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農村養老保險國傢具體怎麼補助和開支方式是什麼樣的
2011年10月15日國家出台了農村養老保險新政策,為廣大群眾帶來更大的社會福利,以下是該新政策的主要內容:
一、基本原則
新農保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一是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准和待遇標准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二是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三是政府主導和農民自願相結合,引導農村居民普遍參保;四是中央確定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訂具體辦法,對參保居民實行屬地管理。
二、任務目標
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三、首散參保范圍
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未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村居民,可以在戶籍地自願參加新農保。
四、基金籌集
新農保基金由個人繳費、集此芹棗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
(一)個人繳費。參加新農保的農村居民應當按規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繳費標准目前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地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設繳費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檔次繳費,多繳多得。國家依據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等情況適時調整繳費檔次。
(二)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准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
(三)政府補貼。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
地方政府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貼,補貼標准不低於每人每年30元;對選擇較高檔次標准繳費的,可給予適當鼓勵,具體標准和辦法由省(區、市)人森拆民政府確定。對農村重度殘疾人等繳費困難群體,地方政府為其代繳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五、建立個人賬戶
國家為每個新農保參保人建立終身記錄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及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對參保人繳費的資助,地方政府對參保人的繳費補貼,全部記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儲存額目前每年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金融機構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計息。
六、養老金待遇
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支付終身。
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准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准,對於長期繳費的農村居民,可適當加發基礎養老金,提高和加發部分的資金由地方政府支出。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月計發標准為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除以139(與現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系數相同)。參保人死亡,個人賬戶中的資金余額,除政府補貼外,可以依法繼承;政府補貼余額用於繼續支付其他參保人的養老金。
七、養老金待遇領取條件
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農村有戶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周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距領取年齡不足15年的,應按年繳費,也允許補繳,累計繳費不超過15年;距領取年齡超過15年的,應按年繳費,累計繳費不少於15年。
要引導中青年農民積極參保、長期繳費,長繳多得。具體辦法由省(區、市)人民政府規定。
八、待遇調整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准。
九、基金管理
建立健全新農保基金財務會計制度。新農保基金納入社會保障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單獨記賬、核算,按有關規定實現保值增值。試點階段,新農保基金暫實行縣級管理,隨著試點擴大和推開,逐步提高管理層次;有條件的地方也可直接實行省級管理。
十、基金監督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履行新農保基金的監管職責,制定完善新農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程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對基金的籌集、上解、劃撥、發放進行監控和定期檢查,並定期披露新農保基金籌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財政、監察、審計部門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試點地區新農保經辦機構和村民委員會每年在行政村范圍內對村內參保人繳費和待遇領取資格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十一、經辦管理服務
開展新農保試點的地區,要認真記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和領取待遇情況,建立參保檔案,長期妥善保存;建立全國統一的新農保信息管理系統,納入社會保障信息管理系統(「金保工程」)建設,並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會保障卡,方便參保人持卡繳費、領取待遇和查詢本人參保信息。試點地區要按照精簡效能原則,整合現有農村社會服務資源,加強新農保經辦能力建設,運用現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新農保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新農保基金中開支。
十二、相關制度銜接
原來已開展以個人繳費為主、完全個人賬戶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以下稱老農保)的地區,要在妥善處理老農保基金債權問題的基礎上,做好與新農保制度銜接。在新農保試點地區,凡已參加了老農保、年滿60周歲且已領取老農保養老金的參保人,可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對已參加老農保、未滿60周歲且沒有領取養老金的參保人,應將老農保個人賬戶資金並入新農保個人賬戶,按新農保的繳費標准繼續繳費,待符合規定條件時享受相應待遇。
新農保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等其他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制定。要妥善做好新農保制度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農村五保供養、社會優撫、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工作,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訂。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③ 個人養老金,來了!怎麼管好用好養老「錢袋子」
徐 駿作(新華社發)④ 養老保險統籌賬戶的錢最後怎麼辦
養老保險統籌賬戶的錢用來支持國家政策,而個人賬戶用來支持個人退休之後的養老金等。
統籌養老賬戶裡面宴咐的余額用於支付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喪葬費、撫恤金、增加的養老金等待遇。
個人養老賬戶,用於記錄參保人員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從單位繳費中劃轉計入的基本養老保險費,以及上述兩部分的利息。是職工在符合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辦理了退休手續後,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主要依據。裡面的余額用來支付職工退休之後的退休金之用。
簡單來說,養老險賬戶余額,主要就是為了在職員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晌棚純且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後,支付其退休後養老金的。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提現養老賬戶余額:
1、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參保人,由本人書面申請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2、外籍、獲得境外永久(長期)居留權、台、港、澳來滬工作人員參保後,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和李止勞動(聘用)關系並離境的,可申請辦理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3、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累計繳費不足15年且續交仍然不足15年的,且未轉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可以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
⑤ 老人養老錢怎麼辦
如果有自己的退休金的話,就可以用這些錢來養老,如果沒有,可以自己交養老保險,或者自己存一筆錢來養老。
⑥ 農村老人在歲數大了,需要把養老錢交給子女保管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首先,要看父母的意願,是否願意交給兒女保管,怎麼保管
如果有多個兒女,父母選擇讓其中一個代為保管,是否會造成子女間的矛盾,這也是要考慮的問題。如果覺得確實有必要讓子女保管,可以開個家庭會議,說明保管的金額,及以後的用途和分配方式,把問題拿到桌面上來說,代為保管的子女必須沒有私心,讓大家都能信得過,否則,會為子女不合埋下隱患。
老母親取款時每次都是找村裡的表姑一同去,讓表姑給她按取款的密碼。父母的錢自己掌握,用起來自由、方便。各家老人的情況不同,具體父母的存款如何管理,必須尊重老人的意見,不能盲目處置,惹老人家了不高興
⑦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退休金如何算
(一)什麼是退休呢?其實,退休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一種做法,一般指的是老職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也有為年輕人倒換崗位的意味。特別是過去我們還有子女頂崗的政策。
根據1957年《關於工人、職員退休處理的暫行規定》,只有國營、公私合營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人民團體的工人、職員才能夠退休。
1969年,我國勞動保險基金停止計提以後,所有的退休待遇都是由原用人單位承擔了。退休職工的關系一般還保持在原用人單位,甚至用人單位還會發放一定的福利待遇。
我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後,大家領取的待遇都改「退休費」為「養老金」了。但是,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們還習慣地稱之為辦理退休手續。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怎麼算待遇。
農保,又稱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一部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2014年整合了新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而來。
實際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退休」兩個字了。一般的表述是,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滿15年,到達60歲可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至於是不是退出工作崗位,國家不管的。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主要源自於政府補貼,分為中央補貼和地方補貼。目前,全國規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為93元每月。地方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額外補貼。比如說目前山東省是142元每月,青島市是192元每月。江蘇省是173元每月,南京市是470元每月。北京市是820元每月。上海市最新調整的基礎養老金標準是1200元每月。
除了基礎養老金,另外一部分待遇就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了。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領取養老保險待遇是個人賬戶的儲存額除以139。
這種情況下,如果想領取1萬元的養老金,即使按照上海市的基礎養老金的1200元標准,個人賬戶養老金需要達到8800元。也就是說,領取養老金待遇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要達到122.32萬元。試想一下,誰現在參加農保個人賬戶里有100多萬元?即使是實施了20多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能有30萬元就非常厲害了。
上海市,目前繳費檔次最高是5300元一年,按時繳費政府補貼675元(一次性補齊沒有政府補貼)。這種情況下,滿打滿算繳費40年個人賬戶的本金也不過24萬元,算上利息一般也超不過30萬。更何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是2014年才全面統一建立起來。
所以說,要想通過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1萬元的養老金,是不可能的事兒。如果有100多萬元,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還是有可能每月領取1萬元養老金的。
⑧ 人死亡養老金怎麼處理
1、退休年齡之前去世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去世,繳納進去的養老金是一分錢都沒有享受到的。參保者繳納進去的錢還完完全全的在個人養老賬戶中存著的,人去世後這筆錢就算是遺產了。去世者的合法繼承人可以持有效證件按照遺產繼承的手續來將該賬戶中被繼承人所繳納的錢提取出來合法繼承。
2、在個人賬戶未領取完時去世
養老金的發放,有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這部分錢就是參保者自己(及單位)繳納進去的錢,從享受養老待遇開始,這筆錢就除以139來按月發放,賬戶里錢越多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也會越多。也就是說,只要參保者在開始領取養老金後的139個月內去世,這個賬戶里的錢都還沒有領取完的。只要這個養老賬戶中余額,人去世後,繼承者就可以繼承這個賬戶里剩下的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條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不得提前支取。個人在達到法定的領取基本養老金條件前離境定居的,其個人賬戶予以保留,達到法定領取條件時,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其中,喪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可以在其離境時或者離境後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收到申請後,應當書面告知其保留個人賬戶的權利以及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的後果,經本人書面確認後,終止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並將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死亡後,其個人賬戶中的余額可以全部依法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