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歷史上最長壽的嬪妃是哪位
王政君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太後!
王政君(前70—13年),享年84歲,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陽平假王禁的次女,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性軟弱,無主見,
王政君出身於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波,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與王禁分手,改嫁荀安為妻,王政君從小失去母愛,長大後的政君,婉順賢慧。及笄就被她的父親嫁出去,未過門而丈夫病死,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及富貴之命,將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先入宮,適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後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她穿著一件綉著紅色花邊的艷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於思今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後在旁邊催促,劉奭隨便指著靠近自己身邊的一位宮女,皇後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就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於她。
宣帝聽說有了嫡孫,高興萬分,親自給他起名為驁,字太孫,而且時常抱劉驁,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驁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
按說,母以子貴,劉驁被立為皇太子,他的母親王政君應該頭頂鳳冠。但元帝猶豫不決,因為他不寵愛王政君。
他最寵愛的妃子是傅氏和馮氏。傅妃聰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宮中的人緣極好,雖於元帝,但並不遭眾嬪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劉驁不久,傅妃生了兒子劉康,馮妃生了兒子劉興。
元帝想把皇後的鳳冠戴在傅妃的頭上。但是,在他那個時代,劉驁既立為皇太子,皇後的桂冠按傳統的規制當屬於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還原引來非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地立王妃為皇後。
他又創設了一個宮中的地位次於皇後的名號——「昭儀」。昭儀位視丞相,比諸侯王,他心愛的傅、馮二妃為昭儀,立劉康為定陶王,劉興為信都王。
王皇後徒有皇後尊號,被冷落一邊,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順,不是爭風吃醋的女人,漢元帝對皇後家的家庭,照例給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為西漢末年外戚擅權埋下了禍根。
但是她的兒子、皇太子劉驁越來越讓元帝不滿。劉驁曾好讀經書,恭謹有冖。有一次,元帝召他,他聞詔忙前去。但劉驁不敢橫穿皇帝專用的馳道,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元帝見太子來遲,責怪太子,劉驁說明了原因,元帝很高興,但好景不長,劉驁對經書漸漸厭煩了,整日游手好閑喜歡喝酒、遊玩。元帝多次訓斥,但太子屢教不改,於是元帝打算廢黜劉驁,另立傅妃之子劉康。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元帝病重,傅昭儀、劉康在側侍奉,皇後,太子被拒之門外,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廢黜,另立劉康為繼承人的心願。王皇後、太子聽後,惶恐不知所措。
這時,元帝寵臣侍中史丹闖進元帝寢宮,頓首涕泣而言;「皇太子名聞天下,臣民歸心。今臣聽陛下有廢立之意。若是這樣,請陛下先賜我死吧!」元帝見狀,長嘆一聲,說:「沒有此事。皇後謹慎,先帝又疼愛太子,寡人豈敢違先帝之意?」
就這樣劉驁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後的鳳冠。
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五月,元帝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三歲。劉鰲繼位為漢成帝,尊王氏為皇太後,移居長樂宮。
耽於聲色的成帝任命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遊山玩水,斗雞走狗,朝政大權實際掌握在皇太後和她哥哥王鳳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們眼色行事。
成帝身體多病,即位多年無子。定陶王劉康來朝,成帝留他在京師伴駕,有以劉康為帝位繼承人之意。王鳳對此不滿,擔心劉康做了皇帝對王氏不利,遂借日蝕為名,奏諫成帝遣劉康回他的定陶國去。成帝無奈,只好與劉康相對涕泣而別。
成帝對於自己大權旁落,王鳳專權用事,日漸不滿,有罷免王風之意。恰好京師地方陞官京兆尹王章上書成帝,建議成帝貶王鳳,推薦中山王的舅舅馮野王取代王鳳,結果他倆的密謀讓王音知道了。
王音是皇太後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兒子,他官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與王章密謀時,他不露聲色,事後偷偷地通報王鳳,於是王鳳在家,上書辭官。成帝覺得這是罷免王鳳的大好時機,誰知,皇太後出來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壓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斃獄中,妻子流放邊陲。
當王氏外戚一個個顯貴無緣、趾高氣揚,驕奢淫逸的時候,年僅十三歲的王莽與母親相依為命,他被服簡陋,舉止恭謹,小心翼翼地侍奉執掌進行大權的姑伯。與那些王家貴公子相比,潔身自好、恭儉有禮的王莽格外引人矚目。
陽朔三年(前22)王鳳病重,王莽在側侍候,數月未解帶,王鳳十分感動,彌留之際,哦皇太後和成帝授給王莽一官半職。王莽更加小心謹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後對這個侄子頗有好感。
王鳳死後,王根輔玫五年病,上書矩陣,推舉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馬一職。
綏和二看(前7),成帝駕崩,定陶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皇帝位,是為哀帝。哀帝尊皇太後王政君為太皇太後。哀帝即位後,他的祖母傅昭儀、母親丁姬兩家成了新的權貴,與王氏外戚在權益分配上發生沖突,太皇太後命王莽辭職以緩和矛盾,王莽極不情願的上書辭官。
元壽二年(前1),哀帝駕崩,哀帝無子,太皇太後在哀帝駕崩的當天迫使哀帝把軍政大權交給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馬的寶座。他和太皇太後迎立中山王劉興年僅九歲的兒子劉衎為帝,是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臨政。於是,太皇太後臨
朝稱制,行使皇帝的權力,她依賴王莽,委政於他。
其實王莽覬覦帝位已久。他結黨營私。排除異已;又沽名釣譽,廣施恩惠。經過幾年的經營,他把朝政大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對太皇太後王莽是不敢惹的,年邁的太皇太後仍握有相當大的權力,為獨攬大權,王莽指使爪牙上書,說太後至尊,不宜操勞過度,一些小事就不必親躬了。太皇太後聞之十分高興,規定以後惟有封侯賜爵一事須秦聞於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決。
隨著歲月的流失,平帝逐漸長大了。王莽覺察平帝對他專權十分不滿。便先下手鴆殺了平帝,擁立了一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孺子」,自己做起「攝皇帝」來了,王太後萬萬沒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欲施篡奪她兒孫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時朝中大權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無實權,怩沒有什麼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漢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將小皇帝劉嬰廢黜,在爪牙的歡呼聲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龍椅之後去謁見的太皇太後,說他秉承天命,代漢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實權的太皇太後如今也只有憤慨、怒罵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宮前殿隆重地舉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禮。王莽登上龍座南面稱帝,接受百官井朝賀,奉太皇太後上「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的璽綬,去掉漢朝的稱號。
王莽代漢自立,覺得只有接管漢氏玉璽,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劉室天下。因此,他稱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長樂宮向太皇太後索要「漢傳國璽)。
太皇太後大怒,指著王舜的鼻子罵道:「王舜,你家蒙受漢室皇恩,卻不思報答,反而乘漢室人孤勢薄,幫王莽篡位。像你們這樣的人,豬狗不如。我乃漢室老寡婦,活不了幾天了。我死了,就讓這塊玉璽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顏。很久,才抬頭對太皇太後說:「皇上意在必得,太後今天還給,明日還能還不給嗎?」
太皇太後擔心王莽得不到「漢傳國璽」會狗急跳牆,遂拿出玉璽,扔在王舜面前,罵道:「我老將死,你們兄弟定受滅族的報應!」
漢代在宮中先聲奪人的官員都著著黑貂。王莽更為貂。太皇太後思念漢朝,拒絕按新朝禮行事,而且命令侍從仍著著黑貂。王莽見了,也無可奈何。
太皇太後在悲憤中度過了她一生的最後時光。
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一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於斷喪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後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一。太皇太後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B. 乾隆的妃嬪妻妾中,哪位最長壽
愉貴妃
珂里葉特氏(1714——1792),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時入侍高宗藩邸,乾隆初為貴人。乾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晉為愉嬪。乾隆十年十一月晉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學,多才多藝,擅長騎射,賢淑國語(滿語),乾隆對他很是鍾愛滿意,一度欲立之為儲君。不想永琪未能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體弱多病。乾隆三十一年封為榮親王,可惜好景不長,同年三月永琪即永離父母而去(電視劇中說愉妃先死,不確),留下悲痛欲決的福晉和未成年的兒子,年僅二十六歲。謚曰:純,即榮純親王。愉妃在孤寂和對兒子的追憶中度過二十六年,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奉諭照皇貴妃例辦理,一應禮儀與慶貴妃(慶恭皇貴妃)同。
這女子活了78歲!!~~牛X
C. 乾隆最不受寵的妃子是誰,一生無兒無女,卻活到了92歲
在乾隆一眾妃子里最長壽也最不得寵的,那就是婉貴妃陳氏。足足活到九十二歲,這在古代也算是非常高壽之人。雖然在乾隆的後宮佳麗中,沒有十分受寵,但是一生平平淡淡,沒有那些勾心鬥角,遠離是非,也算是眾多妃子中最後的贏家吧。
還記剛出場時,婉貴人就是非常知書達理,雖然在眾多佳麗中難以出挑,但是她的性格,她的行事風格,卻讓她在後宮這些女人角逐的地方,不惹眼,能夠平安度過,也是幸之。
雖然一生無子嗣,但是活到最後的婉貴妃,也算是看淡了那些名利權貴的爭奪,還不如安心自在,過著怡然自得,心情舒暢的生活,不然,怎麼能活到九十二歲呢?
D. 清朝最長壽的三位妃子,都活過90歲,是哪三位
古代人的壽命普遍都不長,像乾隆這種活到89歲的,已經算是高壽中的高壽,他不少妃子和兒子,都被他給熬死了。就算像康熙這種活到69歲的,也能被稱為長壽老人了。
當然,歷史上比他們還長壽的也有人在,恰好他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就是他們自己的妃子。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清朝最長壽的三位後妃,均活過90歲,分別為康雍乾三位皇帝的妃子。這三位的長壽,連乾隆都要自嘆不如。
然而坐上嬪位之後,陳氏就在這個位置上待了46年之久。陳氏表面為一宮主位,可實際上的待遇,和貴人差不多。只有在她五十大壽時,乾隆稍微提高了一點賞賜,其餘生日的賞賜,都是按常在的標准配合。由此可以看出,陳氏非常不受寵。
陳氏並不得寵,加上她沒有生育子女,所以多年來得不到晉升也正常。不過在乾隆五十九年,乾隆還是將她晉封為婉妃,此時的陳氏已經78歲了。嘉慶即位後,尊陳氏為婉貴太妃,嘉慶對其還是很尊敬的。嘉慶十二年,陳氏去世,享年90歲,入葬裕陵妃園寢。E. 婉妃只是乾隆的丫頭,居然活了92歲,她真的這么長壽
她確實如此長壽,一生平平淡淡,活到了九十二歲才去世。要說君王的女人那是數不勝數,或許很多君王都認不全自己老婆的臉。所以在眾多後宮妃子中,總有一些不受寵的妃子,而婉妃陳氏就是其中之一。不過她雖然不受寵,但卻很長壽,一直活到了92歲才最終離開了人世。
可以說陳氏的一生平凡至極,從未得到過君王的寵愛,也沒有任何子嗣。只不過陳氏卻很長壽,到了嘉慶帝時期還被嘉慶帝封為婉太妃。也因為陳氏長壽,所以在後宮中也是地位極高深受尊敬,因此到了晚年陳氏才算是真正的享福。雖然說陳氏沒能獲得君王的寵愛這是不幸的,但幸運的是在險惡的後宮中她能走到最後,而且以92歲的高齡安詳晚年,享盡榮華富貴。
F. 清朝活到90多歲的3位嬪妃,長壽秘訣是什麼,據說只有簡單的4個字
長壽秘訣是不爭不搶,因為這三個妃子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從來都是安分守己,不跟任何人樹敵,也不會主動爭寵,就這樣安安分分過自己的小日子。
清朝活到90多歲的第三位婉妃陳氏
婉妃陳氏的老公是乾隆,她是乾隆早期的女人之一,加上她沒有為乾隆生下孩子,自然就更加不受寵了。乾隆也就是象徵性升了她位份,要知道她在婉嬪這個位置上坐了很久,她活到92歲死的時候,帝王才給她升了位份,也就是妃位了,足以看出她有多不爭不搶了。
G. 她13歲成為乾隆身邊丫鬟,苦熬46年封妃,成清宮最長壽的妃子嗎
研究清朝後宮,發現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越是那些無寵的妃子活得越長久,比如說康熙後宮的定妃萬琉哈氏,雖然在生下十二阿哥胤裪後失寵,但她卻清心寡慾,成為大清後宮最長壽的妃子。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位也是一個無寵之人,但同樣成為一個長壽之人,她就是乾隆後宮的婉貴妃。
嘉慶十二年二月初二,婉貴妃陳氏壽終正寢,享年92歲,由此她成為乾隆後宮中最長壽的一位妃子。隨後,嘉慶帝下旨將陳氏葬入了裕陵妃園寢,其寶頂位於第一排西側,即純惠皇貴妃寶頂的右側。
H. 乾隆後宮中最長壽的妃子,出身卑微,晚年過得怎麼樣了呢
#百家故事#在中國歷朝歷代的後宮中,乾隆皇帝的後宮可謂大放異彩,原本嬪妃數量並不算巨大的乾隆皇帝卻有著多位名聲大噪的後妃,讓其追憶一生的結發妻子孝賢皇後富察氏;忤旨斷發讓其厭惡一生的繼後輝發那拉氏;被野史坊間傳得神乎其神的「香妃」和卓氏,還有被各種影視劇拍來拍去火遍大江南北的令妃魏佳氏。
嘉慶十二年十一月。一生無兒無女的婉貴太妃陳氏在壽康宮薨逝,享壽九十二歲。陳氏是乾隆皇帝所有後妃之中最為長壽的,同時也是清朝後妃之中僅次於康熙定妃和雍正裕妃之外第三高壽者。從雍正年間嫁給寶親王弘歷為侍妾直到嘉慶四年乾隆駕崩,陳氏與這位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相伴七十年,是陪伴乾隆皇帝時間最久的嬪妃。
皇帝與嬪妃相伴時間長達七十載,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人唯一一對。然而這漫長的七十年,婉貴妃陳氏得到了乾隆皇帝多少寵愛呢?
歡迎留言交流
I. 清朝最長壽的妃嬪:歷經四朝年逾九旬的婉貴妃 她是誰
婉貴妃陳氏是一位漢族女子,生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二十日,她的父親是陳延璋。大約在雍正七年左右,陳氏通過參加選秀而進入皇四子弘歷的潛邸,成為一名低級侍妾。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寶親王弘歷繼位,是為乾隆帝。乾隆封陳氏為常在,位份較低。
不過很快陳氏的地位就有了提升,乾隆二年(1737),陳氏被晉升為陳貴人。乾隆十三年,陳氏被晉封為婉嬪,終於獲得了後廷主位。本來以為自己的人生迎來了轉機,但是陳氏實在是提不起乾隆的興趣,再加上她也沒有生下一男半女,就這樣陳氏一直在嬪位上坐了四十六年。
乾隆五十九年(1794),已經七十九歲的婉嬪陳氏終於被象徵性地晉升為婉妃,很難得的是陳氏的身體一直很康健,不得不說陳氏一位會保養又很聰明的女子。嘉慶繼位後,陳氏被嘉慶尊奉為皇考婉貴太妃。嘉慶十二年(1807)二月初二,婉貴太妃溘然長逝,終年九十二歲,她成為乾隆後宮中最長壽的妃子,嘉慶親自到婉貴太妃的金棺前祭酒以示哀悼。嘉慶十二年十一月初三,婉貴太妃陳氏的金棺被葬入裕陵妃園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