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年人抑鬱症的表現
去這里看看網路吧,很詳細的
http://ke..com/view/1140763.html?wtp=tt
❷ 老年人抑鬱症的表現主要是什麼
老年人大多都很孤獨,很容易抑鬱,特別是寡居老人,一個人形影單調。
老年人抑鬱後,茶不思飯不想,就想一個人呆著,愛鑽牛角尖,脾氣大,對其他人愛睬不睬。
甚至可能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不願接觸外界,悲觀情緒很大。
所以,年輕人抽時間多陪陪老人,給他們多一些關愛。
❸ 老年抑鬱症的具體表現都有哪些
老年抑鬱症的症狀有幾種?老年抑鬱症的症狀有以下幾種:
一、生理上的表現:老年抑鬱症的症狀會出現導致食慾低下、體重減輕等表現,容易失眠、早睡、疲倦和乏力,抑鬱情緒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從而使人更容易患疾病,如冠心病、哮喘、頭痛和潰瘍病。
二、情緒的改變:老年抑鬱症的症狀最突出的是持久的情緒低落,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沒有意思、沒有樂趣。表現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睏倦、易流淚和哭泣。患者常用「鬱郁寡歡」、「凄涼」、「沉悶」、「空虛」、「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牆」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經常感到心情壓抑、郁悶,極端易怒或煩躁,常因小事大發脾氣。
三、睡得過多或過少。每天睡覺超過12個小時仍然渾身無力,或者睡2個小時左右就會醒來,這是老年抑鬱症的症狀之一。
四、意志與行為改變:患者意志活動減低,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盡管他們可能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很少腳踏實地去做。
❹ 老年人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啊
老年抑鬱症的常見表現有以下一些:
在抑鬱情緒支配下,病人往往自我貶低、自我譴責。他們認為自己什麼都沒做好,誰都對不起。他們會把一丁點兒大的小事,誇大成不可饒恕的錯誤,內心不斷責備自己,甚至有的人認為只有一死方足以謝天下。
病人有明顯的自卑感。認為別人看不起他、討厭他、鄙視他,偶爾也表現疑心重重。但這種疑心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疑心不同,它是原發於情緒障礙的,是由於情緒低落而產生。
情緒不穩易激動。有的病人可表現焦慮煩躁、激動不安,因而會長吁短嘆或捶足頓胸。有的病人很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常常發脾氣。
抑鬱症病人的思維活動受到抑鬱。時常感到腦子遲鈍,自己覺得「變笨了」,甚至連很簡單的問題都難以解決,因而學習、工作效率明顯降低。由此,病人往往認為自己不中用了,更增加了自卑和自責。
由於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人會感到全身酸痛乏力。一些簡單的日常活動,如走路、穿衣、吃飯等,對他們來說都需要下很大的決心,費很大氣力才能完成。甚至有這樣的病人,當其口渴時,水瓶就在屋裡,他連倒水都感到困難。嚴重的抑鬱症病人,可以終日默坐不動,稱之謂抑鬱性「木僵」。
失眠是抑鬱症常見症狀之一,尤以早醒為特徵。病人每天凌晨即醒,此時,患者可能情緒極低,惶惶然不知如何才能熬過痛苦而漫長的一天。因而,不少抑鬱症病人就在此時採取自殺行動。到了下午和晚上,病人的情緒反而比上午稍好些。病情上午重、下午輕,也是抑鬱症的一個特點。
許多抑鬱症病人有自殺念頭,有自殺行動的人也不是少數。而這類自殺,往往計劃周密,行動堅決,甚至會採取極其痛苦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因此,抑鬱症的自殺行為應該引起家庭其他成員的高度重視。
此外,抑鬱症病人在軀體上,還可表現有:食慾缺乏、性慾減退、體重減輕、便秘、腰酸背痛等。
❺ 90歲老人會出現什麼症狀
上了年紀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各種問題,
高血糖高血壓這些是比較常見的啦,
還有其他的渾身乏力,胃口不好這些問題,
老人尤其怕冷,因為他們血夜流通不暢。
❻ 老年抑鬱症有哪些表現
老年抑鬱症屬老年常見的精神疾病范疇。大多在60歲後發病,有比較明顯的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或同時患有其全軀體疾病。該病初期類似衰弱或疑病症症狀,極易被人忽視。常被當作衰老或情緒反應對待。早期症狀有頭暈、全身乏力、胸悶透不過氣來、便秘等。有的病人因大便秘結而坐卧不安、搓手頓足、不知所措;睡眠障礙:開始入睡困難,後變成夜睡多醒,惡夢通宵,抑鬱嚴重時早醒突出,故自殺者多在黎明前出現問題;精神不佳,看書報思想不集中,平時不想做事,興趣減退。
隨著病程的發展,可將抑鬱症歸納為基本症狀、情感症狀、軀體症狀3方面異常。基本症狀表現為:能力減退,體力和腦力下降,不能勝任自己所從事或熟悉的工作,興趣減退,失去原有的生活情趣和愛好;人際關系淡漠,失去對親人、朋友應有的關心和熱情。情感症狀表現為:憂郁悲觀,後悔自責,喪失自信心、絕望。軀體症狀表現為:全身各部位、各器官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自疑患有多種疾病。
失眠、焦慮不安是抑鬱症中最突出的表現,病人常顯得恐懼緊張,像重病纏身般痛苦呻吟,甚至妄想、幻覺、自悲、自殺。發病可急可緩,急驟起病者多有明顯外因,以激越為主,病程發展迅速;發展緩慢者多訴說軀體有不適感,懷疑自身患重病,故長期限於苦惱之中。在生活方面顯得懶散,退居屋角或整日卧床不起,家人喚之,細語相答,不願洗澡更衣,進食被動。病人情緒低沉,鬱郁寡歡,面容憔悴,自感度日如年、活著無趣。
值得重視的是,有不少老年抑鬱症病人其抑鬱現象並非顯而易見,而常表現為呆滯、反應遲鈍、不辨方向、迷途忘返、記憶減退等痴呆症狀。此時很難判斷確診。可試用抗抑鬱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麥普替林等)治療,如果病人服用後病情好轉,則為抑鬱症。
65歲以上的老人,抑鬱症的發病率約為7%~10%。導致老年抑鬱症的發病因素有:因退休而失去地位;社會性孤立、喪失愛的目標,角色作用起了變化;生物性衰老,如震顫、感覺敏感度下降,記憶減退;軀體疾病、傷殘;病前性格較內向;家族中有抑鬱症患者。
老年抑鬱症雖然不是腦器質性病變,但後果較嚴重,病人表現越接近痴呆,其潛在危險性越大。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細心觀察,早期發現,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各種刺激,進行心理治療,以解除精神負擔,使之完全康復,嚴重者需住院治療。
❼ 老年人抑鬱症都有哪些方面的表現
抑鬱症的症狀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情感低落:常表現為愁眉不展,心煩意亂,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對前途悲觀失望,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情感低落有晝重夜輕的特點。
2、思維緩慢:思維遲緩、聯想困難,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對刺激反應遲鈍,注意力集中困難,記憶力減退。
3、言語動作減少與遲緩:言語少、聲音低,經常獨坐一處不與他人交往,愛好和生活樂趣喪失,精力減退、疲乏,走路時行動緩慢,嚴重時可達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動的抑鬱性木僵的程度。
4、此外,抑鬱發作時還可出現惡心、心悸、胸悶、出汗等軀體症狀,男性患者可出現陽痿,女性患者則出現性感缺失或閉經。同時,還可有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慾降低、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
❽ 老年抑鬱症的表現有哪些
?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專家表示老年抑鬱症的臨床表現的主要有失落感、孤獨感和自卑感三種:(1)失落感老人退體後,心理上感到有所失,好似人雁離群,沒著沒落,茫茫然不知所措。人在家,心在辦公室,感到人情冷淡,世態炎涼,往往有一種不甘心、不安心的心理狀態。出現這種情緒、情感有它的客觀原因,即社會角色的改變、社會角色是指個人在社會和團體中所佔的地位、身份。而這個地位或身份是經過學習和工作獲得的。學習分兩方面,一是學習角色的義務與權利,一是學習角色的態度與情感。如教師這個角色,他有管好、教好學生的義務與權利,他有對學生關心的態度和熱愛的情感;還要不斷改變自己不合教師要求行為方式,鞏固好行為方式。我是教師這個自我意識,是在師生長期的相互影響下形成的,角色的改變,不僅意味著失掉某種權利,更為重要的是喪失了原來所擔當的那個角色的情感,放棄了兒十年來業已形成習慣的那種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包含有他人對自己提出符合身份的希望,同時本人也得領會他人對自己懷有的希望。一個人為了當好某一個角色,必須知道所擔當的角色的一套行為模式和他人對自己的期望。必須知道所擔當的角色的矛盾。不能簡單地為老同志腿下來有不適感就是捨不得「權」,不贊成幹部年輕化。應該看到,這是因為離開了長期熱愛的工作,失去了長期充當的哪個角色的生活模式和自己對別人以及別人對自己的期待。(2)孤獨感老年離退體後,兒女長人獨立成家,加上自己體力衰弱,行動不便,與親朋來往的頻率降低,因而人際交往發生了變化,倍感孤獨。如果不幸喪偶,則更感到寂寞甚至孤獨。除了這些客觀原因外,影響人際交往的還有主觀上的原因,既人的個性特點。老人人際關系的結構比較穩定,他們經過兒十年的交往,與誰親,與誰疏是比較鞏固的,往往不易結交新的朋友,這樣一些主客觀的原因,使老人的人際關系的范圍逐漸變小,從而產生封閉性的心理狀態,感到寂寞,被拋棄,感到生活無樂趣。有個老人說,整天沒個對話人,像個不會說話的啞巴,每天寂靜得連一根針掉下來都聽的見。這種人際交往的改變,是老年人孤獨感產生的主要原因。?(3)自卑感老年人自卑感的產生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條件。從主觀上講,主要是他們認為自己有經驗,有才能卻無從得到發揮,特別是有些老同志對革命有貢獻,享有崇高的榮譽,一旦退下來,無所事事,就覺得不同志受重視了,自己是無用的人了。還有的老同志曾出生入死地為創建新中國奮鬥了一輩子,他們特別珍惜革命的成果,正所謂「位退未敢忘憂國」,但又覺得自己不在位了,無能為力了,嫌加了內心的憂慮。客觀上也還有少數人缺乏敬老精神,對老年人的,心理缺乏理解和真摯的感情,使老人自己覺得是多餘的人。
❾ 我家老人最近有抑鬱症傾向,怎麼確認
【情緒變得很壞】患抑鬱症的人,最突出的症狀就是情緒非常低落,表情陰郁,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總是感到睏倦,容易哭泣流淚。患者常常喜歡用「凄涼、」「沉悶」、「孤獨」、「空虛」等之類的詞,來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到郁悶壓抑的時候,常為一點小事大發脾氣。【錯誤的認知】對於日常活動,抑鬱症患者缺乏興趣和熱情,即使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和娛樂活動,患者也體驗不到快樂。常常自卑自責,感到內心愧疚。腦子的反應比較遲鈍,思考問題有困難。遇事很悲觀,總是往壞處想,對生活和未來失去信心和希望,感到毫無意義,甚至萌生自殺的念頭。【意志與行為減弱】患者意志活動減低,雖然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難以專心地工作,很難踏實地做事情。想參與社交,但又缺乏信心和勇氣。處處表現得很被動,而且過分依賴,心理上總不願承擔責任。很多時候,患者會覺得活著很空虛,人生很乏味。【精神上苦悶壓抑】因為精神上的原因,患者總是覺得自己很無能,不想活動,也不願做事情。整天呆坐在那裡,長吁短嘆,終日閉門不出。因此家人和朋友們,一定要勸病人多出去活動一下,參加體育鍛煉。活動起來,病人會感覺變好,不再專注於自身的不良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