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財才能滿足「養老」需求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居民可支配資產不盯虛昌斷增加,養老保障需求快速增長。包括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已經開始重視養老理財市場的發展。此外,中國獨特的養老體系正面臨政府主導的第一支柱發展乏力的挑戰,基於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改革勢在必行。發揮銀行在養老理財市場的獨特優勢,滿足投資者對養老資產長期穩定增值的需求,成為銀行布局養老理財市場的核心出發點。1.養老理財市場起步之初。我國銀行養老理財產品起步較晚,發展滯後。目前養老理財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到2020年7月31日,市場上有64228款銀行理財產品,養老金理財產品只有149款,佔比不到百分之一。其中42家來自銀行的理財子公司,除40家全部來自國有商業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外,另外兩家分別來自寧銀理財和光大理財。與2019年同期相比,發行數量增加55期。圖表1:2020年養老理財產品發行
數據來源:普益標准從銀行類型來看,上海銀行發行了57款養老理財產品,大幅提升了城商行的發行比例,佔比71.25%,位居第一譽仔。國有控股銀行的4家理財子公司共發行了40款養老金產品,佔比第二,佔比26.85%。股份制商業銀行以18.12%位居第三。北京農商行今年5月發行了一系列老年人專屬產品,成為今年唯一一家銷售老年人理財產品的農商行。圖2:2020年各類銀行養老金產品分布
數據來源:普益標准從產品銷售區域來看,銀行養老金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以京津冀為中心的華北和東南沿海地區。相對發達的經濟水平和較高的人凱扒均收入為養老產品提供了適宜的市場環境,收入穩定的退休人員對養老產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其次是西南地區,養老理財產品發行量僅次於東南沿海地區。貴陽銀行和雲南紅塔銀行分別只針對西南地區發行了養老理財產品。西北、東北地區在售的養老理財產品相對較少。圖表3:2020年老年人理財產品地區分布(款)
數據來源:普益標准從產品系列來看,各家銀行發行的老年人系列產品相對較少。除了上海銀行和浦發銀行,其他銀行或理財子公司只發行了一個系列的養老產品。產品設計仍缺乏多樣性和創新性,無法滿足投資者不同的理財需求。單純擴大產品發行數量,並不能從根本上滿足養老需求的多樣化。圖表4:2020年不同銀行老年人系列理財產品分布
數據來源:普益標准整理2。老年人理財能養老嗎?基於目前在售的養老理財產品分析,可以發現養老理財並不能真正發揮「養老」功能。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的定位仍然是理財產品,而不是儲蓄產品。既然是理財產品,就有一定的風險。而廣大養老理財需求者追求的是更低的風險甚至保本要求,這在資管新規出台後受到了更大的挑戰。投資者對「養老」功能的需求一般可以分為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三個方面。在安全性方面,追求財務安全是養老金投資者的首要投資目標。從今年發行的老年人理財產品來看,低風險產品佔比最多,達到39.72%,其次是中低風險產品,佔比為
相比普通理財產品,養老理財產品更多集中在低風險水平,風險水平更低,安全性更高;相比基金公司的養老金產品線,銀行養老金產品更好地匹配了他們的風險偏好,同時也符合老年人的投資習慣。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上的養老金理財產品,很大一部分屬於保本產品。資管新規後,保本產品將很快消失,銀行理財將以凈值形式管理,養老金理財產品將逐步向凈值型產品轉型,承擔市場波動帶來的收益率波動。圖表5:2020年養老理財產品與一般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對比
數據來源:普益標准從流動性來說,養老理財產品投資期限普遍較長,流動性較差。2020年發行的養老金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超過1年,達到602天。投資者長期的養老需求決定了這類產品的投資期限相對較長。但日常開銷、就醫、出行等行為特徵導致投資者在資金運用上要求更多的流動性。為了滿足投資者日常生活的流動性需求,很多養老理財產品開發了分紅和質押功能。如光大理財發行的封閉式理財產品「陽光金養老1號」,成立兩年後每年返還25%的份額給投資者,實現長期投資目標下的短期流動性安排;交行理財允許投資者在APP中質押自己的理財產品,以獲得短期流動性。從收益率來看,2020年發行的老年人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均業績基準為4.70%,相對高於一般銀行理財產品。很多有養老和長期投資需求的投資者,往往不滿足於純債產品和銀行存款收益。他們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市場投資,在保本的前提下獲得較高的收益率。如何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需要產品開發者仔細權衡。從理財子公司的產品布局來看,進軍股權市場勢在必行。養老金理財產品的長期投資期限是長期資金投資權益市場,長期債權資產和權益資產的配置提供了更可觀的生存條件。3.總結與展望養老理財產品,補充基礎養老金、企業年金之後,收入穩定的特殊群體的高品質養老需求。與養老基金、商業養老保險等產品一樣,是養老群體多元化理財渠道中的一種選擇,在養老方面起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養老是一個長期的規劃,養老產品只是投資理財的一種選擇。從目前養老產品的實際情況來看,要想充分發揮「養老」的功能,需要明確養老產品的銷售對象應該是有養老資產儲備和保值增值需求的客戶,而不僅僅是老年人。養老產品設計不應該存在同質化嚴重、針對性不足等問題。銀行資產管理機構能夠充分把握養老需求,按照年齡結構細分客戶群體,開發覆蓋從壯年到老年各個階段的養老產品,提供個性化的養老金融服務;根據財富狀況劃分產品類型,平衡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關系,在滿足客戶基本養老需求的同時,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務。
② 養老金理財的三大標準是什麼
養老金理財要符合三個標准,其一本金要安全,其二收益率能戰勝通貨膨脹率,其三資金流動性強。
養老金是比較特殊的,這筆錢當然要選比較特殊的理財產品,並非是所有的投資理財方式都符合養老金理財的。
拓展資料:
養老金,又名退休金、退休費,是中國的一種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國家有關文件規定,養老金定義為: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
養老金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法律法規
2015年6月29日,中國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5年7月13日。
伴隨著養老改革的扎實推進,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基金規模不斷擴大,養老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應時出台。8月23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國務院近日正式頒布實施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這是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發展史上的一項大事和重大突破,標志著數以萬億元計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有望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新力量。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
主要分類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③ 個人養老金購買條件
不管是參加居民養老保險還是職工養老保險,都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戶口;
2、年齡必須在18周歲以上,女50周歲以下,男60周歲以下。
如果是在單位參加養老保險的,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職工從未建有個人養老金帳戶;
2、單位需要個人好者賬戶新開戶。
以上就是購買基本養老保險必須滿足的條件友巧薯,缺一不可。但是華律網小編需要提醒大家,基本養老保險作為一種社會保險,他的保障具有一定的限制,即使購買的是最高檔的基本養老保險,所以在完善了基本養老保險之後,我們應該再為自己購買多一份商業養老保險,為自己的老年生活提供雙重保障,讓我們的老年生活過的幸福美滿。
參保職工享受基本養老金要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退休年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退休:
(1)正常退休年齡(也稱法定退休年齡),即男年滿60周歲,女管理崗位年滿55周歲、生產崗位年滿50周歲;
(2)特殊工種提前退休,即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累計工作年限符合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年限,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
(3)因病提前退休,即職工因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經勞寬高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鑒定符合條件的,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
(4)其他人員,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
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累計達到15年。
符合上述兩項條件者,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批或審核辦理退休手續後,可按月在養老保險經辦機構領取基本養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