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古鎮的資料

長壽古鎮的資料

發布時間:2021-02-06 15:33:58

❶ 重慶長壽古鎮怎麼樣,重慶長壽古鎮推薦,重慶長壽古鎮

重慶長壽古鎮旅遊風景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桃西路,距離重慶主城78公里,距離長版壽城區僅需5分鍾車權程。現長壽·菩提古鎮的旅遊活動已形成以巴渝文化、福壽文化為基礎,按季度劃分四大主題節慶活動的人文古鎮。古鎮每季一大節、每月一小節、周周有活動、天天有看點,其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的青睞。2014年5月重慶長壽古鎮旅遊風景區正式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

❷ 長壽古鎮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一、長壽古鎮概況
長壽古鎮大牌坊[1]長壽古鎮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城區,地處重慶核心都市區外圍,屬於1小時經濟區的范圍。距長江約3公里,南鄰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東接長壽區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區,西、北緊接菩提山旅遊區,佔地2000畝,是菩提山.中國長壽文化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鎮核心區佔地800畝,另1200畝為純商住小區,總建築面積為130萬平方米,總投資43億元。項目將於2010年8月開工並於2015年12月完工,其中古鎮核心區於2013年12月完工。按照國家AAAAA級景區標准打造的長壽古鎮作為菩提山風景區的核心部分,將與菩提山景區互相依託打造AAAAA級旅遊風景區。

二、長壽古鎮設計理念
長壽古鎮以巴渝文化為背景,以中國西部(雲、貴、川、渝)建築文化為平台,展示幾千年來巴渝人文文化及中國壽文化。

三、長壽古鎮旅遊規劃
古鎮旅遊線路:一條主線、一個公園、一場演出節目、兩條水系、三個火塘舞會、四個戶外古戲台。
節慶活動:每個季度有個大的節慶活動。四、長壽古鎮旅遊要素1、吃
長壽古鎮布置大型餐飲30戶、中小型餐飲21戶、大面積小吃90戶、中面積小吃5戶、小面積小吃70戶、特色五星級酒店內配置有大型餐飲、長壽閣、民間綜藝館內配置有特色餐飲。古鎮內餐飲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2、住
古鎮有特色五星級酒店一幢和44戶客棧,總面積共計:94235m2,共有1955間客房,每天可同時接待3800人住宿。3、行
公司與相關部門對接,申請增加長壽到重慶、萬州、涪陵、豐都等地的旅遊大巴。古鎮規劃設置四個公交車站點。13個專業停車場,總停車位為2887個(含大巴車位33個)。另備有緊急停車位450個。 古鎮內電瓶車、黃包車等各種特色交通工具預計共190輛。4、游
長壽古鎮布置景點有人文大街、兩條水系、萬壽廣場、魁星雙塔、萬壽公園、三星觀、民間綜藝館、衙門(壽文化及民俗博物館)、四個古戲台、過街樓、廟會廣場、城隍廟、文廟、錢庄、鏢局、長壽塔、城門樓、遊客接待中心等節點。5、購
古鎮內布置有緬甸玉石街、東南亞旅遊商品風情街、巴渝特產街、書畫古玩街、三峽奇石街等業態。古鎮商業面積共計80621 m2,商鋪共235間。6、娛
古鎮內布置有茶樓、酒吧304戶,KTV、生日會所、桑拿室各一所。演藝吧6所、大酒店娛樂部3戶。娛樂行業總面積約為7.3萬平方米,共316戶。7、其它
旅遊廁所九個:按5A級旅遊景區的要求,該項目需配套九個廁所供遊人使用。建築面積1138平方米。
遊客接待中心兩處:主牌坊入口處及城門樓入口處各設有一遊客接待中心,總建築面積820平方米。
廣場壽文化雕塑:萬壽廣場、廟會廣場、御龍廣場、門樓前廣場、福園小廣場、壽園小廣場等壽文化雕塑。
其他旅遊要素:餐飲一條街,小吃一條街,旅遊商品一條街,棋牌一條街,緬甸玉石一條街,東南亞旅遊商品一條街等。

❸ 長壽古鎮的地理位置

長壽·菩抄提古鎮位於
重慶市長壽區城區,地處重慶核心都市區外圍,屬於1小時經濟區的范圍。距長江約3公里,南鄰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東接長壽區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區,西、北緊接菩提山旅遊區,佔地2000畝,是菩提山·中國長壽文化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❹ 長壽古鎮建於哪個朝代、年代

重慶長壽古鎮旅遊風景區位於重慶市長壽區桃西路,距離重慶主城78公里,距離長壽城區僅需5分鍾車程。自2012年4月28日開街以來,長壽·菩提古鎮景區共接待遊客千萬餘人,共成功舉辦「廟會節」、「巴渝文化節」、「啤酒火鍋節」、「萬壽節千叟宴」、「柚子節」等大中小型活動不計其數。

❺ 長壽古鎮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長壽現在好玩的多哦,有長壽湖景區、長壽古鎮、三道拐、五華山、白塔、黃草山等。長壽湖景區風光伊人,空氣良好,是修身養性、放鬆心情的好地方,長壽湖的魚也是非常不錯的,好吃。

❻ 長壽古鎮有什麼好玩的並作介紹

長壽古鎮位於重慶市長壽區長洪路西側的菩提山腳下,佔地2000畝,總投資43億元。距長江約3公里,南鄰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東接長壽區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區,西、北緊接菩提山旅遊區。按照國家AAAAA級景區標准打造的長壽古鎮是菩提山·中國長壽文化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以巴渝文化為背景,中國西部(雲、貴、川、渝)建築文化為平台,集中展示幾千年來巴渝的人文文化及中國壽文化。
長壽古鎮主要景點及介紹
1、御龍潭廣場
御龍潭廣場位於長壽古鎮景區東南角,佔地2778平方米。傳說此地乃是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煉丹之處,亦是建文帝避難之所,故名為御龍潭。御龍潭是長壽古鎮主要水系萬壽河、青龍溪、蟠桃湖等水系的源頭。景點包括御龍潭、文星拜壽星、八仙祝壽、照壁、雕塑、壽星、何石井、風雨樓、閑亭、連廊、假山、火塘會等,眾多景點散落在廣場之上,千姿百態,各領風騷。潭內「魚龍同戲」, 池塘荷花清麗,而日日酣歌醉舞的火塘會、時時餘音繞梁的風雨樓,更是觸目滿眼風情,到處呈現蓬勃生機。體現了御龍潭廣場「親民、平安、長壽」之意。

2、長壽閣
長壽閣由南北兩閣組成,最高點為29.9米,建築面積約2152平方米,兩閣以廊台相連,構成了鳳凰展翅的格局,宛如玉鳳展翅、凌空欲飛。閣樓最高為6層,而1層則被建成一個大通間,與《易經》之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相對應。整座閣樓錯落有致、空間極富韻律,登樓遠眺,可見菩提夕煙,令人心曠神怡,悠然意遠。

3、萬壽公園
萬壽公園佔地35畝,是以巴渝傳統的村落建築文化、人文文化、生活場景文化及福壽文化來打造的主題公園,園內有山、有水、有村莊,是具有傳統原生態文化的世外桃源,無論家庭休閑或朋友聚會,均可以滿足功能需求。園內輔以互動游樂設備而建的綜合型主題公園。園內設有巴渝村落、三星觀、吊腳樓、蜀道懸棺、摩崖石刻、神仙洞、等景點,古樸的自然村落無處不體現著濃郁的巴渝民族特色和悠久的長壽文化精粹,猶如鑲嵌在萬壽廣場旁的一顆璀璨明珠。

4、福壽雙塔
坐落在萬壽廣場北端的東西兩側的福壽雙塔,是兩座高為5層19米,建築面積為315平方米的景觀塔樓,也是萬壽廣場的標志性建築。東為福塔、西為壽塔,雙塔均採用四角兩重檐的形式,登高望遠,憑欄環顧,樂享「四時全有景、八方皆入畫」的美好意境,加之塔內設有的科舉文化精展,把整個萬壽廣場彰顯得墨香四溢。

5、綜藝館
民間綜藝館,建築面積為1947平方米,是古鎮內最大的綜合性文娛表演場所,也是匯聚川渝地區八珍玉食的絕佳之地。在這里,您不僅能享受到來自巴蜀傳統綜藝文化的視覺盛宴,同時也能品味到當地特色的饕餮美食。館內用於綜藝表演的古戲台,寬18米,深13米,堪比慈禧太後看戲的「中國第一古戲台」。

6、三星觀
位於萬壽公園內的三星觀,是供奉道教神仙「福、祿、壽」三星的道觀。觀內從左到右,依次供奉著掌管人間富貴的「福星」、 掌管人間功名利祿的「祿星」及掌管人間壽長的「壽星」。
7、蜀道懸棺
古蜀道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比古羅馬大道的歷史更為悠久。而在絕壁懸岩之上,也懸藏著迄今難以解讀的千古之謎——懸棺葬,它與蜀道一起,構成一道風景,一派人文奇觀,反映了古代三峽民族一種奇特的葬俗,更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8、衙門
衙門是古代官員辦理公務及其眷屬居住的處所,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前院用來展示古代的衙府文化,後院用作壽文化及民俗博物館。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物有照壁、大門、儀門、月台、大堂、二堂等,在各院兩旁配有排列整齊的廊房、廂房和配樓,充分地展示了巴渝政治文化和長壽人文文化別具一格的特色。

9、福園
福園,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亭台樓閣,曲廊連接。整座園林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叮咚的流水,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10、壽園
壽園,佔地面積860平方米,借景周圍古色古香的氛圍,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園內亭台、長廊、古戲台、小橋等建築與整個古鎮相融一體,藝術構思巧妙,宛如一幅古樸動人的畫卷。

11、過街樓
過街樓高3層,通高15米,建築面積為380平方米。樓閣由城門、城關的建築形式演變而成,是傳統市井文化與建築文化完美結合的建築形式。門樓高4.2米,樓上供有神像,當人們從門樓通過時,就起到了參拜神靈的作用。

12、廟會廣場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廟會廣場佔地3753平方米,是進行日常節慶活動、宗教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

13、文廟
文廟即孔廟、夫子廟,是我國歷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建築面積575平方米。它不但承載了歷代先民對儒家文化和和諧社會的禱願與嚮往,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性典範,是我國城池建築中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14、城隍廟
城隍廟,二進院四合院式建築,建築面積780平方米。前院供奉城隍爺、文財神、武財神,後院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太上老君、南斗星君等眾多道教神仙。

15、長壽塔
長壽塔高4層,通高21米,建築面積335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重檐歇山頂式的景觀塔樓。整座塔樓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雕梁畫棟,藝術價值極高。樓層的四面築有迴廊,可供人憑欄遠眺,登高四望,整個長壽古鎮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16、後海
後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觀山,垂柳拂岸的閑散之地,岸上一座座精美的四合院和曲曲折折的老胡同,更為它鋪陳著歷史的無窮韻味。在這里,您不僅能放飛心靈,還能夠看見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的縮影,咀嚼那似乎早已遠去的傳統遺韻。

17、城門樓
城門樓,位於長壽古鎮中軸線的最北端,古時用於軍事防禦的高台式建築,現為長壽區地標性建築之一。城樓高4層,通高20米,建築面積2257平方米,結構精巧,氣勢雄偉。

❼ 長壽古鎮有什麼好玩的,並作介紹

長壽古鎮有海盜船和游樂場,但是主要針對小孩子的,大人去玩不刺激;版但是長壽古鎮權修得很漂亮,很適合周末一家人去遊玩或者閑逛,古鎮也有不少美食,可以找自己喜歡的;古鎮也有很多特色景點,比如古鎮衙門(仿造明朝衙門)等。古鎮後面是菩提山,正在修建菩提寺,徒步爬菩提山是不錯的選擇,有兩千多步梯子,大概半個多小時能到達山頂。

我給你附幾張我拍攝的照片:

❽ 長壽古鎮有什麼好玩的

長壽古鎮主要景點及介紹
1、御龍潭廣場
御龍潭廣場位於長壽古鎮景區東南角,佔地2778平方米。傳說此地乃是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煉丹之處,亦是建文帝避難之所,故名為御龍潭。御龍潭是長壽古鎮主要水系萬壽河、青龍溪、蟠桃湖等水系的源頭。景點包括御龍潭、文星拜壽星、八仙祝壽、照壁、雕塑、壽星、何石井、風雨樓、閑亭、連廊、假山、火塘會等,眾多景點散落在廣場之上,千姿百態,各領風騷。潭內「魚龍同戲」, 池塘荷花清麗,而日日酣歌醉舞的火塘會、時時餘音繞梁的風雨樓,更是觸目滿眼風情,到處呈現蓬勃生機。體現了御龍潭廣場「親民、平安、長壽」之意。

2、長壽閣
長壽閣由南北兩閣組成,最高點為29.9米,建築面積約2152平方米,兩閣以廊台相連,構成了鳳凰展翅的格局,宛如玉鳳展翅、凌空欲飛。閣樓最高為6層,而1層則被建成一個大通間,與《易經》之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相對應。整座閣樓錯落有致、空間極富韻律,登樓遠眺,可見菩提夕煙,令人心曠神怡,悠然意遠。

3、萬壽公園
萬壽公園佔地35畝,是以巴渝傳統的村落建築文化、人文文化、生活場景文化及福壽文化來打造的主題公園,園內有山、有水、有村莊,是具有傳統原生態文化的世外桃源,無論家庭休閑或朋友聚會,均可以滿足功能需求。園內輔以互動游樂設備而建的綜合型主題公園。園內設有巴渝村落、三星觀、吊腳樓、蜀道懸棺、摩崖石刻、神仙洞、等景點,古樸的自然村落無處不體現著濃郁的巴渝民族特色和悠久的長壽文化精粹,猶如鑲嵌在萬壽廣場旁的一顆璀璨明珠。

4、福壽雙塔
坐落在萬壽廣場北端的東西兩側的福壽雙塔,是兩座高為5層19米,建築面積為315平方米的景觀塔樓,也是萬壽廣場的標志性建築。東為福塔、西為壽塔,雙塔均採用四角兩重檐的形式,登高望遠,憑欄環顧,樂享「四時全有景、八方皆入畫」的美好意境,加之塔內設有的科舉文化精展,把整個萬壽廣場彰顯得墨香四溢。

5、綜藝館
民間綜藝館,建築面積為1947平方米,是古鎮內最大的綜合性文娛表演場所,也是匯聚川渝地區八珍玉食的絕佳之地。在這里,您不僅能享受到來自巴蜀傳統綜藝文化的視覺盛宴,同時也能品味到當地特色的饕餮美食。館內用於綜藝表演的古戲台,寬18米,深13米,堪比慈禧太後看戲的「中國第一古戲台」。

6、三星觀
位於萬壽公園內的三星觀,是供奉道教神仙「福、祿、壽」三星的道觀。觀內從左到右,依次供奉著掌管人間富貴的「福星」、 掌管人間功名利祿的「祿星」及掌管人間壽長的「壽星」。
7、蜀道懸棺
古蜀道歷史悠久,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比古羅馬大道的歷史更為悠久。而在絕壁懸岩之上,也懸藏著迄今難以解讀的千古之謎——懸棺葬,它與蜀道一起,構成一道風景,一派人文奇觀,反映了古代三峽民族一種奇特的葬俗,更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8、衙門
衙門是古代官員辦理公務及其眷屬居住的處所,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前院用來展示古代的衙府文化,後院用作壽文化及民俗博物館。中軸線上主體建築物有照壁、大門、儀門、月台、大堂、二堂等,在各院兩旁配有排列整齊的廊房、廂房和配樓,充分地展示了巴渝政治文化和長壽人文文化別具一格的特色。

9、福園
福園,佔地面積600平方米,全園以水面為中心,以水景為主體,環池布置清朴雅潔的亭台樓閣,曲廊連接。整座園林建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叮咚的流水,以聲入景,更增加這座小園林的詩情畫意。

10、壽園
壽園,佔地面積860平方米,借景周圍古色古香的氛圍,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准則。園內亭台、長廊、古戲台、小橋等建築與整個古鎮相融一體,藝術構思巧妙,宛如一幅古樸動人的畫卷。

11、過街樓
過街樓高3層,通高15米,建築面積為380平方米。樓閣由城門、城關的建築形式演變而成,是傳統市井文化與建築文化完美結合的建築形式。門樓高4.2米,樓上供有神像,當人們從門樓通過時,就起到了參拜神靈的作用。

12、廟會廣場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節日風俗,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廟會廣場佔地3753平方米,是進行日常節慶活動、宗教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

13、文廟
文廟即孔廟、夫子廟,是我國歷史封建王朝祭祀孔子的廟宇,建築面積575平方米。它不但承載了歷代先民對儒家文化和和諧社會的禱願與嚮往,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代表性典範,是我國城池建築中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14、城隍廟
城隍廟,二進院四合院式建築,建築面積780平方米。前院供奉城隍爺、文財神、武財神,後院供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太上老君、南斗星君等眾多道教神仙。

15、長壽塔
長壽塔高4層,通高21米,建築面積335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重檐歇山頂式的景觀塔樓。整座塔樓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雕梁畫棟,藝術價值極高。樓層的四面築有迴廊,可供人憑欄遠眺,登高四望,整個長壽古鎮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16、後海
後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觀山,垂柳拂岸的閑散之地,岸上一座座精美的四合院和曲曲折折的老胡同,更為它鋪陳著歷史的無窮韻味。在這里,您不僅能放飛心靈,還能夠看見老北京四合院建築群的縮影,咀嚼那似乎早已遠去的傳統遺韻。

17、城門樓
城門樓,位於長壽古鎮中軸線的最北端,古時用於軍事防禦的高台式建築,現為長壽區地標性建築之一。城樓高4層,通高20米,建築面積2257平方米,結構精巧,氣勢雄偉。

❾ 長壽古鎮

長壽古鎮位於重慶市長壽區城區,地處重慶核心都市區外圍,屬於1小時經濟區的范圍。距長江約3公里,南鄰渝宜高速公路,北靠渝巫(山)路和渝利鐵路、渝萬城際鐵路,東接長壽區桃花新城,南接老城區,西、北緊接菩提山旅遊區,佔地2000畝,是菩提山.中國長壽文化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長壽地處重慶腹心地帶,襟長江而臨重慶主城,居渝東而挾三峽庫區,史稱「膏腴之地,魚米之鄉」,因其「東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而得名。

❿ 重慶長壽所有鄉鎮的資料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於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縣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綵,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餘,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後,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於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喧中,主人察顏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 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於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 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正義》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龔志》雲:「枳轄今涪陵,長壽等縣地」。縣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於鄰溪口(今江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因其地常溫,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明志》:長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 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於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曆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於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於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准線。 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閱讀全文

與長壽古鎮的資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肝斑是怎麼回事 瀏覽:832
兩會關於農民養老金 瀏覽:782
婦科體檢表怎麼寫 瀏覽:441
日本養老金制度401K 瀏覽:286
單位養老金計算公式 瀏覽:561
湖北紅安90歲老人生存 瀏覽:844
上海君蓮養老院價格 瀏覽:317
老年人輸液補鈣的葯物 瀏覽:958
體檢檢查血能檢查什麼 瀏覽:659
一年在外沒回家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623
社區老年人生日會活動記錄表 瀏覽:219
老人罰款如何處理 瀏覽:489
退休人員戶口遷移會影響醫保和社保 瀏覽:421
養老保險是怎樣領取 瀏覽:301
周口市養老院有多少 瀏覽:404
舞曲九九重陽節 瀏覽:964
重陽節的釋義 瀏覽:772
二道半自理老人養老院如何收費的 瀏覽:26
長壽花葉子怎麼包起來 瀏覽:851
老人辦完後事多少天能辦婚禮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