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梅艷芳怎麼去世的
梅艷芳(Anita
Mui),中國女歌手、演員。1963年10月10日出生於香港,2003年12月30日凌晨因子宮頸癌病逝香港,得年40歲。1968年五歲的梅艷芳開始跟著媽媽所創辦的錦霞歌舞團走唱公園、街頭、歌劇院。1982年憑借《風的季節》獲得第一屆新秀歌唱比賽冠軍,就此步入娛樂圈,成為香港八零年代最受歡迎的女藝人。
從梅艷芳去世那天開始,其母因女兒死後留給自己的財產太少,就此和梅艷芳生前的經紀人王敏慧、好友劉培基展開了歷時半年的遺產爭奪戰。而在梅艷芳去世4個月後,曾經騙過梅艷芳錢的同胞哥哥梅啟明在接受電台采訪時,表示梅艷芳並不是病死的,而是有人謀財害命。此後,梅啟明不斷爆出各種有關梅艷芳死因、遺產、保險存在蹊蹺的說法。在這期間,他曾質疑保險公司賠償存在問題而專門召開記者會,幾次聲稱梅艷芳死因不明並在梅艷芳治療的醫院門口以及靈堂前掛起橫幅聚眾示威。
參考資料:
http://ent.sina.com.cn/s/h/2006-01-02/0200947725.html
Ⅱ 什麼是HPV
HPV病毒是人類乳頭瘤病毒的縮寫,是一種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主要類型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HPV16和18型長期感染可能與女性宮頸癌有關。
該病毒主要感染區域有人類表皮和粘膜鱗狀上皮,至今已分離出130多種,該病毒只侵犯人類,對其它動物無致病性。
(2)90歲老人子宮頸癌擴展閱讀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屬於乳多空病毒科的乳頭瘤空泡病毒A屬,是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目前已分離出130多種,不同的型別引起不同的臨床表現,根據侵犯的組織部位不同可分為:
⑴皮膚低危型:包括HPV-1、2、3、4、7、10、12、15等與尋常疣、扁平疣、跖疣等相關;
⑵皮膚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與疣狀表皮發育不良有關,其他還與可能HPV感染有關的惡性腫瘤包括: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⑶黏膜低危型:如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與感染生殖器、肛門、口咽部、食道黏膜;
⑷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與宮頸癌、直腸癌、口腔癌、扁桃體癌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HPV病毒
Ⅲ 女性常規體檢有哪些女性體檢除了常規檢查還需要什麼
定期體檢是及早發現疾病、預防疾病的最佳手段。對女性來說,一生中隨著年齡增長,生理上的變化會導致不同疾病易發,情況比男性更為復雜,體檢更有必要。
未成年:有症狀時做B超
中小學生在校體檢男女差別不大,由於未發育成熟,因此很多家長認為這個時期只需完成在校體檢即可,無須做女性相關檢查,其實這是一個誤區。臨床上,有的女童腰圍明顯增粗,家長以為是吃胖了,沒有在意,後來發現孩子像妊娠一樣,才帶她到醫院檢查,結果是卵巢腫瘤。所以,未成年女性雖然一般不做針對女性方面的體檢,但若出現腰腹明顯變大、劇烈痛經、腹部摸到包塊等情況,就要考慮盡快做額外的體檢。一般來說,腹部B超檢查,就可以發現卵巢腫瘤、子宮畸形等幼年時期也會發生的疾病。
另外,女性尿道口比較短,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某些腎炎兒童多發,如果常規檢查尿常規,就能及早發現血尿等情況,避免惡化到尿毒症。因此,尿常規是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體檢都不能忽略的,臨床上有10%~20%女患者的疾病是在尿常規中首先被發現的。
18~35歲:重點婦科檢查和HPV排查
這個階段女性逐漸步入社會,大部分人開始有性行為,此時學校、單位體檢集中在體重、血壓、視力、耳鼻喉和常規實驗室檢查項目,對女性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只要有過性生活,女性都應該做婦科檢查、白帶常規、宮頸刮片和子宮附件B超,有條件的最好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測(TCT)排查宮頸癌,這些檢查可以發現早期子宮頸癌、子宮肌瘤以及陰道炎、宮頸炎等疾病,及早治療。長期陰道炎、性生活開始早、性伴侶多的女性,可以加做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檢查(HPV-DNA),若其結果持續呈陽性,就需要特別注意,把TCT改為半年一次;如果HPV和TCT均為陰性,則可以延長到兩年查一次TCT。
這一年齡段並非乳腺癌高發期,每年常規外科觸診和B超相結合就可以了。很多女性體檢時發現乳腺增生,便急著找醫生治療,其實,多數增生屬良性,跟月經周期有關,不一定非要治療,也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定期復查並結合乳房自查即可。
血脂、尿酸水平與年齡、飲食等相關,體形不胖、喜好青菜水果、吃肉較少的女性,不一定要將這兩項列入檢查,但要注意血常規中紅細胞、血紅蛋白數值,年輕女性較易患貧血。
35歲~50歲:關注乳腺、宮頸、甲狀腺和雌激素
乳腺癌從35歲起進入高發期,除了外科觸診和B超,體形肥胖、有家族史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鉬靶攝影。如果因為經濟或其他原因,也可以選擇彩超,它能比紅外線乳透更清晰地顯示乳腺內部和腫瘤情況,是一種重要而方便的早期診斷乳腺癌手段。
宮頸癌此時開始進入高發期,一定要把宮頸癌檢查作為最重要常規項目之一,方法上主要是婦科檢查和TCT,若平時存在性交後出血現象,一定要告知醫生。
甲狀腺疾病女性比男性高發得多,而且甲狀腺位置比較深,剛發病時症狀不明顯,一般人很容易忽略,所以,三四十歲的女性最好能常規做甲狀腺B超檢查。
現代女性絕經有年輕化趨勢,不少人在50歲前就有潮熱、煩躁、月經紊亂等症狀,可能是卵巢早衰的表現,體內雌激素水平持續降低將會對全身造成不良影響,也容易引起骨質疏鬆,這都需要女性常規檢查性激素才能發現。
另外,隨著年齡不斷增加,尤其是45歲後,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惡性腫瘤等發生率逐漸升高,女性要對血壓、大便常規、血脂、血糖、尿酸、腹部B超、骨密度、腫瘤標志物等愈加重視。
50歲後:注意子宮內膜癌、骨質疏鬆、心血管和糖尿病
子宮內膜癌是一個50歲以後多發的婦科病,特別是不孕、不生育或者生育年齡晚、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女性,要特別注意。每年必須通過B超看看子宮情況,如有可疑,還需要通過刮宮活檢看有沒有變異細胞,或做宮腔鏡作進一步檢查。
絕經後女性隨著雌激素水平在體內驟然下降,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骨密度也是重點檢查項目之一。
老年女性軀體疾病的發生率跟男性趨向一致,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也進入高發期,對此,女性不僅要在醫院檢測血壓和血糖,有條件者最好在家中購置相關儀器,定時檢測。
頸部血管監測可以了解血流情況,看看頸部血管內有沒有斑塊形成,若有斑塊容易造成腦梗等,腦超則是檢查腦部的供血情況,兩者可交替檢查。
Ⅳ 二價,四價和九價HPV疫苗有什麼區別
一、HPV是什麼?一定要打嗎?
HPV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根據他的致癌性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而宮頸癌就是由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所引起的。目前,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是僅次於乳腺癌的,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發布全球約每10萬人中就有7人因宮頸癌死亡。它的發病高峰期在30歲-59歲,整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但可觀的是,宮頸癌是目前唯一的一個病因比較明確而且可以預防的“癌症”。大家可一定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