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帳戶養老金及基礎養老金
1、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是你歷史繳納的社保費,轉到你個人賬戶上的金額的本息合計。
2、激發月數,跟你的退休年齡有關系。
各地都會執行國家2005年38號文件,計發月數與退休年齡的關系如下:
附件: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表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退休年齡 計發月數
40 233 48 204 56 164 64 109
41 230 49 199 57 158 65 101
42 226 50 195 58 152 66 93
43 223 51 190 59 145 67 84
44 220 52 185 60 139 68 75
45 216 53 180 61 132 69 65
46 212 54 175 62 125 70 56
47 208 55 170 63 117
基礎養老金中:
上年社平,根據當地社保的文件就曉得。 。
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首先牽涉到歷史繳費指數問題------歷史每年繳納工資相當於社平工資比例的平均數。例如,你的繳費基數分別相當於社平的60%、80%…………110%。算個每年的平均數。
指數化工資就是退休上年的社平工資*歷年平均繳費指數。
把國家的那幾個政策多看看就明白了。
最好找份退休的審核計算表,就更簡單的了解了
② 養老金個人帳戶,純個人繳和單位繳哪個帳戶余額多
退休金的計算中有個人帳戶,所以個人帳戶余額的多少,決定了退休金專的多少!
是這樣的屬,退休領取,有這樣計算養老金公式:社平工資*20%+個人帳戶*1/120之和,顯然跟社平和個人帳戶金額的多少有關,一般為當地最低生活水平。
在同等條件下,純個人繳費和單位繳費.到退休後,哪個帳戶余額多?或者說是一樣多?
社保是按統籌管理,即分統籌帳戶和個人帳戶結合的方式,大多數所交的錢都是進入統籌帳戶裡面,所以統籌帳戶的金額多得多。
對於你所說的,單位交和個人交,只是交納方式不同而矣,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看得出你很關心養老生活,建議你在擁有社保養老保險的同時,再適當的購買商業保險的養老金作為補充,進而提高生活品質。
③ 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賬戶如何分配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是指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居民身份證號碼為標識,為每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個人設立的惟一的、用於記錄職工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從企業繳費中劃轉記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分的利息金額的賬戶。
個人賬戶是職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了退休手續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
社保統籌賬戶,「統籌」一詞在我國最早源自20世紀70年代後成立的社保基金統籌辦公室這一機構名稱,原本指勞動保險制度基金的統籌管理,後來被沿用到各社會保險項目的基金共濟。
(3)基礎帳戶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哪個多擴展閱讀:
意義
省級統籌意義不是太大,因為這種流動都是從東部、西部流動到沿海城市,都是跨省的。
把希望寄託在全國統籌,其實是比較遙遠的,一個就是說技術上面沒有問題,但是資金是有問題的,沒有那麼痛快就可以掏出這筆錢來。第二個,地方利益的問題,第三個,不能全國統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各地社保的賬都是一筆爛賬,可能很多地方有數字沒錢,尤其在地方。
不要造成恐慌,只要是虧空了,中央政府、中央財政一定會拿出錢的,但是如果要去清這筆賬的話,全國統籌肯定要把賬弄清楚,這裡面我估計有很多人要去坐牢,所以這其實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如果說全國統籌一時實行不了,那麼就分段記錄,退休地領取。
退休地領取,建立一個中央結算機構,領取的錢是通過中央到省裡面,省裡面通過中央結算機構把這個賬弄清楚,實際上這就可以了。這個設計比起剛才講的那些其實容易多了,而且跟戶籍是沒有關系的。戶籍不是一個最主要的障礙。
④ 基本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有什麼區別
基本養老金,也就是每月領取的養老金,裡麵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對於有視同繳費年限的退休人員,還另外加上過渡性養老金,調節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調節金,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年減少,一直到最後取消。
個人賬戶養老金,是基本養老金的一部分,只是個人賬戶的錢,根據退休年齡分為不同月數計算在基本養老金裡面,按月發放,60周歲退休的,按照139個月發放,領取完139個月,個人賬戶全部領完了,但是參保人依然存活的,照常發放,在139個月內沒有領完就死亡的,,剩餘的月數會當做遺產繼承。
⑤ 退休時養老金個人賬戶有多少錢
1,退休時其養老金個人賬戶里有10萬,該職工上年月平均工資為9000元,而當地月平均工資為4500元,2,工資9000
基礎養老金=9000X(1+1.69)/2X35.9X1%=4346 個人養老金=168000/170=988
過渡性養老金=9000X1.69X11.1X1.2%=2026
要想知道自己退休後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首先我們需要清楚我國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是如何計算的,我國退休職工的養老金主要由槐手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方法: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賬戶的儲存額÷對應計發月數;
基礎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職工的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本人工資標准確定的,但通常並不等於現在的每月工資,具體以個人情況為准。
如果我們不考慮工資上漲的因素,一直按照8000元的此賀繳費基數來繳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每月有8000*8%=640元養老保險費用進入,那麼按照目前的最低繳費年限來計算,假設工資水平不變,繳納養老保險15年,在不考慮個人賬戶利息的情況下,個人賬戶儲蓄額為115200元,如果60歲退休,那麼每月可以領取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大概為829元。
通過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影響基礎養老金的因素比較多,除了繳費標准、繳費年限外,退休地社會平均工資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這里我們假設職工參保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為4000元,那麼按照8000的基數繳納社保,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就是2,按照以上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4000×(1+2)÷2×15×1%=900元,那麼該職工退休後可以領森明派取的養老金就是1729元。
⑥ 兩個人每年各交5000和一個人交10000養老金,退休後哪個多
現在都轉為社會養老保險了,以後叫領養老金,不叫領退休工資。 個人退專休時所領到的工資由屬兩部分組成:一、個人賬戶部分養老金=個人賬戶金額/計發月數。1、個人賬戶部分金額:自己交的話,40%進入這個賬記,60%進入統籌賬戶。這個數據在檔案中每年都有記錄。2、計發月數:指按人口平均壽命算得的可能應該發養老金的月數,一般男性都是60歲退休,除以139,一般女性都是55歲退休的,除以170。這其中有個表專門定好了的,如50歲退休除以195,65歲退休除以101。二、統籌部分部分給的養老金,也叫月基礎養老金=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數)% 即個人退休後所得工資=(一)+(二) 如一個人60歲退休時個人賬戶上有60000元,領養老金當年當地社平工資為1000元 即=60000/139+1000=431.65+1000元=1431.65元 因為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不斷上漲的,所以個人的養老金會隨之上漲。
⑦ 基本養老賬戶金額和地方養老賬戶金額有什麼不同
基本養老保險賬戶存的是個人所交的養老保險的錢,地方養老保險賬戶存的是公司為員工交的養老保險費用中按照交費基數3%劃轉的錢。這是東莞市在2006-2010年間為了過渡養老金新政推出的一項過渡性政策,現在已經合並在一起,不再這樣劃轉。具體情況可以看下面的介紹。
一、地方養老的建立
2006年7月份國務院發文規范個人帳戶的建立,取消原來單位劃入的3%到個人帳戶,統一規范養老金的核算方法等。而東莞市為了與東莞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維護社會安定,根據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2005〕38號)、《廣東省社會養老保險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新建立了「地方養老個人帳戶」,即將取消的繳費工資的3%改劃入到地方養老個人賬戶,逐步向全國過渡。
二、地方養老劃入的變更
2010年隨著國家轉移新政出台,東莞市為了切實做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接續工作,於2010年3月起,地方養老不再轉入個人帳戶,改為劃入統籌基金。而2010年2月前剩下的地方養老個人帳戶余額,當個人市外轉移、退休、在職死亡等時,退回給本人。
拓展資料: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退休費,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