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林寺飛升上天的傳說
竹林寺在泰山西溪谷中,今長壽橋西北,無極廟即其故址。據說竹林寺是泰山古剎,元代名僧法海、明代名僧滿空曾先後住持該寺。這里風景宜人,向有「小徑沿山,清流夾道,蟠曲羊腸,景隨步換」之譽。在明代初年,竹林寺還是「綠竹千竿,銀杏雙挺」,「晨鍾晚磬,另一凄清」,香火很旺盛的,可惜後來毀於火災。
古剎名寺,遭回祿之災,自然令人嘆惋,於是,饒有趣味的傳說,便流傳人間。
相傳,竹林寺中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和尚。老和尚刁鑽古怪,刻薄逢迎;小和尚善良忠誠,老實本分。舉凡廟中的香火收入,統統被老和尚攫取;舉凡廟中打水掃地,燒火做飯,耕田勞作,皆有小和尚承當。舉凡廟中應酬達官貴人、四方香客,均由老和尚出面;舉凡應差待客,挑擔搬運,統由小和尚出力。事雖不平,但小和尚卻默默忍受著。
一天,小和尚在廟後田間耕作,猛抬頭,見田邊石上坐著一位衣著華麗的妙齡女郎,小和尚心中一動,又立即斂神定氣,繼續耕作。太陽下山時,小和尚收拾農具,扛著杴耙,頭也不抬,繞著回廟去了。
第二天,第三天,小和尚在田間勞動時,女郎依然默默地坐在田邊的山石上。到了第四天的傍晚,小和尚收拾工具,依然低頭回廟,誰知那姑娘竟上前攔住了去路。此時,小和尚窘態畢露,不知如何是好,姑娘卻大方地說:「我知道你是一位善良忠誠、正直勤勞的人,受老和尚如此刁難,實在不公。明天來時,你務必帶一根很長的線來,我有用。」聽到這里,小和尚一顆惴惴不安的心,才平息下來,便滿口答應著回廟去了。
第五天,小和尚應約拿來白線,交給了那位姑娘。姑娘對他說:「明日來時,請尋找此線,在線頭入土處下挖,挖出的東西,回去蒸煮,千萬不可轉告他人!」
第六天,小和尚應教,沿線而尋,在線頭入土處挖出一個形狀如人的塊根,看了半天,也不知為何物。他拿回廟中蒸煮,頓時清香四溢。老和尚發現後,來廚房追問,小和尚只好把實情告訴了他。這時,正巧泰安知縣來訪,老和尚悻悻而去。臨走時,嚴厲訓斥小和尚,不許私自吞食。老和尚去後,小和尚彷彿聽見姑娘在說:「這東西只能你吃,快!快!」這個忠誠善良的小和尚終於下定決心,違背老和尚的禁令,把它吃掉了。
小和尚吃後,立刻覺得身體輕盈,有飄飄欲飛之感,霎時,竟緩緩飛升,帶著整個寺院離開了大地。老和尚應酬縣太爺後,送至山澗水邊,回頭一看,竹林寺已離地數尺,便立即回奔,大喊:「徒弟,帶著我呀!帶著我呀!」當他追至廟門時,竹林寺已升至一人多高。老和尚萬般無奈。忽然,他急中生智,縱身一跳,雙手抱住竹林寺的石門檻,然而,升至半空,老和尚與石門檻一起落地,把老和尚砸入地下數尺,正是罪有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