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爸媽腦梗,大小便不能自理,是在家照顧老人,還是送養老院
爸媽腦梗癱瘓,是送去養老院合適還是自己伺候合適?
這個問題包含了提問者的糾結和尷尬。我有親身經歷,糾結的就是常人所想的,爸媽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我們長大,現在他們老了,卻把爸媽送去養老院,害怕被譴責被口水淹沒。還怕被罵是不孝的行為,是終結老人性命的儈子手。尷尬的是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難處,特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既要工作還要管孩子還要照顧老人,恨不得一個人當成仨人用。但我們不是超人,親情重要,家庭工作生活金錢也都重要。
我的老母親是在2014年她84歲那年腦梗癱瘓的,我們家孩子少,就我跟姐姐姊妹倆個,姐姐年輕時候就出去工作就在工作的城市安家了,老母親這一癱瘓,照顧的重擔都在我身上。當時我還在工作,病情緩解後不得不送去養老院待了三年,這三年裡,我每隔二天就會做些她喜歡吃的菜送去,順便陪陪她,坐輪椅到外面的花園里走走,看看外面的風景。2017年春節前,老母親由於腦萎縮厲害,記憶大不如前,身體機能也在逐步退化,養老院的飲食和護理已經不合適了,於是我把她接回家自己照顧。現在我就是專業的護工,今年老母親89歲也已經認不出我,總把我當成護工保姆。照顧老人的辛苦自己知道,每天面對一個失能失智老人,沒有道理可講,也沒有白天黑夜,只要她高興,想吃的時候就得端出來,想睡的時候就是坐著也照樣睡得香甜。趟床上睡覺的話,每隔二小時就得翻身,害怕長褥瘡。由於沒有牙,飲食上既要軟爛還得有營養,得花時間慢慢做,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在這不啰嗦了。
言歸正傳,自己的爸媽自己心疼,只要你心中有愛,不管是在養老院還是在家裡,你都會做得很好!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衡量,到底是送去養老院合適還是自己照顧合適。至於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閑言碎語就不用去在意,自己做到良心無愧就好!
我覺得這個還是因人而異吧。
但前提是,不能僅僅因為把爸媽送養老院就自認為,或者是認為別人是「不孝」。
我們早已應該擺脫和放棄這種板上釘釘的、刻板僵硬的「愚孝」觀念了。
如果自己沒有其它的家庭負擔,工作和生活又能夠合理安排,那麼親自照顧雙親肯定是最佳情況,因為畢竟是自己的父母,照顧起來只可能比別人更加用心投入,無怨無悔。
但如果自己實在分身乏術,那麼將父母送進養老院也未為不可。當然不是說送進養老院了,就「無事一身輕」了,除了提供經紀上的必要支持,平時應該做到的關懷呵護還是應該做到的。
一切一切的出發點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基礎上,為父母的生活給予最好的處置。
這也不枉為兒為女一場了。
我覺得送養老院比較好,要選擇條件好的,離家近點的,你早上、晚上、休息曰、節假曰,家裡的其他成員隨時都可以去看和幫助護理員做一些護理老人的事情,平時家裡做什麼老人喜歡吃的或者是因老人身體在哪方面有點小變化可以隨時增加營養和葯物作到早知道、早補充,不管老人的智商現在什麼樣,不管老人是否能聽到,你要把老人當成正常人一樣培他們說說話、聊聊天,說說家裡的事、工作的事。不要把老人送老養院除了每個月給送錢,再找兒女都找不到了的作法,要時時的想著外面還有家人呢。這樣你可以正常上班工作,放鬆身體和精神,不至於讓 社會 淘汰,爭加收入,因這種情況用錢是比較多的。我是一個老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我的兒女身心 健康 快樂,用錢僱傭別人來孝敬父母,兒女看著,這是最好的了,我不希望我的兒女因為我脫離工作和 社會 。兒子不要讓我惦記、想念他們是我最快樂的事,沒等到想呢兒子就來到我身邊這是我最高興的時刻。所以朋友要把對老人的『孝』轉變一下方式,利用 社會 給予我們的福利、利用好我們的錢實現孝的本身。
我去年在武昌醫院看見過一個老頭80+歲,除了嘴能動哪裡都不能動,全天就靠一個護工伺候,但是老人絕食,一定要兒子來伺候,要回家,沒辦法,兒子來了餵了一頓飯,又匆匆的走了,病房裡的人都指責兒子不孝!然後幾天沒看見人影,最後我們見過一次兒子才知道,原來他老媽突發病,一直住在另一家醫院的重症監護室,還不敢讓老頭知道!以後我們老了,這種事情更多,所以不要輕易指責,誰也不知道別人的難處!
我母親79了,因腦梗、腦萎縮、中風等病導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們兄弟仨因大弟開計程車,為安全著想就沒有要他護侍,我和小弟分早上、中午、晚上輪流護待。我們認為還是自己護侍好!一讓老人有安全感,至少讓老人知道兒女沒有嫌棄她!二自己也放心!不會讓年邁的老人看人家的臉色受人家的氣!
我能題解父母 同時病了當兒女的無奈,年前我重感冒急性喉炎急性氣管炎急性咽炎,醫生讓住院,我沒住,就在門診治療,發燒一個禮拜,結果我爸也重感冒,沒治好住院了,大年三十在醫院度過,我哥伺候,這幾天我媽也病倒了,我老公為了照顧我,自己也病倒了,我病沒有完全好,就回來照顧老人了,回來家裡整個都亂套了,飯都吃不到嘴裡,爸在醫院心臟出現了問題,媽在家裡爬不起來……這才幾天時間啊,想想下二位老人長期病了咱辦?難道為了照顧老人其他親人都不要不管了嗎?何況以後獨生子女都有4個老人,更是難上加難?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人同時病了……
我就說我自己哈,我是獨生子女,朝八晚五,午休一個半小時,我肯定會照顧我的母親,我不會送媽媽去養老院,我怕她晚上睡覺害怕,我怕工作人員對待有病的她不耐煩,我真的不敢想媽媽老了以後沒有我在身旁她是多麼害怕和無助!
我老爸是去年12月中旬住院也是腦梗,現在出院在家,白天請護工照顧,晚上是我護理,不能下床長期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照顧老人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實誰都知道,照顧老人是比較辛苦,做為兒女必須孝敬。
就是想送養老院也要有錢啊。我在三線城市,是獨生女。我父親腦溢血後生活處於半自理狀態,在養老院,每月所需各種費用7000元左右。
❷ 一個老人左邊不能動了,把他送到養老院一個月大概多少錢
根據敬老院的規格不同,費用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選擇的是基本服務的敬老院,每月的費用大概在1000元左右。但若是需要更多專業護理服務的高級敬老院,每月的費用可能會更高,達到幾千元。
一般而言,基本服務的敬老院會提供日常生活的基本照顧,包括飲食、起居、清潔等。而高級敬老院則會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例如醫療護理、康復訓練等,這些都會增加額外的費用。
當然,這些費用還可能受到地理位置、服務內容以及老人的具體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具體的費用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
選擇敬老院時,建議先了解清楚相關服務內容和費用,然後根據老人的實際需要來選擇合適的敬老院。同時,也可以咨詢其他家庭的經驗分享,以幫助做出更好的選擇。
另外,除了基本的費用之外,還可能有一些額外的開銷,例如葯品費用、特別護理費用等。因此,在選擇敬老院時,最好能提前了解清楚所有的費用情況。
最後,敬老院的選擇是一項重要的決定,需要充分考慮老人的需求和舒適度。在決定前,可以多走訪幾家敬老院,實地考察環境和服務,以確保選擇最合適的場所。
❸ 去養老院照顧好老人不能動了+敢去嗎
1. 老了走不動了,最好不要去養老院,找個40多歲的保姆在家照顧就可,不過身邊一定要有一個子女陪著,還要裝上監控攝像頭,因為保姆和你單獨相處時,都不敢保證決對安全,並不是說保姆都不好,關鍵是你不能走動了。
2. 為何說老了走不動了,不要去養老院呢?並不是說養老院不好,現在的養老院各方面基本都已經改進,住宿和伙食生活條件及人性化管理都有所提高,不過那是對能動能自理的老人而言,對不能走動的老人就難說了,你試想一下,不能走動的老人價錢一定高,每月至少八千元以上,而且還要根據你的身體狀況而定,需要服務項目多的還會增加錢。
3. 負責照顧你的員工也不會把你當做親爹親媽一樣照顧的,因為她們是拿月工資的,只是按要求盡一份本職工作而已,萬一你不小心說錯話或得罪與她,她就會給你使點小性子,你棄不是要受點罪了,告狀都沒用,你說你給了高價錢了,她就應該好好照顧你,可是你給的錢是交養老院的,又沒交給服務員本人,她們每月的工資是多少,也是有規定的,可是你又不知道,除非你另外單獨再給照顧你的服務員小費,那她一定會看在錢的面照顧你好點。
4. 總之,到老了走不動了,最好的歸宿和養老,就是有子女們照顧,一家人有老有小,即幸福,又美滿,眾所周知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即使臨終也不後悔來這美麗的世界走一遭,祝願老年人都幸福美滿!
5. 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把養老問題放在子女身上是不現實的。我的想法是,能自理還是自己在家好。現在的物流敏中很方便。米、油、鹽、菜都可以送到家,自己燒煮是沒問題的。你還可以清家政服務。如果不能自理,就要看個人的情況啦。可以請住家保姆。可以去養老院。 那就快到人生的終點啦,一切都不重要啦。不去,打死都不去!我是不會選擇去養老院的。
6.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我是個愛干凈的人,由於職業原因,經常去養老院、老年公寓等,那些個地方,確實,目前條件蒸蒸日上,相信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可是,再怎麼好,再怎麼誇上了天,我還是覺得不能滿足我的潔癖。而且,進那裡個人,不是每個人都講衛生,老了,也管控不了自己,任憑風吹,甚至有難聞的味道陣陣飄來,每次去敬老院,我都吃不飽飯。我也恨自己,怎麼會這樣呢?老了,生活方式並不是唯一的,並不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既可以選擇在家,也可以選擇去敬老院等處所,因人而異,反正我不會去養老院。
7. 到哪一天真動彈不了,又沒人管你,那就坐等待斃,也算壽終正寢了。老了走不動了!我不會選擇去養老院!我在養老院工作過兩個月,因為看不管裡面的黑暗,也怕得罪那裡的護工,也不想跟她們吵架,我最後只有辭職了。
❹ 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養老院會收嗎
是可以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養老院也是收的,只是因為一般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都需要醫療服務,選擇養老院的時候需要更多考慮其醫療設備條件。
❺ 在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應該怎麼養老
雖然說起來有些心酸,可是除非躺在床上不能動,他們只能自食其力。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一直都是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可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特別好的方式能夠幫助農村老人養老。自食其力,或許是唯一的路。
我一直都在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也希望生活能夠在未來幾年時間里出現轉機。或許在未來我能撐起父母養老的希望,可是現在我還沒有這個能力。
人生總是有太多無奈,努力賺錢吧,誰都不容易。
❻ 養老院一個月多少錢
要看你養老院的級別!有的城市也分好多級別的能動的和不能動的收費標准不同!環境好的地地理位置好的肯定貴些!我自己的媽在養老院每月五千多元。
❼ 我4000退休金,每月能存3000,無兒無女,去世後,我的錢怎麼辦
老人無兒無女,每月有退休金,銀行里有存款,如果老人意外去世這些錢該怎麼辦呢?老人去世後存款歸繼承人所有,如果有遺囑應按照該遺囑執行。
如果老人無兒無女,一個月有四千元的養老金,每月能存三千元,等老人死後他的錢會按照繼承法規定分配。如果老人有遺囑,會優先按照遺囑執行。
❽ 30歲了還不結婚、不生娃,這代年輕人將來如何養老
可以有三種方式選擇:去養老院、住養老社區、組養老互助群。
其實,養老問題不只是無子女的人要面臨的問題,即使已有子女的父母,隨著子女對養老觀念的改變,父母老了以後也要面臨同樣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我說說這三種養老方式給我的感觸。
住養老院的舅姥爺
我的舅姥爺因為患有帕金森,家人把他送進養老院生活。養老院每月6000元,因為舅姥爺是一個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特殊護理,所以收費相對高一些。
我和我媽去探望他的時候,總感覺他情緒很低落,工作人員只能保證舅姥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不會特別關心他的心情。所以他每次看到我們的時候就顯得很高興,我也願意陪他說話,哄他開心,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他還會掉眼淚,眼裡充滿了不舍和委屈,也期待著我們能再來看他。
我感覺,人一旦住進養老院,有子女的老人比無子女的老人除了多一份對子女的期盼,其他的區別並不大,總有一種被親人拋棄的心情,更談不上享受晚年生活,所以我將來老了除非迫不得已,不會選擇養老院度過餘生。
同我媽參觀養老社區
現在很多保險公司都開設了養老社區的服務,我爸媽買保險的這家保險公司也有這樣的服務,他們有一個免費參觀養老社區的機會,我就和我媽一起去了解了一下。
工作人員大致給我們介紹了養老社區的內容,讓我對這種新的養老模式產生了興趣。
可以花錢購買使用權也可以通過購買保單的形式擁有使用權,使用權是可以繼承可以轉讓的;因為是養老社區,所以裡面的配套設施專門針對老年人的需求而設計,比如老年人關心的看病,吃飯問題都被周全的考慮到,同時為了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還提供了很多娛樂的設施;就像住在普通的樓房一樣,擁有更多的私人空間;因為享受了更好的服務,所以就價格來說也會比住養老院更加貴一些。
聽了介紹後,我覺得這樣的養老方式更加符合我們這代人追求享受美好生活的養老觀念,相比於住進封閉的養老院,我更加傾向這樣的晚年生活。
阿姨組建的互助養老群
阿姨生大病住院手術需要兒子簽字的時候,他的兒子正在和老婆在泰國享受熱帶風情,這一點讓阿姨徹底醒悟,養兒防老已成過去,養老還是要靠同齡摯友們的相互幫助。
阿姨在郊區的高檔小區買了一套花園式洋房,和她買到同一個小區的還有另外三戶摯友。他們打算老了以後不再依靠子女養老,而是採取互助養老的方式。平日身體健康的時候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各家輪流做飯打牌聊天,身體不好的時候又可以依靠朋友送醫喂葯。因為處在近似的境遇中,又有友誼的加持,所以照顧起彼此也會更加上心。在最脆弱的時候,有好朋友們在陪身邊,心裡也不會感到孤獨。
阿姨的這種養老方式也是我很嚮往的另一種養老方式,脫離了養老機構的限制,晚年生活會更加自由、更加灑脫。但是要享受這樣的養老方式,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比如有一定資本做基礎,還有一群和自己一個圈子的摯友。
對於養老的問題,我們年輕人也不用過於焦慮,相信隨著養老產生的不斷升級,將來我們可以享受到更優質的養老服務,也會有更多的養老方式供我們選擇。
❾ 養老院長者一般都是自己待在自己房間的嗎
自己能行動的就可以選擇單獨在一個房間,這個要看你自己選擇價錢高,肯定是單間。如果要人陪同的話,還要再增加費用。一般不能動的人都是幾個人在一間房,基本上不能動的都是長期躺在床上了,吃飯睡覺。都是躺著。有人來喂他。一般這種每個月都要2000來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