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女懷清台的偉大女子
2012年3月24日,中央電視台與長壽區人民政府聯合拍攝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巴寡婦清》開機儀式暨首屆巴寡婦清學術研討會,在重慶市長壽區隆重舉行。
這是一個揭開巴寡婦清神秘面紗千載難逢的機會,大量研究先秦史學的學術專家齊聚一堂,就紀錄片的史實進行學術研討和審核把關。 紀錄片全片初定為「神秘寡婦」、「丹砂傳奇」、「不死之術」、「巫醫三峽」、「身世之謎」5集,用歷史的大視野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對巴寡婦清的傳奇人生作出解密式探析,還原一個真實而豐滿的巴寡婦清形象。 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除了秦始皇嬴政,誰最富有?倘若在當時來一個「百富排行榜」,摘走「大秦首富」桂冠的,恐怕不會是皇親國戚,而是遠居西南巴郡偏遠之地的一位寡婦。
這位單身女人,憑借出色的煉丹技術和過人的商業頭腦,沖破大山與峽谷的阻礙,一手推動家族企業成為壟斷全國丹砂、水銀行業的商業帝國;她出巨資幫助秦始皇修建長城,為秦始皇修建陵墓提供大量水銀,晚年被秦始皇封為「貞婦」;在「收天下之兵」的秦朝,她「用財自衛」,擁有一支私人武裝;她死後,秦始皇專門下旨修築「懷清台」以示褒揚…… 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秦國「一姐」便是《史記·貨殖列傳》中所記載的「巴寡婦清」。而司馬遷的寥寥數語給後人留下了太多想像空間,也讓巴寡婦清的生平事跡成為了千古之謎。 有專家發現,今天的重慶市長壽區,是全國唯一的一個以長壽二字命名的城市。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只有重慶的長壽區用「長壽」二字命名。從元末至正23年(公元1363年)明玉珍大夏政權置縣至今,長壽之名已經使用了接近650年。
「歷史上凡是叫過長壽的地方,都曾經因為重慶的這個長壽而改名。如湖北鍾祥,自西魏大統十七年(公元551年)置長壽縣,唐宋因之,存續時間長達800多年,明朝初年廢止,顯系讓名於重慶的長壽。黑龍江延壽,清末曾經置長壽縣,民國初年,因與今天重慶的長壽重名,於是從長壽改為延壽。」 關於長壽得名的依據,康熙53年(公元1714年)《長壽縣志》說得很清楚:「縣有長壽山,以人多壽考,故名」。 歷代《長壽縣志》均記載長壽得名的原因,是因為「城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人多壽考」。但是,這個地方的人為什麼壽星眾多,卻沒有人作出相應的解釋。 其實,長壽「人多壽考」的歷史,遠遠早於元末明玉珍始置長壽縣的公元1363年。明朝的《蜀中廣記》卷18《重慶府·長壽縣》記錄「樂溫山」時引《樂溫志》雲:「以此山人多耆耉(音qígǒu,長壽之意),亦名長壽山」。這里提到的《樂溫志》,顯系長壽置縣之前的古樂溫縣志,據考證,其編纂時間為南宋。據此,長壽「人多壽考」的歷史,至少起於宋朝,或者更早時期。 有專家分析,今天的重慶市長壽區,其名字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巴寡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