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袁隆平主要事跡。
袁隆平是我們家喻戶曉的「大明星」,雜交水稻專家,其以90歲高齡自稱為「90後」。
海水稻項目
袁隆平一生的榮譽滿滿,其也有很多傳奇故事袁隆平團隊在阿聯酋挑戰人類糧食歷史的奇跡,2017年在迪拜沙漠地區開展試種海水稻,並且測產成功,這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
迪拜發展海水稻技術,不僅能夠養活當地100萬人,同時也可以拉動「一帶一路」經濟投資,至少帶來1000億以上的投資收益。這就是袁隆平團隊傳奇的地方。
袁隆平還有一個很傳奇的地方,那就是他和英國女王一樣,全世界上唯一開車可以不用考駕照的。
袁隆平爺爺為了雜交水稻奉獻一生,祝願他健康長壽,開開心心,實現禾下乘涼的願望。
② 彭祖傳奇故事的十一、幫人長壽
有戶人家,三代短壽,原因不明,向彭祖求救。彭祖至其家,見寢室牆壁隙縫中,有風吹進,正對卧床。彭祖曰:風入耳吹腦,則陽氣散。令堵之。自此家人得長壽。
③ 感恩老人的故事
重陽節有感作文——關愛老人,從我做起
秋高氣爽直,,天清氣爽,又到重陽街頭多了為老人服務的小站,報紙電台開始宣傳如何敬老愛老,敬老院,頤養院趁勢又多開了幾家。
大多數為老人服務的小站都是真誠的,也有一部分是趁機銷售一些所謂的治療儀器。這邊剛免費為老人做了簡單的身體測量,那邊就忙不疊拿出儀器向老人展示,施展渾身解數,巧舌如簧,誓必讓老人買下不可。
一些單位在重陽那天,肯定會有行動,名為給老人送愛心,實際為單位賺名氣,送些不靠譜的禮物,諸如視力保健儀之類的,老人用得上用不上可管不得了平時就經常有敬老院虐待老人的事情曝光,但是敬老院還是照樣要開的,只是換個名字重整旗鼓而已。至於服務質量有沒有改進,那就不得而知了。基於現在的社會環境,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小孩的,到我們年老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或孩子身處外地,,或工作關系,或自身原因,無暇照顧老人,很多人可能都有機會進老人院安度晚年,這樣的狀況怎麼不讓人為以後擔憂呢?
真正關心老人,不要只在乎形式,不要在節日的時候才表達關懷,無需用金錢和物質去衡量關心的程度。身在外地的,一條簡訊,一通電話,只要是流露真心的問候,老人也會很高興。經濟不太好的,平時多幫老人做些家務,和老人聊聊天,也是最好的孝道。至於單位企業的節日獻愛心,真正為老人們做點實事,少些沽名釣譽的虛浮吧。
關心老人,如何搞好夕陽工程,需要我們全社會的關注和努力,善待老人吧,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④ 誰知道長壽的詳細而又簡單的介紹以及關於長壽的神話故事
長壽晏家的民風不行
好多都是斤斤計較的
特別是開始修園區以後
本來50一個月的房子漲了3倍
⑤ 老子的事跡簡介
相傳老子的母親因食下杏子懷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從腋下產出老子。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
老子曾在周國都洛邑任藏室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點化函谷關總兵伊喜。
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陝西省周至縣),觀此處依山傍水(終南山田峪河)、峰巒起伏,遂在此駐足,並結草為樓修行說經,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沿傳至今,曾寫經文的地方,現稱樓觀台。內存歷代文人騷客墨跡碑石百餘座,史稱道教發源地。
(5)長壽村事跡擴展閱讀:
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其內容主要見於《道德經》這本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個源頭,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內核。道教出現後,老子被尊為「太上老君」。
從《列仙傳》開始,老子就被尊為神仙。《道德經》一書在國際上影響深遠,其國外版本有1000多種,是被翻譯語言種類最多的中國書籍。
⑥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簡介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面對咄咄逼人的日軍,我軍一面派人向狼牙山地區進行支援,另一方面則分出一部分部隊對日軍總部進行攻擊,希望能夠以圍魏救趙的方式解決狼牙的困境。
我軍計策成功生效,但是日軍依然留下了,超過500人向我狼牙山地區進攻,而在這里守護的僅僅只有我一個連的戰士。
最終在日軍的進攻之下,我7連傷亡慘重,最後僅僅剩下了5名戰士。子彈打完了,戰士們就用石塊向日軍發起進攻,但是依然被日軍緊緊的逼到了山頂,面對猖狂的日軍,我方5名戰士寧死不屈,決然的跳下了山崖。
⑦ 抗日英雄人物事跡
抗日戰爭英雄有哪些
懸賞分:10
|
提問時間:2007-12-9
10:31
|
提問者:chenmmm
推薦答案
收復察哈爾的將軍——方振武
·
中國人民的朋友——約瑟夫·史迪威
·
戰功顯赫的開國上將——楊得志
·
捨身救國的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
·
美洲洪門愛國老人——司徒美堂
·
與中國人民並肩作戰的克萊爾·李·陳納德將軍
·
屢建功勛敵膽寒——張雲逸
·
抗日名將「鐵軍將才」——朱程
·
一生獻給中國衛生事業——馬海德
·
戰斗在大後方的抗日將軍——肖勁光
·
為中國抗戰而犧牲的蘇聯勇士——庫里申科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血灑贛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馬一生為祖國的軍隊高級將領——楊勇
·
馬耀南:從愛國學生到八路軍優秀指揮員
·
血染抗日戰場的虎將——葉成煥
·
用犧牲精神喚起民眾的抗日將領——李兆麟
·
聲震昆侖關的抗日將軍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黨的戰士--馬本齋
·
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張宗蘭
·
傳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趙登禹
·
為抗日而死的共產黨員--吉鴻昌
·
英勇抗戰的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
·
為理想奮斗終生的抗日將領——續范亭
·
刀劈日本憲兵的抗日民族英雄——節振國
·
淞滬抗戰總指揮——蔣光鼐
·
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愛國將軍——馬佔山
·
與日寇血戰到底的抗聯十二烈士
·
捍衛邊疆的抗日愛國將領——傅作義
·
永垂史冊的愛國將領——張學良
楊虎城
·
朝鮮族抗日英雄——李紅光
·
獻身中國人民解放與建設事業的紐西蘭友人——路易·艾黎
·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
⑧ 莊子生平事跡
史書記載莊子的事跡很少,大多都在《莊子》一書中,你可以買一本看看。
視權貴如腐鼠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大意:《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鵷鶵(一種類似與鳳凰的鳥),您可聽說過?這鵷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這時,有隻貓頭鷹剛抓到一隻腐鼠,恰好鵷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發出『嚇』的怒斥聲。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莊子和惠子在橋上遊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裡(安:一意為如何,怎麼;一意為在哪裡)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我是在橋上知道的。」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於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鬥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太子問:「莊子是什麼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於水火。」於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麼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後,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麼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王說:「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聽了,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後,再請先生獻技比劍。」於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於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麼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麼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後試。」大王點頭,道:「願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恆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維。此劍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後,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聖之士為首,以豪傑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後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於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於斗雞,─旦不慎,命喪黃泉,於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後,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家。那些劍士自覺再無出頭之日,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自殺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何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麼?弟子愚鈍,實不明白。」莊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這樣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嗎?道又是什麼樣子?骨骼、五腑六臟,遍存於一身,自我究是什麼?我與誰親近些呢?都喜歡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如果皆是臣妾,這些臣妾之間到底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難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了。天天與外物爭斗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只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於天地,受氣於陰陽,立於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麼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於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弟子問:「那麼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盪,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准。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賓士千里,捕鼠不如狸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弟子問:「怎樣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莊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達於理,通達於理的人必定明白權變,『明白權變的人才不會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覺熱,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獸不能傷。這是因為他能明察安危,安於禍福,謹於去就,故沒有什麼東西能損害他。」 弟子問:「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嗎?」莊子說:「孔子即是。」弟子問:「何以見得?」莊子道:「孔子周遊列國,推行仁義,雖到處碰壁,仍堅持不懈。其憂國憂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說到匡地,被衛國人層層包圍時,仍彈琴高歌,滿不在乎。路人見孔子,問道:『老師您有什麼可樂的呢?'孔子說:『過來!我告訴你吧:我早就忌諱貧窮。仍難免潦倒,命運所制也;我也早就嚮往騰達,仍未得富貴,時運所限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無窮人,非智得也;當繼紂之時而天下無通達者,亦非智失也。時勢使然也。行於水中不避蚊龍,此是漁夫之勇;行於陸上不避獅虎,此乃獵人之勇;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運自有老天安排!』不一會兒,有身披銷甲的人走過來,向孔子道歉:『很對不起先生!我們以為是陽虎,故包圍起來。現在才明白誤認先生了,我們馬上撤退!』孔子可謂通達權變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弟子又問:「先生說,以道觀之。無貴無賤,無大無小。那麼有沒有一定的是非標准呢?也就是說,先生您知道萬物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真理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麼萬物就不可知了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嘗試著說說。怎麼知道我所謂知不是不知呢?又怎麼知道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試著問你幾個問題:人睡在濕地上則會腰痛,泥鰍會這樣嗎?人在樹上則心驚膽戰,猿猴會這樣嗎?這三者誰知真處?人喜歡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愛吃蛇,貓頭鷹嗜鼠,人、獸、蟲、鳥這四者誰知真味?狙愛雌猿,麋愛與鹿交,鰍愛同魚游。毛嬙、麗姬,人認為美;可魚見之則深入於水,鳥見之則高飛於天,麋鹿見之則遠逃於野,這四者誰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來,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或對我有利,或對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標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區別?」 弟子問:「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嗎?」莊子說:「至人可神了!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象這樣的人,乘雲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對待生死尚且無動於衷,何況利害之端呢?」
逞能辯論,終於徒勞
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嗎?我勝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嗎?我倆有一個是,有一個非嗎?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嗎?我與你無法判斷,則人各執己見,有所不明也。那我們請誰來訂正呢?請意見與你相同的人來裁判,既與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請意見與我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我相同了,怎能判決呢?請意見與我你都不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斷定你我究竟誰是誰非呢?請意見與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麼我與你與人都不能確定誰是誰非,再又靠誰來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惱,問:「那怎麼對待是非問題呢?」莊子道:「事物皆有兩面。從彼方面看,無不是彼,從此方面看,無不是此。自彼方看問題看不清楚,自此方看問題則很明白。故彼出於此,因彼而有此,彼此並生也。既然這樣,那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聖人不拘泥於是非之途,而明照於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嗎?果真無彼此嗎?如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彼此不對立而互為偶,則道存於其中了。這就叫道樞。執道樞而立於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以道言之,是無定是,非無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執我見,則無是非之說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稱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因此,粗與細,丑與美,正與斜,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有曠達者知通為一!」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一天,莊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時值秋冬之際,萬木凋零,枯草遍野,黃葉漫卷,烏鴉哀號。莊子破帽遮頭,舊衣裹身,腳穿爛麻草鞋,踩著崎嶇的山路,迎著蕭瑟的秋風,望著慘淡的夕陽,不禁仰天長嘯、放聲高歌道: 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干羽,莫之知載; 禍重於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弟子不解,問道:「先生一向樂觀大度,今日為何悲歌哀嘆?」莊子道:「天下有至樂的國土嗎?有可以養生全身的訣竅沒有?身處當今亂世,干什麼正當,不幹什麼無凶?住在哪兒為安,逃向哪兒無險?依就什麼可靠,舍棄什麼無憂?喜歡什麼合理,厭惡什麼無禍?」。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貴、長壽、美麗;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樂;所鄙棄的,是貧賤、病夭、醜陋;所苦惱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樂。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惡避就、養生全身的道理嗎?先生還有何高見?」 莊子道:「倘若不能如願,則大憂而懼,其對待生命的態度,豈不是很愚蠢?想那貪富者,辛苦勞作,積財很多而不能用盡,其養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內;想那求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好壞,其養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呢?其養生之法是知遠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說富貴、長壽等都是外在的東西,都不足以真正地養生。對吧?」 莊子點點頭,又道:「烈士是為天下所稱贊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說烈士是該稱善還是不該稱善?若以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為善,卻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諫不聽,則閉口莫爭。伍子胥忠諫強爭,結果被吳王害了性命;如不爭,伍子胥又難成忠臣之名。你說怎樣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說:名可害生,追求美名並非養生之道?」 莊子未置可否,繼續說:「今世俗之所作與所樂者,我也不知其樂果真是樂,果真不樂?我看世俗之所樂,不過是舉世群起追趕時髦,蜂湧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為樂,我也不知是否真樂。不過,我視無為恬淡方是真樂,而世俗卻不以為然,以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認為: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莊子道:「對,對!無樂方為至樂,無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過,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有無為可以保命。為何這么說呢?你想:天無為而自清,地無為而自運。此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萬物紛紜,皆從無為而生。因此,天地無為而無不為,人誰能體會到無為的益處呢?」
…………
⑨ 熊清泉的人物事跡
1月18日下午4時,專列緩緩馳進長沙的車站。長沙是毛澤東的故鄉。建於20世紀70年代的長沙火車站站台大氣、寬敞,成了僅次於首都北京火車站的第二大客運站。
專列停穩,早就候等在月台上的湖南省省委書記熊清泉快步蹬上專列。他沒有像湖北省的關廣富和郭樹言那麼老老實實傻呆在貴賓室里。
在會客室的車廂里,熊清泉雙手握住了鄧小平伸出的右手,連聲說:「小平同志,很想念您呀!十四大後,再沒機會見到您。」
鄧小平笑呵呵地說:「一樣,一樣。」
寒暄過後,熊清泉請鄧小平下車散步,看看長沙火車站,鄧小平高興地答應,隨即健步下車。鄧小平興致很高,邊走邊聊。熊清泉向鄧小平匯報了湖南的工作。1991年湖南氣候反常,多災並發,春有倒春寒,冬有大冰凍,北有洪澇,南有大旱,再加上蝗災肆虐,風災襲擊,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下,全省上下千餘萬人參加搶險抗災,危急關頭都有共產黨員站在前列,因而在大災之年仍然奪得了大豐收,糧棉油產量創建國以來湖南最高紀錄,農業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
鄧小平聽了滿意地說:「不錯嘛!這樣大的災害,不說第三世界國家受不了,就是發達國家也受不了。只有我們中國,依靠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依靠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戰勝這么大的災害。」
熊清泉見鄧小平興致很高,重視情況匯報,又把湖南改革開放戰略、思路、目標作了簡單介紹。鄧小平高興地說:「 構想很好。實事求是,從湖南實際出發,就好嘛!」「要抓住機遇,現在就是好機遇。」他又針對湖南前幾年改革開放晚、步子慢的情況,嚴肅指出: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經濟發展要快一些,總要力爭隔幾年上一個台階。那嚴肅的目光里隱含著一絲微笑。
時間過得飛快,馬上就要開車了。熊清泉懇請鄧小平返回時留在長沙住一段時間,鄧小平微笑道:「不麻煩了。」站台上歡送他的同志們都祝願他健康長壽,他歡快地回答:「大家都長壽。」又高興地向大家招手:「來,一起照個像。」
——中共十八大代表熊清泉同志履職實錄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開幕前,熊清泉在人民大會堂拍照留念。距
離他第一次參加全國黨代會,已經過去了30年。 人民畫報社 於濤攝影2012年11月8日上午8點10分,距離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還有50分鍾,會場里只有忙碌布置會場的工作人員和幾名新聞記者,一名老者在座位上認真閱讀會議材料。他叫熊清泉,作為湖南代表團參會次數最多、年紀最大的黨代表,他的勤勉令人欽佩。 2012年11月9日下午,黨的十八大湖南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舉行全體會議,並對中外媒體開放。
開會前的間隙,86歲的熊清泉代表興致勃勃:「我給大家唱首歌吧。」
「一根那個竹竿容易彎,三縷呀麻紗呀扯脫難,猛虎落在平陽地,蛟龍無水困沙灘。索啦依子郎當,郎當依子喲嚯,不怕力小怕孤單,眾人合夥金不換…… 」婉轉、韻味的湖南民歌小調被熊老唱得有滋有味。好!」全場一片鼓掌聲、歡笑聲。
「再給大家唱首山歌。」熊老歌興大發。
清了清嗓子,熊老開唱:「郎在街外唱山歌,女在房中織綾羅。娘罵女:你這小丫婆,為什麼不織綾羅聽山歌……」一邊唱,一邊打拍子,吸引了全場中外媒體的鏡頭。
「黨的十八大擔負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歷史任務,十分重要,全世界關注。作為黨代表參加盛會,心情非常高興,就唱歌。」開完會,熊老接受記者采訪,像個老頑童一樣「神秘」地告訴記者,「那首山歌還是我自己改編的哩!」 熊清泉代表現場贈送書法作品《強盛組合,造福三湘》。岳冠文 攝
「這是我第七次參加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了。」在湖南代表團,熊清泉是參會次數最多、年紀最大的黨代表。在昨日下午的湖南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中,86歲的熊清泉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用贈送親筆書法的方式,表達了他對十八大召開的喜悅之情和對湖南的美好祝福。
開放日活動下午3時才開始,但熊清泉和大家一起出發,提前半小時到達。而這幾天的報告討論中,熊老也從不遲到早退,更沒有缺席請假,有的代表發言時,他還不時插話詢問。
「有人問我十八大開得怎麼樣?我說好、好、好,連說三個好!」熊老說,一是報告寫得好,二是報告讀得好,三是代表聽得好。「我數了下,38次掌聲,這是破紀錄的啊。」熊老說,報告形勢看得准、措施提得准,因此代表學習領會要准、貫徹落實要准。
熊老對湖南兩型社會建設取得的成就很欣慰,他還稱贊地說:「一個湖南變成了四個湖南:綠色湖南、創新湖南、數字湖南、法治湖南,搞得好啊!」「我要向周強代表和徐守盛代表贈送一幅字。」隨即,熊老打開字卷,上面寫著:「強盛組合,造福三湘」。(湖南日報記者 岳冠文)
⑩ 塗仕東的個人事跡
1995年開始領養1名孤兒,直至資助其完成大學學業。
從2008年起,資助光山縣二高貧困生上學,對考取北大、清華的學生每人資助2000元。
先後開展愛心助教、關愛留守兒童、慰問消防武警官兵、慰問孤寡老人、捐資修路修橋等公益活動20餘次,捐資達100多萬元。
2011年,投資200多萬元,在光山縣司馬光廣場、北城廣場、南城廣場建設3個電子大屏幕。進一步提升縣城文化品位,使居民及時了解國家大事,學習科技知識,接受先進文化熏陶,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增強道德修養,促進和諧光山建設。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10月22日,縣政協常委、縣工商聯副主席、縣莫泰海參館經理塗仕東帶著對孤寡老人的關心,來到紫水街道辦事處柳店村,看望慰問該村孤寡老人。在重陽節前給他們送去了最誠摯的祝福,希望老人們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在柳店村委會,塗仕東和紫水街道辦事處負責同志一起,看望慰問了該村貧困老人和孤兒48人,與老人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並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身體狀況,為每人送上200元慰問金,並祝福他們晚年幸福。
在該村敬老院,塗仕東又慰問了8名孤寡老人,為他們送上慰問金,並囑咐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生活條件,讓老人們度過一個愉快的節日。五保老人們把塗仕東一行送到敬老院門口久久不願離去,連聲說著感謝的話語。
塗仕東致富不忘回報社會,曾經多次為我縣修路、助學捐資,這次他又用愛心,用實際行動,努力地為老人辦實事、做好事,為打造和諧社會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