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業單位年金繳費比例是多少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比例是單位承擔總額的百分之八,個人承擔百分之四。這部分的費用是在退休之後,可以按月進行領取的。這一部分的資金繳納也都是自願原則的,只要繳納了,在退休之後就可以享受相應的福利。
職業年金的優勢:
1、相對於其它形式的養老金而言,職業年金既可以體現出專業投資管理潛力的優勢,又可以較好的風險收益相結合的交易成本。從而有效的增強事業單位內部的凝聚力以及外部的市場競爭力。
2、建搭悶立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可以形成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加補充養老保險的多支柱型養老保險模式。有利於事業單位持續深知螞彎入改革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各項制度,從而有利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收入的穩定性以及形式多元化。
關於領取,規定了三種條件:一是退休後,由本人選擇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本人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改。二是出國(境)定居人員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三是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法律依據: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的通知》
第四條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物雀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國家適時調整單位和個人職業年金繳費的比例。
第五條職業年金基金由下列各項組成:
(一)單位繳費;
(二)個人繳費;
(三)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
(四)國家規定的其他收入。
第九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領取職業年金:
(一)工作人員在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並依法辦理退休手續後,由本人選擇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本人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改。
(二)出國(境)定居人員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三)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
未達到上述職業年金領取條件之一的,不得從個人賬戶中提前提取資金。
② 養老保險職業年金單位和個人繳費比例
職業年金單位和個人的比例是多少 職業年金繳費比例新規 接下來跟我一起來看看最新相關資訊吧。
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還必須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那麼機關失業單位和個人繳納職業年金的繳費比例是怎樣的呢?
職業年金單位和個人的比例是多少?
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而個人繳納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機關事業單位代扣。機關事業單位爛閉參保人員單位繳費基數為本單位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人腔岩員的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
職業年金基金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主要包括單位繳費、個人繳費、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和法定的其他收入。與領取養老金的情形一樣,參保人員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條件後,就可以領取職業年金了,具體有以下兩種領取伍歷御方式:
【1】 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
【2】 一次性用於購買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
需要注意的是,參保人員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改。與職業年金不同的是,參加了企業年金的企業職工在退休後可以申請一次性領取企業年金也可以按月領取企業年金。在特殊情況下,職業年金也是可以一次性領取的,如果參保人員到國外或者境外定居,也可以根據參保人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
③ 每人職業年金錢多少
您好,職業年金一般一個月600元。單位繳納職業年金的費用比例占本單位工資的8%,個人繳納型吵的比例占為4%,單位進行代理直接從工資中扣除。工作人員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比如說:某人收入為5000元卜御侍,按照工資以及繳費比例每月養老金需要繳納400元,再加拆搏上4%比例的職業年金,一個月養老金繳費總金額應該為600元。
④ 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繳費比例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繳費費率單位為16%,個人為8%;職業年金繳費費率單位為8%,個人為4%。
一、養老保險的概念:
1、養老保險(Endowment Insurance)是國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而退出勞動崗位後而建立的一種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險制度。目的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2、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活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所謂"完全",是以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所謂"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其中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衡量標准。
3、同時被保險人只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條件已辦理相關手續;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核准後的次月起,方可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及喪葬補助費等。
4、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被保險人按不同繳費比例共同繳納。以北京市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例:企業每月按照繳費總基數的19%繳納,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8%繳納。
二、養老保險的四個層次:
1、我國的養老保險由四個層次(或部分)組成。
(1)第一層次是基本養老保險;
(2)第二層次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3)第三層次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4)第四層次是商業養老保險。
在這種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中,基本養老保險可稱為第一層次,也是最高層次。
2、基本養老保險:
(1)基本養老保險(亦稱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它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的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以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為原則。
(2)它具有強制性、互濟性和社會性。
(3)它的強制性體現在由國家立法並強制實行,企業和個人都必須參加而不得違背;互濟性體現在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統一使用、支付,使企業職工得到生活保障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社會性體現在養老保險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
3、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1)由國家宏觀調控、企業內部決策執行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又稱企業年金,它是指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承受能力,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基礎上,企業為提高職工的養老保險待遇水平而自願為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
(2)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一種企業行為,效益好的企業可以多投保,效益差的、虧損企業可以不投保。實行企業年金,可以使年老退出勞動崗位的職工在領取基本養老金水平上再提高一步,有利於穩定職工隊伍,發展企業生產。
4、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1)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職工自願參加、自願選擇經辦機構的一種補充保險形式。
(2)實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的目的,在於擴大養老保險經費來源,多渠道籌集養老保險基金,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有利於消除長期形成的保險費用完全由國家"包下來"的觀念,增強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參與社會保險的主動性;同時也能夠促進對社會保險工作實行廣泛的群眾監督。
5、商業養老保險:
(1)商業養老保險是以獲得養老金為主要目的的長期人身險,它是年金保險的一種特殊形式,又稱為退休金養老保險,是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
(2)商業性養老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交納了一定的保險費以後,就可以從一定的年齡開始領取養老金。這樣,盡管被保險人在退休之後收入下降,但由於有養老金的幫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3)商業養老保險,如無特殊條款規定,則投保人繳納保險費的時間間隔相等、保險費的金額相等、整個繳費期間內的利率不變且計息頻率與付款頻率相等。
三、基本作用:
1、養老保險是以老年人的生活保障為指標的,通過再分配手段或者儲蓄方式建立保險基金,支付老年人生活費用。它的實施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保證勞動力再生產
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於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於社會的安全穩定
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於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於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後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後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3)有利於促進經濟的發展
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激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2、此外,由於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於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3、在中國,90年代之前,企業職工實行的是單一的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建立起基本養老保險與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制度"。從此,中國逐步建立起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四、主要特點:
1、由國家立法,強制實行,企業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參加,符合養老條件的人,可向社會保險部門領取養老金。
2、養老保險費用來源,一般由國家、單位和個人三方或單位和個人雙方共同負擔,並實現廣泛的社會互濟。
3、養老保險具有社會性,影響很大,享受人多且時間較長,費用支出龐大。因此,必須設置專門機構,實行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1)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有利於新老更替,實現就業結構的合理化;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於社會穩定;能夠激勵年輕人奮進,提升工資標准,為退休後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於從側面上促進經濟發展。
(2)養老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而且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關繫到一個國家或社會的經濟、文明發展,需要我們予以足夠的重視。由於養老保險的實施范圍很廣,被保險人享受待遇的時間較長,費用收支規模龐大,因此,必須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在全社會統一立法、統一規則、統一管理和統一組織實施。:
五、職業年金的概念:
1、職業年金是指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在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2、中國的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既不是社會保險,也不是商業保險,而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是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依據自身經濟狀況建立的保障制度,事業單位及其職工承擔因實施職業年金計劃所產生的所有風險。
六、職業年金存在特點:
1、各國職業年金計劃的基本特點是:
(1)大多數國家的職業年金計劃是自願性的;
(2)繳費由僱主和雇員共同承擔;
(3)基金能夠進行市場化運營;
(4)職業年金計劃的繳費和運營享受國家的免稅優惠政策。
法律依據:
《企業年金辦法》第十五條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8%。企業和職工個人繳費合計不超過本企業職工工資總額的12%。具體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一方協商確定。
職工個人繳費由企業從職工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⑤ 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是按什麼比例交的
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單位比例是16%,個人8%,。
⑥ 職業年金扣除比例是多少
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一般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一般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
個人繳費部分,在不超過本人繳費工談配資計稅基數帶侍渣的4%標准內的部分,暫從個人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其中,個人繳費工資計稅蠢悄基數不得超過參保者工作地所在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各市地稅局將根據各市統計局數據每年7月份調整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扣除限額標准。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繳費工資超限額部分比照住房公積金超限額繳費基數調整時間執行,即以7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為執行周期。
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最高不超過本單位上年度繳費工資基數的8%,當期計入的最高額一般不得超過本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分配額的3倍。
職業年金基金主要由四部分組成,主要包括單位繳費、個人繳費、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和法定的其他收入。與領取養老金的情形一樣,參保人員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條件後,就可以領取職業年金了。
法律依據:
根據《職業年金辦法》規定,職業年金是單位繳納和個人繳費,其中繳納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職業年金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
⑦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單位和個人的比例
1、職業年金單位繳8%個人繳4% 退休後可按月領取2、單位繳8%個人繳4%,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判行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⑧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比例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比例是單位繳8%,個人繳4%。
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
職業年金基金採用個人賬戶方式管理。個人繳費實行實賬積累。對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根據單位提供的信息採取記賬方式,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掘汪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
工作人員退休前,本人職業年金賬戶的累計儲存額由同級財政撥付資金記實。對非財政全額供款的單位,單位繳費實行實賬積累。實賬積累形成的職業年金基金,實行市場化投資運營,按實際收益計息。
職業年金制度意義
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對完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事業單位(或政府機關)與企業之間養老金的有效轉換,有利於增判悶仔強勞動力的流動性,增強罩段養老金的既得收益權的流動性。
中國的企業年金從理論上講僅適應於企業,公職人員的補充養老保險計劃應如何實現,如何實現公職人員勞動力與企業勞動力的有序合理流動,這對完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資源的優化配置具有重要影響。
合理有效的稅收激勵是職業年金發展的重要條件。中國企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受制於較多因素,其中較少的稅收優惠是重要的制約因素之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職業年金
⑨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繳費比例
一、職業年金單位繳8%,個人繳4%,退休後可按月領取作為我國終結養老金雙軌制數純灶政策的重要一環,《 機關事業單位 職業年金辦法》6日正式發布。辦法明確提出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轉移,而單位繳費存在記賬方式和實賬積累兩種情況。該辦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 二、單位繳8%個人繳4%辦法規定,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承擔。單位繳納職業年金費用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 個人繳費比例 為本人繳費工資的4%,由單位代扣。單位和個人繳費基數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 一致。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國家適時調整單位和個人職業年金繳費的比例。辦法規定,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收益,按規定計入職業年金個人賬戶。同時規定,職業年金基金必須與投資管理人和託管人的自有資產或其他資產分開管理薯扮,保證職業年金財產獨立性,不得挪作其他用途。 三、退休後可按月領取辦法還指出,當工作人員變動工作單位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以隨同轉移。工作人員升學、參軍、失業期間或新就業單位沒有實行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由原管理機構繼續管理運營。新就業單位已建立職業年金或企業年金制度的,原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隨同轉移。關於領取,辦法規定了三種條件:一是退休後,由本人選擇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的方式。可一次性用於購買 商業養老保險 產品,依據保險契約領取待遇並享受相應的繼承權;可選擇按照本人退休時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職業年金月待遇標准,發完為止,同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享有繼承權。本人選擇任一領取方式後不再更褲扒改。二是出國(境)定居人員可根據本人要求一次性支付給本人。三是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