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開一家養老院不知國家有什麼扶持政策。
個人可以開辦養老院的。國家對於民營養老院相關補助有:一次性建築補貼,回床位補貼,相關稅答收減免。
開辦養老院分兩種,一種是盈利性質的,到工商局注冊,工商注冊沒有補助優惠政策;另一種是非營利性質的,到民政局注冊,享有國家相關優惠補助政策。 中國敬老院網 有專門開辦養老機構流程窗口,建議去咨詢一下。
2. 養老行業的前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養老隱性問題將顯性化。解決農村人口養老問題將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重要任務。在目前廣大的農村地區,家庭養老、土地養老、社會保險養老三種模式是基本的養老保障方式,而社區養老模式則是一種新的嘗試。
老人也難受
其實我覺得老人也難受,對老人暴力行為其實在規模大的養老院根本不可能發生。但是冷暴力,忽視避免不了,因為護理員真的都很累了顧及不了老人那些小情緒,只能提供生活起居的基本照顧。
3. 31省份養老服務政策全出爐 2025年總規模超5萬億
「我們要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鼓勵發展養老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26日,民政部部長黃樹賢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質量,確保養老服務安全、可靠。
養老一直是人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連日來,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民政部等多部委相繼發文,關注養老服務。與此同時,31省份也紛紛發力養老服務,工信部預計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
金融、互聯網助力養老服務
北京、上海、四川等省份明確通過金融手段支持養老服務。北京要求,積極創新適合養老助殘服務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支持拓寬有利於養老助殘服務業發展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四川確定,四川中行將為四川省內養老企業提供授信支持,提供涵蓋各類貸款、境內外債務資本市場融資、跨境融資撮合、資金結算和現金管理等服務。上海指出,支持各類主體進入養老服務市場,大力發展養老服務產業,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推動長三角養老服務區域合作。
浙江、黑龍江、內蒙古等省份則專注智慧養老服務。浙江打造全省智慧養老服務平台——「浙里養」平台,按月直接撥付至符合要求的養老企業、社會組織、兜底對象的對公賬號和個人賬號內;黑龍江推進「互聯網+養老」 建設智慧養老院,2019年將新增養老床位1.5萬張;內蒙古推進「互聯網+養老」智慧養老模式,以「12349」便民為老服務信息平台為紐帶,整合家政、物業、社工機構等服務組織。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中心主任蘇劍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指出,多地專注互聯網智慧養老和金融支持養老,對相關產業有帶動作用。但仍需認真考慮養老方式問題,因為它決定了養老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們不僅要考慮老年人使用的消費品,還需要關注老年人的各種服務怎麼提供,這個問題不解決,養老產業的發展就很難實現突破。
大圖模式
資料圖:社保卡。中新經緯 攝
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
近日,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要求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繁榮老年用品市場,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提高老年人消費支付能力,優化養老服務營商和消費環境。
9月23日,工信部就《關於促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產業總體規模超過5萬億元,將食品、葯品及器械、健康管理產品、服裝服飾、日用生活器具、電子電器六大領域列為主要發展方向。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近2.5億,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老齡化的形勢嚴峻,老人照料的需求巨大。
廣發證券指出,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關鍵詞頻次高達15次,高於2018年3次、2017年4次,且成為消費重點增量領域。同時,還提出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專題組負責人楊暢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促進養老服務消費,也是擴大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進一步滿足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楊暢還稱,養老服務產業是養老問題的重要切入口,在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圍繞提升養老保障水平、加快構建多元化養老照料體系、切實降低老年人醫療負擔等方面,需要綜合施策。
4. 養老服務行業前景
截至2017年底,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0.1%(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7》),遠高於7%這一老齡化衡量指標。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加之國家老年社會保障的完善和消費水平的升級換代,養老服務業逐漸被市場認可。
一、產業發展趨勢
在老齡化時代和消費時代大背景下,養老服務業前景十分可觀,我們認為養老服務產業總體呈現多元化、市場化和社區化三大發展趨勢。
(1)養老服務內容向多元化發展
養老服務隨著時代需求的演變,已經脫離了本身的老年照顧、生活服務為主的含義,如今的養老服務是個包羅萬象的綜合性服務,涉及到醫療、商貿、旅遊、咨詢、管理、文化、地產等諸多內容,主要可以理解為養老服務業和養老地產的結合,養老服務為養老地產提供服務功能,養老地產為養老服務提供項目載體,表現在居住層面和服務層面滿足不同年齡段的老人養老需求。
養老服務方面,按照服務的功能可分為三大類醫療服務、生活服務、輔助性服務,具體內容如下圖所示,主要圍繞老年人的「吃、穿、用、行、醫」,出現的類型有護理服務、康體服務、家政服務、用品商貿、老年教育、老年咨詢等。同時養老地產也出現了多種形式,例如有養老院、托老所、護理院、獨立式住宅、老年公寓、老年社區等。
圖:養老服務業產業內涵
(2)社會養老服務向市場化發展
養老服務一直以來就是社會保障型事業,但是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產業鏈條的細分深化,政府承擔的養老服務重擔逐漸交還市場,養老服務開始走向公益性和盈利性平衡發展的道路,成為了國民經濟重要的增長點。
其一,從市場表現來看,目前看來我國的養老服務主要由政府主導,但是市場資本不斷瞄準這塊巨大的蛋糕,開始進入市場化的開發運作,例如大連第一家養老超市、上海純市場化親和源養老地產、青島的日式養老培訓基地等。這些新業態的出現,體現了我國養老服務不但在種類上創新增加,還在模式上積極突破,同時在合作上加強汲取先進國家經驗,使得養老服務的發展蒸蒸日上。
其二,從政府支持來看,通過制定各項優惠政策,鼓勵養老服務市場化,引入多方資源參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一方面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提高我國整體養老整體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利用市場手段,為提供養老服務的機構帶來經濟效益,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實現經濟效益。
(3)傳統家庭養老向社區化發展
受代際生活習慣及老年人對自身生活水平要求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受教育程度高、退休金多的中高收入老年人,開始願意嘗試且逐漸接受現代養老模式。
在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的社會背景下,社區養老模式更加凸顯了優勢;社區養老符合老年人的地緣文化觀念,在家庭輻射半徑下享受養老服務更加貼合老年人「戀家」的情感需求,同時開放利用社區資源,搭建了家庭與社區共同養老的橋梁,同時減少資源的浪費,滿足老年消費的需求。在未來的社區老齡工作將與第三方養老服務對接,相互結合搭配,充分發揮國家對養老領域的扶持政策,同時以第三方服務彌補社區專業養老服務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