』 徐敏的學術簡介
主要學術成果:專著:《文學與資本主義——戈德曼文學思想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論文集:《現代性事物》,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主要論文:《歌唱的政治:中國革命歌曲中的地理、空間與社會動員》,《文藝研究》2011年第三期;《鴉片與輪船:晚清中國的物質、空間與歷史敘述》,《清華大學學報》2009年第三期;《王朔與文革後期的北京城市漫遊者:以〈動物兇猛〉為例》,《上海文化》2009年第一期;《都市裡的人群:從文學到影像的城市空間與現代性呈現》,《文藝研究》2008年第三期;《「樣板戲電影」:電影工業、文本政治與獻身者的國家儀式》,《文藝研究》2007年第四期;《國家的代碼:論〈新聞聯播〉》,《生產》第三輯;《電影里的交通影像:中國現代空間的影像重塑》,《文藝研究》2006年第三期;《走向文學政治經濟學》,《文藝新視野》2005年第三期;《汽車與中國現代文學及電影中的空間生產》,《上海文化》2005年第二期;《香車美女:身體的私有化與異性戀快感》,《今日先鋒》第十二輯;《時尚化生存:傳媒與社會再生產》,《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二期;《大眾文化的快感理論:從美學到政治經濟學》,《北京電影學報》2004年第一期。
『叄』 徐敏的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
徐敏,女,江蘇蘇州人,1974年5月生,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學批評學、女性主義文學批評。1999年畢業於華中師范學院文藝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文藝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2年5月進入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教研室,從事文學批評學、文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2004年7月晉升副教授。
主要學術成果:論文《網路空間與女性亞文化》,收入《文學批評與文化批判》,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日常生活視野下女性真實生命體驗的缺失》,收入《「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年《國家精品課程〈文學批評〉的網路建設探索》(第二作者),《中國大學教學》,2009年3期《那棵神奇的梅子》,《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3期《為大眾文藝減負增能》,《文藝報》2003、1.23《日本文化對周作人女性思想的影響(下)》《日本學學刊》2002 年第1期《創造性回應的中介——魏晉玄學和佛學對〈文心雕龍〉思維方式的影響》,《株洲教院學報》2001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2001年第8期轉載《論日本文化對周作人女性思想的影響》,《外國文學研究》2001年第2期《現代性:後現代主義的中國語境論文》,《外國文學研究》2000年第3期《從對話理論看周作人女性思想》,《華中師大學報》2001年第3期《轉折與升級:邁向創作和評論的新境界》,《文藝報》2001.4.14《在宏大敘事的裂隙間:一種特殊的女性寫作》《長江文藝》2001 年第2期《轉折與生機:邁向創作和評論的新境界》《文藝報》2001.4.14《走不出的「廢園」——王靜怡創作論》《文藝報》1999.2.6《挖掘生命的源流——訪石油作家余述平》《文藝報》1998.10.17《花非花:傳媒廣告中的女性形象設計》《通俗文學評論》1998年第4期《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收入《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名著博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1月
著作:參與編寫《自由的境界——素質教育課堂教學藝術》、《當代高科技掃描》、《21世紀名師之路》,中國少兒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參與編寫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全國百部精品教材「文藝學系列教材」之《文本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獨立撰寫《女性主義的中國道路——五四女性思潮中的周作人女性思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預計2006年1月出版
主要科研項目:
1、參與高教社 「研究型教學與文藝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拓展與深化」項目
2、參與國家社會科學項目「西方文論關鍵詞與中國當代文學批評」
3、參與高教社「文學理論」自適應學習與評測系統項目
4、參與高教社「中國高校文學理論課程網」項目
5、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 ——詹姆遜批判」
6、參與省重點項目「湖北長篇小說創作追蹤及發展方略研究」
7、參與教育部項目「高校學生文學素養培養模式的改革研究與實踐」,已結項
獲獎情況:
2008年獲校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為主要參加者);
2004年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為主要參加者)
2004年獲湖北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集體,為主要參加者)
『肆』 奇瑞建廠時間
奇瑞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1月8日,注冊資本41億元。公司以打造"國際品牌"為戰略目標,經過十七年的創新發展,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集汽車整車、動力總成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試制、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自主品牌汽車製造企業,以及中國最大的乘用車出口企業。
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在1995年1月考察歐洲汽車工業期間,得知英國福特的一條發動機生產線要出售,安徽蕪湖領導於是抓住這個機會把項目干起來。由於國家政策對轎車項目的限制,只能秘密進行,所以這個項目啟動時取內部代號為「951工程」(即國家九五期間安徽頭號工程),公開則稱為「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籌備處)」,對外始終保持低調。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轎車下線。2007年8月22日,奇瑞公司第100萬輛汽車下線,標志著奇瑞已經實現了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階段目標,正朝著通過開放創新打造自主國際名牌的新目標邁進。
2014年,奇瑞戰略轉型後上市的三款新產品獲得市場認可和好評,產品和品牌溢價能力不斷提升。同時,在營銷體系建設方面也取得重要成就,根據J.D.Power2014年中國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CSI)及銷售滿意度研究(SSI)調研報告顯示,奇瑞汽車分別獲得874分和692分,比2013年分別提高43分和29分,均穩居自主品牌第一位,並超越眾多主流合資品牌,分別位列行業第6名和第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