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的數據

長壽的數據

發布時間:2021-01-03 01:40:31

㈠ 因為根據數據統計……結婚的男人比單身還要長壽,猜一個生肖

你好,答案是兔 兔年出生的人是十二屬相中最走運的人之一。
正像中國神話中所講的,它是長壽的象徵,是月亮的精靈。
當西方人賞月時,屬兔人也可能開玩笑說月亮是一個乳酪球,或者給孩子們講一個月亮的故事。

㈡ 德國人的壽命又長了!但是為什麼女生總比男生長壽

據說德國人的平均壽命又變長了!2014/2016周期比2013/2015周期長了兩!個!月!咳咳,聽起來好像也沒有長很多。一個人到底能活多少年,和他出生的年代和性別有很大關系。

Emm,總是男同胞們之所以壽命更短,大概就是因為——明明先天條件就已經落後了,後天還總想放飛自己。而女同胞們就是:不僅更優秀,而且更努力呢!

㈢ 請問一下吃肉和吃素怎樣調和呢為什麼吃肉的人很早死了吃素的人能夠長壽呢我要的是科學的解釋和數據哦

一、演化、分類決定人類不應肉食

作為靈長目動物的人類,可以進食少量的肉,但不應擅自提升自己的生態位,向肉食動物靠攏。人類在自然界的進化史已有數百萬年,其間的絕大部分時光,都是作為動物界的一員——靈長目中的無尾的、素食的類人猿在自然界中存在的,直至今天,一味強調社會屬性的我們,仍無法擺脫這種「裸猿」的自然屬性,無論你承認與否,我們都是一種偏於素食的雜食動物。

誠然,在全世界的猿猴中,肉食者不是沒有,但都是小型的、夜行的食蟲猴子,象倭嬰猴、鼠狐猴、倭狨猴等。大型類人猿中,除了人類,就有黑猩猩、黃猩猩、大猩猩,他們的食性或雜食、或完全素食,其食肉比例分別僅占其食量的4%、2%、0%。眾所周知,同為無尾靈長類的人類,在地球上,與黑猩猩是近親,但我們的食肉程度已遠遠超過了4%,這是否有悖自然?有悖本性?當然!可人類什麼「絕事兒」干不出來呢?如,前不久某動物園為降低飼養成本,竟然研究出「讓老虎食素」的科研成果。

從解剖結構看,不應過度食肉的本該是我們。食肉動物因進食的脂肪、蛋白、膽固醇含量高,為防止易腐之肉類在體內停留太久毒化血液,故演化出較短的消化道,約為體長的三倍;食草動物因食物中的纖維素含量高,養分須慢慢吸收,故腸子很長,其消化系統的長度約為體長的十二倍。人是雜食動物,消化道雖不及食草動物的長,但比食肉動物要長得多。

由於消化道長短的差異,肉類在食肉動物體內停留時間只需半天,在人類體內卻需經過幾天漫長的旅程,如有過量脂肪、膽固醇融於血液,就會導致諸如腦溢血、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肉類中的毒素還會加重肝臟的負擔,甚至導致肝癌。

可能有人會說,我們的祖先不就是以狩獵為生嗎?對,但那隻是人類進化的一個短暫階段,祖先們更漫長的生存進化方式是對植物果實的採集。你也可能會問,愛斯基摩人不是以食肉為主嗎?對,但這是環境所迫,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平均壽命僅為27.5歲。

其實,人類的素食本能一驗便知:蒙住雙眼的貓,令其聞生肉如活雞後,食慾大增,聞水果則無動於衷;人卻相反,在自然狀態下,感受不到活體動物的香味,只有經過烹調才有反應,對水果的芬芳則十分敏銳,這便是人類素食天性的直覺反應。

將肉食的大量攝取看作經濟水平高的標志,實乃人類的誤解,過度食肉滿足的只是口腹之慾和對飢貧往事的補償欲,卻背離了人類的雜食本性和自然生態位。

最早將人類的地位確立為靈長目,而非食肉目動物的瑞典博物學家林耐曾經說過:「人類的結構,無論從內在或外表看,若與獸類比較,都顯示出,谷、菜、果乃是他的天然食物。」

二、貪食過猶不及,素食有利身體

經常有人問:你為什麼素食?我說:為了其他生命,更為自己健康。聽聽營養專家的告戒吧:脂肪的攝入量不應超過30%,略低於20%有利於健康,即每人每周的食肉量不宜超過500克,若超過1000克,就意味脂肪攝入量超出,而過度攝入動物蛋白和脂肪的結果,導致一系列的富貴病:心臟病、腦血栓、血管硬化、高膽固醇、肥胖症……

我們一貫認為,塊大膘肥就是健康,過去常說,看人家歐美人多壯呀,人家吃什麼長大的,牛肉哇!但是,現代健康標准不是肥胖,而是勻稱。相反,肥胖乃是一種病——肥胖症。WHO不久前公布的人類健康十大危機中,其中一條是:中、高收入國家的大量人群,因飲食過度而有身體過重、過肥(約300萬人)的症狀,在歐美,每年至少有50萬人,是因過度肥胖所引起的疾病而死亡。

素食之後,經常有人不無憂慮地問,營養不足怎麼辦?實踐證明,沒有身體上的任何不適。理論上講,食素,照樣能獲得充分的營養:

首先,素食品中的蛋白質相當豐富,各種堅果、種籽中的蛋白質達30%,穀物約含10%,豆類中的蛋白質含量更高,近40%,是肉類的兩倍,豆皮的蛋白質高達50%,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特別是山區,人們基本素食,卻健康清癯而活力四射,就是因為他們能從其日常進食的穀物、豆類中攝取適量的蛋白質,獲得適當的卡洛里。

人們常常用肉類進補,其實,肉類是各種食物中最缺乏礦物質的食品,豌豆、小麥、燕麥所含的鐵是牛肉的兩倍,幾乎每樣植物中的鐵質都比肉類高;再看鈣質,每百克食物中所含的鈣質(毫克),雞肉為5,牛肉為8,豬肉為12,魚為30,豌豆為71,香菇為125,木耳為207,紫菜為850,無疑,每種植物中所含的鈣質都比肉類高,中國人普遍需鈣,或因愛吃肉而致鈣磷比例失調。

脂肪提供熱量,我們總以為只有肥肉是脂肪,其實,有些植物中的脂肪含量也很豐富,如,核桃,達66.90%;花生達48.70%;芝麻達48.23%;黃豆達20.20%;脂肪酸共有13種,動物性油脂中含6種,植物性油脂中卻含全部,且動物性脂肪為飽和脂肪膽固醇含量高,易引發血管硬化、高血壓、心臟病,並利於癌細胞繁殖;植物性脂肪為非飽和脂肪,能促進膽汁酸排泄,減低膽固醇,避免心臟病和各種心血管病。因此,食素不會營養缺乏且防病,單純攝取動物性食品,卻會營養不良且找病。

再看看世界上的各種食草動物,答案自然不言自明,它們沒吃肉,照樣地活蹦亂跳,特別是我們的麋鹿,以草充飢,櫛風沐雨,冬夏寒暑,無所畏懼。難怪《孟子》中有這樣一席話:孟子見梁惠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三、食素減少毒素,葷腥病從口入

中國古代的很多聖賢智者都提倡清心、恬淡,以粗茶淡飯和素食寡慾為君子的養生之道、處世之道,《呂氏春秋》中稱「肥肉厚酒,為爛腸之食」。現代的素食主義者則警告:「吃肉是個人的慢性自殺,是人類文明的慢性毀滅」。從各方面分析,過食肉類,無異於慢性服毒(農葯、獸葯、激素、色素等):

食肉者位於食物鏈的最高環節,現代農業廣施化肥和農葯,食草動物吃植物即家禽家畜吃飼料、人又以動物為食,人便成為有毒物質高度富集的最後攝入者。

毋庸諱言,植物上有農葯殘留,但美國愛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肉類中的DDT等殺蟲劑殘留物的含量是植物的13倍,即食肉者身上的農葯殘留量可能比食素者高出13倍。

商家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刺激畜禽生長,強迫餵食、注射荷爾蒙、在飼料中加開胃葯、抗生素、鎮靜劑、防腐劑(這類含硝酸鹽的肉,喂貓都很危險)等化學葯品,根本不顧這些化學物質的致癌作用,這樣的肉,您還願意吃嗎?

近年,一些國家開始嘗試農場化飼養動物,盡量福利地對待畜禽。事實上,絕大多數圈養動物還在擁擠、黑暗、骯臟環境中苟延殘喘,惡劣的養殖條件會導致動物憂郁成疾,動物身體的畸形和惡性腫瘤不乏其例;這樣的肉,您還願意吃嗎?

動物被虐殺時,因驚嚇刺激,體內生成大量毒素,隨著生命停止,身體的排泄功能、解毒功能都停止了。屍體中的蛋白質迅速凝結,產生一種能自我分解的變性物質——屍毒,屍毒完全殘留在血液和肌肉組織中,因屍毒存在,肉類容易腐敗,這樣的肉,您還願意吃嗎?

美國是世界上肉食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過度肉食,在每兩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死於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每六人中就有一人身上有絛蟲;每十名婦女就有一人得乳腺癌;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人得糖尿病;

㈣ 身高和壽命有關系嗎為什麼我看到新聞上好多數據都是長壽的人大多數都是身材不高的人

身材高大的人,心臟工作比身材矮小的人要累。身體內各器官供給也比正常人運輸距離長。

㈤ 打球還是跑步,哪種運動讓人更長壽100萬人的調研數據出來了呢

運動有益健康,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了,也得到了科學研究的證實:無論參加哪種形式體育鍛煉的人,只要能夠定期參加,總比那些從不運動的人更健康也更長壽。同樣的運動時間,同樣的運動強度,哪種運動更有利於健康與長壽,這個問題卻常常被大多數人忽視。最近,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這個問題。研究團隊一共調研了超過100萬人的日常運動形式,將他們的運動方式分成了8大類,包括了:團隊運動、騎自行車、有氧體操、散步或快步走、慢跑或快跑、娛樂運動、冬季運動或水上運動和其他無法歸類的運動等。

至此,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朋友之間相約一塊打球,要比一個單獨進行跑步或快步走訓練,更能使人獲得愉悅、健康和長壽。如果選擇球類運動,最好能夠參加那些身體對抗較少的運動形式,這樣還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由此可以看出,像打網球、羽毛球和乒乓球這類的揮拍類運動,是促進身心健康較理想的一類運動形式。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從事哪種運動形式,把握一定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運動時間或強度不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運動時間過長或運動強度過大,反而會損害大家的健康。多長時間的運動最佳呢?該項研究也給出了建議,每次45-60分鍾是最適宜運動的時長,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是一致的。

㈥ 脾氣暴躁的人能長壽的比例是多少

脾氣暴躁的人致癌率很高,康復非常困難,平均壽命要短yi xie

㈦ 長壽村如皋市百歲老年最新數據多少。

上次看報道據說有 三百多名 還是不到三百名的 大概是這個數吧

㈧ 有長壽潛質的人,通常會有哪3個「慢」特徵

人到中年之後往往會格外的注重養生這件事。尤其是45歲之後的人,更是應該把握住這個好的享受時機。可是年齡的增長,身體開始走向衰老,從那個各項機能衰退,我們也比較容易會遭到一些疾病的入侵,而且在年輕時期,我們的一些壞習慣所招惹的毛病也會慢慢的顯示出來。但事情有正確的方法,這個時間有一些長壽潛質的人本身存在的一些特徵也會慢慢的顯現,若是還能夠繼續保持的話,其實也會是長壽更加的青睞於你。



一說到長壽養生,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些老年人應該做的,其實現在一些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出現年輕化,就拿心腦血管疾病來說,很多人覺得這是老年人的專利,殊不知一些年輕人患上這類疾病的比例,也在逐步的上升,這也在提醒著我們,在平時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健康,注重養生

㈨ 運動員真的不長壽嗎調查過沒有。有數據嗎運動員與民眾的比是多少,有這些數據回答問題才有說服力!

按照事實 其實要看什麼類型的運動員 什麼水平的運動員 要說難以長壽的 還是葯量大的
其他的都不容易影響壽命 最多是留下勞損型疾病

㈩ 中國那個城市最長壽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實際上,江蘇如皋、湖北鍾祥、廣西巴馬作為中國六大長壽之鄉中的3個(另3個為四川樂山市、遼寧遼陽興隆村、新疆克拉瑪依),均超過了聯合國規定的長壽之鄉的標准:每10萬人中擁有百歲壽星7.5人。
目前,江蘇如皋已擁有百歲老人209位,總人口為145萬人的如皋成為中國百歲老人總數最多的縣級市;湖北鍾祥有100歲以上老人71名;廣西巴馬則於上世紀90年代被國際自然醫學會宣布為「世界長壽之鄉」,現在百歲老人為78人。
與會的中國老年學會會長張文范等專家認為,盡管三地的長壽之道不盡相同,但良好的自然環境、悠久的敬老傳統和長壽文化、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健康的飲食習慣與長壽食品是普遍的長壽之道。專家們倡議,「百歲人生不是夢,健康方式每一天」,長壽之道實際上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
如皋地處長江下游北岸平原,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作為世界知名長壽之鄉,如皋不在高寒地帶,也不在偏僻山區,而是地處江海平原、中國沿海經濟較發達地帶。專家們認為,研究如皋的長壽經驗更具有普遍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一億三千萬,占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老年人口將超過4億,佔到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近年來,老齡問題已引起中國整個社會的關注,老年人的健康長壽之道也成為專家研究的課題。

閱讀全文

與長壽的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掌上營業廳查養老金 瀏覽:365
養老金失蹤停發怎麼辦 瀏覽:261
90歲以上男演員名單 瀏覽:242
中專技校體檢是檢查的什麼 瀏覽:92
濟南三甲體檢多少天出結果 瀏覽:163
體檢報告鏈接怎麼下載內容 瀏覽:249
小三陽能活到80歲嗎 瀏覽:494
福州晉安區附近老年大學 瀏覽:339
長壽幼龜吃什麼 瀏覽:282
晉城給父母撫養費一般給多少 瀏覽:106
居民養老保險和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有什麼區別 瀏覽:205
孝敬父母的心得體會600字 瀏覽:275
PS給老人如何修 瀏覽:513
怎麼可以轉養老保險 瀏覽:509
孩子沖父母咆哮時父母該怎麼做 瀏覽:863
重陽節在當時有什麼風俗 瀏覽:157
退休工資退回 瀏覽:42
日本老人養老成本為什麼高 瀏覽:895
老年人健身操盤視頻 瀏覽:271
農村養老雲南已滿60 瀏覽: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