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和兒子置氣有一個多月沒有聯系現在想和他主動聯系發信息怎樣和他說
首先和孩子置氣是不好的,有什麼事情都要好好商量一下,溝通是內關鍵,你先可以發容個消息說兒子你還好嗎,媽媽不生氣了,挺想你的,然後看看兒子的反應,如果語氣緩和,那麼就繼續好好的溝通,早日把關系緩緩,以後的事情以後在說,現在緩和好關系最重要。
② 有沒有當媽的真的跟自己兒子置氣的
沒有當媽的真跟兒子置氣,
即使有,
也就是一小會,
不會有太多的。
③ 兒子而立之年過生日做父親的說點什麼
父親的忠告(三)
兒子:
今天是你30歲生日,祝你生日快樂,好事連連!
今天,在你而立之年起始之際,我再給你寫一封信,權且叫做「《父親的忠告》」吧。
你是我非常喜愛的孩子,我一直很欣賞你,也一直在刻意和無意之間塑造你,說「刻意」,是在用心雕琢你的品德,不讓你沾染不良意識、習氣和惡行;說「無意」,是我不想對你管束得太多,人生終歸要獨立前行,所有的現實都要你親身面對,讓你自己去應對和處理,就是對你能力的歷練,所以我從來不幹預你的事情。
應該說,對你30年的人生,我還是很滿意的,但這不等於你是完整無缺的,我還是有些忠告要對你說:
——要踏踏實實做事。「三十而立」,是指到了這個年齡能夠確立人生的方向並具有很強的獨立行事能力。經歷了英國的獨立拼搏,你獨立創業的能力得到了歷練和檢驗。國內的情況與英國不同,更需要你扎扎實實,腳踏實地地打拚。人生只有夢想沒有幻想,發財不能走捷徑,心存僥幸可能罹患不幸。區塊鏈,我們不懂,你認為可做便做,能否做長久,你自己把握。但,我建議你別陷入太深,不能把「全部雞蛋」都放在這個「籃子」里,淘到第一桶金,就及時轉向,目前就應當「騎馬找馬」,像ZY哥那樣,發展實體經濟是必然之路。不要眼光太高,萬丈高樓平地起,凡事從平常做起,不能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不管大事小事,從適合自己的做起。你很聰明,也有較為深刻的見地,相信會找到更好的項目的。
——要學會統籌思維。凡事要分清主次和輕重緩急,把主要矛盾放在優先的位置來解決。比如去英國留學,學習是第一位的事情,辦公司是第二位,而你只想兩不誤,卻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怎麼說,學位都是一塊敲門磚,缺少了將對你今後的事業和發展帶來諸多不利(不管什麼原因和理由,這都是你的失誤)。你馬上就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了,對當前和未來都要有統籌考慮,養家糊口的事要想,未來規劃要想,事業發展要想。你爺爺生前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切都要有計劃,有目標,有努力,絕不能「小車不倒只管推」,走一步看一步或是只走步不看步。對家庭,對子女,對事業,對老人,對未來都要有所計劃,不能異想天開、想當然,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要學會謙卑做人。謙虛卑退是做人和做事的真諦。《易經》說,「謙,亨,君子有終」。有謙德之君子萬事皆能亨通,而且行謙有始有終。謙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一個每個爻都是吉的卦,從中可以看到謙卑是最有益的處世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唯其不爭,故無尤。謙卑是守身之道,卑退是進取之道。凡事不要慾望太強,遇事要冷靜,不要沖動。我很推崇一副生意人應當遵守的對聯:「仁義禮智信信中求財;溫良恭儉讓讓中得利」。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以此為准則。
要放下你身上的高傲架子,也許不沒有感到你的高冷,但你與不如你的人不說話,不交往已經表現出來。比如,對於ZQ哥,本來已經去接站,為什麼不下車到出站口去迎?你們倆個是一個根基上生長的枝杈,你在北京定居也沒有主動聯系過他。他可能沒有多大的作為,但再普通也是你的哥哥,並且他和於洋不一樣。不要用能力和權力、財富衡量人,高貴的人總是少數,並且可能給不了你什麼幫助,更多的是,不如你的人抬著你前行。不要小瞧任何人。能夠得到普遍尊重和愛戴的人一定是謙和溫順的人。
不要有貪心。我曾多次跟你說過,不要追求大富大貴,要做平常人,用平常心,對待平常事。錢,沒有不行,多了是禍。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經歷讓我看清一個問題——沒有一個所謂有錢人是幸福的,沒有一個!真正幸福的,都是平常人!
——要重新思考KY公司的業務。處理好與YM的關系,這個世界上與你格格不入的人很多,不如意的事也很多,要學會與人相處,凡事求同存異,要學會在夾縫中生存,在坎坷中前行,不能強求別人按照你的意願行事,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人活著要有志氣,有骨氣,骨氣、志氣都不是倔氣、犟氣,不是固執己見、一意孤行,有些時候要學會讓步,有些事情要換位思考,很多問題需要寬容包容的方式來解決,不能置氣。
凡事要通盤考慮,小不忍則亂大謀。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權衡利弊,從長計議,不能意氣用事,沖動是魔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目前,你應當靜下心來,多想想YM的艱難和不易,想想她老人家的良苦用心。KY公司能走到今天不容易,畢竟已經打開局面,應當冷靜下來思考,認真分析研究公司發展。心平氣和地談,一次不行兩次三次、N次,這個世界上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都把自己放在平等地位,當成朋友,當成陌生人,當成商家、客戶再來談,把話說清楚,成破利害地談,終歸能把問題說談明白。我覺得目前形勢對公司很有利,應當深入研究公司業務拓展方向和方式,離開(或者鞏固)DQ,向西北進軍不失為明知選擇。
——要節儉生活。不管有錢沒錢,都要省吃儉用,過度消費會帶壞子孫後代。為什麼中國人常說「富不過三代」?是因為第二代的奢侈養壞了第三代,他們既不知守業,又不會創業,自然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奢侈浪費是一種罪孽,絕不能在我家門衍生。我覺得你們現在就有些大手大腳,不要受別人影響去追求高檔奢華,過日子要有計劃,量入為出,節儉為先,舊東西能用就不換新,衣食住行都不要和任何人攀比,但求體面,無愧我心。
——要擔負家庭責任。你已經為人夫為人父,作為男人,要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家庭重任。要疼愛DS,做一個有情有義、忠貞不渝好丈夫;要教育好子女,「養不教,父之過」,要像我教育你那樣把良好的品德和習慣養成傳遞給孩子,讓於氏家門的優良家風傳承下去,做品德高尚的人。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質,把專心、執著、堅毅、友善、寬容的種子植入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成為於國於家於世人於世界都有益的人。要善待DS的家人,永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理解他們,特別是要尊重和孝敬長輩,讓他們安享晚年是你義不容辭責任,你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怠慢他們!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教師,請你能一定要做好!
——要堅持讀書學習。書是人類文明的階梯,學習是永恆進步的不竭動力。要保持你良好的讀書習慣並把這習慣傳遞給孩子,讓書籍伴隨我們一生。要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少玩或不玩手機電子游戲,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更不能玩。我說不準這東西的危害,但我覺得它對孩子的損傷一定很大,身心俱損!要思考怎樣讓孩子遠離它們。你的攝影水平已經很高,應當把它發揚開來,成為藝術。你的書法天賦不錯,應當撿拾起來,既修身又養性,不要以忙為借口。人生需要高尚的興趣愛好來充實,它將使你的生活更加有趣,更有活力,把DS的鋼琴、繪畫的技藝再發掘出來,讓你們的家庭充滿樂趣,其樂融融。
親愛的兒子,我和媽媽已經老了,不能給你們多大的幫助了,一切靠你自己的努力。唯望你和DS、孩子一生幸福!
我們是不同的兩代人,在思想上有代溝。也許我說的一些話你不認可,但這是我人生的體悟。當你們到了我這個年紀時就能理解了。
不要嫌我啰嗦,我和媽媽太愛你們了!只希望你們更好!
今後我不再給你寫信了!當我倆老年痴呆時,希望你能記起這些話。
祝願你走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祝生日快樂!事業順暢!!!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也祝你和你的家庭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④ 24歲的兒子為什麼總是跟父母置氣。
這個有時候來不一定是自年齡的問題
也許是兒子的性格的原因
可以分析一下置氣的原因是什麼
是故意的挑刺和對著干?
還是覺得跟父母有不同的理解,覺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才跟父母置氣?
知道了原因
才能去好好的解決
跟他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拿父母的身份去壓他
不要單純的說教的教育和數落
要跟他心平氣和的談談
父母要拿出誠意
要讓他真實的表達出來他的態度和心裡的想法
這樣才能雙方都能溝通
才能感動對方
最終獲得理解和和氣
⑤ 本人一家五口,奶奶96歲,父親66歲,體弱多病,母親63歲,兒子9歲,我在外做工地,符合扶貧標准嗎
要看你在外地做工地收入怎麼樣,看你家的條件也不符合扶貧標准呀,這樣的家庭有很多,並且你做工地,應該收入不錯的。
⑥ 父親與兩個兒子的年齡和為84歲,12年後,父親的年齡正好等於兩個兒子的年齡和,那麼父親現在多少歲
設兩個兒子的年齡一個是x,一個是y,父親的年齡是z.
x+y+z=84
x+12+y+12=z+12
解得z=48
所以父親現在的年齡是48歲
⑦ 我父親96歲母親87歲兩老離婚,我是他們唯一的兒子請問我能接受到房產嗎
離婚分割財產是夫妻雙方的事情,你父母年齡再大也是離婚分割財產,跟你沒有絲毫關系
⑧ 常回家看看能解決老人情感缺失四辯稿子
96歲周大爺雖然年歲近百,但依然很跟「潮流」,他在微信認識一位55歲的保姆梅姐,經過兩個月的相處,竟然不顧子女的反對,要賣掉500萬房產迎娶她,並堅信為了愛情,他還能活20年。
這一看,不是《都挺好》里蘇大強賣房娶保姆的情節嗎?別以為這些情節只存在電視劇里,但,現實有時比電視劇的情節更為「狗血」,比如上述這位96歲的周大爺。
01
賣房結婚換取「情感補償」
周大爺是浙江杭州人,他雖然已經96歲了,但做事方式還非常年輕化,他在微信認識了一位55歲的梅姐,梅姐來到養老院貼身照顧周大爺,她的服侍很好,每天陪聊按摩,非常周到,兩人感情迅速升溫並墜入「愛河」。
為了「愛情」,周大爺先後借了梅姐11萬元。
僅僅相處兩個月,周大爺和梅姐就開始商量結婚事宜,梅姐提出,結婚要有結婚的樣子,兩人需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婚房。於是,周大爺就籌謀要把自己在市區內價值500萬的房子賣掉,買新房結婚。
周大爺年過70的三個子女都急了,子女們都理解父親年老想要個伴侶,但才認識兩個月就借錢還要賣房,這樣的發展速度是極不正常的,子女們勸周大爺,如果喜歡梅姐,可以先相處,等關系穩定了再做考慮。
但梅姐卻不認同了,她說她和周大爺真心相愛,即使是婚姻法也有規定,老人也有婚姻自由,還表示任何力量都不能把他們分開。周大爺也好像中邪一樣,對她言聽計從,還委託律師起訴子女,要求配合賣房。
最後幾番折騰,在相關部門的調解以及幫助下,周大爺才意識到上當受騙,打算搜集證據追回借款和作廢之前遺囑里對梅姐所承諾的部分。
周大爺這段「黃昏戀」,真的很唏噓,別以為這是「明眼人」一看就能拆穿的騙術,但周大爺卻深陷其中了。
周大爺賣房娶保姆,和電視劇《都挺好》里的蘇大強如出一轍。雖然年輕的經歷或許不同,但是晚年,內心對情感的極度需求卻是差不多的。
蘇大強一直被老婆欺壓,活得比較憋屈,常年缺乏情感的寄託,從老婆的陰影那裡擺脫出來之後,在子女們中「作天作地」來收獲關心和問候,卻被子女們視為「麻煩製造者」,最後卻從保姆那得到了虛假的「愛情」補償,蘇大強才堅決賣房子。
周大爺和蘇大強都一把年紀了,愛情的風花雪月,或許已經不是他們單純想要追求的,也許他們只是內心極度缺乏情感的寄託,而從保姆那裡獲得補償,他們需要這些的噓寒問暖和日常陪伴。
02
心態好,可以抵抗某部分「情感缺失」
我看過日本小說《假如歲月足夠長》,小說講述了兩個年過70的老人的晚年生活。
國政是銀行職工退休員工,年輕時候相親結婚育有一女,因年輕只顧忙工作而缺乏對妻女的照顧,晚年被妻女拋棄,只好獨居。
源二郎是孤兒,自由戀愛成婚,可中年喪偶,膝下無子女。
一個有妻女等於沒有,一個是孤身寡人,從我們傳統的觀念來看,兩人的晚年生活應該算是「悲慘」的。
但國政和源二郎並沒有我們想像中活得悲慘,他們反而用自己的生活態度來表明,老了不可怕,老了也同樣生活得非常有趣。
源二郎,他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發誓要將簪花技術傳承下去,他活出自己的價值,而國政雖然失去妻女,但後來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原諒。
國政和源二郎相識70多年,到了晚年,他們依然陪伴,一起過新年,一起去神社參拜,沒事常串門聊天,生活雖然有摩擦,也偶爾會吵架置氣,但生活過得非常充實,而且快樂。
我看社會上很多的老人家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應該都並不比他們兩人差,但為什麼生活的狀態卻如此「堪憂」,有一部分是在心態方面出的問題。
很多老人,容易被騙錢被騙買保健品被騙這個那個,其實歸根到底是心裡空虛造成,他們沒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所以才倍感焦慮,用金錢來買不安,是他們的一種發泄。
但也有一些老人家已經開始擺脫這樣的心態「累贅」,比如,愛跳廣場舞的阿姨們,愛去公園下棋的老爺爺們,沒事約幾個朋友去逛街去旅遊,過年也開始去參加年輕時候不屑參加的同學聚會了,等等。
這些其實就是老人家在逐漸打開門去尋求擺脫自己的孤獨與空虛的一種表現。
幾年前,我曾經在圖書館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拿著放大鏡在看書,那時,我真的非常震撼。內心擁有力量,是不會被年紀而打敗,這也許是心態帶給他的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
不管是國政和源兒郎,還是拿放大鏡看書的爺爺,他們都把晚年的日子過得欣欣向榮,並沒有所謂的「也許還有幾年」就走向「死亡」的恐懼心態。他們把老人的晚年生活過得讓年輕人羨慕。而我,也曾經想像過,等我老了,也能像他們那樣過著「無憂無慮」的小日子,那該多好。
03
如何避免老人掉進「情感孤島」
我們單純來做一個場景的設想:
人,上了年紀,就開始衰老,滿臉皺紋,白發蒼蒼,身體機能變差,體弱多病,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邊或者子女在身邊卻依然感覺孤獨。也許,房子除了自己,空空如也,也許,房間里有人,卻沒人聽到自己的聲音。除了牆壁,可能再沒有人聽你講話了,面前的路只有一條,直面死亡。
想想都讓人恐懼。
我突然想起畢業那年,想到自己很快變老,都灰心喪氣了好幾天。而對於老人,這種恐懼更是拿著放大鏡來計算的。
所以,我們要理解老人,為什麼對情感的需求顯得這么的「迫切」,因為恐懼呀,因為沒有時間呀。
生理和心理的綜合交錯下,老人很容易就掉進自我設定的「情感孤島」,那麼,對於老人的這種「情感的缺失」,又應該如何解決呢?
第一點,子女應該「常回家看看」
常回家看看,並不是指單純地邁進家門,而是要和父母做到真正的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
在正常情感中,老人缺失的情感需求,首先就是指親情的缺失,老人一輩子都為子女操勞,到老的那一刻,也不會改變,所以,自己在子女眼裡的存在感尤其重要。
子女稍微對父母的關心,就能讓他們維持好多天的心情舒暢,特別是中華兒女,兒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是老人家一輩子的夢想藍圖。
第二點,讓老人家「走出門」,尋求自己的生活趣味
很多老人家一輩子都為了家庭奉獻,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孩子長大了,其實要操心的事情變少了,閑下來,他們就會覺得無所事事,生活異常無趣,很容易感覺缺乏了存在的價值。
人,一旦缺失了自己,就會容易迷失或者鑽牛角尖。
所以,要培養起老人家自己的生活「圈子」,比如像上面說過的和朋友們跳廣場舞、聊天玩耍等;也可以讓他們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點什麼知識,比如畫畫、練毛筆字,下象棋等。
即使子女不能天天陪伴在身邊,只要找到自己的圈子和興趣所在,把生活過得踏踏實實,老人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
04
寫在最後
歌德說:「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有一次,我媽居然向我撒嬌:「你什麼時候回家呀,我想你回來看我了。」
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被驚得不要不要。通常是我向我媽撒嬌,居然,我媽也會有撒嬌的一天。
細想一下,這其實就是父母發出的一個信號,我們要學會及時接收這個信號,讓他們的情感需求及時得到適時的緩解,但只是這樣還不夠,還需要讓他們感受到真切的充實感,兩者相結合,才能從根源上避免他們掉進「情感孤島」,因為,人活著,除了人際關系還有自身的價值,老人也不例外的。
不但是「身體健康」,時刻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作為子女們應該要做的事情。
讓「愛」和「陪伴」常伴老人身邊,讓「價值」加之老人的身上,這樣,他們的老年生活才會充滿愛和趣味性。
⑨ 交警認定肇事者全責、出院後該如何賠償(我爸還有96歲的奶奶在世、父母都已經70歲)
由肇事者及其機動車參加的交強險的保險公司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被扶養人生活費。
⑩ 當年96歲老父親去世,將2000億遺產捐給國家,如今他孩子生活如何
在現今社會,我們知道金錢對於一個人的生活來說有多麼的重要。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如果沒有錢的話卻是萬萬不能的,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上,幾乎每一步都需要用到金錢,但也有一些人覺得錢財這種東西都是身外之物,或多或少都是一樣的。這或許就是和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關吧,有人為了錢可以什麼都做,但有人卻不將錢當作一個生活的必需品,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當年96歲的老父親去世後,將自己兩千億遺產捐給了國家,如今他的孩子生活怎麼樣了呢?
將遺產全部捐獻給國家之後老先生的兒子在老先生的影響下,對於錢財也從沒有過特別的執著。庄世平老先生的兒子也一直非常低調的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在自己所熟悉的行業裡面工作。雖然說他沒有像自己的父親那樣掙很多的錢財,但是,他也依然是憑借著自己的雙手養活了自己的一家人。庄世平老先生的兒子現在所從事的工作是開大巴,這對於他來說就是他所熱愛的一份工作,他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幸福。並且,他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相伴一生的妻子,還有一個乖巧可人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