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八十三歲去世的老人算喜喪么
古代的喜喪一般是要滿足三個條件:
一、全福:生前自家門內人丁興旺,形成內一大家族。本容身是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二、全壽:亡人滿八九十歲,甚至突破百歲大關,最低也須超過「古稀」(七十歲)之年。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的條件。故其全稱為「老喜喪」。
三、全終:亦稱「善終」,意為圓圓滿滿地結束了一生。古代民間以為,死者生前積德行善,廣做功德,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此即被視為「喜喪」的根本條件。
如果只具備上述第一、二兩項條件,但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的天災人禍致死,則不能算作「喜喪」。樓主所遇情況,可能只在因病而逝上糾結,但八十多歲的老人身上有病也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離世也是老人對病的解脫。三條件已佔其二,可以算是喜喪了,不要太拘泥傳統,而被古代所留習俗束縛了。
古人將壽命的長短分為上、中、下三等,但具體年齡說法不一。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雲:「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唐·孔穎達等《正義》雲:「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
《養生經》雲:「黃帝曰: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
《莊子·盜跖》雲:「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太平經·解承負訣》雲:「凡人有三壽,應三氣,太陽、太陰、中和之命也。上壽一百二十,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呂氏春秋·孟冬紀第十》雲:「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
目前看來,將60歲作為長壽的年齡,下限太低,絕大多數不一定認同;而過百歲者雖有之,但終屬少見;80歲作為長壽的最低年齡,多能理解和認同與接受。
『叄』 八十五歲去世算高壽嗎
已經很算了。 我想我活到70就去安樂
『肆』 中國八十大壽又稱什麼壽
中國八十大壽又稱傘壽、杖朝。
傘壽是古代的一個年齡稱謂,指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杖朝源於「八十杖於朝」的說法,意思是八十歲可拄杖出入朝廷。關於中國古代老人年齡稱謂如下:
1、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2、還歷壽:61歲的壽辰。
3、從心之年:70歲。
4、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5、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6、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7、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8、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9、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0、中壽:指80歲以上。
11、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2、上壽:90歲為上壽。
13、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4、期頤:指百歲高壽。
15、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6、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指70歲,因此雙稀是70歲的兩倍140歲。
(4)80歲老人算高壽嗎擴展閱讀
中國的壽文化
「壽」的觀念早在《尚書》中已有記載。《尚書·洪範》提出「五福」的概念,即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壽」排第一位。
在《說文解字》中,「壽」本義為「久」。但中國「壽文化」有一個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雖然人們追求健康長壽,但並不是一味地依賴天地神靈,去追求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早在先秦時期,人們對「壽」的追求就轉移到了自己身上,並且很快與社會道德規范相聯系。
《禮記》屢屢把「壽」與「禮」聯系在一起。一方面告誡世人要孝親敬老,一方面則暗含了社會上人們對長壽的尊崇與渴望。
此禮可以說與中國文化共生,奠定了中華禮儀的精髓。與之相關聯的「敬老孝親」觀念,經過孔子「仁壽、孝親」、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在社會中形成敬老養老的風尚,且隨著歷史發展內化為一種社會道德規范,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極為廣泛的影響。
『伍』 一般中國的老人,能活80多歲,應該是很長壽的哦
中國人現今的人均壽命應該在75左右,所以這些80多高壽的老人沒有拖祖國的後腿,中國人民感謝他們😊
『陸』 現在的人活到八十歲算不算長壽
我覺得活到八十歲算長壽。也許許多人明白長壽肯定比正常壽命更長。許多人認為100歲或90以上是長壽的年齡。事實上,不管我們能活多少年,生活質量是最重要的。讓我們看看我們能活多久才能長壽。
首先,注意飲食
如果你想活得健康長壽,控制飲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會發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長壽的老年人更注重飲食,不僅是飲食的質量,還有食物的質量。為了滿足營養需求,還應該注意不要只吃你喜歡的食物,而是要吃各種各樣的食物。對於你喜歡但不健康的食物,你不應該貪婪。
第二,建立一個好的休息時間表。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想長壽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在規定的時間睡覺,在規定的時間起床,這將確保你的健康和新陳代謝。尤其是在上午10點到下午6點之間,如果我們能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們的新陳代謝會更好,我們的身體會更健康,衰老會推遲。
第三,調整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想活得健康長壽,你必須學會調整你的情緒,因為如果我們感到舒服,整個人都很平靜,所以這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好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感到不舒服,你必須學會調整自己,找到適當的發泄方式,為了保證長壽和健康的生活,你必須注意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它放在心裡,否則很容易誘發疾病。
第四,經常鍛煉
我們都知道經常鍛煉有益健康。如果我們不定期鍛煉,我們將增加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風險。堅持鍛煉不僅能使人長壽健康,還能使身體機能更好,同時還能減輕焦慮,預防多種疾病。對老年人來說,因為身體的老化會導致大腦功能的退化,如果你經常鍛煉,它可以幫助延緩衰老。
『柒』 90歲、80歲、70歲分別稱為什麼壽辰有什麼講究嗎
古稀壽(70歲)、耄壽(80歲)、耆壽(90歲)。
古稀壽特指70歲老人的壽儀。人們把70歲叫做古稀之年,把70歲生日做的壽儀叫做古稀壽。
耄壽特指高壽,還可指老年人;年老,八九十歲的年紀。
壽禮的種類豐富多樣,可以是衣服,可以是壽金,也可以是食物。其中食物的講究比較多,最重要的是不能缺少壽糕、壽桃和長面條,現在也有人用生日蛋糕來代替壽桃。
(7)80歲老人算高壽嗎擴展閱讀:
在進行祝壽儀式結束後,廚房內要准備將長長的面條放入沸騰的鍋中燒煮,等到熟後將其盛碗裝盤,端上餐桌供做壽者及所有參加祝壽禮儀活動的親友們享用。
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做壽吃面的習俗都仍然保留在我國的各個地區,不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偏僻的小村鎮,每有老人做壽時,家中的親友仍然要聚集在一起,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長壽面」,彷彿只有如此才算真正體現做壽的意味。
在我國古代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故事:漢武帝有一次與大臣們開玩笑說,人的壽命長短與人中一定也很長。此時東方塑便介面說:「那麼彭祖活了800多歲,他的人中一定很長!」此說本是諷刺漢武帝的戲言,但經過長期的流傳以後,人們以為人中長,面部長的人壽命就會長。
由於面部的「面」與面條的「面」諧音,於是後來人們便普遍以為吃了面條就會使人長壽,所以有了做壽之日吃面條的習俗,並且就這樣而形成並流傳下來。這里大師要說明一下,無論是從面相或是醫學方面看,面部的人中處確實能反映出人的健康好壞和長壽與否。
由於做壽吃面的行為被看成是一種祈壽的表現,因此伴隨著吃面的種種規儀禮數也由此而產生了。譬如有些地方的人們在吃面時,先要用筷子將面條從大碗中挑起到很高的位置,一邊口中問道:「長不長?」其它人則應答道:「長。」
然後再將面條放入各人碗中。有些地方的人們在吃壽面之前,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碗內的面條挑上幾根放入老人的碗中,然後再說一聲「添福添壽」之類的吉祥話。
吃壽面時,最忌諱的將面條碰斷,因為這樣人們便會感覺不吉利。有的點法規盛面條時還有不能盛滿等等的禁忌,因為「滿壽」也是不吉利的。
在做壽的時候不會僅僅只上一碗長壽面,還要在家中或酒店裡擺設宴席,懸掛各種壽屏壽幛,親朋好友要一起開懷痛飲。
家中的宴席上,必須放上幾樣全雞、全鴨、全魚之類的上等葷菜,還要點幾道具有壽慶意蘊的特色菜,席間所用之酒,也大都要選用一些具有長壽意蘊的的品種,如竹葉青、狀元紅、人參酒等等,用這些酒的目的是以討「長壽」的口彩。席間壽星要向各位親友賓客敬酒致謝,賓客們也要頻頻舉杯向壽星表示祝賀。
『捌』 廣州市男人活到80歲算高壽嗎
現在的生活水準和醫療水準都提高了很多,高壽的標准也提高了很多,一般90歲以上才會有高齡補貼算高壽,80歲目前來說也只能算略高於當地平均壽命,算不上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