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北京市優秀養老驛站怎麼盈利

北京市優秀養老驛站怎麼盈利

發布時間:2023-08-16 21:41:07

⑴ 社區養老驛站的艱難時刻:掙扎在盈虧線與情懷之間

社區養老驛站正在陷入更深的經營困境之中。
擁有多家連鎖養老驛站的機構負責人王郁(化名)說:「2019年,經過6年運營我們才勉強回收前期投入,剛准備開始微有盈利,卻趕上了疫情。一方面,社區養老驛站雖不是純商業模式,但我們還是要考慮收支平衡,今年不一定能有利潤;另一方面,從3月13日開始,老人和護理員就一直被封控在面積不大的驛站中,精神壓力非常大。」
搭上2015年《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頒布的契機,入局養老行業的另一家養老機構創始人陳林(化名)說:「疫情三年,我們的驛站基本一直處於小有虧損的狀態。並且運營過程中還面臨很多尷尬問題,包括機構經營跟不上政策的變化,明知養老服務存在供需錯位,卻無力更改等。」
社區養老驛站作為直接嵌入至社區中的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床位數往往在10張以下,規模通常在500平米以下,除了為失能老人提供傳統養老機構式服務,更多功能則是為周邊社區的居家老人提供巡視探訪、個人清潔、日間照料、心理慰藉、助餐、文化娛樂等服務,政府提供補貼來覆蓋驛站服務成本。存在的名稱形式包括養老驛站、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等。
當前,市場的一種普遍觀點是,養老服務格局應呈「9073」或「9064」模式,即居家養老人群佔90%,社區驛站養老人群佔7%(或6%),在傳統養老機構中養老的人群佔3%(或4%),養老驛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截至2021年,北京已建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1000餘家。
只是,相比發展了二十幾年、擁有相對成熟商業模式的傳統養老機構,社區養老驛站更多涌現在2015年後,其運營收入很大程度依賴於政策補貼,可持續發展模式仍處在摸索階段。在疫情影響以及持續封控的背景下,北京的社區養老驛站正在迎來自己的至暗時刻。
王郁:封控管理與收支不平衡加劇
目前我們擁有近十家養老驛站,一個驛站設置十幾張養老床位,簽約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居家老人)約100人,驛站正常情況下會輻射周邊2_3個社區,驛站建設時絕大多數由政府免費提供社區內的閑置空間,裝修改造和設備由街道和我們各負擔一部分。
疫情之前,驛站會設置3-4名護理人員、一位站長以及做飯阿姨等工作人員。除照顧常住驛站的老人,我們會定期(一般是1月4次)給基本服務對象打電話或上門巡視探訪,以及提供送餐服務、陪同就醫等,服務特別多樣化。
但從3月13日開始,所有驛站都開始執行一級等級防控措施,這意味著上述所有進入室內的養老服務都全部源運腔暫停,只能採取電話巡訪的方式,設有養老床位的驛站也開始像傳統養老機構那樣執行封閉式管理,現在尚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恢復。
因為封控管理,員工和家屬的精神壓力都特別大。
老人方面,很多入住老人是失智老人,因為不允許家屬探視,老人長期看不到家屬會認為自己被拋棄,便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一些老人生病需要去醫院,但就醫後再次返回養老機構時需要14天的單獨隔離,這樣導致很多家屬嫌麻煩,選擇盡量不送醫,最終造成老人病情的加重。
員工方面,本身養老護理員的流失率就比較高,最近人員更是緊張。最近四個月,一位站長已經辭職,另一位站長也提出要辭職,說因為持續隔離在養老驛站,家裡的事顧不上,導致家人意見很大。其實,我也完全能理解他們。
政策層面規定驛站可以採取護理員輪崗制度。但從外地招聘來的護理員,需先在北京居家14天,其次還需要待在單間隔離14天,這意味著新員悄臘工需要一個月才能入崗。輪崗休息的員工,再次返回時也需要隔離14天。人工成本顯著攀升。
民政部門也一直在要求我們做好內部員工心理疏導。作為機構管理者,我肯定也想適當的給予他們關懷,但是,機構運營已經十分艱難,我們也需要關懷的具體政策。
因為封控管理,我們的收入也經歷著大幅下滑,而物料、人工等成本只升不降。
此前,我們運營收入以老人付費為主、政府補貼為輔。老人付費部分來自於入住驛站床位的老人,很多卧床重病老人會選擇在醫院和驛站間來回轉,對於卧床的重度老人,我們的收住費用約5000元/月,略低於養老機構的收費。給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一月四次的巡視探訪等服務時,則由政府購買服務,一般情況下補貼為一位簽約老人180元/月。
封控管理下,首當其沖的便是巡視探訪等服務改為電話巡訪。補貼發放與服務量掛鉤,改為電話巡訪的情況下,我們擔心達不到相應的考核標准導致運營補貼銳減甚至不發放;其次,床位入住率也開始下降。如果驛站需收住新的老人,必須對老人進行雹衫單間隔離14天,隔離環境、是否接種疫苗等都有很高的要求,這也導致疫情期間驛站的床位入住率一直上不來,這方面收入也出現降低。
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人工成本、食材成本、防疫物資消耗品成本等都提高的很快。但疫情之下,我們根本不敢漲價。我此前做了一個小范圍調查,老人的職工退休金多在4000元/月左右,但重度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平均服務價位都在6000元/月左右。成本上升、收入下滑的雙重沖擊下,驛站原本微薄的利潤被進一步壓低甚至面臨虧損。
陳林:不確定性與養老服務的錯位
我們已投資建設了超7家養老驛站。養老驛站是養老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它能扮演著連接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平台角色。在實際運營中,可以發現相比於傳統養老機構,很多老人更中意養老驛站——一是驛站就設置在小區中,離家很近,入住的老人都是社區鄰居,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其次,除了不能提供醫療服務,老人在驛站接受的護理服務與傳統養老機構相當。
但在幾年的運營過程中,可以發現養老驛站也面臨著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感觸最深的便是政策的不確定性。養老驛站市場從2016年才逐漸發展起來,直到現在,養老驛站還沒有完全的自我造血能力、商業模式不成熟,因此對補貼政策依賴性比較高。但可以看到,一些政策兩三年一變,這對於養老從業者而言就很難去適應,最終影響機構的運營效果。
比如,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辦法》,提出養老服務驛站必須重點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基本養老服務包括巡視探訪、個人清潔、養老顧問、呼叫服務等4項內容。
2019-2021年,養老驛站的補貼方式為服務流量補貼,即政府部門根據養老驛站提供的服務交易量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此方式的特點是只要老人願意在驛站購買某一項特定服務,政府就相應的給予驛站補貼,我們也能為老人提供各項靈活服務。2022年更改成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後,考核方式發生改變,驛站只有對責任片區內已經簽約的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清單上特定的服務項目,才能拿到相應補貼。為此,我們又得重新適應新的考核方式。考核不達標,補貼收入將受到很大程度影響。
同樣的,也是因為補貼方式變成為基本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居家老人的需求和我們能提供的服務發生供需錯位。
基本養老服務對象包括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失能、失智、高齡老年人等。失能老人身邊一般都有長期照護者,他們更需要一些幫助照護者減輕體力或精神壓力的服務,很多老人提出來能否把探訪換成打掃衛生、洗衣等其他服務。但服務清單規定了我們服務的具體內容,驛站工作人員沒辦法更換,否則機構得不到相應的政策補貼。
為此,很多時候一些老人不得不預留出時間來「應付」不少於二十分鍾探訪。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提供的服務並不是老人特別想要的。他們的反饋是,每周上門探訪聊天沒有意義,不如有一些實際的東西。有時老人甚至不願意給工作人員開門、拒絕服務。疫情期間改為電話探訪後,老人也會直接掛掉電話。但我們又不得不堅持做,否則任務完不成,補貼拿不到。
此前,我們也一直跟民政部門溝通關於內容上可否做變通,比如將每月一次的理發變成老年人需要的服務等,但目前還在等待結果。
實際上從政府角度而言,他們必須系統的看整體服務狀況,如果每家驛站都根據自己的情況去更改服務內容、政府部門在考評、監管驛站的服務數據時就面臨諸多不便,並且服務量又與運營補貼發放直接掛鉤。雙方的出發點、考量都能理解,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就是兩難。

養老院如何盈利

個人覺得養老院特別是公立的養老學院肯定不是盈利的,基本上需要國家補貼。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的民營養老醫院,它們可以在市場上生存。利潤主要靠護理費、住宿費、伙食費、基本醫療儲備費等。老人留得越多,利潤越高。

1.純粹福利性質的養老醫院。這樣一種純福利的商業模式,通常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依靠政府或企業提供的支持來建設和運營。這種商業模式主要是為經濟收入低的孤寡老人設立的。由於缺乏收入,艱苦的條件,惡劣的生活條件,缺乏娛樂設施和低醫療條件,這家純粹的福利養老醫院不能滿足大多數退休老人。

2.混合養老醫院。這是養老醫院在國內比較常見的商業模式,既有福利又有盈利,通常有政府或慈善機構背景。運營方面,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採用不同的收費標准和服務內容。除了最基本的養老服務,通常還會提供一些娛樂設施和服務,以及一些人性化的服務。其盈利能力主要表現在收費服務上,主要是根據入住環境和服務水平設定收費標准;費用包括入住時的一次性費用和每月費用,以及一些護理和醫療費用。

3.專業公司管理。這種類型比較費錢,利潤大但是初期投入高。通常是個人或企業自己建造管理的老年住宅。這種模式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優美的環境、各種設施完善的居住場所和完善的服務。這套舊公寓的主要商業模式是租賃,收費水平遠高於前兩種商業模式。
總結:
總的來說養老學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不以賺錢為目的主要以滿足社會利益為目的。特別是公立的養老院基本上需要國家補貼,近年來出現了大量的民營養老醫院可以在市場上生存。

⑶ 養老機構的盈利點有哪些

旅居養老:旅居養老可以說是招攬客戶的一個引流渠道,一年可能有很多參與旅居養老的老人,但旅居養老卻幾乎賺不到什麼錢。通常來說,75歲以前的老人可以稱為活力老人,這些老人享受的主要是旅居養老,還能活動的老人很少有會住養老機構的。

機構養老:當老人75歲以後跑不動了,想去的地方去的差不多了,他就會選擇家附近的養老機構養老,那麼就可以往集團旗下的機構養老引流客源。引導這種旅居老客戶轉化到這里,如果做的好,基本上這種老人進來就不會出去了,基本上每個月每人平均三千到四千元錢,整體的現金流量很穩定,假如成本控制的好,利潤甚至能夠達到百分之十五。

養老院注意事項

人到晚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疾病或存在突發疾病的可能,所以選擇養老院一定要看該養老院是否設有醫務室,配設有專職醫生,備有足夠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養老院是否具備在院內或就近及時診療老人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能夠及時妥善處理各種突發性疾病和其他緊急情況。

工作人員是否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奉獻精神,查看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是否具有上級主管部分頒發的從業資格。要求能夠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為老人提供洗澡、理發、剪指甲、換洗床單被套、衣服等起居照顧服務。

⑷ 養老院如何盈利

養老院一般是靠收取入住的護理費、住宿費、伙食費等,一般收取的費用根據自己養老院規格了,一些養老院一個月就要5000-10000元左右,低端一個月也要2000左右,其實也就是跟幼兒園一樣,養老院怎麼掙錢就明白了。

開辦養老院分兩種,一種是盈利性質的,到工商局注冊,工商注冊沒有補助優惠政策;另一種是非營利性質的,到民政局注冊,享有國家相關優惠補助政策。當然各地補貼力度不一,如果不是很清楚,可以去民政的相關部門咨詢一下。

養老院補貼政策

1、床位必須在30張以上,每張床位資助3000元。

2、撥付方式,三年兩次支付。

3、正式運營滿一年後,入住率達到30%以上,支付首次50%資助金。

4、運營滿三年後,入住率達到50%以上,支付另外50%資助金。

5、市財政給予日常運營補貼,每人每月80元。

6、另外,免徵稅。

⑸ 養老院年度盈利點大概在多少范圍

養老機構經營利潤一般有8%就很可以了。
老齡化迅速發展的今天,養老院如雨後春筍般開設。
養老費用主要包括床位費、護理費、餐費,以及物業水電等費用。其中,護理費須根據民政局標准對長者身體評估而定。
自理程度越低,費用越高,從800到6000不等。而老人的一日三餐還加一次下午茶,每月費用在1000左右。

⑹ 北京養老驛站多數虧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按道理來說,養老驛站應該是屬於比較新型的行業。同樣也是屬於比較能夠適應的這樣一個老齡化的大環境,滿足老人需求的地方,既然是這樣,那麼養老驛站應該是要盈利才對。但是卻發現北京的養老驛站多數是虧損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總之,驛站想要正常的盈利,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行。

⑺ 社區養老服務如何盈利(日托制)

」 根據《2010年中國城鄉老年人口狀況追蹤調查》顯示,城鎮、農村老年人擁有自己產權住房的比例分別為75.7%和71.2%,願意與子女住在一起的比列分別為38.8%和53.6%。而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醫院方面,城鎮、農村比例分別為11.3%和12.5%。所以日托制的養老服務要比全托制的要好。 盈利的話有四個方向,第一個就是提供服務,收取一定服務費後,可以提供健身服務、健康咨詢服務、活動場地等等。 第二種是出售相關商品,比如結合健康咨詢服務的相關葯品出售(可以與葯店或醫院合作或自營)、假牙、相關健身器材、醫療和保健等等。 第三種是成立各種俱樂部讓老年人來進行學習,多數老年人在退休之後會比較傾向於學習一些東西,例如書法、國畫、舞蹈等等。(這個是否真的有需求有待考驗) 第四種就是做智慧平台,有統計顯示我國離退休的人員具有大專以上程度專業技術人員達700多晚,高層次的約70萬,這些專家的智慧是一筆很寶貴的財富,可以與相關人力資源機構合作。 風險方面:第一個,也是最無法掌控的就是政策風險。因為中國基本上從來都沒市場導向過,政策風險是每個行業都要考慮的內容。 第二個是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國外雖然有很多成熟、經過驗證的模式,但是因為國情和文化的不同,只能參考,國內又沒有特別標桿的養老機構可以借鑒。 第三個老年人傳統觀念、消費觀念,中國的老年人都「重子女、輕自己」、「重儲蓄、輕消費」,最後很可能產生有市場、有需求,卻沒有盈利的情況。 第四個是財務風險,前期投入大,資金回收較慢。 以上是我想到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⑻ 智慧養老服務項目盈利點有哪些

1、政府補來貼,向民政局自、工信委、衛計局等各部委單位申請項目扶持資金。
2、通過引入服務機構、供應商等獲取中間利潤,抽取服務傭金、抽取商品銷售利潤或是提成。
3、整合服務項目,打包成服務套餐銷售給會員,會員一定性或定期繳納會員費。
4、平台涉及到智能硬體,在確保質量的基本上選擇利潤空間較大供應商進行合作。
5、定期做活動拉取相應供應商的做廣告或是提供贊助。
6、和通信運營商進行合作。通信運營商的主要收益來源於電話、流量、寬頻,因此和通信運營商談,為入網老人制定一個資費套餐,設置每月低消,入網老人一次預存話費,免費贈送老人機或是智能穿戴式手錶的模式進行推廣;項目運營機構可以向運營商收取一次性的代辦返佣,也可以按月與通信運營商進行分成。
7、通過強大的數據分析可進行大數據運營。系統匯聚了大量的老年人資源,與各行業服務商進行合作,可為老人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項目,獲得增值的利潤,如旅遊、健康、地產等方面,可對老人提供精準營銷及周全的定製化服務。
以上是使用金養通智慧養老平台的常見盈利模式,具體方式還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

閱讀全文

與北京市優秀養老驛站怎麼盈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