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明朝皇帝都短命
明朝的皇帝普遍短命活不過30,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像是明朝的皇帝都短命,就是因為只要不是昏君的就是特別的勤勞,像是朱元璋每天都要批奏章,批到兩點左右,凌晨五點就要起床,這種勞動程度一般人也是接受不了的,明朝的皇帝就有大部分都會被累死。明朝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愛好,除了身體虛弱,還有就是好色,很多電視里都說紅軍也是非常好色的,白天和晚上兩班倒,誰都受不了,所以就會控制不了慾望,最終去世了,還有一個事情,就是他們很多時候都不喜歡學習而喜歡貪玩,被壞人架空了自己的權威而導致自己被自己整死了,因為他們的地位也是許多人都是窺探的,一不小心就會被別人搶了,所以每天提心吊膽,被別人架空了自己的,就自己為難自己。像是明朝的皇帝,很多人都是短命的,其實坐上皇位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像是每天晚上批奏章批到很晚才睡覺,而且又好色,是不可能堅持到很長時間的,因為古代科技也不是特別的發展。
B. 明朝哪位皇帝最長壽
三國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當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國,而政體絕大多數是君主立憲制,皇帝只是象徵性,沒有多少實權。曾做個小統計,目前尚存的王國共有29個,其中亞洲14個,歐洲11個,非洲3個,大洋洲1個。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已死了卅八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於前年在法國病逝,世界上到底還有多少皇帝的後人?開國、治國、亡國,朝代之興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開。君王已成了歷史名詞,中國再不會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讓後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國歷史,就必須從「皇帝學」入手。
中國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只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歷時840年的東、西周朝和春秋、戰國時代之王、公、侯加進去,就更多了,這些君王總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進去,中國帝王應該有829位。
嘗試從廿五史等工具書中搜集大量帝王資料,編制一覽表,包括朝代、稱號、生歿年代、在位年代、登基歲數、年號等,並在備注中列出死因。試將這四百多位帝王之資料濃縮在此文中。
中國皇帝雖然自命天子,被稱萬歲,但長壽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歲以下的佔一半以上(秦始皇以前的不算在內。其餘約卅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超過八十歲的只有五位,即最長壽的乾隆皇帝(88)、梁武帝蕭衍(85)、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81)、宋高宗趙構(80)和五代吳越武肅王錢□(80)。
超過七十歲的有十位,包括元世祖忽必烈(79)、唐玄宗李隆基(77)、明太祖朱元璋(70)和三國吳大帝孫權(70)等。
超過六十歲的有38位,包括漢武帝劉徹(69)、康熙皇帝(68)、元太祖成吉思汗(65)、隋文帝楊堅(63)和漢高祖劉邦(61)等。
超過五十歲的有60位,包括雍正皇帝(57)、唐太宗李世民(50)等。
40歲到49歲的有55位,包括秦始皇贏政(49)、宋太祖趙匡胤(49)、南唐後主李煜(41)、清太宗皇太極(41)等。
30歲到39歲的有62位,包括魏文帝曹丕(39)、光緒皇帝(37)、咸豐皇帝(30)等。
20歲到29歲的有50位,包括秦二世贏胡亥(23)、順治皇帝(23)等。
10歲到19歲的有28位。
而十歲以下的娃娃皇帝有29位,包括八歲的漢質帝劉纘,六歲的元寧宗、兩歲的漢沖帝劉炳和才生下100天就登基、不滿周歲就死去的漢殤帝劉隆。
這些未成年就夭折的小皇帝,不可能有所作為。然而,有些皇帝才幾歲就登上皇位,一坐就是幾十年,而且影響相當深遠。
在位最久的皇帝是康熙(61年)和乾隆(60年)。
漢武帝和西夏仁宗都是54年,
西夏崇宗53年。
在位超過40年的有11位,
包括遼聖宗(49年)、明神宗萬曆帝(48年)、梁武帝(47年)、遼道宗(46年)、元順帝(46年)、明世宗嘉靖帝(45年)、唐玄宗(44年)、宋仁宗(41年)、宋理宗(40年)和劉備的兒子阿斗、蜀後主劉禪(40年)。
在位超過30年的有19位,
包括:秦始皇(36年)、宋高宗(35年)、宋徽宗(35年)、唐高宗(34年)、光緒皇帝(33年)、道光皇帝(30年)和明太祖朱元璋(30年)等。
在位超過20年的有31位,
包括宋孝宗(27年)、唐太宗(23年)和元太祖成吉思汗(21年)等。
在位10至20年的有103位,
包括遼太宗(20年)、順治皇帝(18年)、明思宗崇禎帝(17年)、宋太祖(16年)、武則天(15年)、同治皇帝(14年)、南唐李後主(13年)、雍正皇帝(13年)、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13年)和咸豐皇帝(10年)等。
在位不滿十年的皇帝超過240位,
其中五年以下的約兩百位,
在位九年有6位,
八年有9位,
七年有15位,
六年有18位,
五年有18位,
四年有21位,
三年有29位,
兩年有39位,
一年有42位,
不滿一年有40位,
在位最短的皇帝是金末帝完顏承麟,從登基到駕崩僅有半天時間。很多皇帝登基時未滿周歲,還在吃奶,下面是這些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統計。
五代十國的楚武穆王馬殷,75歲才登基,堪稱大器晚成。
武則天66歲才登基;
吳三桂66歲自封周前帝;
三國劉備60歲才登極;
漢高祖劉邦54歲稱帝;
袁世凱52歲自封中華帝。
從統計數字看,51歲到60歲稱帝者有25位;
41歲到50歲稱帝者有45位;
31歲到40歲稱帝者有63位;
21歲到30歲稱帝者有73位;
11歲到20歲稱帝者有93位;
5歲到10歲稱帝者有33位,
五歲以下稱帝者有11位。30歲以下登基的皇帝共計210位。
康熙七歲登基,做了61年皇帝,68歲駕崩;
宋仁宗八歲登基,做了41年皇帝,53歲歿;
明神宗九歲登基,做了48年皇帝,57歲卒;
秦始皇13歲登基,做了36年皇帝,
49歲死;漢武帝15歲登基,做了54年皇帝,69歲卒。
他們做了一輩子皇帝,整部歷史就是皇帝史,然而,更多的是幼年儲君一登基便被殺,想長命點還是不要當沒有權力的太子,生在帝皇家未必是件好事,分分鍾人頭落地。每次改朝換代,就是一次血洗宮廷。到底有幾位皇帝能善終?
北宋版《百家姓》511個姓中,開頭「趙錢孫李」,乃因為宋朝皇帝姓趙,若明版就一定以朱開頭。
中國皇帝一共有多少姓氏?除了外族(拓跋後來也改姓元),總共24個姓。
其中
劉(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北漢)52位;
李(成漢、唐、西涼、後唐、南唐、西夏)50位;
朱(後梁、明)26位;
趙(宋)18位;
蕭(梁、西梁)17位;
司馬(晉)16位;
高(北燕、北齊、南平)12位;
王(新、前蜀、閩)10位;
石(後趙、後晉)9位;
陳(陳)8位;
楊(隋、五代十國·吳)7位;
張(前涼)7位;馬(五代楚)6位;
曹(三國魏)5位;錢(吳越)5位;
孫(三國吳)4位;
馮(北燕)2位;
孟(後蜀)2位;
段(西燕、北涼)2位;
贏(秦)2位;
柴(後周)2位。
外族皇帝計有:
孛兒只斤氏(元、北元)19位;
慕容氏(前燕、後燕、西燕)16位;
耶律氏(遼)15位;
愛新覺羅氏(清)12位;
元(北魏、東魏、西魏)11位;
完顏氏(金)10位;
元氏之前身拓跋氏(北魏)8位;
苻(前秦)7位;
宇文氏(北周)5 位;
乞伏氏(西秦)4位;
沮渠氏(北涼)4位;
禿發氏(南涼)3位;
赫連氏(大夏)3位;
姚(後秦)3位;
呂(後涼)3位等。
中國小皇上(12歲以下登基):
漢
西漢
漢昭帝 劉弗陵(8歲登基,21歲死)
漢平帝 劉刊(9歲登基,14歲死)
孺子嬰 劉嬰(2歲登基,21歲死)
東漢
漢和帝 劉肇(10歲登基,27歲死)
漢殤帝 劉隆(100日登基,1歲死)
漢順帝 劉保(11歲登基,30歲死)
漢沖帝 劉炳(2歲登基,3歲死)
漢質帝 劉纘(8歲登基,9歲死)
漢靈帝 劉宏(12歲登基,34歲死)
漢獻帝 劉協(9歲登基,54歲死)
三國
魏
魏齊王 曹芳(8歲登基,45歲死)
吳
吳廢帝 孫亮(12歲登基,20歲死)
晉
東晉
晉成帝 司馬衍(8歲登基,25歲死)
晉穆帝 司馬聃(2歲登基,21歲死)
晉孝武帝 司馬曜(11歲登基,35歲死)
南北朝
南朝
宋
宋後廢帝 劉子業(12歲登基,13歲死)
宋順帝 劉准(11歲登基,14歲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 元宏(5歲登基,33歲死)
北魏孝明帝 元翊(6歲登基,19歲死)
北魏幼主 元釗(3歲登基,3歲死)
東魏
東魏孝靜帝 元善見(11歲登基,28歲死)
北齊
北齊後主 高緯(8歲登基,21歲死)
北齊幼主 高恆(8歲登基,8歲死)
北周
周靜帝 宇文衍(7歲登基,9歲死)
五代十國
後周
周恭帝 柴宗訓(7歲登基,16歲死)
宋
北宋
宋哲宗 趙煦(10歲登基,25歲死)
南宋
宋恭帝 趙(4歲登基,5歲死)
宋端宗(7歲登基,10歲死)
宋幼主(7歲登基,8歲死)
遼
遼聖宗(12歲登基,61歲死)
西夏
夏毅宗(2歲登基,21歲死)
夏惠宗(8歲登基,27歲死)
夏崇宗(4歲登基,58歲死)
元
天順帝(9歲登基)
元寧宗(7歲登基,7歲死)
明
明英宗(9歲登基,39歲死)
明神宗(10歲登基,58歲死)
清
清世祖(6歲登基,24歲死)
清聖祖(8歲登基,69歲死)
清穆宗(6歲登基,19歲死)
清德宗(4歲登基,38歲死)
清恭宗(3歲登基,?死)
中國皇帝(君王)包括正統朝代和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還有一些政變、奪權所建立的政權,再加上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中國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東越、閩越、東甌、匈奴、突厥、回紇(回鶻)、吐蕃、高昌、於闐、柔然、吐谷渾、渤海(大震)、南詔(大蒙、大禮、大封民)、大長和、大天興、大義寧、大理(前理、後理)、大中、東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
附:中國歷史的女皇帝一欄表
公元528年 北魏殤帝(元姑娘①) 年號:武秦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53年 文佳皇帝(陳碩真) 年號:無 在位不到1年
公元690—705年 大周聖神皇帝(武曌、武則天)
年號: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
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
大足、長安、神龍 在位16年
公元1164—1178年 西遼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②) 年號崇福
在位14年
註:①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被胡太後殺死,國不可一日無君,
胡太後遂從後宮抱來一個女嬰,假稱是孝明帝之子,讓女嬰做
皇帝,改元「武秦」,不久胡太後為了避免被眾人知曉此事,
於是殺死該名女嬰,另立元暉之子元釗為帝,是為北魏幼主。
因此該名女嬰在胡太後的操縱之下,匆匆登位又匆匆死去,故
歷史上連她的名字都沒留下,一般可稱「元姑娘」,胡太後之
後匆匆給女嬰加上謚號殤帝(一般正史不可見),所以北魏元
姑娘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②耶律普速完:西遼仁宗耶律夷列之女,公元1163年,仁宗病死,
由於太子耶律直魯古年幼,遺命耶律普速完稱制;公元1164年,
耶律普速完正式稱制,改元崇福,號承天太後,後由於公爹蕭
斡里刺和駙馬蕭朵魯不的控制,耶律普速完號稱皇帝,稱承天
皇帝,不到幾天,消息走漏,耶律普速完被殺,耶律直魯古即
位。耶律直魯古謚號「承天太後」,她也是中國歷史最後一位女
皇帝。
C. 為何明朱高熾,朱瞻基,朱祐樘,朱厚照,朱常洛天不予壽
上面五個人除了朱高熾沒一個活到40歲的所以才被說“天不予壽”,不過別看朱高熾活到了47歲他才是最憋屈的,朱高熾因為身體肥胖不受朱棣重視所以一直都害怕失去太子的位置,後來朱高熾好不容易熬出了頭十幾年的太子登基了,可是就當了10個月的皇上就駕崩了,其實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其他的明朝君王都不算長壽,而且明朝出了名的短命皇上多,這些皇上一般分為幾類下面介紹一下。
三、酒色掏空型
這類代表人物代表朱厚照、朱常洛,朱祐樘這種勤勞工作者居然教育出來了朱厚照這種荒淫無度的人,朱厚照當皇上的時光幾乎全用來和劉瑾”玩“了,後來連皇位差點都讓人給搶去,朱常洛是自己拼出來的所以一開始對於朝廷還是挺上心的,但是他後來就開始縱欲淫樂了,朱常洛身體虧空後就喜歡和嘉靖(朱厚熜)一樣吃葯,最後也是因為吃錯葯才死的。
D. 造成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個人認為,老朱家可能有遺傳病,而且這個遺傳病自朱元璋那一代就有,明朝從朱元璋到朱由檢一共經歷了十六帝,說出來讓人瞠目結舌,在這16個皇帝中有十個沒有活過40歲。
朱瞻基16歲的時候就跟隨爺爺朱棣征戰漠北,可以說頗有見識,作為朱高枳嫡長子的他,繼承皇位也是眾望所歸,可是朱瞻基僅僅活了三十七歲,還沒有其父親活的長一些,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以外,其他皇帝的壽命真的是慘不忍睹,也有人說朱家子孫之所以不長壽,是因為遺傳病出在朱棣身上。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鎮守北京,人稱燕王。朱棣的正牌皇後是明朝開國元勛徐達的女兒徐氏,據說這個徐皇後身體很不好,一直病病殃殃,40多歲就一命嗚呼,而朱高熾是朱棣和徐皇後的嫡長子,似乎問題說到這兒就找到症結了,朱家子孫普遍英年早逝的遺傳病出在徐皇後身上,似乎這么說也說得過去,關於明朝皇帝普遍不長壽的真相一直還在眾說紛紜,期望早日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E. 朱瞻基已經算好的,明朝皇帝為何都短命
朱瞻基登上皇帝的寶座僅僅十年就歸西,彷彿明朝經歷了十幾任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其他個個都很命短,把明朝的皇帝戲數一遍,朱瞻基已經算是裡面活得長的了。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為何明朝皇帝大多命短。
明朝的短命皇帝一大堆
我們把朱元璋刨除在外,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眾明朝皇帝裡面活得最久的,71歲壽終正寢。明成祖朱棣65歲去世。在這之後的的每一任明朝皇帝,彷彿都受了詛咒,一般年紀輕輕便去世了。明惠帝朱允炆,由於當時朱棣發動靖難之役,直接攻打到南京城,傳言朱允炆為了活命便自己燒毀了宮殿潛逃,結果下落不明,當時朱允炆年僅25歲。朱棣之後的朱高熾當上了皇帝,不到一年就死了,年僅47歲。朱瞻基好歹當了十年皇帝,卻也死的很早,38歲變去世了。他的兒子朱祁鎮,38歲便病死,在之後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30歲就死了,歷史上連死因都沒有記載。接下來的皇帝我就不細數了,在這之後的皇帝沒有一個活過41歲的。
家族遺傳
這是一個很需要正視的問題,因為除朱元璋之後大多死的早,如果沒有其他什麼外界條件的話,那就說明他從生下來的基因就確定了他是一個短命的人。明朝的皇室也不是天生就身體不好,比如同樣作為朱家子孫,那些繁忙卻都很長壽,活到七八十歲都是常事兒,有的甚至可以留下上百個子孫。可到了明成祖皇帝朱這里卻個個都早死,當時沒有基因這一說法,但現在通過科學的角度來看,朱莉身上很有可能具有某種遺傳性疾病,導致自己的子孫代代都早死。
F. 為啥朱元璋和朱棣那麼長壽,朱瞻基卻只活了36歲
為啥朱元璋和朱棣那麼長壽,朱瞻基卻只活了36歲?
朱瞻基被公認為賢明君主,從好聖孫到好太子、好皇帝,似乎天生就是皇帝命,雖然只在位十年,卻創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只是,他一生既不愛煉丹修道,也不沉迷女色,更不熱衷口欲,卻在壯年早逝。
當然,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可靠史料的佐證,正史對朱瞻基的英年早逝只是寥寥幾筆,1434突然患病,1435年1月便駕崩,僅此而已。
朱高熾了47歲,朱高煦47歲,朱高燧49歲。除了朱高煦是被殺以外,其他倆兄弟的壽命也沒有超過50歲的。朱高熾這三兄弟的母親,徐皇後這一脈的壽命都很短徐皇後本人也只活了46歲。徐皇後的幾個兄弟,徐輝祖只活了40多歲,徐膺緒壽命也只有45歲。徐添福很早就夭折了。
徐增壽,死於1402年,是被建文帝朱允炆誅殺的,所以也只活了不到40歲。,沒有一個是活過50歲的。可見徐皇後的家族並沒有長壽基因。徐皇後是朱棣的老婆,是朱高熾的生母。徐皇後生的三個兒子都沒有活過50歲,自然孫子的壽命也會受到影響,朱瞻基活36歲或許也有這方面原因。
朱瞻基活36歲,肯定有特殊原因。要麼吃仙丹吃的,要麼就是不閑著鬥蟋蟀什麼的,要麼就是基因上有先天性的缺陷,要不然絕對不會只活36歲!
G. 文武雙全的朱瞻基,為什麼會在38歲猝死了呢
明宣宗是明朝少見的好皇帝,然而,他沒做幾年皇帝就突然駕崩了。有人說他好色過度而死,但根據現在的史料看,不太像是縱欲過度而死。最大的可能積勞成疾、勞累過度而死。
留下了這份遺詔,向全國頒布,宣宗說:「比者遘疾日臻彌留,夫死生常理,修短定數,惟不能光承列聖之洪業,終奉聖母皇太後之餋,中心念之,雖歿弗寧。」生死是人之常情,壽命的長短有一定的限度。人的生死要符合自然規律,適合的長短中也有極限。這些都不能違背。他唯一感到遺憾的是,不能繼續光大祖輩的宏圖偉業,也不能奉養母親到終年,心裡想到這些,即使死了,於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寧。
宣宗離開人間太早,剛要想有所作為,卻化成泡影,留下這份由祖輩們開創,由他來守業的巨大的遺產,給了一個還沒成年的孩子。
明宣宗英年早逝很可能是積勞成疾、勞累過度而亡。宣宗在位期間,明朝正處於仁宣之治的繁榮期,而要想保持這種盛世,他必然不能像萬曆皇帝一樣做個撒手掌櫃,每天要任勞任怨處理各種政務。就像他的老祖宗朱元璋一樣,每天早起晚睡,批閱臣下的奏章,即使不能像朱元璋一樣早上五點就起床早朝,一直忙到凌晨才睡,但是工作強度也勢必非常大。十年如一日,每天都這么辛苦,導致身體發病,雖然發病時間短,但是病來如山倒、一發而不可收拾,最終導致了宣宗的英年早逝。
H.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
古代皇帝英年早逝的例子並不少見,特別是在明朝,有好多位皇帝的壽命都非常短,甚至登基的時間都非常短。
主要原因,還是由於皇帝在位時,需要處理的事情比較多且雜,會加重個人的身體負擔,越是勤政愛民的皇帝,基本上壽命都不怎麼長。
朱瞻基的功績在明朝十六帝中僅次於朱元璋和朱棣。明代二百多年國祚中最鼎盛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可以比肩"文景之治"的盛世"仁宣之治",就是在朱高熾父子的手上建立的。
I. 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麼呢
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重孫,明成祖朱棣的孫子,明仁宗朱高熾的長子。
3、汞中毒而死
這種說法意思是紫禁城建築大多採用鎏金技術,所謂鎏金技術就是用金和汞融合在一起,塗在建築物上面,等汞揮發了,金就留在上面很好看。但是汞有毒,所以皇帝天天住在紫禁城,就容易得病。這樣的說法是很牽強的,因為清朝的皇帝也住在紫禁城,但是乾隆皇帝不一樣可以活到八十多,再說住在皇宮的又不止皇帝一個人,其它人怎麼不英年早逝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對。
4、家族遺傳病
因為有人發現明朝的皇帝壽命都不是太長,除了朱元璋活了71歲、朱棣活了65歲、明世宗活了60歲,這三人算是長壽者了,其餘都在六十歲以下,二三十歲就突發疾病死亡的不在少數。像明仁宗朱高熾活了四十七歲,明英宗朱祁鎮活了三十七歲,明代宗朱祁鈺只活了三十歲,明憲宗朱見深四十一歲駕崩,明孝宗朱祐樘活了三十六歲,明武宗朱厚照活了三十一歲,明穆宗朱載垕活了三十六歲,明光宗朱常洛活了三十八歲,明熹宗朱由校才活了二十三歲。
但是朱元璋其它兒子的後代活到八十九十的大有人在,而且有的藩王生育能力特別強,有的藩王都一百多個孩子。
由此可見問題出在朱棣身上。朱棣一生就只有四個兒子,並且四個兒子都不怎麼長壽。長子朱高熾四十八歲,次子漢王朱高煦,在宣德年間造反連同九個兒子被殺,死於非命。第三子趙簡王朱高燧活了四十六歲,第四子朱高爔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朱棣幾個女兒壽命也都不長,其中的下嫁沐昕的常寧公主只活了二十二歲。
而朱棣之後的皇帝很多都孩子特別少,並且即使有後代成年的也不多。所以可以斷定,有可能朱棣一脈的後代患有某種遺傳病,患有這種遺傳病的人身體大多不好,很多人大都英年早逝,並且生育能力低下。朱瞻基的突然駕崩可能就是遺傳病引起的。
J. 含山公主:明朝最長壽的公主,歷經7位帝王,最後結局如何
含山公主是朱元璋的女兒,她是明朝一位非常長壽的公主,活到了八十三歲的高齡,這在古代是很少見的,因為在古代,一般活到七十歲就已經很稀罕了,含山公主活到了八十三歲,她的一生,經歷了七位皇帝,八個朝代,每個朝代的皇帝都對她很好,生命的最後一年,明英宗還給她特別賞賜了博鬢冠,,最後善終。
就這樣含山公主不知不覺,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在他人生的最後一年,明英宗還給她賜了博鬢冠,這是只有皇後才有資格戴的,按照規矩來說,公主是不能帶這樣的鳳冠的,但她是最長壽的公主,所以被特例可以佩戴這個,在她八十三歲的時候,終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