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的養老金多少
台灣地區養老保障體系簡介
目前島內養老保障體系主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台當局舉辦的保險或津貼,如勞保老年給付、老農及敬老津貼、「國民年金」等;第二支柱是僱主為勞工舉辦的企業退休金:第三支柱是商業養老保險等。但由於台灣地區是一個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的社會。台「經建會」資料顯示,2005年台灣65歲以上老齡人口為 216萬人,占總人口的9.54jI;預計2010年將達到243萬人,占總人口比例將提高至10.44%;到203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551萬人,其比例將攀升至23.56%;而到2050年,這兩個數字將分別達到701萬人和35.31%。這種狀況對建立健全的養老保障體系提出了迫切要求。
社會養老保障制度
台當局舉辦的養老保障制度可以分為養老保險性質的軍人、公務員、教師和勞工的社會保險制度,以及社會福利性質的農民福利生活津貼、敬老福利生活津貼等。
一是軍人、公務員、教師社會保險制度
民進黨上台前,國民黨當局比較重視軍人、公務員、教師的社會保障,較早建立了相應的保險法規與制度,並一直運營至今,這三種社會保險的退休金均由台當局承擔最終支付責任。
公務員老年保險的主要依據是1958年頒布的「公務員保險法」,按規定,任職5年以上、年滿60歲者或任職超過20年者,可自願辦理退休,其退休金由台當局與公務人員共同撥繳費用建立的退休撫恤基金支付。除養老金外,公務員還享有死亡撫恤金和老年醫療保障。
就教職人員老年保險來說,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教職員工有所不同,其相關法規包括「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學校教職員撫恤條例」、「私立學校教職員保險條例」等。教職人員的退休條件與公務員基本相同,任職5年未滿15年者一次性給予退休金,任職15年以上者,可分期領取養老金,計算方式與公務員一致。退休金由學校所屬的各級行政部門支付,而私立學校的教職員工,則比照公務員保險法辦理。同時,除養老金外,教職員工還享有死亡撫恤金。
軍人老年保險主要為退伍金與撫恤金,其制度始於1950年,後於1970年修訂使用至今。按規定,士官與士兵的保險費由台當局全額負擔,軍官保險費由台當局負擔50%至70%,其餘自付。退休時,根據保險年限領取保險費,保險年限越長,領取的保險費越多。
二是勞工保險制度
台灣的勞工保險制度開辦時間較晚,1984年7月30日「勞動基準法」的頒布標志此一制度的實施。按照「勞動基準法」規定,工作15年,年滿55歲或者工作25歲以上者,可以自願退休;年滿60歲或因身體原因不能勝任工作者,必須強制退休,並在退休時,一次性發放退休金。
由於該制度在設計上存有很多問題,其具體執行情況很不理想。作為一種全部由企業負擔的、給付確定型的企業養老金制度,未能按照完全積累制運行,缺乏必要的精算和監控,導致企業退休准備金提取不足,影響退休金的發放保證;同時,該制度沒有設計必要的攜帶和轉移機制,職工需要在同一家企業工作15年以上並年滿 55歲或工作25年以上才能得到退休金,而島內中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僅有13年,人才流動也較為頻繁,導致只有少量職工才能享受到勞工退休金。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有超過75%以上的勞工無法符合「勞基法」規定的退休條件並領取勞工退休金,使得一項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流於形式,不能發揮實際的效用。
三是福利津貼影國民年金制度
台灣的各種福利津貼主要針對不能獲得退休金者和中低收入者發放。老年農民可獲得每月3000元(新台幣,下同)的「老年農民福利津貼」,並分別於2000 年、2006年和2007年提高到4000元、5000元和6000元。老農、退休軍公教人員以外的老人每人每月可得到3000元的「敬老福利生活津貼" (2004年起提高為4000元)。此外,台當局還發放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服役時間超過l0年榮民也領有榮民津貼。
盡管已經設置了上述種種福利津貼,但仍有不少台灣民眾完全不能享受社會養老保障金,其中包括280萬家庭婦女。此外,這些津貼的發放缺少制度基礎,往往淪為島內選舉拉票的手段。為此,主要面向軍、公、教、勞以外人員的「國民年金」制度浮出水面,自1993年規劃開始,歷經波折,「國民年金法」於2007年 7月通過「立法院「『三讀」,明年10月1日正式實施。「國民年金」採取社會保險的形式,凡年滿25歲、未滿65歲,未參加軍公教、勞保等社會保險者應加入保險,每人每月繳674元。只要繳滿40年,估計每月可領6986元,一直領到死亡為止,預計將有335萬人可納入該保障體系。通過「國民年金」的實施,台灣原有的各項福利津貼將在不影響既有利益的前提下整合進來,形成軍、工、教退休金和「國民年金」共同組成養老保險的第一支柱。
企業年金制度
鑒於原勞工保險制度的種種弊端,自20世紀90年代始,台當局在社會壓力下進行改革,其間幾經波折,至2005年7月1日方才頒布新的勞工退休制度政策,並與舊制並行。經過改良,該制度已經轉變為一種企業年金制度,成為將來台灣地區養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主要組成部分。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新勞工退休金制度與舊制相比,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可採用繳費確定製,為員工設立個人賬戶,以個人帳戶的積累值確定其退休金水平。此外,也可使用年金保險制(為200人以上企業);
二是攜帶和轉移性較好,工作年限計算不以同一家企業為限;
三是在領取方式上,除一次性領取外,可以採取類似轉換年金保險的方式,依據退休時個人賬戶的積累額,確定每月領取退休金水平,同時也可以按照年金保險制的方式約定退休金水平;
四是資金來源上,企業繳費不得低於員工工資的6%,員工可以在6%的范圍內決定是否繳費,並享受稅收優惠。
與舊制相比,新勞工退休金制度引入了繳費確定製的模式和個人賬戶,可以使准備金是否充足的問題得到較大改善,並可以轉移,使其基本成為「可以享受得到的退休金」。但是,新退休金制度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缺乏有效的投資手段,只能存放在銀行,資金得不到有效的保值增值;運營上未能有效引入商業機構,而由「勞保局」一手包辦,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有待考驗;企業和個人各6%的繳費率偏低,達不到預期的替代率水平。因此,新勞工退休金制度如果要得到快速的發展,真正成為第二支柱的中堅力量,還需進一步改良。
商業養老保險
商業保險是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具有發達的商業保險市場,很多人都通過購買商業保險的方式實現個人養老保障的積累。據統計,2003年,台灣人壽保險業總保費收入l 1326億元,其中個人年金保險保費收入736億元,佔6.5%。此外,個人壽險保費收入8647億元,佔76.35%,其中包含生存給付的生存險和生死合險佔71%,保費收入為6135億元。
如果在退休後按生死合險中生存給付佔50%計算,當年保費收入的33%左右,即3800億元的保費可能會在被保險人退休後進行支付。與之相比,台當局2003年社會福利總支出才3451億元,台灣商業養老保險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總體來說,台灣由於企業年金制度的長期缺失以及台當局勞工保險制度的缺陷,通過發達的商業保險市場,個人養老保險撐起了台灣養老保障體系的「半邊天」,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地居民養老保障的實際需求。但是,多支柱的養老保障體系應均衡發展,過多依賴商業養老保險所帶來的中低收入者養老保障不足和再分配功能的弱化;以及非強制性的商業養老可能帶來養老保障不足的潛在風險都是台當局未來將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 一個農民可以領取八千塊養老金台灣人的實際生活水準是什麼
人均 GDP超過三萬美元,石油價格僅為每升6元,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而農民的養老金也是8000元。所有這些奇奇怪怪的傳聞都是從台灣省傳出來的。3. 台灣六十老人每月多少錢
3000元。
台灣的健保 基本上目前一個人如果不是公司幫保 而是個人投保是74x台幣,大約等於150塊錢人民幣 而老人到65歲以上就不用再繳了,老人年金是每月政府補貼給老人的款項大約一個月是七千台幣摺合人民幣約1400。
看行業如果是軍公教人員,有退休俸,公保等福利,但如一般人只有65歲退休(或已達勞保退休基數)才享有些許勞保退休金(幾百萬台幣) 可選月領(幾千元)或一次領完,其他參加國民年金也差不多.反正福利都很少所以只能早期(50歲前)自己投保一般商業。
六十歲以上的所有農村老人每月可以享受國家財政的80元左右的日常生活補貼,超過80歲,每年增加100元生活補貼,超過90歲每月補貼標准在160元左右。
現行規定對於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居民,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4. 台灣農民退休金是多少呢
【台灣農民退休金您知道多少嗎?】
在台灣農民的退休金又分兩種,一種是老農津貼,另一種就是退休金。
例如你45歲開始交農保滿20年,農民只需月繳保費93台幣,摺合人民幣22塊,滿65歲每月可以領到5500人民幣,如果30歲開始交農保35年,滿65歲每個月可以領到8500人民幣,這就是台灣省的農民退休金。
台灣勞工退休金制度,是台灣的勞工退休金制度。
台灣勞工退休金制譽爛度
由於原本的制毀喊度存在許多弊端,在2005年又施行了勞工退休金條例,稱之為勞退新制,而原先之制度則稱之為勞慶余漏退舊制,兩種制度同時並存。另外勞工保險也有類似退休金制度的年金制度,勞保年金與勞工退休金制度可並存而不會有沖突。
以上就是關於台灣養老金的事宜!
5. 在台灣持長期居證每個月可以領多少退休金
回復如下:
台灣省是高福利社會,其醫療、養老、教育制度較為完善。在養老金方面,台灣分為兩種,一種是勞工退休金,普通的勞工退休後,每個月約可以領取到15000元新台幣。另外一種是老農津貼,每個月約6000新台幣左右。目前島內養老保障體系主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台當局舉辦的保險或津貼,如勞保老年給付、老農及敬老津貼、「國民年金」等;第二支柱是僱主為勞工舉辦的企業退休金:第三支柱是商業養老保險等。
6. 請問台灣省的養老金制度是什麼樣的
台灣的養老金制度也就是「年金制度」,各行各業標准不同,主要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為私人老闆工作的普通勞工;二是軍公教人員,即軍人、公務員、公立學校教師;三是農民和漁民。普通勞工退休時可以領取來源於社會保險的勞保金和由僱主支付退休金,加起來大約達到在職工資的70%。漁農民只要年滿65歲,即可領取每月7000新台幣的老農津貼。而軍公教人員退休金計算相對復雜,一般來說任職超過30年,每月領取的退休金可達在職工資的80%至90%。同時,軍公教退休金存銀行可享受18%的補貼利息,俗稱「18趴」。
乍一看,這樣的年金制度還指野算靠譜,可獲得的養老「本錢」也不少,但把這些錢分攤到20年左右的晚年生活,除去日常必需花銷,還要應付看病就醫、通貨膨脹、緊急開支等問題,大家對於輕輕鬆鬆退休就沒有什麼信心了。
再者,台灣民眾的年金按行業分類多達十餘種,各行各正正業退休待遇差別巨大,導致社會不公加劇。有報道指出,軍公教年金幾乎是農民年金的近10倍,因此年金改革也是島內近年來的熱點話題。只是,原本民眾紛紛贊同的改革,在台當局的政治操弄下變了味。被削減了「18趴」福利的軍公教群體背負「坐享其成、貪得無厭」的污名,多次進行遊行、絕食抗議,然而其他行業群體的年金依然沒什麼起色。島內資深政論家唐荒曾撰文指出,有些已退休的軍公教人員被削減年金後每月僅剩3萬余新台幣,基本生活都困難,並批評當局猛砍退休金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台灣省的經濟狀況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要說公務員的薪資和待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其實我們下意識的都會以為台灣省整體比較貧窮,因此公務員待遇也就比較差,這是錯誤的。所以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台灣省的經濟狀況。
由於祖國母親長期對台灣省的照顧和扶持,台灣省的整體狀況其實還挺好的,甚至像是台北這些省市的GDP比北上廣深還要高。
根據台灣相關部門統計數據和國務院發表的數據,台灣GDP總量排在全國第七位,2020年台灣人均GDP約為2.84萬美元、19.58萬元人民幣,台灣人均GDP約為全國人均的2.8倍。2020年全國人均GDP最高的省(市)是北京,為16.76萬元,比台灣低了2.82萬元總結:不過,退休人員再就業仍存在一定難度。據台媒報道,中高齡長者二度就業時,主要受限於年齡、學歷、新事物學習能力等因素,能找舉逗悔到的工作大多偏向勞力或低技術型,真正去大企業或從事穩定正職的很少。
法律依據::《台灣省工廠工人退休規則》第5條工人合於左列情事之一者,應准其自願退休:一、工作十五年以上,年滿五十五歲者。
二、工作二十五年以上者。
第6條工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應命令退休:
一、年滿六十歲者。
二、精神障礙或身體殘廢不堪勝任職務者。前項所稱精神障礙或身體殘廢之工人,以勞工保險第一等級至第六等級之殘障為標准。
第7條工人退休年齡之認定,以戶籍記載為准。
7. 農村戶口養老金領取標準是多少
農村養老金發放標準是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於長期繳費的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
新中國建立以來的首部《社會保險法》開始實施。該保險法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慧擇網費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長繳費至滿15年。
社會保險法實施前參保、延長繳費5年後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補繳至滿15年。對於未繼續繳費或者延長繳費後累計繳費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員,可以申請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對於不願意延長繳費至滿15年,也不願意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可以申請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用人單位欠繳社保費或處3倍罰款。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於長期繳費的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相同)。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於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一、參保條件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
二、繳費標准
農村養老保險繳費由個人和集體補助構成。
1.個人繳費分為5檔,每年繳費標准為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
2.集體補助由其他經濟組織提供資助。
3.政府補貼標准不應低於每人每年30元。
法律依據
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第十七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遺屬可以領取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在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因病或者非因工緻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領取病殘津貼。所需資金從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一條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按月領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
8. 在台灣退休金能拿多少
繳滿15年達到退休年齡是可以領取的。
參保人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申請按月領取基本養老專金:
1998年7月1日後屬參加基本養老保險,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6月30日 前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013年7月1日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1998年6月30日前應參加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1998年7月1日以後辦理參保補繳手續,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 費工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