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動與長壽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有句俗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運動是強健身體、延年益壽的基本條件。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的名言:「生命在於運動」,揭示了生命的一條規律——動則不衰。
經常運動,可以加強心肌的力量,使心臟每分鍾的搏動次數減少,每次的搏血量增加。這既有利於全身的血液循環,又有利於改善冠狀動脈對心肌的供血。
運動可改善呼吸。人體在運動中需要吸進更多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因而肺活量增大,殘氣量減少,肺功能即可增強。
人到老年,脂肪往往在體內過多地堆積,肌肉卻逐漸萎縮。運動可以改善這一狀況。
有輕度糖尿病的人只要經常做適當的運動,再加以膳食的調節,就可以保持血糖正常。對於需要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運動可以減少胰島素的用量。
不愛運動的人往往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特別是由於腸蠕動無力而引起便秘。運動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消化液分泌,肝臟、胰腺功能也會隨之得到改善。
骨質疏鬆是老年人骨質退化的結果,運動可以延緩這個退化過程。
運動可改善神經系統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活動的適應能力,協調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過程,對腦力勞動者既是「安眠葯」又是「興奮劑」,可使緊張用腦之後的神經細胞得到恢復,營養物質得到補充,提高神經細胞的工作效率,解除大腦皮層的緊張和焦慮,有助於休息和睡眠。
運動給老年人帶來健康的身體,使老年人精神愉快,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增強。這種愉快和適應能力反過來又可以促進身體健康。運動還可以使腦組織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使人產生欣快之感覺。
當前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體育鍛煉可以調動人體免疫系統的應激能力,使免疫器官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功能。他們從實踐中得到這樣一條規律:機體的衰老一免疫功能下降一體育鍛煉一提高免疫、增強健康一延緩衰老。
可見,體力活動和體育鍛煉對人類健康長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強身之道,鍛煉為妙。
㈡ 5個常見的長壽運動你知道嗎
運動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有助於我們身體健康的方式。而且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才能夠更加有效。
而且我們需要來回的跑動,這樣無形當中也增加了我們的運動量,而且可以鍛煉到我們的判斷以及思維能力,不僅有大腦的鍛煉,而且有身體的鍛煉,還有助於我們眼睛的保護,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您要覺得好就點下贊,要是感覺有用就收藏下,要是不對的地方歡迎留言或者評論,您的輕輕一點是對我付出的肯定,謝謝大家,最後祝大家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㈢ 為什麼健身跑有利於長壽
為什麼健身跑有利於延緩衰老?
因為健身跑的特徵是不要求記錄,不限制距離,只要求自己感覺跑得輕松自在就可以了,是一種根據個人意願的跑,是一種不受制約的跑,是一種輕松愉快的跑。所以說健身跑有利於延緩衰老。
中老年人的健身跑,要量力而行,以慢跑為主。速度由慢到快,距離由近到遠、循序漸進,可以走跑交替,一切以全身舒暢為准,千萬不要勉強。心臟病患者如果病情輕微,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時行。
健身跑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也不需要器材來輔助,人人都可以參與,效果極佳,被人們認為最完美的運動。
最後我只想在埃拉多斯山岩上銘刻的格言中再加一句:
如果你想長壽:跑步吧!
㈣ 到底健身能長壽還是減壽
歷代壽星中,有許多一生勞作的農民,也有諸多每日靜坐的高僧。那麼,長壽之道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呢?
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200年,而關在動物園中的大象,則活不到80年;野兔可活15年,而家兔只活4至5年。可見,野生動物經常東奔西跑,體質鍛煉得好,因此活得久。如動物一樣,常做適當運動的人,身體強健,生病少,壽命也長。《呂氏春秋》中說得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法國思想家伏爾泰講得更明確:「生命在於運動」。
然而,並非所有的運動都有益於人體健康。劇烈的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機體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導致人的生命進程縮短,出現早衰和早逝。據報道,國外一家保險公司曾對5000名運動員做過健康監測,結果表明,不少運動員50歲左右就患了心臟病。多數人的壽命不及普通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運動劇烈且過度。
與之相反,那些終生很少作激烈運動的人,如作家、書法家、畫家和科學家等,活到八九十歲者卻不乏其人。自古以來,和尚、道士大多健康長壽,這與他們經常坐禪入靜不無關系。在動物界,被視為長壽象徵的龜與鶴,也是從不做劇烈運動的,它們都是不愛動的動物。由此可見,靜養也是可以長壽的。
然而,靜養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不運動,所謂「靜」,應該理解為「養心」。我國最早的醫書《內經》,要求人們「意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顯然也提倡生命在於靜養,在於養心。古人雲:「精神內守,病安何來。」其意也是強調養心,並不是要人們不運動。這種「靜」是廣義的,它是相對「動」而言的,只是要求人們在「動」的基礎上適當靜養。事實上,任何人也不能缺少運動。缺乏體力活動,組織器官會衰退,工作能力會下降,抗病能力會減弱,身體會出現多種症狀。國外有人做過試驗,身體健康的青年人在床上靜卧20天後,心臟功能下降70%,血壓也降到危險程度,肌力極度衰退,好像生了一場大病。
總之,養生保健的「靜」與「動」既對立又統一,不可把兩者迥然分開,要動靜並重,不可偏頗,正所謂「心神以靜為宜,軀體以動為主」。
每一種關於養生保健的說法,都有特定的前提和適應對象。比如外國人風行晨起跑步,我們很多人也效仿,不少人嘗到了甜頭。可是有人一早起來空著肚子大步快跑,大汗淋漓,突然昏倒,甚至休克、死亡。出現這樣的悲劇,卻不能就此認為晨起跑步就一定會傷身害命。因為在正常情況下,晨跑對身體不無益處。但是晨起空腹運動,主要的熱量來源靠脂肪分解,此時血液中脂肪酸會顯著升高,可能損害心肌和血管。如果跑步者原有隱性冠心病或動脈硬化,就可能出現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肌梗死。
以靜養為鍛煉的,若不與適當的運動相結合,一味地練靜功,也會導致肌肉廢用性萎縮和骨質疏鬆。這種用進廢退的變化,在老年人身上更為明顯,因為老年人的骨代謝總體來說是趨於衰退的。
而想通過鍛煉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關鍵在於掌握一個「度」。「適度」的合理鍛煉有科學的依據,可採取「定期運動」法:每星期鍛煉三次,每次20~30分鍾,散步、慢跑、游泳、球類、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應遵循「適當運動量」法,以鍛煉中或鍛煉後的1分鍾脈搏數為基準。由於年齡和體質不同,理想的鍛煉後脈搏波動也不同。一般用220減去年齡數為最高脈搏數,劇烈運動也不應超過此限。用最高脈搏數乘60%為理想鍛煉脈搏數的下限,體弱者與老年人不適宜劇烈運動,應取下限為宜;如脈搏數低於下限,說明運動量過小,達不到鍛煉目的,還可加大運動量。用最高脈搏數乘85%為理想鍛煉脈搏數的上限,若一般人達到或超過上限,就應減少運動量。這樣的適度運動、動靜結合,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㈤ 聽說運動可以長壽,是真實的嗎
運動的確可以讓人長壽,因為運動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機體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排毒,而且會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密度。更好的鍛煉我們身體的機能,提升我們的免疫力,可以讓我們長壽。
㈥ 晨練做那些運動最有益健康
晨練是長期以來人們為了延年益壽、身體健康所採取的一種運動方式,尤其現在的中老年人比較重視,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晨練應該講究科學。我們首先來看看我們的祖先對於晨練的認識: 黃帝內經
冬三月 此謂閉藏
冰凍地拆 無憂乎陽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
冬天萬物都處於潛伏閉藏的季節,所以一定要護陽,要注意早卧晚起,等待日光。
再來看看現代醫學對於晨練的看法:
晨練不利健康?!
1、清晨空氣不新鮮——二氧化碳積聚
2、清晨近地面空氣污染嚴重——早6點為「污染高峰期」
3、清晨氣溫最低——早5點為「晨寒期」
4、清晨室內外溫差最大
5、清晨人體生理功能最低潮
6、清晨血壓心率波動最大——「晨浪」
7、清晨體內激素水平高
8、清晨唾液流動速度慢
9、清晨全身協調性能差
其中所謂「晨浪」是指清晨至上午9點心腦血管意外最多(morning-surge)。
清晨醒覺觸發
1、血壓升高
2、心率增快
3、心律失常
4、血液粘稠
5、交感神經興奮
因此建議晨練應該是在早上9點後進行有利於身體健康。
這些因素都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科研的成果。但是選擇晨練我認為應該有幾個條件,要根據季節、氣候、個人作息時間、習慣等來安排,我覺得不能夠一概而論。古時候講雞鳴起舞,還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我的工作就是為運動員服務的,運動員都是要求晨練的,起床很早,一年到頭從未中斷過,經常是天不亮就起來了。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科學研究,今後也應該爭取遵循科研的成果進行鍛煉。我們也應該看到人體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機體,運動員鍛煉講究鍛煉應激的能力,對於健康人(運動員)有時候在這種條件並非最佳的情況下進行鍛煉對於機體的應激能力反而更加有效。因此我覺得晨練應該因人而異,其他還要根據不同季節,比如夏季有的地方4點多就天亮了,這時候就沒必要等到9點再鍛煉。
鍛煉時間應該根據個人自己的作息規律來進行選擇和安排,實際上現在暮練的人很多,他們通常都是吃完晚飯後休息會兒再出來鍛煉,同樣可以達到鍛煉效果。
運動方式應該是因人而異。我們認為每個人無論是鍛煉的興趣怎樣,最好都要選擇一項有氧運動作為鍛煉方式。通常來說有氧運動的方式應該是周而復始重復進行的,比如走路、跑步、登山、游泳等。其他比如球類運動應該是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交替的,短跑、跳高、跳遠、投擲等就是無氧運動。
運動量也是運動中一個核心問題,直接影響到健身效果,運動量不夠就會達不到效果,運動量過大又會造成對機體的損害。運動量的掌握應該根據心率情況進行控制。
現在中老年保健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中老年鍛煉應該量力而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形式可以包括(有氧鍛煉)散步、跳舞、游泳、騎自行車等。運動後最好自己數數心率,用運動後的心率加上年齡如果不超過170就可以了。另外還有一種主觀感覺可以幫我們來進行判斷。
應該是根據不同人群的不同要求來掌握心率,比如對於年輕人來說運動量可以控制在小運動量(120-140)、中等運動量(140-160)、大運動量(160-180),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進行掌握。另外對於老年人中身體比較差的人運動後的心率控制應該是170減去心率再乘以190。測心率應該是運動後馬上數。
健身地點選擇
馬路邊 依水傍樹
樹叢間 視野開闊
高樓下 場地平整
偏僻處 軟硬適中
廠礦旁
㈦ 人常常運動,能長壽嗎
健身不會讓你更長壽,但會讓你身體健康,過得更好。但很重要的一點,並非所有內的運動容都有益於人體健康。有時劇烈的運動往往會破壞人體內外的生理平衡,加速機體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導致人的生命進程縮短,出現早衰和早逝,尤其是女生,我的一些女性朋友就是這樣月經不調。所以要想通過鍛煉來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關鍵在於掌握一個「度」。「適度」的合理鍛煉有科學的依據,可採取「定期運動」法以及「適當運動量」法,同時如果一般人達到或超過上限,就應減少運動量。這樣的適度運動、動靜結合,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㈧ 老年人堅持晨練的好處有哪些
長期堅持晨練確實可以使人的身體由弱到強,由多病到無病,真正達到祛病強身、健康長壽的目的。晨練是一劑什麼葯都無可相比的健身良葯,是健身長壽的好方法。
晨練在人剛剛睡醒以後進行,人經過一整夜的卧床睡眠,身體處於相對靜止和休眠狀態。人身體的各部位關節、肌肉,韌帶比較僵硬,行動不靈活。經過晨練以後,便喚醒了身體各部位沉睡的細胞,使原本僵硬休眠狀態的身體變得關節靈活,使你新的一天精神煥發、神清氣爽,精神振奮、精力充沛。
我每日晨練以前喝上一大杯涼開水,出外運動。運動時,由於四肢的抻拉甩動,身體的扭擺活動,使水在內臟來回晃動,可以沖涮胃腸,促進糞便的迅速排泄,從而把胃腸倒空洗凈,接收新一天的新鮮食物,吸收新的營養。
與此同時,在晨練運動中,兩臂的活動較多、抻拉揚甩的活動幅度較大,促使肺活量的增加,在一呼一吸的過程中,便可清除氣管和肺部積存的老粘痰。通過運動,增強氣管與肺部的活動張力,可治療氣管炎和肺氣腫等慢性疾病。
在晨練的運動過程中,由於運動使身體內的血液沸騰流動便迅速,產生熱能,身體一發熱,全身的毛孔張開,汗水從毛孔中沖出來。一些體內積存的素毒便順汗水排出體外,體內變得清潔了。如果天天晨練,天天排泄,體內不存廢物和毒素,做到一天一清,身體不受污染,便會清潔健康。
我由於一年四季,無論酷暑和嚴寒,無論刮風下雨,一天不落的堅持晨練,鍛煉了身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強了身體的抵抗能力和對天氣的適應能力。因而很少出現感冒發燒和患病的現象,很少去醫院看病和打針吃葯,從而節省了醫葯費用的開支。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晨練鍛煉了身體,是一種健康儲蓄;晨練使你不感冒,不發燒,不患病,不去醫院看病、不打針、不吃葯,節省了大筆醫葯費的開支,這是另一項儲蓄。
每天都晨練,每天都健康。天天晨練,天天健康,月月年年都晨練,月月年年都健康。照此下去,長壽百年有何不可?有了百年健康長壽的身體,何愁你的事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