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考入公務員後企業繳納的社保費不轉過來,退休金會受影響嗎
轉不了的
你原來的養老保險交費年限視同你在公務員的工齡,公務員將來是根據檔案工資和工齡核定退休金
你原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的錢,封存起來,將來視作退休金的一部分發還給你
㈡ 考上事業編後不轉移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可以嗎
要轉移。
職工由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月起,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制度,其原有的連續工齡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後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退休時按機關事業單位的辦法計發養老金。
已建立的個人帳戶繼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退休時,其個人帳戶儲存額每月按1/120計發,並相應抵減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公務員進入企業工作後再次轉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原給予的一次性補貼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繳同級財政。
其個人帳戶管理、退休後養老金計發等,比照由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職工的相關政策辦理。
按照規定,不能或不需要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主要有四種情形:
1、在新參保地建立的是臨時的養老保險繳費賬戶。
2、在省內流動就業的。(同一個城市內流動就業的更不需要)
3、已經開始領取養老保險退休金的。(無論什麼情況,只要開始領取養老金了,就不能辦理轉移)
4、違規辦理超過3年的一次性補繳的。(不能轉移補繳的相應年限和個人賬戶里的錢)
㈢ 企業養老保險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
一、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 度進行改革;同時決定,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次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 險費由單位個人共同負擔,繳費辦法、待遇標准計算等與企業養老保險辦法相似,工作人員將根據該辦法的實施時間劃定「老人」、「中人」、「新人」,實施不同 的參保辦法,而因為參保人員在退休之後,可以享受到職業年金,待遇標准要比企業退休人員高。
二、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另外,國家還將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水平,普遍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實行基本養老金社會化發放。並加強街道、社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平台建設,加快老年服務設施和服務網路建設,為退休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三、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繳的繳費辦法、待遇計算,與企保大抵相同。
「繳費方式、繳費比例,以及最低的基本養老金的計算,都與現行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辦法大抵相同」,在看過國務院發布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辦法後,南京市一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首先拿繳費方式來說,與企業養老保險參保情況相同,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個人共同負擔,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8%,單位繳納比例為單位工資總額20%。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㈣ 從企業轉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員,其養老保險關系應如何處理
因此,職工由機關事業單位轉入企業工作,或者從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仍舊面臨著如何處理養老保險關系、協調兩種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人事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聯合發布的《關於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意見的通知》,職工由機關事業單位進入企業工作之月起,參加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游敏,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退休時按企業的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其中,公務員及參照和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在進入企業並按規定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後,根據本人在機關(或單位)工作的年限給予一次性補貼,在其原所在單位通過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轉入本人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安排。補貼的標准為:本人離開機關上年度月平均基本工資×在機關工作年限*0.3%*120個月。職工由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月起,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制度,其原有的連續工齡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後的工作年限合並計算,退休時按機關事業單位的辦法計發養老金。已建立的個人賬戶繼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退休時,其個人賬戶儲蓄存額每月按1/120計發,並相應抵減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公務員進入企業工作後再次轉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原給予的一次性補貼的本金和利息要上繳同級財政。其個人賬戶管理、退休後養老金計發等,比照由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職工的相關政策辦理。簡單來說,職工從機關事業單位轉人企業工作的,除公務員及參照和依神搭枝照公務員制度管理的單位工作人員在轉出後可以補貼之外,不再享受原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從轉入之日納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適用和其他企業職工一樣的規則。反之,職三從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可以享枝頌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待遇:但其個人賬戶儲存額每月按1/120計發,並相應抵減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計發的養老金。公務員重新回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一次性補貼需上繳財政。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職工養老金單位部分轉不走,對以後退休有沒有影響
首先必須明確告訴大家,可以放心,這種情況對於退休絕對沒有任何影響!
很多人換工作都是想著社保隨著自己走,人在哪裡工作,社保就交在哪裡,這種想法想法非常先進,對於後期辦理退休也是比較便利;但是大家要明確一點,我們所繳納的社保中,養老保險分為兩個賬戶,一個屬於個人賬戶,一個屬於國家統籌賬戶,往往在我們辦理社保異地轉移的時候,能轉走的只有個人賬戶累計的金額,進入統籌賬戶的是沒辦法轉走的。
轉走的個人賬戶部分怎麼用?
在我們退休後,養老金由兩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一部分是基礎養老金,兩部分累加才是我們將來領到手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發放的多少就是由個人賬戶余額決定的。
假設我們退休的時候個人賬戶裡面有餘額20萬元,那麼對於男職工來說每月領取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200000÷139=1438.8元;如果是女職工的話,每月領取到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200000÷195=1025.6元。(139為男職工養老金計發月數,195為女職工養老金計發月數)
剩餘的基礎養老金計算就和我們經常所說的三要素有關:社保繳費年限、社保繳費基數以及退休時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這一部分是由統籌賬戶所記錄的。
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就等於我們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
社保遷移時哪些險種可以遷出?
職工的社保一般繳納的是五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也就是通常所謂的五險一金中的五險,但是在辦理異地轉移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險種都可以轉走,一般情況下可以轉走的有兩險,分別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如果是城鎮戶口的人員,失業保險也可以轉移;因為這三個險種都存在著個人賬戶部分,農村戶口的是不需要自己繳納失業保險的,全部由單位繳納,所以也無法辦理轉移。
其餘的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是由單位全部承擔的,也是留在當地不能隨著職工走,因此不能轉移。
社保哪些情況會對退休有影響?
這是最值得大家關心的,一般想要正常辦理退休,我們記住兩點就沒問題了,第一個是到達法定退休年齡,第二個是在法定退休年齡到來以前社保交夠規定的年限,最少累計15年的社保繳費要求,如果你退休後還想享受終身醫保的權利,那麼醫保就得交夠規定的年限。
目前醫保一般都是要求男職工退休時最少交滿25年,女職工最少交滿20年,所以一般情況下等於說男職工社保最少交25年,女士最少交20年社保,退休時候才能萬事俱備,順理成章,這才是最值得關心的,至於辦理轉移,都是官方給你辦的,是不會有問題的。因此會不會影響退休,自己只關心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