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長壽之鄉在哪
長壽之鄉:"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中國六個長壽之鄉: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四川樂山、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
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上述六個市縣中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達到這一標准。 因此也有 「中國三大長壽之鄉」 的說法
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其中中國有兩個。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新社桂林十二月十二日電 (記者劉桂陽 周利朔) 十二月十二日,中國國家民政部老年學學會在廣西桂林舉行隆重的首批「中國長壽之鄉」授牌儀式。廣西永福縣、湖南省麻陽苗族自治縣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成為中國首批被正式命名的長壽縣。
據了解,湖南麻陽縣人口平均壽命達七十五點六周歲,三十七點六萬人中就有百歲老人四十五位,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二。全縣建立健全了社會養老體系,百歲老人每月能夠領到二百元的營養保健金。是中國唯一一個獲得「中國長壽之鄉」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廣西永福縣是中國典型的長壽之鄉,百歲老人有三十六人,占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三點三,全縣目前已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老人們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連續兩年的永福福壽節的舉辦,使永福縣走向了世界。
中國老年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在授牌儀式上介紹說,中國已開始進入長壽時代。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百歲老人數量不斷增加。目前中國百歲老人已達一萬七千八百人。
據悉,中國長壽之鄉評審活動是從二00五年開始的,其標准為:長壽的代表性,即百歲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國際共識的標准十萬分之七;長壽的整體性,即區域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要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三歲;長壽的持續性,即八十歲及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一點四。
② 重慶長壽區田壩征地賠償標准為什麼那麼底
長壽區劃為二類地抄區,強制轉戶襲口買社保.土地賠償是一萬四,安置費是二萬七.土地賠償劃為國家補償,不用支付農民.安置費需要支付社保二萬零五,到農民手中只有六千五加青苗費,但有四萬一的社保.女士到了55歲,男士到了60歲就有450的工資.只適合2008年的征地.
③ 重慶長壽區渡舟鎮堰橋村征地賠償標准
這個上面應該沒人知道哈,我也想問下我家鐵路佔地賠得了多少。。。沙坪壩回龍壩鎮
④ 重慶長壽區農村土地被徵用如何補償
每人25000,住房260元|平方,土地賠償是按生產隊的總面積除以人口數
⑤ 重慶市長壽區的文化歷史有嗎
長壽谷位於南山東麓,其地貌呈谷狀縱伸,依攀山勢,直沖雲霄,谷線全長2300米。其間鳥鳴不斷、溪水常流、林木鬱郁蔥蔥、岩石突兀奇特。設計者們巧用天然形勝,從不同角度,以「流動」和「靜止」的狀態揭示著傳統「壽」文化的內核。其主要景觀包括:根據佛經中提到的有關觀世音就是「無量壽佛」之法身的記載而建造的18米高的銅制「無量壽佛」;一個代表谷中所流之水實乃救度眾生之水的銅制皮袋「流水尊者」;刻有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書之「壽比南山」的巨大石刻等。為了深入挖掘中國傳統的「壽」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其歷史價值和久遠生命力,進一步豐富當地的民俗文化氛圍,一個設計新穎,獨具創意,以壽文化為主題的富有熱帶雨林特色的大型自然山水園「長壽谷」將在南山文化旅遊區內建成,並於「首屆中國南山長壽文化節」正式向遊人開放。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⑥ 長壽區有哪些名人
在印度尼西來亞近日的源一次人口普查中,工作人員意外地找到一位157歲高齡的老人。這位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老太太現在身體健康,還能做些家務活。
家住印尼蘇門答臘南部一個小村莊的圖里娜自稱生於1853年,她在1965年的軍事政變中為避免受到牽連燒毀了自己所有的身份證明,所以沒有任何有效的文件能夠證實她的年齡。盡管如此,印尼人口統計官員認為,從她108歲養女的年紀來判斷,她報的年齡很難讓人懷疑。
因為印尼1945年前的幾百年間一直是荷蘭的殖民地,圖里娜能講一口流利的荷蘭語。老人現在記憶力仍然很好,視力和聽力也都沒有什麼問題。她還能在住所周圍做一些家務勞動,抽了一輩子的丁香煙也沒有擱下。
據報道,目前世界紀錄所記載的唯一活過120歲的老人是法國老婦讓娜·卡爾芒,她已經在1997年122歲時去世。印尼老人圖里娜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壽星」。
⑦ 重慶市長壽區有多大
長壽區位於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
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總面積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
域內江河縱橫,峰巒疊翠。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雲山 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紜?BR> 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積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條。長江流經20.9公里,年經流量3600多億立方米。龍溪河全長 170公里,區內78.2公里。因建獅子灘水力發電廠,而成長壽湖,有「川東明珠」之譽。控制流域長140公里,水面積65.5平方公里,總庫容10. 27億立方米,島嶼200多個。
長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全區土地面積212.32萬畝。其中陸地195.6萬畝,佔92.13%,水域16.72萬畝,佔7.87%。土壤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有珍貴樹種水杉、銀杏、月桂、沙田柚、夏橙等,有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雲岩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岩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築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6處,旅遊點30餘處。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雲台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228個村,2512個村民小組, 19個居委會,152個居民小組。
長壽區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占總人口的99.97%以上。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白族、土家族、傣族,全區2004年末總戶數288792戶。全區總人口8749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06人,農業人口697343人,戶均3.0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4.55人。
2004年末,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86323人,占戶籍人口21.3%,全區出生人數7745人,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人口5974人,死亡率為6.83‰,自然增長率為2.02‰。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100,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8.6:100。
長壽是重慶市長壽人口較多的區(市)縣之一。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⑧ 長壽區面積多少,人口多少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雲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雲台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228個村,2512個村民小組,19個居委會,152個居民小組。 長壽區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占總人口的99.97%以上。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白族、土家族、傣族,全區2004年末總戶數288792戶。全區總人口8749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06人,農業人口697343人,戶均3.0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4.55人。 2004年末,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86323人,占戶籍人口21.3%,全區出生人數7745人,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人口5974人,死亡率為6.83‰,自然增長率為2.02‰。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100,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8.6:100。 長壽是重慶市長壽人口較多的區(市)縣之一。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