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00億養老金將要入股市,近期是利好還是利空
養老金入市,長期是利好,短期一定是利空
1.養老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高調公布,意味著養老金進入股市投資已經有法可依,總量3.5萬億的養老金,按照30%的比例,將帶動逾萬億長期資金入市,對股市構成利好。
2.鑒於養老金是全國人民養老錢和保命錢的性質,就決定了養老金入市首先重在安全、其次才是賺錢。同時也決定了養老金不可能在高位入市,而是會在一個非常安全的點位入市。
3.鑒於養老金風險耐受能力小的特點,預計養老金入市的第一個安全點位在3200點至3300點左右,這就意味著股市還需要做大幅的下調,才能迎接養老金的安心進場。
4.在養老金正式入市前,市場必有一跌。股市在接下來極有可能會大幅上漲,很多蒙在鼓裡的人可能會盲目抄底或追漲,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此間的任何反彈都是在挖坑,就等著散戶往下跳。
5.在養老金入市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滬指大概率會維持在4300點以下震盪,仍然會存在再次大幅度暴跌探底的危險,因為中央高層已經徹底轉換了思路,拋棄了以前的「保資產」,轉變為現在的「保實體」;拋棄了以前的「維持泡沫」,轉變為現在的「控制泡沫」。
6.股市當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實體經濟能否好轉、人民幣是否持續貶值、降准能否近期兌現、養老金入市對市場有多大的沖擊、美元加息導致的資本外逃能否有效遏制、以及能否扛住全球股災的沖擊等六大問題。
7.由於存在大幅殺跌的可能性,所有抄底資金和追漲資金都有成為犧牲品的可能性。所以養老金入市對於廣大中小散戶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越臨近養老金入市節點,就越應該謹慎對待。
8.廣大散戶目前最明智的做法是:不宜盲目抄底,更不宜盲目追漲,能出來的就先跑出來,等躲過大跌,然後再與養老金一起入場
⑵ 退休後的退休金會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嗎有什麼依據
退休後的退休金會低於當地最低工資嗎?有什麼依據?
從個體看既有高於最低工資,也不乏低於當地最低水平的養老金。從性質看,事業機關幾乎都高於最低工資,企退人員大都在最低水平左右,低於最低工資是大多數。從地域看,一線城市養老金還好些,二三四線城市低於一線城市。看如何組合求出平均值。不分性質合並計算,肯定高於最低工資,因為機關事業退休金高導致。單獨把企業退休分開計算,大家都明白結果如何。
感謝閱讀、關注並點贊!歡迎廣大讀者和網友朋友們批評指正。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僅供參考,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
⑶ 養老金入市怎麼操作有什麼益處虧了怎麼辦
養老金入市本身有好有壞,是柄雙刃劍。主要看監管機制是否公開、透明。
如果監管過硬,養老金將委託給獨立的證券公司去經營,贏面還是很大的,這樣可以有效彌補我國養老金的缺口。
但是必須定時公布買賣情況和盈虧額,接受社會監督,並委託獨立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否則危害無窮。
我認為中國當今的體制決定了養老金入市風險巨大,因為監管機制一般無法獨立於政治操控,所以可能會形同虛設,這樣養老金就會流入某些關系硬的上市公司口中,成為高管們瓜分的紅利,然後對外宣稱操作失誤造成虧損,最後虧了以後國家只能印鈔票來給我們養老,讓勞動者來承擔通貨膨脹的痛苦。
⑷ 養老金將大舉入市究竟靠不靠譜
近日,有媒體稱,從一位接近人社部專家的知情人處獲得信息,截至2014年底,中國基本養老金累計結餘3.5萬億元、補充養老積累的基金是7600多億元,如果按照30%投資股市的佔比核算,預計可投資股市的養老金接近1.3萬億元。於是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養老金將大舉進入中國股市,給A股市場帶來天大的利好。
長期以來,由於受到「養老金不能進入股市」這一觀念的約束,養老金投資運行方案幾度夭折,這次傳聞能夠變成現實則是一大進步。中國養老保險基金散落在上千個統籌單位中,很多是在縣、市一級,若集中起來難度非常大,養老金投資方案若能順利出台,對統籌層次低這一國情來說無疑是一重大突破。
在國外,養老金就有投資路徑。比如,在日本的養老金投資構成中,有20%投入到國際股市,20%投入到海外固定收益與歐美國債等領域。此外,美國養老金,個人繳納薪水的5%,企業為你交15%。這20%的錢投入到資本市場,年回報率為8.38%。當然,與國外老牌資本市場不同的是,國內股市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對此,有專家建議,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養老金保值增值已刻不容緩。養老金入市宜早不宜遲。
而筆者認為,每次股市跌跌不休之時,總有人編出這樣那樣的利好,來誘惑中小投資者來抄底。從目前來看,我國股市制度還不完善,注重籌資而不注重投資者利益保護,甚至還有學者稱其為「賭場」都不如。試想將「傷不起」的養老金推向這么一個風險詫異的市場,倘若有啥閃失,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奉勸大家不要相信養老金入市這一傳說。
養老金將大舉入市究竟靠不靠譜?
首先,從理論上來講,中國養老金累計結餘3.5萬億元,若能有30%獲批入市,將帶來1.3萬億元增量資金。但是從全國整體盤子來看,所謂的「結余」只是賬面數據而已。眾所周知,我國實行的現收現付為主的養老金制度,即以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繳費來支付已經退休的一代人,這種透支挪用就導致一種現象——巨額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也就是說名義上有錢,實際上為無法兌現的空頭數字。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額雖有1.9萬億元之巨,可其中做實的賬戶僅2039億元。而且伴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我國養老金收支缺口正逐年擴大。也正是因為這種「空賬」現象十分嚴重,從2008年底開始,遼寧、吉林、上海等13個省市開始「空轉實」試點,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此前曾傳出廣東千億養老金入市投資的消息,就是因為實力雄厚的廣東個人賬戶做實做得比較好、結余最多罷了,而對於大多數省份來說,「空賬」尚待做實,何來資金「入市」之說?
再者,參與股市的社保基金也在靠天吃飯,養老金更是「輸不起」。這些年來,社保基金也參與了股市投資運作,但除2009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獲利之外,在2008、2010、2011年的投資均是虧損。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也稱,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投資股市的收益是-6.79%。可見將養老金投資股市,實際上還是存在較大風險。
顯然,拿老百姓的養老錢投資國內尚不成熟的A股市場,無疑是刀口舔血,其結果必然有二,養老金入市賺了錢後怎麼分紅?而養老金進入股市虧了錢又算誰的?所以,筆者認為,即使允許養老金投資股市,也可能在一級市場上獲得配股資格和打新股的權利,真正也沒人敢拿全國人民的養老金開玩笑,因為誰也擔負不起養老金入市後虧損的責任。
最後,養老金入市究竟是在賺誰的錢?問題很簡單,就是賺中國股民的錢,因為國家不會在二級市場上投資一分錢。那麼養老金入市在賺了錢後,總歸要有兌現浮盈的時候,屆時會引發股市恐慌情緒,必不利於股市的穩定。
而現在倘若打開養老金入市大門,則很可能被套在了瘋牛終結的山頂上,那豈不成了赤裸裸的「接盤俠」?屆時養老金入市並不來投資的,而是來解放全人類的嗎?顯然也不太可能。
很多市場人士不能接受股市的連續暴跌,於是就開始炒起了養老金入市的冷飯,希望藉此提振市場的信心。但實際上,要想讓養老金入市也不非易事:一方面目前股市還是一個投機市場,並不適合養老金進行價值投資。就連社保基金也並非穩賺不賠。另一方面,養老金名義上規模龐大,但實際上「空賬」問題嚴重,各地都在立爭彌補漏洞,何來資金入市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現在股市還在4000多點高位盤橫,養老金就算要入市,也不會來做接盤俠,誰也別把誰當傻瓜。我倒覺得市場人士肆意編造謠言給股市打雞血很可恥。
⑸ 我想問下養老保險的一檔、二檔~五檔是什麼意思呀還有退休金是怎麼算的
一、養老保險有三種檔次,最低檔、中檔次、最高檔。
二、養老保險檔次繳費數值:
1、最低檔的交納不得低於社平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
2、中檔次的交納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0%
3、最高檔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
三、個人繳費。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的城鎮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老金。
(5)養老金抄底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為指標的,通過再分配手段或者儲蓄方式建立保險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費用。它的實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
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在中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從此,中國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