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西特產
一、老陳醋
老陳醋是山西省一種地方特色調味的漢族傳統名產。古時候首先使用的酸性調味品為「梅」,由於梅並非一年四季都有,於是梅醬產生,古稱「醯」。梅的使用,要比醋早一千多年。
二、晉祠大米
晉祠大米,是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特產,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一帶,這種大米,顆粒長,個頭大,外形晶瑩飽滿,呈半透明狀,米色微褐,做出飯來顆粒分明,香氣撲鼻。吃到嘴裡,味香甜,有韌性、粘性,有咬頭。晉祠大米所以質地優良,是由於水上關系。
三、汾酒
中國傳統名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四、高平絲綢
高平絲綢以晉東南特產優質蠶絲為原料,歷史悠久,工藝精湛,以軟、亮、柔、輕四大特色著稱,品種繁多,尤以美麗綢為最佳。
五、汾州核桃
汾州核桃,山西省汾陽市特產,汾州核桃,具有果實外形悅目、個頭大、皮薄、出仁率高、仁色淺、香脆可口等優點。與其他核桃相比,最大的特色在於所含人體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比例恰好為4:1,而這個比例是人體攝入不飽和脂肪酸的黃金比例。
Ⅱ 為什麼說五千年歷史看山西
一、我們自稱炎黃子孫,堯廟就在山西臨汾,大禹乃是山西運城人,而且臨汾和運城挨得很近。
二、華夏族發源於山西,從堯帝時代,炎黃子孫就從山西這塊地方上發揚光大了。
三、三皇五帝中唐堯立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而時間是發生在公元前4700年,也就是從堯舜禹時代到現在大約是5000年,所以說「五千年歷史看山西」。
(2)隰縣長壽街擴展閱讀: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根據
1、山西是厚重的黃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雄關以及革命文物、史跡等,從北到南、珠串全省,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目前,全國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70%以上在山西省全省境內,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就有119多處。
2、中國歷史上,山西僅在為數不多的時間作為某些朝代首都,但是回顧歷朝歷代,山西都作為邊關要塞為歷任君王所重視。
歷朝歷代都有君王在山西境內修築長城,在山西境內最有名的長城關城有平型關,雁門關,娘子關,偏關等,而全國唯一的宋代長城也在山西境內。
3、明清兩代可謂是山西人最為活躍的時代,晉商在明清五百年間將中國古近代金融業做到了真正的"匯通天下"。
簡而言之,從古至今,山西都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與發展,而且一度在歷史的舞台上發揮重要的作用,而留存下來的眾多文物古跡也訴說著千年中國的漫漫歷程。
Ⅲ 我的家鄉隰縣作文300字數
隰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位於臨汾市西北邊緣,晉西呂梁山南麓,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縣政府駐龍泉鎮。東臨汾西,西連永和,南與蒲縣、大寧接壤,北與石樓、交口毗鄰,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52公里,總面積1415.3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103014人(2009年),2009年,隰縣生產總值60281萬元。[1-2]
隰縣文物古跡三十餘處。以城西明代建築「小西天」最為著名。隰縣土特產金梨,以個大、汁多、營養豐富而聞名全省。隰縣屬於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山西省3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
公元前17世紀,是商朝屬下的基方小國部落。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諸侯,屬同姓諸侯國中
隰縣(6張)
的蒲國。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稱蒲邑。戰國歸魏,改蒲陽。秦屬河東郡。漢置蒲子縣。西晉永嘉二年(308年)劉淵建漢,曾徙都蒲子,後遷平陽,於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屬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太和十二(488年)年於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置龍泉郡。
隋朝統一全國,視晉西為沖要,開皇五年(585年)廢郡置隰州,繼設隰州總管府,開始以「隰」命名。開皇十八年(598年),下設隰州縣,大業三年(607年)改隰州總管府為龍泉郡,轄隰州、永和、浮山、石樓、蒲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隰州,屬河東道。武德二年設總管府,領隰州、中州、昌州、南汾、東和、西德6州。貞觀三年(627)復置隰州。
宋、元、明、清因隰州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5月,隰州改隰縣,直隸山西省。民國三年(1914年)劃屬河東道,民國十九年年(1930年)撤銷河東道,仍直隸山西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移駐隰縣黃土村,晉西事變後又移駐城關鎮,轄汾西、霍縣、靈石、石樓、永和、隰縣、大寧、蒲縣、吉縣(次年劃出)、鄉寧(次年劃出)、臨汾、趙城、洪洞、襄陵、汾西等15縣。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1月28日,隰縣解放,九地委、九專署、九分區駐隰,轄隰縣、蒲縣、永和、汾西、洪洞、趙城、大寧、石樓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隰縣劃歸臨汾地區。
1958年6月27日,隰縣與大寧合並為隰寧縣。又與蒲縣、永和、石樓合並組建呂梁縣。
1961年復改隰縣。
Ⅳ 中國長壽之鄉和中國酥梨之鄉是一個地方嗎是不是都在寧陵石橋啊
中國長壽之鄉是中國老年學學會評選認定的稱號。中國有49個長壽之鄉。
中國長回壽之鄉是中國老答年學學會評選認定的稱號。中國有50個長壽之鄉,分別是:江蘇省如皋市、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巴馬瑤族自治縣、昭平縣、岑溪市、陽朔縣、鳳山縣、東興市、蒙山縣、容縣、永福縣、扶綏縣、上林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山東省萊州市、海南省澄邁縣、江蘇省太倉市、山東省文登市、上海市崇明縣、四川省都江堰市、廣東省連州市、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河南省修武縣、江蘇省溧陽市、江蘇省如東縣、廣東省蕉嶺縣、湖南麻陽苗族自治縣、四川省彭山縣、湖北省鍾祥市、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河南省淮陽縣、重慶市江津區、貴州省石阡縣、貴州省印江縣、浙江省永嘉縣、山東省乳山市、江西省銅鼓縣、豐城市、浙江麗水市、福建省柘榮縣、福建省詔安縣、泉州市泉港區、江蘇省啟東市。其中麗水市是唯一一個地級市,其餘全部是縣級行政區域。
中國酥梨之鄉:山西省隰縣,安徽碭山,陝西省蒲城縣,河南省寧陵縣,被譽為"中國酥梨之鄉"。
你說的這兩個它都有。
Ⅳ 山西臨汾的長壽公司能做嗎
能做,好處挺多的
在研究大量成功企業領導者的案例後,我們發現,這些最優秀的企業領導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並能盡全部的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懂得做人、善於決策、充滿熱忱、持續創新、架構關系、激勵團隊以及贏得擁戴……最成功的企業家所共同具有的良好習慣和素質,使得這些企業領導人能夠脫穎而出。
第一個習慣:懂得做人。
會做人,別人喜歡你,願意和你合作,才容易成事。怎麼讓別人喜歡自己呢?好的企業領導者都習慣於能真誠地欣賞他人的優點,對人誠實、正直、公正、和善和寬容,對其他人的生活、工作表示深切的關心與興趣。台灣著名企業家張忠謀在黑金橫行的社會大環境下依然從來不走後門、不走政商關系,更拒絕鑽法律漏洞,贏得企業界和民眾的極大尊重,官員也因此從來不敢故意刁難他的企業。
第二個習慣:善於決策。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企業經營方案總是不止一個,決策就是要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然後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企業領導者的價值在於」做正確的事情」,同時幫助各階層的主管」把事情做正確」。四川長虹總裁倪潤峰1996年率先拿起價格武器將彩電大幅降價,從而確立國產彩電的主導地位,正是看準市場、果斷決策的典型。
第三個習慣:相信自己。
成功的企業領導者都有很強的信心,他們既會在自己內心裡相信自己,也會在公眾面前表現出這種自信心。成功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成功的慾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源泉。英特爾總裁葛洛夫認為」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堅持與自信成就了英特爾今天的偉業。
第四個習慣:明確目標,什麼是領導?
世界級企管大師班尼士下了個定義:「創造一個令下屬追求的前景和目標,將它轉化為大家的行為,並完成或達到所追求的前景和目標。」企業領導者們知道,要使員工能奉獻於企業共同的遠景,就必須使目標深植於每一個員工的心中,必須和每個員工信守的價值觀相一致;否則,不可能激發這種熱情。有「神奇教練」之稱的米盧蒂諾維奇已經創造紀錄,他所帶的每支隊伍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打進世界盃的決賽圈。
第五個習慣:充滿熱忱。
熱忱有時候比領導者的才能重要,若二者兼具,則天下無敵。產生持久的熱忱方法之一是定出一個目標,努力工作達到這個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再定出另一個目標,再去努力達到。這樣做可以提供興奮和挑戰,如此就可以幫助個人維持熱忱而不墜。
第六個習慣:頑強精神。
如果說有一種素質幾乎為所有的成功企業領導者所擁有的話那就是頑強精神。所謂頑強,並不是達到愚蠢地步的頑固,它是一種下決心要取得結果的精神。在管理實踐中,作為一個領導者,你手下的人都希望領導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只有你的競爭對手希望你放棄這種精神。
第七個習慣:重視人才。
企業最好的資產是人,企業領導者的美德在於挑選好的合作夥伴。選一個適合的人,比選一個優秀的人來得重要。除了專業所必備的素質之外,他們找人要看3種東西:一是必須精力充沛。有精神、有氣派,這樣的人可以走長途,可以感染人,適應變動。二是要正直。考慮個人利益的同時,能夠考慮到公司的利益。三是要有智慧和膽識,有進行思考的能力和魄力。」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都是識人用人的經典例子。
第八個習慣:充分授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個人做所有的事。所以,作為一個企業領導必須學會把權力授予適當的人。授權的真正手段是要能夠給人以責任、賦予權力,並要保證有一個良好的報告反饋系統。美國前總統里根是一個出名的放任主義者,他只關注最重要的事情,將其它事情交給手下得力的人去負責,自己因此可以經常去打球、度假,但並不妨礙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第九個習慣:激勵團隊。
組織起一個優秀的團隊,是一件非常艱難和重要的事情。激發起他們的熱情,挖掘出每一位團隊成員的聰明與潛力,並將他們協調起來,是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個企業領導人必須是一個能激發起員工動力的人。
第十個習慣:終生學習。
衡量企業成功的尺度是創新能力,而創新來源於不斷的學習,不學習不讀書就沒有新思想,也就不會有新策略和正確的決策。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正是終生學習的最佳寫照。
第十一個習慣:持續創新。
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的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是:如果你停步不前,你就會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這一點對於任何領導或公司都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滿足於現狀,你就喪失了創新能力,而創新是人類發展的主要源泉。具有創新頭腦的人是不怕變革的.耐克不斷改進自己的運動鞋,以適應人類行走和奔跑的需要;不斷尋找為當時年輕人所接受的明星作為代言人,希望永遠被認為是」酷」的代名詞,沒有持續創新,已有幾十年歷史的耐克就會被年輕一代拋棄。
第十二個習慣:架構關系。
一個好的企業領導者習慣於架構關系。他們知道,關系已成為人際中個人成長、企業成事的重要條件與資源。關系就如同網路,構架起人與人、群體與群體、企業與客戶、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為了企業的發展,任何一個領導者都缺少不了」關系管理」。西方國家的大企業常常邀請其它大企業的管理者加入自己的董事會,不僅拓寬了眼界,而且在經營管理中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助力。
第十三個習慣:抓住機會。
每個人都被機會包圍著,但是機會只是在它們被看見時才存在,而且機會只有在被尋找時才會被看見,關鍵在於你如何認識機會,利用機會,抓住機會和創造這些機會。
第十四個習慣:有效溝通。
鄰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有效溝通,是管理藝術的精髓。比較完美的企業領導者習慣用約70%的時間與他人溝通,剩下30%左右的時間用於分析問題和處理相關事務。他們通過廣泛的溝通使員工成為一個公司事務的全面參與者。
第十五個習慣:經營未來。
成功的企業領導人都懂得,未來是屬於那些今天就已經為之做好准備的人。他們用20%的時間去處理眼前那些大量的緊要事情,這只是為了眼前的生計;而把80%的時間留給那些較少但很重要的事情,這是為了未來。
第十六個習慣:贏得擁戴。
一個企業領導人的夢想不管如何偉大,假如沒有擁戴者的認同與支持,夢想仍然只是夢想。要贏得擁戴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認同我們的擁戴者,並找出他們共同的渴望是什麼?假如說領導人需要具備什麼特殊天賦的話,那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
第十七個習慣:勇於自製
具有高度的自製力是一種最難得的美德。熱忱是促使你採取行動的重要原動力,而自製力則是指引你行動方向的平衡輪。在管理活動實踐中,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功。深圳萬科總裁王石1992年時針對一些房地產開發商低於40%的不做的暴利心態,提出萬科」高於25%的利潤不做」的口號,如今萬科還健康地活著,當年眾多追逐暴利的企業則大部分已死掉。
第十八個習慣:培養領導。
最成功的領導者是那些把工作授權給別人去做的人,是把下屬培養為領導者的人,是把領導者變為變革者的人。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培養了兩大少帥:楊元慶和郭為,使集團的事業後繼有人、基業長青。
第十九個習慣:注重家庭。
比較完美的企業領導者常把家庭比作登山的後援營地。他們在籌備後援營地(家庭)上所花的時間,絕不能少於實際登山(幹事業)的時間,因為他們的生存、登山的高度,常常與後援營地是否牢固和存糧是否充足有關。這些企業領導者還懂得,全面的成功才算真正的成功,他們往往在幹事業的同時,能夠兼顧家庭,珍惜幸福的婚姻。
================下面有號,寶馬全天都在==============
Ⅵ 山西的隰縣古代的時候有在這里建立國家的嗎
隰縣歷來史悠久,素有「河東重鎮、三源晉雄邦」之美譽。公元前17世紀,是商朝屬下的基方小國部落。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分封諸侯,屬同姓諸侯國中的蒲國。春秋時代,晉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稱蒲邑。戰國歸魏,改蒲陽。秦屬河東郡。漢置蒲子縣。西晉永嘉二年(308)劉淵建漢,曾徙都蒲子,後遷平陽,於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屬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為長壽縣,太和十二(488)年於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龍泉郡。隋朝統一全國,視晉西為沖要,開皇五年(585)廢郡置隰州,繼設隰州總管府,開始以「隰」命名。《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南有龍泉下隰,因以為名。」開皇十八年(598),下設隰州縣,大業三年(607)改隰州總管府為龍泉郡,轄隰州、永和、浮山、石樓、蒲縣。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屬河東道。武德二年設總管府,領隰州、中州、昌州、南汾、東和、西德6州。貞觀三年(627)復置隰州。宋、元、明、清因隰州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