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湖南平江縣那裡的醬干怎麼做的
長壽五復香醬干產於湘、鄂、贛制邊區重鎮長壽街,已有悠久的歷史;製作醬乾的創始人是何維豐。據《平江縣志》載:清朝咸豐7年,何維豐老人在鎮上開設了一家冷酒店。有一次,他在剩菜湯里撈起幾塊鹽皮干,覺得丟了可惜,便烤乾自食,發現其味道不錯。偶爾的嘗試,使何老闆得到了啟發,他把豆腐皮用鹵汁鹵好,再用炭火烘乾,將這種新產品起名為「多珍五香醬干」。其配方嚴格保密,世代單傳。 1956年,何家後人在長壽五香醬於廠任技師,獻出了配料秘方。五香醬干用料考究,採用上等的黃豆、當地深井泉水,加上10多種配料烤制而成。近年來,又新增了麻辣醬干、壓縮醬乾等新品種,加上了真空外包裝,經高溫滅菌,保鮮期大大延長。五香醬干黑中透紅,香氣四溢。吃在口中,鬆脆而又耐嚼,開味生津,特別宜於佐酒,如果用青椒或蔥花小炒,又是一碟味道鮮美的下飯佳餚。長壽五香醬干曾就湖南省「優質傳統土特產品」稱號,產品供不應求。
『貳』 湖南長壽街五香醬乾的製作方法
一種五香豆腐乾的製作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用優質黃豆進行清洗、然後浸泡8-小時;②將浸泡的黃豆進行粉碎打漿、分離豆渣;③將分離後的豆漿進行蒸汽高溫煮開,通過鹵水將煮沸的豆漿點製成豆腐腦,再將豆腐腦放入模具內進行過濾壓閘,經逐步過濾壓閘3-5小時後即為白坯豆腐乾; ④將成型的豆腐乾放入內含有適量的八角、丁香、桂皮、鹽、糖、味素的湯中進行鹵制,溫度為60-80℃、時間為5-8小時;⑤將鹵制好的豆腐乾進行真空包裝,包裝後進行高溫或紫外線滅菌後即為成品。
豆腐乾含水率為豆腐的40%— 50%。製作方法如下:
(1)備料。上等黃豆3公斤,精鹽 600克,醬油250克,桂此15克,姜丁25克,香蔥15克,味精10克。
(2)磨漿。先將黃豆洗凈,用清水浸泡一晝夜,然後磨成漿,濾渣後備用。
(3)煮漿。將磨好的生豆漿上鍋煮好後,再添加 20%-25%的水,以降低豆漿濃度和減慢疑固速度,使蛋白質凝固物網路的形成變慢,減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壓榨時水分排出暢通。
(4)凝固。漿溫降至8_0_-90℃時,即可用鹵水點漿。點漿時應注意均勻一致,要勤攪,但要防止亂攪。當漿出現芝麻大小的顆粒時停點,蓋上蓋約過30-40分鍾,當漿溫降至70~C左右時上包。
(5)劃腦。上包前要把豆腐劃碎,這樣既有利於打破網路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腦均勻地攤在包布上,制出的產品質量緊密,能避免厚薄不勻,空隙較多。
(6)上包。先將包布鋪在格板 (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乾的尺寸制定)上,再將豆腐腦加在包布上,這樣一層豆腐腦一層布地加,豆腐腦要鋪勻,可稍高於格子幾毫米,數量要根據豆腐乾的厚薄來確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後將包布包紮緊,加壓成型,1小時後拆下包布,用刀將豆腐乾按格子印割開,放在清水中浸包 30分鍾左右取出。
(7)浸泡。先將500克精鹽放人3公斤清水中攪勻,再把晾涼的豆乾置干鹽水缸內,浸泡半天後撈出,瀝去水分。取7公斤清水倒人鍋內,放人100克精鹽、姜丁、桂皮(用紗布袋裝好)、醬油、香蔥、味精,製成鹵水。
(8)煮干。將已製成的鹵水回鍋燒沸加人豆乾,煮30分鍾左右,取一豆乾觀察,如色呈棕紅,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叄』 平江縣原本記憶老醬干廠地址
位於加義鎮新江村,距平江縣城約40分鍾車程,可以免費磨豆漿,吃醬干
『肆』 平江醬干利潤大嗎
特產。。還行吧。全國聞名。
『伍』 醬干是什麼做的
平江醬干起源於湘鄂贛邊塞重鎮長壽街,故又名長壽醬干。這長壽街是以長壽老人多而得名的。傳說年壽最高的是一百八十歲。 長壽街名字的來歷是個帶有神奇色彩的傳說,但這里歷來出長壽老人,到如今依然是不爭的事實。據科學研究,愛吃豆腐對人的健康極為有利。長壽街的人壽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的人特別喜愛吃豆腐。 長壽街的豆腐自古就很有名氣,特別嫩。長壽醬干也是一種豆腐製品,它的出現是近代的事情了。 有人開玩笑說,出醬乾和出將軍,是長壽街以及平江縣近代對中國的兩大貢獻。平江縣共出將軍五十多位,在長壽街就有十位。 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老家的那個村子附近方圓五里就出了八位,人稱「五里八將軍」。張震副主席如今八十多歲,身板硬朗得很,是名副其實的「長壽將軍」。 醬干則是清咸豐年間百歲老人何維豐(1847—1947)的首創。他在長壽街上開有一家酒店。當時下酒的冷碟佐菜無非是花生米和豬頭肉之類。何維豐老人想,我們長壽街人喜愛吃豆腐,要是豆腐能作冷碟下酒,該多好啊!他決心自己來闖一闖。經過多次試驗,老人採用長壽街傳統的鹵制與烘烤食品工藝,將特製的豆 腐乾先用雞湯、茴香、桂皮等鹵制,再用木炭火慢慢地烘烤,讓其入味,終於生產出了方寸大小、銅錢厚薄、烏黑油亮、芳香四溢的豆腐乾,取名「多珍醬干」;每十片用棉線一匝,謂之一筒。由於味道醇美,耐嚼爽口,酒客們在店裡喝完酒總是還要帶幾筒醬干回去。這樣一來,醬干生意竟比酒生意還好。何維豐老先生乾脆打起招牌開辦醬干作坊。 到民國年間,長壽醬干已是香遍湘鄂贛邊區,成了平江的一大特產。建國以後公私合營,長壽供銷社聘請何維豐老人的兒媳為技術員,逐步擴大了醬乾的生產量。
『陸』 吃平江醬干會長胖嗎
任何豆制類品,都是高蛋白質,糖分較低滴,對於任何人都可以吃的,
『柒』 作文400字《平江的醬干
平江的醬干
長壽五香醬干產於湘、鄂、贛邊區重鎮長壽街,已有悠久的版歷史;製作醬乾的創始權人是何維豐。據《平江縣志》載:清朝咸豐7年,何維豐老人在鎮上開設了一家冷酒店。有一次,他在剩菜湯里撈起幾塊鹽皮干,覺得丟了可惜,便烤乾自食,發現其味道不錯。偶爾的嘗試,使何老闆得到了啟發,他把豆腐皮用鹵汁鹵好,再用炭火烘乾,將這種新產品起名為「多珍五香醬干」。其配方嚴格保密,世代單傳。 1956年,何家後人在長壽五香醬於廠任技師,獻出了配料秘方。五香醬干用料考究,採用上等的黃豆、當地深井泉水,加上10多種配料烤制而成。近年來,又新增了麻辣醬干、壓縮醬乾等新品種,加上了真空外包裝,經高溫滅菌,保鮮期大大延長。五香醬干黑中透紅,香氣四溢。吃在口中,鬆脆而又耐嚼,開味生津,特別宜於佐酒,如果用青椒或蔥花小炒,又是一碟味道鮮美的下飯佳餚。
『捌』 平江醬干鹵煮的配方
製作方法:
主料: 火燒 豬肺 豬心 豬肝 豬腸
輔料: 蔥 姜 黃酒 鹽 醬油回等
1、豬腸用鹽、答黃酒、醋反復抓洗(內壁、外壁都要洗干凈喲~,用溫水沖洗效果會好一些喲~)
2、鍋中放清水,將豬腸放進去焯水(涼水下鍋喲~)
3、另起鍋,加開水、八角、桂皮、花椒、姜、蔥、香葉、黃酒、陳皮、生抽、老抽、干辣椒大火燒開,小火鹵腸
4、麵粉加水揉成團,醒一會兒
5、將醒好的面揉光,分割成小面劑,揉圓
6、將圓面劑擀成圓片
7、平底鍋抹少許油,將餅烙熟(我們第一鍋抹油了,以後就沒再抹)
8,鹵好的豬腸切小段
9、鍋中放少許油,煸炒郫縣豆瓣,將鹵湯回鍋,燒開,加清水,加鹽、醬油、醋、冰糖、黃酒、蒜汁、南乳汁等煮開,
10、放入豬肺、豬肝、豬心等熟食及豆腐泡燉
11、最後加入豬腸煮開即可。
12、將燒餅切小塊,湯料及湯汁澆在燒餅上,加辣椒油、蒜汁、小蔥末、醋調味。
『玖』 湖南平江的特產三角醬干,能吸引顧客購買的廣告語!
平江醬干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傳統小吃,屬於湘菜系。起源於湘鄂贛邊專塞重鎮岳陽市平屬江縣長壽街,又名長壽醬干,是清咸豐年間百歲老人何維豐(1847—1947)首創。採用長壽街傳統鹵制與烘烤食品工藝相結合手法,燒制出具有方寸大小、銅錢厚薄、烏黑油亮、芳香四溢的豆腐乾,取名「多珍醬干」。每十片用棉線一匝,謂之一筒。味道醇美,耐嚼爽口,到民國年間,長壽醬干已是香遍湘鄂贛邊區,成了平江的一大特產。
長壽的干,綠色的干,好吃的干。
『拾』 平江醬乾的醬乾的製作
長壽醬干是濃縮型的綠色食品,它取材用料十分考究。加工須用籽粒飽滿的本地上等八月黃豆,浸泡豆籽的水系深井泉水,無任何污染,清澈透底、甘之如飴,富含礦物質。石磨出漿後,掌勺徐徐舀漿入缸,其漿純白潤滑,稠淡相宜。豆腐汁入榨箱襟布壓製成二分厚薄,切成一寸見方的豆腐片,即入鹵鍋鹵制一盞茶功夫。鹵汁配料采自山林,有八角、小茴、肉桂、公丁、母丁、孜圓、波扣等中草葯材,輔以桂皮和薑末,林林總總三十六味香料熬制而成。當然鹵汁中最重要的是醬油,醬油要選七蒸七曬四十九天發酵後慢慢用篾籠漏子滲出的豆醬原汁。眾香凝結為異香,十里飄溢,馨香竄鼻,提神醒腦。「上色」後的香乾子入雞汁湯鍋煮熟入味。雞之選料,必須是食蟲蟻、谷穗的地方雞種,靚湯鮮美,汁稠味濃。最後一道工藝是出鍋上篾折在炭火上烘烤。木炭也有講究,作坊主親自到山中炭窯邊選購,非香樟樹木和桎木燒制的硬質白炭不可,文火反復烘烤,過之而糊焦,烤之不足綿軟無韌性,更無烤香,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出灶即浸潤在麻油中。麻油是柞樹土榨榨出的農村小磨麻油,濃香撲鼻。這樣,烏黑油亮、芳香四溢的「五香醬干」便生產出來了。「豆香、鹵香、雞肉香、烤香、芝麻香」,謂之「五香」,其實又何止五香?
五香醬乾的製作首要的還是豆腐坯子的製作。民國時期,有一種說法說「方生元」的醬干比「多珍」的好吃,原因在於豆腐的精細製作,即在豆漿凝固時,不是採取用石膏凝固 ,而是用隔夜的次水。均勻凝固的手法不是摻漿、扒漿和提漿,而是反復游動,這是一種更原始的傳統製作工藝,名叫「游漿豆腐」。下鹵鍋之前還要用清水托掉次水味,上麻油是在上篾折烘烤之前,用棉布沾上麻油一片片地塗抹後用手指將麻油輕揉進去,烤一會兒又翻過來塗抹麻油用指揉,接著烤到麻油香滲透到醬干裡面去。據行家說,醬干無別巧,味道要出來,巧在鹵煮時間的長短要把握得恰到好處;香味無別巧,巧在烤制的原料一定要用木炭以及烘烤的火候。烤到成型的醬干輕咬一角看看,裡面是黑色而不是白色。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是潔凈,有人描述豆腐作坊工人在河邊洗襟子布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手拈布的一角在河水中反復擺動,以擺掉布眼裡的豆渣,然後要用木擂棰在青石板上棰去次水汁,如此反復十幾次,絞干放入木桶中便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