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混元太極」恢復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
理合於易是說每個人做事之理必須合於「易」理。前已述之,易就是變易、變化。世間萬事萬物皆在運動之中,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因此,馮師常教導我們要多習古人之訓,多讀《易經》,體悟其理。師曰:「練拳須明理,理通拳法精」。此「理」即拳中的「易」理。我隨他練功十幾年,感覺到他時時「易」不離身。例如對改拳即可謂窺一斑而見全豹。馮師練拳六十多年,改拳數次,拳越改越精,理越悟越明,氣越行越順,經絡越練越通。恰是這一點,有人不理解。殊不知,這正是對太極大道體悟的層次遞進。越悟層次就越高,知「易」與不知「易」的境界就差在理解「變易」之理上。當然低層次境界是體悟不到高層次境界的。我曾閉門研《易》六年,變易之理也略知一二,但感覺馮師對變易之理的悟性,非我輩可及也。在當今,懂太極拳且真「通」易理的「明師」確屬鳳毛麟角,反之,太極「名師」則俯拾皆是。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是完善的,拳之改動,是變易之理在練拳中的運用。不改動則反而是違背了「易」理。所以,有些人讀「易」而不懂「易」,讀的是死「易」,馮師讀的是活「易」,高下之見,昭然若揭。
三、「混元太極」恢復了古典太極拳的練法精髓:
古典太極拳是何種練法今已無從見到,但也不是無據可考。各代太極拳前輩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練功心得——「太極拳譜」⑧⑨,我們即可從中窺見一斑。也可作為檢驗混元太極拳是否真的恢復了太極拳原本練法的標准。
王宗岳拳論雲:「太極者,無極而生」。混元太極從一開始就強調「練拳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因此,無論站樁還是打拳,先強調從無極中生出太極。樁之「無極」,就是意念的空無一物,然後從丹田中生出一點靈犀,運化混元,方為真太極。拳之「無極」,是說在盤拳架中,當靈犀未動時意不在拳,而在空、虛、無中,有拳也是無拳,此謂拳之「無極」。所以,馮師強調:每次打第一遍拳時,都不能有拳的意識,是謂拳之「無極」。這不與王宗岳前輩練法相同么?再如:「雖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馮師不僅拳架數次改動,而且拆拳用招也因人、因地、因時、因勢、因招而異,這正是「混元太極」的奧妙所在。馮師常言:學拳有形似者,有神似者,當以神似為上,形似為下。拳架的每式可拆許多招,每招又可拆許多手,這么多變化幾時學的完?關鍵是「變化萬端,而理惟一貫」。這一觀點,恰是宗岳前輩的精要之處。我認為:這就是太極拳之理:即練拳要明道、法、術。道為理,法為路,術為技。理正,路對,技熟,就能較快掌握混元太極的精華。當然前提是要有「明」師指點。馮師常說:太極拳練到最後是無拳可言,周身一動一太極。打拳無形,推手無勁,散手無招,見手分離。
再如「無過不及,隨屈就伸」,王宗岳前輩不提倡「過」和「不及」,馮師對這一點更是強調甚嚴,練拳步型不許膝過足尖、襠口不許低於膝,站樁不許意念太強,推手不許努勁使力,總之,強調的是一個「順」字,不順則理謬。這確實是把握了前輩太極拳家的練功精髓,繼承了太極拳的原本練法,而不是機械照搬、生吞活剝。聽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某前輩太極拳師頭頂一碗水在八仙桌下練拳,從而練就一身好功夫。姑且不論正、野史有無記載,就現實考察亦可引為笑柄——拼一塊練拳場地,要多少張八仙桌呢?其次,相比於雜技演員鑽圈而言,他們尚且有碰圈之時,若在如此多的八仙桌下運動,豈不碰頭?若把注意力集中在頭上,又豈不違背太極拳神意內斂的要求?所以,這種傳說只能在武俠小說中見到,學拳者切莫上當。
四、「混元太極」保持了中華武術的技擊靈魂 :
「混元太極」既是武術又是道功,固爾保留了中華武術的靈魂,即技擊。誠然,冷兵器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武術更多的功用是養生、健身和藝術欣賞。但是,武術的技擊功用是不能丟掉的,否則武術就變成了體操,自身就沒有生命力了。況且,當今社會也並不是那麼風平浪靜,邪惡現象還層出不窮。惡之不去,搏擊就必有其存在的價值。馮師每看到一些公安幹警或武警戰士在同邪惡做斗爭時受傷或獻身的消息,他總要流露一些遺憾說:「他們如果練點武術,就不會損失那麼嚴重,起碼反應速度就會幫助他脫險」。痛惜之情,溢於言表。筆者追隨馮師練拳十五年,實感「混元太極」始終未離武術技擊之魂。馮師也是以德高望重、武技精湛而著稱於武術界的。其武功、武德之高,堪為楷模。因此方能被稱為一代宗師。
「混元太極」在技擊上極其講究功夫的層次。其內功作為基礎有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四個層次。拳法上講究三節、四象、五行、六合諸法,並且從上下相隨、內外相合、周身一家、混元一體四個層次去追求。勁法上追求明勁、暗勁、化勁、虛靈勁四個層次。拳功一體是講練法,有分練、合練、混練、無法之法四個層次。如拳法之四象就可以先練雞腿,因雞腿為立身之本,故拳家無有不重視雞腿的練習者。身之起落鑽翻、步之進退顧盼,無不仰仗於雞腿。常練雞腿可避免雙重之病。拳諺雲:步步不離雞腿,把把不離鷹捉。而後可接練龍身,使內外相合,經絡通暢。龍有蟄伏之能、吞吐之雄、變化之靈,若內功經絡通暢則蟄起變化輕靈如羽,沉雄俯伏凝重如山,變化藏於內而敏捷行於外。再後可練熊膀和虎抱頭,使周身一家,混元一體。練熊膀要明三節,不明三節枉勞神。拳經雲:「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下節不明,動輒跌傾。」同時三節又與明、暗、化三種勁法相聯,因此練熊膀就可結合練勁、明勁路。虎抱頭是更高層次的練法,是練神的。技擊講破法:破招、破勢、破氣、破神,常練虎形可使神完氣足。三節、四象的練習要在拳架中逐漸體現出來,方為正道。筆者一般都是一遍拳練一形,分練之後再合練和混練,如鷹熊合練,熊虎合練,雞龍合練,龍熊合練等,這樣收效最好。但不管內功、拳法、勁法、拳功一體之法如何練,總不能離「混元」二字,也可稱之為螺旋纏絲混元。要將各法融於螺旋纏絲混元圈中。可以說,螺旋纏絲混元圈是混元太極拳的精華。混元圈分為為外螺旋和內纏絲兩種。以肢體之軸旋轉為內纏絲,以體外之軸旋轉為外螺旋。外螺旋和內纏絲皆以丹田一粒混元內氣為主導。所以混元太極拳又特別強調丹田一粒混元氣的修煉。
在太極拳界馮師以推手而著名。但他更重視丹田一粒混元氣的修煉。修煉不僅是練,更重要的是「養」和「修」,故「煉」不同於「練」。要養精、養氣、養血、養神、養骨、養髓,要修道、修德、修性養命。他常說:「練拳不知養,到老功不長」。
為使太極拳不失其技擊靈魂,馮師在教學中總是循太極之道、依技擊之理而因才、因人施教。如馮師為我拆拳時,總是將每招每式的跌、打、摔、拿、化講清,試手也總是恰到好處。記得有一次(大約是90年)在天壇公園,他教我白鶴亮翅的側肩靠法,我總是做不好,後來讓我試一下拆手,當時我照他面部就是一個栽錘,忽覺得手臂麻了一下,身體就騰空飛出,全身平躺著摔在了地下,起來卻沒事。當時師兄弟在場觀看的有:呂寶春、唐躍新等,當我問他們這一下是怎麼出去的,他們說根本沒看清,只是見老師動了一下。可見馮師的混元太極的技擊功夫是多麼深奧。限於篇幅,此不鏖述。
五、「混元太極」建立了一個科學的練功體系:
凡練過混元太極的人都有一個體會:越練越想練,越練越愛練,越練越會練,越練越能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科學的練功體系。一是它有循序漸進的科學練功方法;二是它具備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三是它保持了中華武術的精髓;四是它使練功者真正地得到了身心的修煉,而不是自欺欺人;五是在體系中,有許多有趣味的練法和項目,使得練習者百練不倦、百看不厭、百悟不盡、欲罷不能。筆者深有體會:自從練混元太極拳以來,記憶力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理論和技擊水平又上一層樓。在我的學生中也有不少人治好了病、恢復了健康、增強了體質,增加了生活情趣。我們欣喜地看到,「混元太極」正以它豪邁的姿態迎接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它將繼續造福於全人類。
2. 混元太極為什麼不出名
推廣不夠唄 你看看電視劇 還有公園里 小說里 推廣的是什麼太極 不去深度了解的人就靠這個了解太極唄
3. 老年人學習太極拳適合哪一種
老年人適合楊氏太極拳。由於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朴實,練法簡易,因此他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最為廣泛。
楊氏太極拳通過改善大腦功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活動,對白領健康引起的神經衰弱,失眠,頭暈,頭痛和過度疲勞等疾病具有顯著的腦損傷作用。
而且,太極需要我們放鬆,使身體的血管阻力減少,這可以加速我們的血液循環,減輕心臟負擔。 太極拳的呼吸是深呼吸,這是一種氣沉的丹田,對內臟有很好的按摩和保健作用。
(3)50歲混元太極擴展閱讀:
一、要領准則
1、十個要領:提頂、斂臀、吊襠、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氣。
2、十個准則:松、沉、柔、勻、圓、穩、正、實、靈、健。
楊式太極拳對手眼身法步有嚴格的要求,練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練拳和推手必須注意的五個方面,現依次說明。
二、作用:
1、改善神經系統:太極拳需要整體放鬆,外在舒適,「靜靜尋求靜止」,「故意不給力」練習,讓中樞神經系統得到充分休息,讓神經興奮,抑制已經一直在不斷調整。
2、提高呼吸質量:太極拳要求; 「引導氣體,運輸身體。」逐漸實現均勻,深沉,柔軟,緩慢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橫膈膜能做到縱向鬆弛,擴張,並改善肺泡通氣。金雲:「呼臍,生與天齊。」它顯示了腹式呼吸的效果。
3、改善內臟的功能:由於「腹式呼吸」的放鬆和擴張,形成自主內臟按摩,有效促進全身各器官和器官的血液供應,協調器官之間的功能。由於太極拳非常重視腰骶脊柱運動,背部和背部運動可以加強腎臟。
4、增強體育鍛煉:太極拳要求「有潛力去,螺旋去」,「上下,內外」,「一動不動」的全身運動。全身的所有關節,骨骼和肌肉都參與到這種溫和,伸展和連續的運動中。肌肉變得有彈性,關節和骨骼之間的血液供應和新陳代謝得到改善。
5、疏通經絡隧道:中心部分需要「氣沉丹天」和「掌握在腰間」。這是鍛煉調速器的兩個靜脈以及脈沖和脈沖的重要方法。在四肢柔軟,連續和纏繞的運動中,必須到達四肢的四個末端。從而疏通人體十二嚴重。
4. 陳正雷太極混元樁的問題啊
實際是養生樁,但不光是鍛煉腿部力量,站樁是傳統武術中必練的一項基本功,通過站樁可以深入理解武術中的許多道理,並獲得身體上的感受。比如放鬆、中正、掤勁等等都可以通過站樁獲得語言無法描述的感受。
5. 混元太極如何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是著名武術家、太極拳一代宗師、陳式第10代傳人馮志強先生創立的。
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以心意為指導,依太極陰陽之理,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著重養氣、采氣、行氣、運氣,旨在生元、培元、壯元、混元。在內氣壯大的基礎上,積蓄真元之力,練意不練氣,練氣不練力,練力易斷,練意則通。主張以意行氣,按竅運氣,自然呼吸。拳法上不提倡盲目縱跳發力,震腳亂抖及拳架過低,避免外傷筋骨肉,內傷精氣神,從而使練功者靜心、養心、專心、放心的進行修煉。
混元心意太極拳還包括混元氣功棒、混元刀、混元劍等器械,這可謂是馮志強先生一生武學的精華。
6. 混元心意陳氏太極拳和傳統太極拳有什麼區別
本人來 練就是 混元太極源 24
我師父是陳氏1路2路的親傳,會傳統一路二路 混元與孫氏 據說師傅說混元好像好一些(從某些方面更適合我練習),師傅也推薦我看看混元太極的理論,聽口氣說比較贊同吧
我個人的感覺是 混元太極的招式比傳統1路,是在原有基礎上的豐富。技擊招式更明顯與豐富,就拿第一式金剛搗錐來說就多了4 5個(粗略一算)個技擊動作。 我感覺整體理論和大架與傳統一路不沖突,(我感覺差不多)至於太多的我也不是特別懂了
7. 混元太極倪元海是不是騙子
這個圖應該是騙子吧,因為它們有什麼保證,所以說他這個頭發很多程度上是騙子的,謝謝。
8. 混元太極 為什麼不能跟 形意拳 合並
那是修行不到位,孫氏太極就是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三拳合一的結果。
9. 什麼是混元太極拳
陳式心意混復元太極拳是馮制志強老師集畢生之研修、在其武功練達化境後而總結創立於世的優秀拳種,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形成體系,九十年代開始在國內外傳播。混元太極拳融合了陳式太極纏絲內功和心意六合內功之精髓,直接表達了太極拳的內涵真義。即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田混元氣為根本,依太極陰陽之理,經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內外合一、混元一氣的上乘功夫。混元太極拳以混元內功為本,以拳械套路和單式操練為體,以推手和散手為用。在功法、拳法和用法上都有較大的提升與發展,形成了完備的體系。在修煉內容上形成了「內外俱煉,以內為主;動靜相兼,以靜為主;練養結合,以養為主」練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