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女60歲,天天罵老伴,經常打,整天心情不好,偏激,負面,多疑,要強,經濟好,退休,為什麼這樣心態
這個是需要看心理醫生,能改善一些,還有就是這人有可能是心態也不好,首先要調整好心態
每天能開心能與人相處溝通,
❷ 老人(60歲)脾氣暴躁、多疑,常為小事就大發脾氣摔東西,講道理聽不進去不說還會亂罵人,崩潰!求指點加分
1、所謂老人越復活越兒童制,思想行為等都會更加的幼稚化,這些東西不要去計較,只會說你越是計較,你心裡越難受。
2、老人的行為像孩子,所以你對於她的照顧既不能像孩子那麼幼稚,多一些其他的方式和她相處,比如買一些她愛吃的愛玩的東西,和和氣氣的和她相處,不要去怪她譴責她,反而會讓她越來越愛找茬。
3、心態和重要,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心情,建議你讓老人和其他的老人一起活動,沒事的時候帶她去看看那些老人節目,老人活動,或許讓她融入到其他的圈子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有好處。
4、實在沒有辦法和住的情況下,分開來住。
5、其實真的沒有什麼辦法去解決一個家庭的實際情況的,溝通很重要,照顧很重要,相互理解很重要,盡量不要做一些讓她看了就發火的事情。
❸ 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進入老年,隨著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漸表現出老年特徵。並且,老年人心理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良好心態促進健康,而不良心理則會危害健康。石家莊長江心理精神醫院專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別引起注意:
1.孤獨
人到老年,如果還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離不棄的至親陪在左右,那該是無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齡老人喪偶事件是在所難免,對於老年人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隨之而來的心理孤獨感,更是讓喪偶老人在短時間里出現明顯的衰老、精神崩潰,甚至不久也會亡故。據統計,喪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懼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齡的朋友、同事一個個相繼離開了人世,覺得自己也要不久於人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恐懼感,以致惶惶不可終日。這樣一來,非但於事無補,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觀世間的高齡老人,雖然長壽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點已經證實,那就是長壽者大多性格開朗、豁達大度、情緒樂觀、心理健康。
3.折騰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顯衰退,如肌肉萎縮,骨質疏鬆。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種「折騰」心理,認為「這輩子沒去過的地方不去看看終身遺憾」啦,什麼「這么重大的場合不出席不合適」啦等等,結果勉強參與,容易突發嚴重健康事件。還有一些高齡的老年人,堅持參加一些不合適的運動,結果導致體力不能承受,出現意外。
4.倔強
老年人心理倔強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有些還表現為性格剛烈、脾氣暴躁。這些有著倔強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醫,大病亂吃葯,一味按自己的意願以及多年的經驗習慣生活著。結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與家人、子女發生爭執,最後「不治而終」。
心理專家提醒,針對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屬一定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其調整,千萬不可採取強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問題突出,難以調整的話,不妨咨詢專業心理醫生,請求醫生的幫助。
❹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老年人常見心理病症
1、抑鬱症
抑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常伴有其他軀體疾病,老年人抑鬱症患者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或抑鬱,對生活失去興趣,日常生活沒有快樂,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記憶減退,甚至持續產生死亡念頭。老年人患上抑鬱症是十分危險的,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老年人自殺。
2、焦慮症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煩意亂,坐卧不安,有的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吊膽,緊張恐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焦慮,嚴重者稱為焦慮症。他們身體本無疾病,或僅有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病,卻擔憂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斷輾轉於各處求醫問葯,做各種化驗檢查,遍嘗各種偏秘祖傳方;過分擔憂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對某種治療或葯物過度依賴,甚至覺得離了它們就沒有活下去的勇氣。種種表現提示「杞人憂天」式的恐懼擔憂是焦慮症的核心症狀,與現實處境不符的持續恐懼不安和憂心忡忡是其臨床特點。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煩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內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身體變化過度關注,以及過分自戀等。
4、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精神易興奮,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緒性疲勞,失眠,頭痛,心悸等,病程可達數十年,症狀可有間歇,病情容易反復。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時間多在5~7小時之間,並常常有睡眠淺、早醒、多夢的現象。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神經衰弱最主要的表現。
5、老年痴呆症
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0%存在智力障礙,其中1/2可發生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現為記憶減退和多種形式的認知功能減退,比如記憶力減退、語言功能障礙、定向力障礙、推理判斷思維減退等。
6、老年性精神分裂症
此類精神病分為三種類型:①以往有分裂症,晚年仍保持有發作特點,但症狀常減輕,當有誘因時,可加重。②晚發性分裂症,即60歲以後第一次出現精神症狀,具有性感妄想,性感幻覺障礙,但發作時間短,妄想和幻覺常在晚間明顯。③緩慢進行性連續型。發病日期很難確定,既往可能有神經症或類似人格變態的表現。一般來說,妄想在進入老年期以前便已形成,整個病程時間較漫長。
老年人常見心理
1、黃昏心理
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等,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
3、無價值感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4、不安全感
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效,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
5、懼死心理
這類老人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6、害怕孤單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精神面貌不僅是對保健養生,也對疾病康復非常有幫助。特別是一些身心疾病,即疾病狀態與心理情緒存在密切聯系的疾病,如高血壓、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綜合征等,良好的情緒會給它們帶來幫助。
❺ 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有哪些
(1)精神情感變化日益明顯。老年人常覺內心空虛,易出現焦慮抑鬱的情緒反應,並伴有自責和「祀人憂天」似的莫名其妙的優慮,不時會有大難臨頭的緊張感,經常陷於抑鬱苦悶之中,遇到問題時缺少進取態度。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老年門診病人中有48%具有抑鬱情緒,體健康、經濟條件較好的老年人患有抑鬱症者也有44%之多,不少人每月發作1次,(2)情緒多變。當腦組織老化或伴有某些腦部疾病時,老年人常有明顯的情緒變化,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勃然大怒,無法平靜下來,而且其情緒激動程度和所遭遇的不順心事情的程度不相對應。有時為周圍環境及影視中有關人物的命運而悲傷不已,迅速出現情緒高漲、低落、激動等不同的情緒變化,表現出時而天真幼稚,忽而激動萬分等情緒多變的特徵。(3)智力衰退。進人老年期後智力逐漸減退,但減退的程度不同的老人間有很大差異,並且與心理因素有直接關系。有的因為本身的自信心不足,自己認為智力減退,實際可能並非如他想像的那麼嚴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漸下降的,一般認為18歲時智力達到最高水平,以後開始下降,50歲時僅相當於15歲的智力年齡,80歲以後下降更明顯,85歲時大約相當於5歲兒童的智力年齡,當然由於個體差異,可有10%一25%的老年人並沒有明顯的智力減退。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也是智力衰退的一種表現。(4)多疑病。60歲以上老年人,由半數的人可出現多疑病症狀,這是由於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已經從對外界事物的關心轉向對自己軀體的關心所致,而且這些關心可因某些主觀感覺而加強,從而易出現多疑病症狀,表現為頭部不適、耳鳴、胃腸道功能異常以及失眠等。有時即使稍有不適,也要向周圍人去訴說。還會過分注意報刊書籍上的一些醫學常識並對照自己,常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醫就診。(5)猜疑和嫉妒。人進人老年期後,對周圍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強,常計較別人的言談舉止,嚴重者認為別人居心叵測,常為之而猜疑重重。由於生理功能減退,性慾下降,還容易懷疑自己配偶的行為,常因此而發生爭吵。並且由於判斷力和理解力減退,常使這些想法變得極為頑固,甚至發展成為妄想。每當目睹年輕人活潑好動的行為舉動時,就會妒火中燒、無名火起。
❻ 幫助老年人克服敏感多疑症的方法是什麼
老年人敏感多疑是抄一種不健康的心襲理表現,它是家庭成員、朋友、同事情感之樹的蛀蟲,是生活、工作道路上的羈絆。下面就介紹一些方法,幫助你克服這種心理:
一是身體疾病早發現。生理疾病是我們老年人出現精神障礙的高危因素,身體不舒服應及早就醫,但不要對疾病過於焦慮。
二是身體動,心理也要動。有的老年人很注意鍛煉身體,除此之外,還應注意多參加社會活動。和人交流是一種「心理運動」,一些問題在交流中自然就過去了。
三是刺激性大的事情少參與。我們老年人打打牌,打打麻將是不錯的腦力活動,但要注意輸贏。如果輸贏太大,盡量少參與。因為刺激太大對我們的心理影響不好。
四是動用老年人的智力。據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老年人智力發展仍具有相當的潛力,我們老年人並不是「不中用」。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學習,參加一些從前因為工作忙而沒法做的興趣愛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