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華裔50歲

華裔50歲

發布時間:2020-12-31 09:33:19

『壹』 她是一名華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各地,人淡如菊是一種怎樣的性格特質

「人淡如菊」的華裔女建築師

她是一名華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並在白宮接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親自授勛。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她--就是林瓔。

林瓔印象:出自名門卻人淡如菊

林瓔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幾年的事情。似乎每當述說她的背景時,都要提起那個顯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從未謀面的姑母、民國第一才女、我國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築科學教育的女建築師--林徽因。的確,林瓔繼承了這個家族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華。
如今,50歲的林瓔依舊透著書齋學子的單純。面對媒體,她不願過多上鏡;當有人走近她索取郵件地址時,她警惕地向後挪開身子,拒絕來者要求。林瓔的長相也確實和中學時代的林徽因有幾分相似,人淡如菊,濃濃的書卷氣質。
林瓔的父親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個性倔犟,才華橫溢而心想事成。林瓔的才情,正是和姑媽林徽因一脈相承。
林瓔雖出自名門,卻並不膚淺和浮躁,這在她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的人和設計作品都展現了勇氣,沉著智慧,朴實無華,沒有過多的設計痕跡,沒有浮誇的裝飾,運用來自大自然的靈感去設計,不去破壞,而是成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 「月相」「成行的蘆葦」「雪崩」等眾多設計作品,都流溢著一種寧靜、優雅而潛流的美,一種無聲思考的美,一種充滿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歲設計越戰紀念碑

林瓔雖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滿才華和曲折的人生卻開始得驚天動地。1980年秋天,美國國家建築家學會為越戰紀念碑在全國范圍內徵集設計方案。還在耶魯大學建築系讀大四的林瓔,在大師雲集的1421個設計方案中,以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限力量的設計作品脫穎而出。一個評委會委員說:她的作品很簡約,但是越看就越覺得它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是永恆的紀念碑。
林瓔的設計引起了廣泛爭議。退伍軍人協會卻表示不滿,有人認為,這座紀念碑是對戰死者的不敬,紀念碑本該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陣亡者的名字應該按照英文字母的順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們戰死的時間排列;甚至連林瓔是一位華裔也成了問題,他們從政治上施加壓力,要求評審委員會更改原設計。在最後的決定會議上,林瓔堅持不改,以其獨有的倔犟和勇氣贏得勝利。
林瓔一夜成名。曾經飽受爭議的越戰紀念碑,如今已成為美國華盛頓最吸引人的建築物之一。有人說,林瓔設計的紀念碑已經成為美國人的「哭牆」。其實那不準確,數不盡的美國人來到這里,攜來的不僅僅是眼淚,帶走的則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記憶地圖」:第五座紀念碑為環保而建

如果越戰紀念碑體現了無聲的奉獻精神,那麼她之後的很多作品都是無聲卻自然的詩。林瓔說,雖然她生長在一個幾乎遺忘了中國傳統的.環境里,但她卻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東方式的審美對她的影響。她說:「從學生時代起,我對東方建築的興趣就遠勝於歐洲建築。」
從越戰、民權到女權、印第安人,林瓔為美國設計了4座具有標志意義的紀念碑。第5座紀念碑「什麼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選題:環保。
「什麼在消逝,空屋」並不是一座建築物,而是一個呼籲保護瀕危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大型聲音及多媒體互動裝置。它被安置在北京當代藝術中心的地下展廳。游覽者手拿一塊有機玻璃正對地上的投影設備,那些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就會在眼前一一呈現:有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的象牙喙啄木鳥,有正在消融的北極上孤單的北極熊,有大西洋里變得越來越小的鱈魚,還有已經滅絕的北美信鴿。
「什麼在消逝·空屋」計劃將至少持續十年。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路,把屬於他自己的記憶或者是父輩們的記憶中的事物添加到這張「地圖」中……將2050年時人類可能面臨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展現出來,繪制出一張屬於未來的「地圖」。
林瓔用她的設計和藝術來呼籲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正如她所說,紀念碑的存在,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麼是意義,而不是「丟掉一些東西,又丟掉另一些東西」。(2010年3月1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改)

『貳』 義大利倫巴薩大區有多少華人

義大利倫巴底大區居住的華人大約為8萬人。其中,男性佔50.5%,女性佔49.5%。米蘭、回蒙扎和布里安答扎,為倫巴底大區主要華人聚集區,大約有4.7萬人。
據報道,倫巴底大區居住的華人,絕大多數人在義大利生活已超過10年以上,超過10%的華人年齡在50歲以上。在該地區生活的華人,6000多人的月收入超過2500歐元。

『叄』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中,獲獎時年齡最小的是誰

李政道
曾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匯總如下: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內貝爾物理學容獎,時年31歲。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美籍華人,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0歲。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高行健:1948年生於江西,獲獎的同年加入法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52歲。

『肆』 至今已有幾個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分別是誰

10位
1、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1962年加入專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屬物理學獎,時年31歲;
2、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獲獎時為中華民國國籍,1964年加入美國國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3、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祖籍山東日照,在台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4、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中國台灣,在台灣讀完中學和大學,1986年獲諾貝爾獲化學獎,時年50歲;
5、達 賴:1935年生於青海,中國國籍,198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
6、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
7、崔 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獲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8、高行健:1940年生於江西,在大陸讀完中學和大學,獲獎的同年加入法國籍,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年60歲
9、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200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年56歲。
10、高錕: 1933年生於上海,美籍華人,2009年獲得諾貝物理學獎,時年76歲

『伍』 我們華人可能當美國總統嗎

美國的人當總統有幾個條件,當然,這個順序不是他們的原文。

一,本國的人。這是一定的專

二,在一個地方居住屬達到十年,而且住房近二年沒有更換過。這一條有點意思。

三,是全國公認的大民族,而且此民族人數要在全國佔百分之二十(或者是三十?我記不太清了,你可以去查查)。如果中國人在那裡佔了太多,那裡的人也沒辦法不允許當吧,怎麼說中國人繁殖力都很認人無語,你可以期待下。

四,以前不說,現在要求有一定的資產了。這個「一定」倒底是什麼概念,我們中國人應該想像不到,反正絕對不是個小數。

其它的有很多,明文規定的,但你也不會感興趣了,我也就記了這么多。

哦,還有個暗的,好像是排斥混血人當總統,當然,本土混血人沒什麼,所謂本土混血人就是他們國家裡的白人和黑人生的。

基於以上幾點啊,中國人想當美國總統,有可能,但你這輩子看不到,美國里的中國人還太少。

『陸』 美籍華人,女50歲了,在美國有車有房有工作,以後是回國養老好還是留在美國養老比較好

《生死約》:長路漫漫,芳草萋萋,生生死死,衷情難寄。肝腸寸斷的苦等,捨生求死的別離。是天的不公,是命的捉弄,是死的苦鬥,是生的抗爭。曠古未聞的前世生死約,將留下多少字字蹄血的斷腸聲。

『柒』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

到目前為止,有八位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按獲獎時間順序為:內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美籍華容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1歲;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美籍華人,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35歲;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年40歲; 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美籍華人,1986年諾貝爾獲化學獎,時年50歲; 朱棣文:1948年生於美國,美籍華人,1997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49歲; 崔 琦:1939年生於河南,美籍華人,1998年諾貝爾獲物理學獎,時年59歲; 達 賴:1935年生於西藏,中國國籍,1989年諾貝爾和平獎,時年54歲; 高行健:1948年生於江西,獲獎的同年加入法國籍,2000年諾貝爾獲文學獎,時年52歲。2008年,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與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國人馬丁·沙爾菲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捌』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哪幾位

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五、李遠哲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台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於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崔琦

網路—屠呦呦

網路—李政道

網路—楊振寧

網路—李遠哲

『玖』 華人在美國受到的待遇

現在真的很復多人以留學的制名義過去,然後就不會來了,然後再慢慢的爭取美國公民的身份。我個人認為在美國真的很好生存,你剛到那邊就先租個房子吧,在唐人街的房子很便宜的,美國吃的東西也很便宜的,就算你是在餐廳里打工,你也不會覺得生活有什麼很大的問題,買二手車也很便宜。美國黑人真的挺討厭的,當然我只是說一部分人,好人還是有的,一般打工就是7-8美金一小時,一般在餐館打工都有小費的,剛開始一個月應該能拿2000美金,生活絕對不成問題了。
以你的年紀,在美國大有機會的,注意不要太相信他人,特別是中國人,雖然我自己是中國人,但是我不得不這么說,還是靠自己比較好,好好拼搏吧,美國不像中國,到處都要關系,在美國,只要你願意付出努力,總有一天會出成績的,我就先說這么都,如果有什麼問題你再問我吧

『拾』 50歲的美籍華人能不能在中國找工作

肯定能的。
首先就看你自己具備什麼能力,其次要看你是否不那麼有所謂莫名的優越感而看不上自己找的工作。

閱讀全文

與華裔5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師長的播音稿 瀏覽:520
地藏菩薩是孝順 瀏覽:723
靜靜發呆得老年痴呆 瀏覽:927
70歲到80歲的男人 瀏覽:499
養老院有意願者服務 瀏覽:547
老年人總是腰酸吃什麼葯 瀏覽:922
兒子真孝順老太婆 瀏覽:513
正處級60歲 瀏覽:253
六安養老金發放基礎數多少 瀏覽:918
養老金不能按時到帳 瀏覽:136
15年退休金能拿多少錢 瀏覽:670
何鴻燊老年痴呆 瀏覽:851
8月退休按那年平均工資 瀏覽:137
君山哪個小區最適宜養老 瀏覽:621
老年痴呆症衣食住行 瀏覽:184
孩子指責父母憑什麼管她怎麼辦 瀏覽:545
硚口區老年大學官網 瀏覽:105
廣州市越秀區僑頣園養老院 瀏覽:452
海陽的養老金怎麼查 瀏覽:962
成都聖約翰養老中心怎麼樣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