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州獨特的民風民俗
1、曬書
每年農歷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習俗。在這一天,圖畫書在法庭上曬太陽,昆蟲和蟑螂被腐蝕,這是特別有效的。 修道院和寺廟將西藏經文移到陽光中暴曬,僧侶們藉此機會給村裡的婦女開「翻經禱告」。 他們在炎熱的太陽下,聲稱「經文可以翻過十次,世界可以回歸世界」。
2、乞七節
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是乞七節,又名女兒節。民間傳說今晚,喜鵲成群地飛到銀河系,他們建造了一座橋梁,讓牛郎和織布工在銀河橋上相遇。 民間習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織女,並懇求她的智慧和技巧,被稱為「乞巧」。
3、戲劇
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昆劇是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興起於元末明初時蘇州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昆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
4、元宵節和燈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吳中舊有「鬧元宵」習俗。人們敲擊鑼鼓鐃鈸為戲,不同節奏有不同的箔稱,如「跑馬兩夾雪」、「下西風」等;或三五成群,各執一器,邊擊邊行,兒童嘻笑環繞,滿街鼎沸,謂之「走馬鑼鼓」。
元宵前後又稱燈節,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期間自製和出售的各種彩燈精奇百出,光怪陸離,人物類、瓜果類、百族類以及琉璃燈、走馬燈等各色燈彩,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夜晚城內城外遊人如潮,「燈彩遍張,不見天日,」再加上盤旋跳躍的龍燈舞,熱鬧異常。鄉間還有醵資造燈塔者,夜間上火,其光數里之外可見。還有賽燈之舉,各以彩燈爭妍斗奇,觀者踴躍,其樂無窮。
(1)長壽臘肉擴展閱讀
蘇州古城遺存:
蘇州古城遺存的古跡密度排名第三,蘇州古城14.2平方千米。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遺產"集於一身,而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周庄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的品牌。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
Ⅱ 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每逢春節,盡管路途再遙遠,盡管人潮再擁擠,我們總像候鳥遷徙一般,想盡回一切辦法回家過答年,回到生養自己的地方。不過你可曾想過,我們是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回家過年是一種傳統儀式,已經成為本能融入我們的血脈。因為家裡有我們最深切的思念和牽掛。過年回家,是為了讓父母放心,也是為了讓自己安心。
歲月無情,父母也在漸漸老去。有句話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就是我們每個歸鄉遊子心中,那一份最深的牽掛。
Ⅲ 四川的風俗有什麼
1、學三年跟三年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舊時投師學藝一般需三年時間。按習俗,三年之中,師傅只管徒弟伙食,會給少量衣鞋錢和剃頭錢,不給工錢,徒弟出工得的工錢也歸師傅。三年期滿後,許多徒弟還要跟三年才能獨立謀生。這三年裡,徒弟相當於半個工人,有一定收入。
2、辦出師酒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技師學藝滿三年後,如果所學技術已過關,徵得師傅同意,便可「出師」。屆時,徒弟要大辦「出師酒」,請行內有名氣的人來參加,祭祀行業祖師神,酬謝師傅的教藝之恩。徒弟給師傅叩頭,送給師傅衣帽鞋襪;師傅退還投師文約,對徒弟說此些祝願的話。按規矩,無錢謝師、未辦出師酒的,不能算出師。
3、過年吃黃粑
黃粑,是貴州和四川地區特有的傳統小吃,由糯米和黃糖(紅糖)攪拌均勻再用專用的葉子包裹蒸熟而成,味道清新柔軟,色澤晶瑩剔透。也可攪拌均勻後倒進蒸籠蒸熟再切開,四川人民再過年的時候都會做黃粑待客貨自己食用。
4、過年
每年立冬後,家家戶戶殺年豬、腌香腸、臘肉,不單農村到處肥豬悲聲嘶叫,城裡也常見到又白又胖的大肥豬被開膛破肚的情形。成都學人鄭光路的《成都舊事》中記載,過去的殺豬匠鬼板眼多,他兩手緊按豬頭,一副不能脫身之狀,看熱鬧的小娃娃往往會把殺豬刀遞給他,這時他會低聲嘀咕:「豬大爺,不是我要殺你哈,是遞刀的叫老子殺嘛」。
年豬殺好後,人們在燒柴灶的灶門上方,將鮮肉串繩從樑柱上懸垂下來,利用每次生火煮飯時伸出灶門的火舌和柴煙逐日熏制,直至色澤金黃,聞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響,令人饞涎欲滴。進入臘月中旬,各家各戶又開始推碾湯元粉,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徵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紅糖湯圓做准備。
5、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演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Ⅳ 青魚干怎麼吃
工具/材料
青魚干,青椒,姜蒜蔥,胡椒粉,醬油,陳醋,白糖,味精。
操作方法
1、魚干回改刀,切花刀,兩面答撒鹽腌制。
Ⅳ 有木有人知道平江縣長壽鎮臘肉面
吃過 就是普普通通的臘肉面而已
Ⅵ 《論語》文學常識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被尊為「五經之輨轄,六藝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資料。
南宋時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使之在儒家經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間,科舉開始以「四書」開科取士。此後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廢除科舉之前,《論語》一直是學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6)長壽臘肉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論語》既是語錄體又是若干斷片的篇章集合體。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麼道理;就是前後兩章間,也不一定有什麼關聯。而且這些斷片的篇章絕不是一個人的手筆。《論語》的作者中有孔子的學生。《論語》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學生之手,而且還出自他不同的再傳弟子之手。這裡面不少是曾參的學生的記載。
作品賞析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Ⅶ 三高老人吃什麼食物比較好
一、三高老人吃什麼
1、燕麥
能夠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脂,這是因為其富含膳食纖維,尤其可貴的是,這種可溶性的纖維,是在在其他穀物中找不到的。
2、洋蔥
洋蔥含有兩類營養物質,分別是環蒜氨酸和硫氨酸等化合物,有助於血栓的溶解。外國人特別愛吃洋蔥,他們經常用洋蔥搭配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以解油膩。
3、玉米
含豐富的鈣、磷、鎂、鐵、硒等,及維生素A、B1、B2、B6、E和胡蘿卜素等,還富含膳食纖維。常食玉米油,可降低膽固醇並軟化血管。煮玉米,是最簡單的做法。
4、山葯
山葯有「神仙之食」的美譽,其含有的黏液蛋白對於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有積極作用。同時,山葯的瘦身功效也是不可忽略的。
5、海藻
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譽,其低熱量、低脂肪的特點令營養學家關注。藻類含有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質,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抑制腫瘤、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多種生理功能。海帶等褐藻含有豐富的膠體纖維,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
6、銀耳
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葯,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銀耳多糖屬植物多糖,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和美容潤膚等作用。
二、三高老人的食療方
1、天麻杞子燉豬腦
材料:天麻10克,枸杞子10克,豬腦一個,生薑1片。
製作:天麻、杞子、生薑用水洗凈。豬腦洗凈血污,並盡量去除豬腦表面的血筋。將所有材料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清水,用中火隔水燉1小時,每3天燉服一次。
功效:補益肝腎,開竅明目,適用於眩暈頭痛、耳目不聰、虛勞不足、神經衰弱等表現者。
2、百花粥
材料:鮮百合50克,合歡花30克(鮮者50克),大米50克,紅糖適量。
製作:鮮百合、大米、合歡花洗凈,然後將鮮百合、大米、紅糖等放進沙鍋內,加清水600毫升,燒至沸騰改用文火煮10分鍾,再放合歡花,煮至粥稠,每晚睡前1小時溫熱食用。
功效:疏肝解郁,益智安眠。適用於憂郁、虛煩不安、健忘失眠等表現者。
註:合歡花質輕氣清香,不宜久煎。
3、蓮子百合煲豬瘦肉湯
材料:湘蓮子30克,百合(干品)30克,鮮豬瘦肉200克,食鹽適量。
製作:湘蓮先浸泡,去除外皮與蓮子芯。百合浸20分鍾,以減少用作漂白的硫磺含量並減少酸味。鮮豬瘦肉洗凈切件。然後將以上三物共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用中火煲40分鍾,調味食用。
功效:安神,定膽,益志,養五臟,適用於心跳、失眠、精神萎靡、記憶下降等表現者。
三、三高人群絕不能碰的食物
1、臘肉
脂肪含量高達50%;在製作過程中,肉中的很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幾乎喪失殆盡;臘肉中鈉的含量更超過一般豬肉平均量的十幾倍。
2、肥豬肉
肥肉含動物性脂肪特別高,可高達90.8%,多吃肥肉易使人體脂肪蓄積,身體肥胖,血脂升高,以致動脈硬化,所以,「三高」人群應忌食。
3、牛羊髓
甘溫補虛之物,是一種高脂肪、高膽固醇食品,梵谷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均不宜多食常食。
4、鴨蛋
(尤其是鴨蛋黃)的脂肪含量高於蛋白質含量,膽固醇含量也較高,每百克約含1522毫克,「三高」患者多食久食容易加重和加速心血管系統的硬化和衰老。
5、酒
飲酒可使心率增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酒精還能使血糖發生波動,空腹大量飲酒時,可導致嚴重的低血糖,而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