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張仲景後代70歲以上的還有誰

張仲景後代70歲以上的還有誰

發布時間:2021-01-17 08:58:49

A. 中國古代的名醫除了華佗、扁鵲、李時珍、朱丹溪、皇莆謚、葉天士、錢乙,葛洪、張仲景、孫思邈等還有誰

粗列如下:來
一、上古
1。神農氏源 下為節選的《炎帝傳》
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於是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葯。
2。岐黃 即 岐伯和黃帝
3。苗父 俞跗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提到他們是上古名醫
二、兩漢
太倉公淳於意 他女兒很有名,就是緹縈。
三、南北朝
陶弘景
四、隋代
巢元方
五、宋代
許叔微
六、金元四大家
劉完素 張子和 李東垣 朱丹溪
七、明代
張景岳 喻嘉言 繆希雍 薛立齋
八、清代
王清任 傅青主 徐靈胎 吳鞠通 王孟英 黃元御

B. 歷史上有哪些聖人,分別是誰

至聖孔子,詩聖杜甫,醫聖張仲景,武聖關羽,葯聖李時珍。

1、至聖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2、詩聖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

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3、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4、武聖關羽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被稱為「美髯公」。

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借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在與曹仁之間的軍事摩擦中逐漸占據上風,隨後水陸並進,圍攻襄陽、樊城,並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軍,將前來救援的於禁打的全軍覆沒。關羽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以避關羽鋒銳的想法。

但隨後東吳孫權派遣呂蒙、陸遜襲擊了關羽的後方,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最終進退失據,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民間尊其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

5、葯聖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葯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葯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仲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關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時珍

C. 醫聖張仲景的後人都有誰

醫聖張仲景傳人張澤全
張氏家族族譜
----------------------------
張氏家族第1代傳人 張東(字子生,號白毛翁)
張氏家族第7代傳人 張機(字仲景,號長耳聖醫,醫聖張仲景)
張氏家族第23代傳人 張世春(字寶元,號卜達)
張氏家族第26代傳人 張天佑(字順德,號晉陽醫公)
張氏家族第45代傳人 張中山(字保業,號太醫公)
張氏家族第48代傳人 張宗冕(字震遠,號遊仙)
張氏家族第65代傳人 張國鈞(字興盛,號水路醫公)
張氏家族第68代傳人 張奇聰(字維康,號美髯神醫)
張氏家族第69代傳人 張澤全(字泰銘,號松山真人)
張氏家族第70代傳人 張國棟(Danny Zhang)
----------------------------
張澤全(字泰銘,號松山真人),張氏家族第六十九代傳人(張氏家族第七代傳人醫聖張仲景),泰銘手針創始人,師從「濟慈神針」(「濟慈神針」為「葯王」孫思邈的傳人),中國首屆百名傑出青年中醫,現任山西廣濟中醫糖尿病防治研究所所長、山西廣濟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葯學會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糖尿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中國名醫學術思想研究會理事;中華中醫葯學會中醫學術流派學會副主任委員;美國科學發展集團董事;美國加州中醫針灸研究院院長;美國中華醫學會客座教授;美國國際糖尿病研治中心主任;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會員;羅馬尼亞中醫葯學會榮譽會長;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大學榮譽教授;中國文化研究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人事部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人事與人才科學研究所教授;農工民主黨山西省委委員;山西省第八、九屆政協委員。

D. 中國被稱為葯王、醫聖的有哪些人

張仲景--醫聖 張仲景,名機,東漢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於 公元150年,卒於219年。

東漢末年,屢起大疫。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 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後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聖",奉"傷寒"、"金匱"為醫經(唐宋以後將《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從魏晉及今,一千六百多年來,一直是學習中醫必讀的經典著作。中醫"四大經典",張仲景 一人就完成了兩部。他所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燦爛明珠,從而使中華民族的醫學獨具特色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自隋唐 以後,張仲景的著作遠播海外,在世界醫學界享有盛譽。從晉朝到現在,中外學者整理、注釋、研究、發揮《傷寒論》、《金匱要略》而成書的已超過一千七百餘家,這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張仲景是中華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 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學說哺育了世代名醫,至今依然是"道經千載更光輝"。
孫思邈--葯王 孫思邈(公元581—682年),是陝西耀縣孫家塬村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7歲讀書,20歲通老莊及諸子百家之說。因早年多病,立志學醫席撰寫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網路全書。

扁 鵲——神醫 扁 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華 佗----神醫,外科鼻祖。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魏有華佗,設立瘡科,剔骨療疾,神效良多」。可見,後世尊華佗為「外科鼻祖,」是名副其實的。 李時珍----醫聖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E. 與張仲景同時的醫學家還有誰他有何貢獻

華佗,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熟內練地掌握了養生、容方葯、針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為「神醫」。
董奉(220年~280年),東漢建安時期名醫。又名董平,字君異(一說字君平,《大越史記全書》說字「昌」),號拔墘,侯官縣董墘(一說董厝)村(今福建省長樂市古槐鎮青山村)人。少年學醫,信奉道教。年青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這都是跟張仲景一個朝代的,所謂建安三神醫~

F. 古代中醫名家一共有幾位(比如張仲景 李時珍 孫思邈 華佗 扁鵲 還有誰我說的不全請懂得的

我國古代十大名醫

一、針灸之祖黃帝。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歧伯、萬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治療多用針刺。

二、脈學倡導者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入(今河北任丘)。《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和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三、外科之祖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縣)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四、醫聖張仲景。名機,漢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他著作《傷寒雜病淪》總結了漢代三百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

五、預防倡導者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症侯及診—洽。「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六、葯王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醫德高尚,醫術精湛。治癒唐太宗皇太後頭痛病,太宗封孫為葯王。

七、兒科之祖錢乙。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葯證直訣》共三卷。

八、法醫之祖宋慈。宋朝福建人。一二四七年總結宋代以前法醫方面的經驗及他本人四任法官的心得,寫成《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朝鮮、英、德、法、荷蘭等國文字。

九、葯聖李時珍。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采葯,經二十七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葯物共一千八百五十八種。被譯為日、德、法、俄等國文字。

十、《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降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

據《生活與健康》

如滿意請採納

G. 歷史三大神醫:華佗,張仲景,還有一人是誰

華佗與董奉復、張仲景(制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1] ;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為「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尤其以創麻沸散(臨床麻醉葯)、行剖腹術聞名於世。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摘自三國志.魏書.華佗傳)

H. 醫聖張仲景的後代都有誰

醫聖張仲景傳人張澤全
張氏家族族譜
----------------------------
張氏家族第1代傳內人 張東(字子容生,號白毛翁)
張氏家族第7代傳人 張機(字仲景,號長耳聖醫,醫聖張仲景)
張氏家族第23代傳人 張世春(字寶元,號卜達)
張氏家族第26代傳人 張天佑(字順德,號晉陽醫公)
張氏家族第45代傳人 張中山(字保業,號太醫公)
張氏家族第48代傳人 張宗冕(字震遠,號遊仙)
張氏家族第65代傳人 張國鈞(字興盛,號水路醫公)
張氏家族第68代傳人 張奇聰(字維康,號美髯神醫)
張氏家族第69代傳人 張澤全(字泰銘,號松山真人)
張氏家族第70代傳人 張國棟(Danny Zhang)
----------------------------
張澤全(字泰銘,號松山真人),張氏家族第六十九代傳人(張氏家族第七代傳人醫聖張仲景)

I. 華佗有哪些成就 華佗和張仲景誰更厲害

華佗更厲害抄
兩漢四百年,後人能夠對其生平有所了解的醫家有三位。一是《史記·倉公傳》所記述的西漢醫家淳於意(約前205—?),他的25則病例資料被譽為現存最早的「醫案」;其他兩位是生活於東漢後期的張仲景與華佗。張、華二人雖然被分別視為內、外兩科的代表人物,但實際上二人也有許多共性。就醫學領域內部而言,張仲景享「醫聖」之譽,華佗卻時常被指斥為離經叛道的異端,但在民眾之中,華佗的知名度卻遠遠高於張仲景。

張仲景為南陽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陽)人,大約生活於2世紀中至3世紀初。在唐以前的文獻中,僅有「張仲景」之名,至宋代林億等校正《傷寒論》時,稱其「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之後又有書稱其任長沙太守後,曾在京師為名醫。但這些後代記述的准確性如何,很難判斷。

J. 南陽有四聖指的誰

南陽四聖分別為:科聖張衡、醫聖張仲景、商聖范蠡、智聖諸葛亮。

1、科聖張衡

張衡,東漢建初三年生,永和四年卒,字平子,南陽西鄂(今南陽市卧龍區石橋鎮)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制圖學家、詩人、漢朝官員,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衡是一位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家,他依靠實證精神製造出了堪稱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意義的渾天儀、地動儀,被後世尊稱為「科聖」。

閱讀全文

與張仲景後代70歲以上的還有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說養老是個大數據 瀏覽:892
在吃的方面如何養生 瀏覽:967
中老年人應當吃哪些預防葯 瀏覽:39
寶雞養老保險認證二維碼 瀏覽:658
入職體檢怎麼看出疾病 瀏覽:609
南京浦口區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502
華陰市松鶴老年公寓 瀏覽:917
平涼什麼地方養生好 瀏覽:771
本人50歲大壽感謝來賓 瀏覽:17
黑龍江海倫養老院火災 瀏覽:175
2017農村養老金上調嗎 瀏覽:839
進葯廠體檢都查什麼 瀏覽:522
愛人孝順 瀏覽:978
赤峰老年公寓回族 瀏覽:824
入職前為什麼要查體檢 瀏覽:705
演講大師侯長壽哪裡人 瀏覽:191
真實孝順 瀏覽:939
老年人脖子長皰疹怎麼辦 瀏覽:82
50歲患癌症是什麼原因 瀏覽:127
重陽節卡片感恩語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