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主要的三種養老模式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的傳統養老模式主要有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1、居家養老:按字面意思,就是選擇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傳統養老方式。2、社區養老:老年人在家庭居住與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社區居家養老彌補了家庭養老的不足,但社區養老功能不全、服務能力不強的現象也普遍存在。3、機構養老:是指國家、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舉辦養老機構,為老年人集中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一種養老服務模式,包括養老院、養老公寓等多種類型。機構養老將是未來養老的一大主體方式,適合比較喜歡熱鬧的單身老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2. 目前我國的養老模式有哪幾種
法律分析:居家養老,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社會養老,城鎮和農村均由社會福利機構負責養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社區居委會、街道辦開辦的養老機構、托老所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3. 養老模式有哪幾類
我國養老模式主要分為三種,即家庭養老、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這三種模式共同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9073」養老格局。其中,90%的老年人選擇以家庭為基礎的居家養老,與子女共同生活;7%的老年人依託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接受日間照料;而3%的老年人則通過機構養老得到保障。
1. 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反饋模式。在經濟供養方面,它以家庭為單位,通過代際間的經濟轉移實現保障功能,完成保障過程。父母養育子女,子女贍養父母,這種模式在每兩代之間形成互惠均衡的互動,家庭內部自然形成一個天然的養老基金繳納、積累、增值和給付過程。
2. 社區居家養老
社區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根據我國民族生活習慣,選擇在家中度過晚年的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模式以社區為平台,整合社區內的各種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其中,創辦老年食堂是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的重點和難點。
3. 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社會養老的專有名詞,指的是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這些機構可以是獨立的法人實體,也可以是醫療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組織、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的部門或分支機構。
法律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於父母子女間的撫養和贍養義務,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關於社會保險和養老保險的規定。這些法律規定保障了老年人在不同養老模式下應有的權益。
4. 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
1. 「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
2. 公租房社區的養老模式。
3. 「三位一體」社區養老服務模式。
4. 「互助型」養老模式。
5. 「時間儲蓄」契約模式。
6. 政府購買服務模式。
7. PPP模式。
8. 網路化居家養老模式。
9. 智慧養老模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條,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第十條第一款,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