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龜雖壽詩詞
龜雖壽
更多圖片(2張)
《龜雖壽》是東漢曹操創作的一首樂府詩,也是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後一章,作品富於哲理,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
作品名稱:龜雖壽
作品別名:《神龜雖壽》
創作年代:建安十二年(207)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文學體裁:四言詩
作者:曹操
分享
作品原文
龜雖壽⑴
神龜⑵雖壽,猶有竟⑶時。
騰蛇⑷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⑸伏⑹櫪⑺,志在千里。
烈士⑻暮年⑼,壯心不已⑽。
盈縮⑾之期,不但⑿在天;
養怡⒀之福,可得永⒁年。
幸甚至哉⒂,歌以詠志。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曹操所作樂府組詩《步出夏門行》中的第四章。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此詩是曹操的樂府詩《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一章。
⑵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
⑶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⑷騰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雲霧升天。
⑸驥:良馬,千里馬。
⑹伏:趴,卧。
⑺櫪(lì):馬槽。
⑻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⑼暮年:晚年。
⑽已:停止。
⑾盈縮:原指歲星的長短變化,這里指人的壽命長短。盈,增長。縮,虧,引申為短。
⑿但:僅,只。
⒀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⒁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⒂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最後兩句每章都有,應為合樂時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白話譯文
神龜雖然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騰蛇盡管能騰雲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卻是馳騁千里;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創作背景
《資治通鑒》記,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烏桓大捷,班師回朝途中,時寒且旱,二百里無復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三十餘丈乃得水。軍自柳城始,途經碣石道(今昌黎碣石山流域),遇「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之景觀,命士卒山中覓水,得泉(後稱相泉),操遂令軍止行安營。尋樵夫聞知,此謂碣石流域,泉溢於虎山坡,南稱龜山,西南碣石山。日落,時黃昏,遠眺夕陽暮色,近擁萬馬千軍,志未酬,己暮年,而詩性起,作賦《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是。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曹操統一北方大業中的一次重要戰爭。遠征途中,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分別為《龜雖壽》、《觀滄海》、《冬十月》、《土不同》、《河朔寒》。此時曹操已到天命之年,所以詩一開頭便說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作者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此約作於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呀!」《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更可貴的是如何對待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壯志。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富於哲理的,是曹操晚年寫成的,講述了詩人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詩中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四句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內蘊著一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全詩的韻調跌宕起伏,開頭四句娓娓說理, 「 猶有 」和「 終為 」 兩個片語下得沉著。而 「 老驥 」 以下四句,語氣轉為激昂,筆挾風雷,使這位 「 時露霸氣 」 的蓋世英豪的形象躍然紙上。而最後數句則表現出一種深沉委婉的風情,給人一種親切溫馨之感。全詩跌宕起伏,又機理縝密,閃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並發出奮進之情,振響著樂觀聲調.藝術風格朴實無華,格調高遠,慷慨激昂,顯示出詩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人壽命的長短不完全決定於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壽,這里可見詩人對天命持否定態度,而對事在人為抱有信心的樂觀主義精神,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最後談到人在自然規律面前也不是完全無能為力的,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雖然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但也不是完全聽憑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養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也可以延年益壽.曹操所雲「養怡之福」,不是指無所事事,坐而靜養,而是說一個人精神狀態是最重要的,不應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壯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南朝鍾嶸寫了一部《詩品》,品評詩人,區分第等,把曹操的詩置於下品。可是,曹操的詩卻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後代無數英雄志士為之傾倒若狂。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晉時代重兵在握的大將軍王敦,每酒後輒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打唾壺為節,壺口盡缺。為什麼理論家的眼光同讀者的賞愛如此大不相同呢?這是一個頗為發人深思的問題。王大將軍擊節贊賞的詩,是曹操樂府詩《步出夏門行》的第四章《龜雖壽》。曹操當時擊敗袁紹父子,平定北方烏桓,躊躇滿志,樂觀自信,便寫下這一組詩,抒寫胸懷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一開頭便無限感慨地吟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莊子·秋水篇》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說神龜縱活三千年,可還是難免一死。《韓非子·難勢篇》記載:「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罷霧霽,而龍蛇與 同矣!」「騰蛇」和龍一樣能夠乘雲駕霧,本領可謂大矣!然而,一旦雲消霧散,就和蒼蠅螞蟻一樣,灰飛煙滅了!古來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漢武,服食求仙,亦不免於神仙長生之術的蠱惑,而獨曹操對生命的自然規律有清醒的認識,這在讖緯迷信猖熾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曹操一掃漢末文人感嘆浮生若夢、勸人及時行樂的悲調,慷慨高歌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里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
《龜雖壽》更可貴的價值在於這是一首真正的詩歌,它開辟了一個詩歌的新時代,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漢代人的思想禁錮了三四百年,弄得漢代文人不會寫詩,只會寫那些歌頌帝王功德的大賦和沒完沒了地注釋儒家經書,真正有感情,有個性的文學得不到發展。直到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風雲擾攘,政治思想文化發生重大變化,作為一世之雄而雅愛詩章的曹操,帶頭叛經離道,給文壇帶來了自由活躍的空氣。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身邊聚集了「建安七子」等 一大批文人,他們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經戰亂的時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慷慨激昂。正如《文心雕龍·時序》說:「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慨而多氣也。」尤其是曹操,鞍馬為文,橫槊賦詩,其詩悲壯慷慨,震爍古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種充滿激情詩歌所表現出來的爽朗剛健的風格,後人稱之為「建安風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來,曹操的詩就是以這種「梗慨多氣」風骨及其內在的積極進取精神,震盪著天下英雄的心靈。也正是這種可貴特質,使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閃灼著奪目光彩。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主要是嫌其「古直」而少文彩,殊不知曹操這樣一位豪氣蓋世的英雄,是不屑於雕章啄句的。鍾嶸六朝時人,當時文學之士很講究文彩華美,所謂「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鍾嶸對曹操的評價過低,顯然是時代風氣使然。我們知道,任何文學--包括詩歌在內,文彩較之內容,畢竟是第二位的。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有卓越貢獻的人物,特別對建安文學有開創之功,實在是應當大書一筆的。
名家點評
張鐵明:抒發了詩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奮斗不息、對偉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壯志豪情。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
曹操畫像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
⑵ 描寫烏龜的詩句
1、《龜》唐:李群玉
靜養千年壽,重泉自隱居。
翻譯:安靜地休養得到千年的壽命回,在土壤的深層之答處獨自生活。
2、《姑孰十詠》唐代:李白
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里。
翻譯:千歲之龜游於蓮葉之上,鳥兒宿在蘆花叢間。
3、《龜雖壽》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翻譯: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
4、《放言五首·其二》唐代:白居易
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
翻譯:龜靈占卜要將龜開膛破肚,馬失前蹄不必憂慮。
5、《小園賦》南北朝:庾信
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年之雪。
翻譯:烏龜訴說北方的寒冷,故國淪喪;仙鶴感嘆今年的寒冷,讓人不寒而慄。
⑶ 古詩《龜雖壽》釋義
2、神龜,傳說中的來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源歲。壽,長壽。
3、竟:終結,這里指死亡。
4、螣蛇,傳說中龍的一種,能乘雲霧升天。
5、驥:良馬,千里馬。
6、伏:趴,卧。
7、櫪(lì):馬槽。
8、烈士:有遠大抱負的人。
9、暮年:晚年。
10、已:停止。
11、盈縮:原指歲星的長短變化,這里指人的壽命長短。盈,增長。縮,虧,引申為短。
12、但:僅,只。
13、養怡:指調養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樂。
14、永:長久。永年:長壽,活得長。
15、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最後兩句每章都有,應為合樂時的套語,與正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白話譯文
神龜即使十分長壽,但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
螣蛇盡管能騰雲乘霧飛行,但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卻是馳騁千里;
壯志凌雲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心永不止息。
人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決定;
調養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⑷ 龜雖壽 古詩詞翻譯
我雖然老了
⑸ 曹操的詩《龜睢壽》
龜雖壽①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②。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③。回
老驥伏櫪④,志答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⑥,不但在天⑦;
養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⑹ 龜雖壽的詩詞
曹操《來龜雖壽》原文與譯文
原文自
譯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②。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③。 老驥伏櫪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⑥,不但在天⑦; 養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注釋:
①本詩作於建安十二年(207),時曹操五十三歲。詩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表現了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②"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還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的通靈之龜,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盡,完。③"騰蛇"二句: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變成灰土。騰蛇,傳說中與龍同類的神物,能興雲駕霧。④驥(jì):千里馬。櫪(lì):馬槽。⑤烈士: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⑥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長。縮,短。⑦但:僅,只。⑧養怡:保養身心健康。⑨永:長久。
⑺ 有哪些關於龜孫壽的古詩
龜雖壽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⑻ 用龜來喻壽的詩句
龜雖壽抄
三國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襲。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無夢令(馬鈺)
傳語終南道眾。早把良緣勤種。保守氣精神,調攝烏龜赤鳳。赤鳳。赤鳳。化粒金丹高聳。
水龍吟 道運(丘處機)
混元南嶽初開,瑞雲透出昆侖表。星移電轉,陰升陽降,紅光縹渺。鶴舞鸞翔,看烏龜共,赤龍蟠繞。盡鴻ㄨ一氣,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時了。雲散十方三島,洞天深、月明風裊。此時佔得,長生門戶,遐齡體調。吟詠從佗,海移山變,石枯松老。伴煙霞獨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⑼ 古詩 龜雖壽
東漢] 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版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權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
神龜的壽命雖然十分長久,但也還有生命終了的時候。
騰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里馬伏在馬棚里,它的雄心壯志仍然是一日馳騁千里。
有遠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
只要自己保養得好,也可以益壽延年。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