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失地金和養老金的關系
法律分析: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是國家出台的養老政策以失地保障農民的權益。我國各地相繼出台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保障失地農民的權益。各地政策實施有所不同,一般按照不同的年齡段採取不同的繳費比例,按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確定繳費數額,並且逐步提高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之所以被稱為新農保,是相對於以前各地開展的農村養老保險而言,過去的老農保主要是農民自己繳費,實際上是自我儲蓄的模式,而新農保最大的特點是採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模式,有三個籌資渠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Ⅱ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標准最新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標准分為三類: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2、按年:按照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繳納。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已取消、B檔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土地被政府徵用,當然,國家也給予了他們許多的補償,其中包括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但是人們對這項補償的具體內容都很模糊。那麼,下面由我為大家講述一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標準的相關信息。
一、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條件
符合以下幾個條件的人員,滿足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條件。
1、征地後戶人均耕地不足畝,包括畝在內掘指者;
2、年滿16周歲(含16周歲)以上被征地農民,在校學生不在保障范圍內;
3、失海漁民以及整建制農轉非的城鎮居民也在保障范圍內。
4、在認定被征地戶中,因婚嫁原因戶口遷入或者未遷出、現役軍人在退出現役後回原籍自主就業的被征地農民。
需要提醒的是,以下幾類情況不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納范圍內:已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逗茄。
二、被征判薯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年齡
1、男不滿45周歲、女不滿40周歲的,從參保之日起按規定繳費;
2、男滿45周歲不滿60周歲、女滿40周歲不滿55周歲的,從男滿45周歲、女滿40周歲時繳費;
3、男滿60周歲、女滿55周歲的,一次性足額補繳15年後可以申請領取基本養老金。
4、男超過60周歲、女超過55周歲的,年齡每增加1年,補繳額度可相應減免1500元,累計減免不超過萬元。
三、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標准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標准分為三類:
1、按月繳費: 20元、40元、60元、80元四個檔次;
2、按年:按照每年100元至800元的繳費檔次繳納;
3、按檔次繳費:A檔每人4000元(已取消)、B檔每人7000元、C檔每人10000元、D檔每人18000元、E檔每人26000元。
四、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府補貼標准
1、按比例補貼:全部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被征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最高繳費檔次乘以補繳年限計算得到的應繳費總額的60%;部分失地的,政府承擔費用為應繳費總額的60%乘以實際失地比例。
2、按月補貼:每人每月30至50元
3、一次性補貼:目前到達退休年齡一次性補繳養老保險費需要45850元,其中政府補貼7000元,個人承擔38850元。
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補償標准即如上所述,被征地的農民可以根據以上所述辦理養老保險,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增加保障。雖然土地被徵用,但是國家給出的補貼也是十分可觀的,大家應當合理利用,珍惜所得到的
Ⅲ 交了十年職工社保到了退休年齡老家有買一次性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怎樣算
親很高興為您解答,職工社保繳了10年,征地社保五年,到退休能領大約2000元左右。職工退休時的社保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摘要】
交了十年職工社保到了退休年齡老家有買一次性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怎樣算【提問】
親很高興為您解答,職工社保繳了10年,征地社保五年,到退休能領大約2000元左右。職工退休時的社保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回答】
親,感謝您的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祝您生活愉快【回答】
能合並一起拿養老金嗎【提問】
可以的喲【回答】
就是說,二個到時候給並成單位社保是嗎?【提問】
職工養老保險金對嗎?【提問】
謝謝了【提問】
職工養老保險范疇的話,是可以進行合並轉移的,並且能夠累積計算年限。【回答】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可以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合並的。雖然每個省市自治區有不同的規定,但是一般來說,處理辦法基本相同。
1.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同時又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參加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可以按規定折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6年,大病醫療統籌折算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10年)。
2.參保人員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根據其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和折算繳費年限確定養老保障待遇:如果兩者相加滿15年的,可以按企業退休,享受職工基本養老金;【回答】
哦,是真的就好了,我也放心了【提問】
是真的喲【回答】
Ⅳ 失地農民養老補償標准最新
一、失地養老保險的新政策有哪些?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還具體規定了參保對象、政府補助等細則,具體表現為:
1.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對象
在區域內享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土地在被政府依法統一徵收而導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年滿16周歲及以上在冊人員。
2.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府補助標准
失地農民每年享受1次相同標準的政府補助,補助年限累計為15年,同時政府應該以每畝徵收不低於2萬元的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專項資金。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參保范圍
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3畝,享受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利,16周歲以上,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在冊農業人員。
二、養老保險要連續交15年嗎?
在我國,對於養老保險的規定,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一般的情況下,購買的養老保險繳費的時候必須要達到15年的繳費時間,當事人才可以在退休之後領取相關的養老金。根據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出發,購買養老保險的男性必須要達到法定年齡60周歲以上,購買養老保險的女性必須要達到法定年齡55周歲以上,並且購買養老保險繳費要滿15年才可以領取相關的養老金。當事人所領取的養老金的金額跟當事人所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時長是有關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在購買養老保險之後所繳納的費用的時間越久,在退休之後領取相關的養老金的時候也就數額越高。
由上面的規定我們可以看出,當事人在購買養老保險之後所繳納費用的時間限制是最低為15年。對於這個15年,在我國很多人都是不太清楚是要連續繳納費用15年還是可以在中間接的繳納。按照我國的養老保險的相關法律法規,繳納養老保險費用的15年並沒有規定一定要連續繳納15年,如果中間因為特殊情況斷開了也是可以的,但是法律規定所繳納的時間必須加起來要達到15年才可以,繳納養老保險金的時間可以是累計的,而並非一定要是連續的。
在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中,有具體的相關法律條文提到:個人在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在購買養老保險之後達到了法律上面規定的退休年限,購買養老保險的費用加起來繳納年限至少有15年的,那麼都是可以每個月領取相關的基本養老金。而對於那些購買了養老保險的個人,但是在到達法律上面規定的退休年齡之後所繳納的購買養老保險的費用不足15年的情況,可以把剩下的還沒有繳納完成的費用補交完成,然後在退休之後就可以每個月領取自己的基本養老金了。
針對於購買養老保險,但是沒有繳納相關的費用達到15年的情況,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在《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當中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提到:對於已經參加了我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公民,如果在已經到達了法律上面規定的退休時間,但是所購買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繳納費用時間沒有滿足15年,對於這種情況,法律上面可以延長當事人的繳納時長,直至到滿足15年的時間限制,在延長繳納費用時長之後,依然沒有達到15年的情況,那麼當事人可以繳納相關的費用,一次性的繳納達到15年。還有另外一種解決辦法就是,當然,在參加我國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之後,到達了法定年齡,但是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時長不達15年,那麼當事人可以進行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申請成功之後,也可以獲得我國相應的養老保險的待遇。
《社會保險法》第十六條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綜合上面所說的,因失地被徵收那麼是可以購買養老保險的,但對於失地而購買的養老險也在參保對象上,還有參保范圍上也做出了相關的規定,只要年滿十六周歲,那麼就可以依法的購買,其目的性也是為了更好的保障到公民的合法權益和利益。
Ⅳ 交了十年職工社保到了退休年齡老家有買一次性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怎樣算
按照我國現行的規定,要想領退休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繳費滿十五年,二是到了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才能領退休金。顯然你繳費年限不夠需要補交後才能領退休金。
另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完全兩個不同的社保系統,他們在繳納機制和將來養老金的計算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無法進行對接,也無法進行合並,只能單獨的進行領取。
如果職工養老保險繳納年限超過15年,可將城鄉居民養老金保險個人賬戶余額轉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也可申請退還居保個人賬戶余額,按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享用相應的職工養老保險待遇。
如果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不足15年,又想按照職保退休,就要延遲逐漸繳費至滿15年,按職保辦理退休,享受相應的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如果職工養老保險不滿15年,又不想延遲退休,就將職工個人賬戶余額轉入居民保險,按照居保辦理退休,享受相應的居保待遇。
因為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和職工社保之間沒有對接的入口,所以兩者不能進行余額的互轉。
這里唯一的辦法是將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然後申請退休。因為職工養老保險不滿十五年,無論想不想退休,職工養老保險上的余額都是無法轉移到農村養老保險余額中。
因為這兩種養老保險是獨立的系統,如果職工社保滿足條件可以領取,如果一次性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所以可以疊加進行領取。
農村失地保險退休金的領取標准為被征地30%以下,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0元。被征地30%—50%,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32元。被征地50%—70%,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64元。被征地70%(含70%)—100%以下,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97元。被征地100%以上,每人每月領取養老金129元。
Ⅵ 社保和失地保險合並怎麼折算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可以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合並的。雖然每個省市自治區有不同的規定,但是一般來說,處理辦法基本相同。例如:
1、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同時又參加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參加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可以按規定折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6年,大病醫療統籌折算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10年)。
2、參保人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根據其養老保險實際繳費年限和折算繳費年限確定養老保障待遇:如果兩者相加滿15年的,可以按企業退休,享受職工基本養老金;
3、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有兩種處理方式:
(1)選擇一次性補繳基本養老保險滿15年後辦理養老金領取手續,
(2)可以申請轉入戶籍所在地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就是將實際繳納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折算到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按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辦法辦理手續領取待遇。
4、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以後達到法定退休年齡辦理領取手續時,可以同時一次性補繳滿20年的醫保年限後,享受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異地社保的合並流程是什麼?
第一步:參保人跨省流動前到原參保地社保機構開具《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憑證》。第二步:參保人持繳費憑證、戶口、身份證等到新就業地社保機構申請接續關系。第三步:新就業地社保機構在15個工作日內審核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第四步:原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聯系函》後15個工作日內,將清理申請人的參保繳費是否有欠費並辦理養老保險基金劃轉,終止申請人在當地的參保關系,向新參保地發出《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信息表》。最後一步:新參保地社保機構在收到《信息表》和轉移基金後15個工作日內辦結相關手續。
以上就是律師為大家解答的關於「社保和失地保險合並怎麼折算」的相關法律知識了。社保和失地保險合並的計算方法,根據各地的標准而有所不同,具體參考當地社保部門。您了解了嗎?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二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合並實施。
Ⅶ 失地農民保險與社保合並後,領取養老金怎麼計算
1、失地農民養老保險與單位購買的社保能同時擁有,但是只能享受一份保險待遇。
2、失地農民的產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正常現象,在工業化過程中,農民的農業土地轉化為非農業用地是不可避免的,為了保障失地農民的權益國家出台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以保障農民的權益。
3、參保對象失地農民指因政府統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而導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時對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經營權的人員。規定年滿18周歲及以上的失地農民方可自願參保,年齡以居民身份證登載的出生日期為准,征地時間以征地批文為准。
4、養老保險金待遇:
對於男性年齡在60周歲以上,女性年齡在55周歲以上的失地農民,地方社會保障部門根據每年養老保險金水平,按15年期限,從政府土地徵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資金用於養老保險費用的支付,個人不負擔繳費。從失地的當月起,開始領取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