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知道廣西巴馬 他們的長壽老人和我們生活習慣有什麼區別
巴馬人有良好的性格、心態.性格開朗,心態平和:思想單純,忠厚傳家,與世無爭,老人對生活沒有苛求,沒有嫉恨,知足常樂,上山勞動,愛唱山歌,或作呼嘯,怡然自樂。他們人際關系良好,鄰里互相關照,人人敬老,兒孫盡孝。
巴馬人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生活規律:巴馬人生活安靜,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堅持勞動和家務。他們比較講究衛生,注意自我保健,很少吃葯。愛穿寬暢、保暖、透氣的土棉布。少數人吸煙(自種生煙)、較多人飲酒(自製低度玉米酒)。
他們的居住環境:多在山區、河浜、林區,植物豐富(2000種以上),日照豐富,氣溫宜人。日照年平均1530小時,平均氣溫攝氏18——20度。四季常青,空氣新鮮(負氧離子高達3萬/立方厘米),無污染,居住分散、安靜、無噪音。住房多木瓦(或草籬)泥牆三層,人住二層,乾燥、通風、涼爽。保存糧食不易霉變。
他們飲水:全用山泉水或地下水。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具有高錳、富鋅、低銅、低鎘的特點。山區農作物多用農家肥,不用或少用化肥、農葯,使土壤、水源、食物鏈少受污染。
飲食特點:低熱量、低動物蛋白、低脂肪、低鹽、低糖;高維生素、高纖維。飲食清淡、粗糙,以自然素食為主,主糧玉米,每日三餐玉米粥,同時搭配豆類、薯類;常吃蔬菜、野菜,老人愛吃苦麻菜、藤藤菜和竹筍。肉食每月1——5餐;常吃植物油,搭配少量豬油。老人愛吃火麻油和茶樹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食鹽很淡。火麻仁含有豐富的植酸,有利於防止冠心病。雜糧、豆類和新鮮蔬菜對降低血脂和防癌都有好處。老人愛吃當地芭蕉、香蕉、柚、桃等水果,有豐富的維生素。
他們的家庭較穩定、和睦;多數晚婚晚育。一是巴馬敬老之風,代代相傳,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吃飯要長輩坐上,先動碗筷;行路相逢得立於路旁讓長輩先走,見挑擔得主動幫挑;凡遇重活,年輕人爭先去干,不讓老人受累;子女親友要給凡滿60歲者舉行「祝壽補糧禮」,大姑爺要送牛筋椅;見老壽星更崇敬有加。二是奇特的戀愛婚姻方式。巴馬土瑤、番瑤有「浪希結」(由若干對男女青年結隊訂約合種愛情地,同耕同唱,自由戀愛)「詩歌筷子擇婚期」,新婚之夜不同房、婚後常住娘家,生育和才長住夫家,這些習俗對於養性節欲、健康長壽很有好處。
Ⅱ 這些百歲長壽老人有什麼共同特點嗎
女性比男性更長壽,2010年,美國的8萬百歲老人中,85%為女性。科學家猜測女性心臟疾回病風險較低、男性吸答煙率、車禍率高可能是造成該現象的因素。不過好消息是,男性百歲老人通常比女性百歲老人更健康,他們不容易殘疾。出生年份影響壽命,2011年英國政府發布報告稱,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歲的幾率分別為1/4和1/3;2011年達到20歲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歲的幾率為19.5%和26.6%;50歲的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4.6%和10%。35歲後生孩子,在最新的新英格蘭百歲研究重發現,40歲之後再生孩子的女性活到百歲的概率是別的女性的4倍,35歲之後生孩子的女性也能夠長壽。這主要是因為晚育可能說明生殖系統老化較慢,身體其餘部分可能也是一樣的。適度焦慮,萊斯利·馬丁說,性格悲觀,傾向於自責的人壽命較短。但另一方面,對於任何年齡的人,適度的焦慮可降低50%的死亡風險。適度焦慮者不沖動、不冒險、生活總有計劃,這些都是長壽的有利因素。
Ⅲ 老年人要怎樣生活
長壽是人類的夢想,如何才能長壽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心理因素是很關鍵的一點,以下談談長壽老人常常具有的心理特點,古人認為:凡欲身無病,必先正其心。
《內經》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體所有臟腑組織都受大腦神經的調節支配,這種支配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能使機體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從而讓人延年益壽。長壽老人多半有以下心理特徵:
(1)興趣廣泛大多數長壽老人,都有業余愛好,興趣比較廣泛。如種花養魚、吹拉彈唱、書法繪畫、集郵寫作、河邊垂釣等。生活充實,才能「樂以忘憂」,並且使大腦和全身各器官得到鍛煉,延緩衰老。
(2)樂觀豁達長壽老人大都胸襟開闊,心態平和,為人處事熱情,樂於工作,善於助人,遇事不怒。他們生活得自由自在,輕松大方,沒有壓力。事實證明「心胸窄,憂患多;心胸寬,人快活:人快活,疾病躲」。
(3)節哀制怒在人生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挫折,甚至災難等,這些自然會讓人氣憤。而長壽老人遇到這種情形,都能盡量做到制怒,順其自然,想得通、看得遠,在逆境中自強自立,努力走出困境。
(4)寬以待人長壽老人大多能做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凡事不斤斤計較,不患得患失。當自己吃虧時,能為國家、集體和他人著想,做出一些讓步和犧牲,平時能多看他人的長處和優點,取長補短。具有這種良好心理和精神境界,心理上自然容易保持平衡,有益於延年益壽。
(5)熱愛生活長壽老人多數有「老驟伏櫪,志在千里」的雄心壯志,顯得精力充沛,生氣勃勃。這主要是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家庭。他們每天讀書看報,能與時代共前進,每天有事干,精神有寄託。而且他們具有比較科學的生活方式,起居有規律,睡眠有保證,能順應自然。基本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平衡。這些自然有益於健康長壽。
(6)知足常樂研究表明,一個人有過多的奢求,必然會經常失望,心理出現不平衡,影響健康長壽。而長壽老人則多具備知足而樂的心態。因為他們知道,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呢?所以,他們能夠從實際出發,對自己和他人從不苛求。這種和善、平靜、知足的心理,使他們的身心與環境長期處於平衡而有規律的狀態,為健康長壽鋪平道路。
Ⅳ 長壽老人最「懂」養生,那麼有什麼生活習慣可以借鑒
長壽老人最「懂」養生,這些生活習慣常借鑒,長壽也會向我們靠近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存在長壽老人,據記載,孔子活了73歲、孟子活了84歲、道家老子活了101歲、唐代大醫葯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現代的長壽老人更是不勝枚舉。也許就在你的身邊就有很多現存的例子,世界上也有許多長壽區、長壽村。為了揭開人類長壽的秘密,對長壽老人進行了許多調查,發現他們有諸多共同的生活特點。
五、少鹽多醋
長壽老人飲食清淡,不嗜好咸,反而多數喜吃醋。一來是醋味比較開胃,所以大都做菜是都有用醋調味的習慣。特別是涼拌菜更是不可或缺。少鹽食物也是非常有利健康的。
現在生活條優越,越來越多人渴望長壽,其實我們只要注意養生就好了,長壽只是一個結果,我們過程注意好了,結果自然也就在過程之中,執著的追求反而適得其反。養成良好的習慣,順其自然就是養生。
Ⅳ 長壽的人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長壽的人常有以下共同特徵:
1.很少去看病,很少住在養老院。在中年時未遭受重大疾病,也沒有罹患老年痴呆症。
2.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為171cm,女性為157cm,體重不過重或過輕,而且在他的後半生中,體重變輕,肌肉張力佳。皮膚看起來年輕,握力佳,常運動。
3.天賦較高,對於時事相當感興趣,理解力高,並且擁有良好的記憶能力。
4.獨立自主,通常從事農業或養殖業,或為法律、醫學及建築專家。有一些是自己經營小生意。較晚退休。
5.無憂無慮,懂得享受生活。個性樂觀且有幽默感,容易感到愉悅。能夠在別人認為醜陋的情形下,看到美好的事物。
6.適應力很強,雖然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懷念童年時光,但是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大多喜歡生活在多變的現在。
7.不會太關注死亡的問題。
8.飲食節制,樂意嘗試新的食物。食物多樣,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
9.都有早起的習慣,平均睡眠時間為6至7小時,而且有充足的休息時間。
10.喝酒都是淺嘗,極少數偶爾會飲酒過度。
11.一生中使用葯物的量很少,甚至比有些人一周的葯物用量還少。
Ⅵ 長壽老人都有哪些特質,如何能做到呢
長壽者特徵很多,其實每個人的長壽秘訣不同,也有遺傳的長壽。但最主要的還是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挑食,沒有不良嗜好,愛運動、心態良好。
不挑食
在農村裡,多數長壽老人以素食為主,結合肉、蛋均衡飲食,五穀雜糧,瓜果蔬菜,粗茶淡飯,內容豐富,不飽餐,不暴飲,很少有那個老人出現「三高」症狀。城市長壽老人們都在以科學飲食為主,也葷素搭配,飲食結構合理,實行「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基本上能均衡膳食營養。
心態良好
長壽老人們都是心胸開闊、性格開朗的人。他們都很少生氣,不與人爭高低,也不與人斤斤計較,也從不緊張、焦慮。每天笑嘻嘻的,遇事冷靜,從來不著急不生氣上火。心態平和即「平常心」是長壽老人最普遍的特徵之一:氣血運行通暢、利於血壓血糖的控制,新陳代謝速度正常,臟器功能發揮良好,就會不生病或少生病,這是長壽老人的必備要素。
Ⅶ 為何家有長壽老人,生活反而不太平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水平越來越高,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苦的時候比較少,人們的壽命自然也就越來越長了,以至於家裡的一些老人都會比較長壽。人們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裡有長壽老人本身是件非常有福氣的事情,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家裡有著長壽老人似乎生活反而變得不太平了,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這幾個65歲兒媳的實話。
結語
老人年紀大了,免不了會身體有一些毛病,會不健康的時候,所以說年紀越來越大,越是需要有人照顧,而且年紀大了,人就會越加孤單,希望有人在身邊陪伴,脾氣變得古怪,變得最強,只是這樣會讓身邊的人不願意接觸,關於照顧老人的這件事情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辭,都覺得自己忙,不願意付出,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會有著許多的爭執,有著許多的推脫,以至於家庭矛盾容易大。
Ⅷ 中國有很多長壽老人,他們的生活狀態都是怎樣的
他們一般都有樂觀向上的心態,另外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
Ⅸ 影響老人長壽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能長壽,這樣才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其實不用過分依賴保健品,只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就行了,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下面為大家介紹有益老年人長壽的七種生活習慣,供大家了解。
每天至少閉眼休息6個小時
老年人每天最少需要6個小時的深度睡眠時間,才能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整。調查發現,百歲老人都把睡覺當成頭等大事。
不要過分焦慮
百歲老人不喜歡把煩惱事藏在心裡,也不會反復思索困境,而採取避重就輕的方式來應對壓力。如果你不具備這種天生的性格,其他方式也能幫你應對壓力,如瑜伽、游泳、冥想、太極,甚至幾次深呼吸也能起到效果。坐在電視機前大嚼特嚼薯片和飲酒只會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
每天清潔牙齒
口腔保健能保持動脈的健康。每天都用牙線清潔牙齒會降低口腔內引發牙齦疾病的細菌數量。這些細菌會進入體內循環的血液,引發動脈炎症,大大增加患上心臟病的可能性。因此,每天至少清潔牙齒2次。
運動起來
到健身房去鍛煉並不是唯一的選擇,每天都到附近的公園、街區和購物中心散步30分鍾,同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通過力量訓練增加肌肉也是理想的選擇,瑜伽中很多姿勢能起到類似的力量訓練效果。
吃一份富含膳食纖維的穀物早餐
這樣有助於血糖在一整天內都保持平穩,從而降低患上糖尿病的可能,延緩了人體老化的過程。
吃天然食品而不是補品
一個普通的西紅柿中就含有200多種不同的類胡蘿卜素和200種不同的類黃酮,這些化學物質加在一起會發生復雜的相互作用,其發揮的健康功效要遠遠超過單一的營養素。老人要少吃那些缺乏營養素的精加工食品(如麵包、麵粉和白糖),多吃色彩鮮艷的新鮮果蔬。
嚴守作息習慣
百歲老人日常起居安排得很有規律,每天都在同一時刻睡覺和起床,這種好習慣讓人體始終處於平衡狀態。人體進入老年後,生理功能就變得脆弱,如果缺覺或是酗酒就很難讓身體功能恢復原狀,從而削弱免疫系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