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孩子是不是都是為了養老,還是為了傳宗接代
很多人生孩子是為了養老和傳宗接代,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想法。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經歷過催婚和催生,當你還沒結婚時,催婚的人會說都一把年紀了還不結婚,以後嫁不出去或者娶不到老婆,年齡越大生孩子越難等等。當你結婚以後催生的人會說,現在還不準備生孩子,等你老了孩子都還沒長大,誰給你養老等等。
而且對於生孩子這個問題,應該說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有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的這種觀念。雖然我們都到了如今這樣一個開放的年代,但是存在這種思想的人並不在少數。特別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結婚以後還是與老一輩生活在一起,老人家到了一定年紀就想共享天倫之樂,所以就會不停的催促。
所以,在我看來生孩子之前還是要深思熟慮,不要在孩子還沒到來之前就往他們的身上加上各種負擔。一個孩子的到來是為一個家庭增添新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體驗不一樣的角色和人生。所以生孩子的意義是不能用傳統的觀念來衡量的,願所有寶貝都在愛與期望中來帶這個世間。
B. 生孩子為了什麼
既然您不想從生理學上分析,那我就從心理學和其他方面上來分析吧。 首先,人類都有保護弱小的傾向(當然也有欺負弱小的傾向。。。),這是人在潛意識里想要表現出自我強大的體現。與其他動物保護幼崽是為了繁衍不同,人類在保護自己孩子的同時還體現出了自己的母性或父性。 您所說的生孩子為了養老其實只是在東方社會里的一種觀點(我就不說是正確還是錯誤了,畢竟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在古代的東方社會,老年人沒有生活的保障,很多人養了孩子就是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靠(加上所謂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和社會的輿論,生孩子在古代是必然的吧)。而在現在,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但東方人古老的傳統還在延續。由於現代社會的壓力,很多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的遺憾的時候,很多人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彌補自己的遺憾,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夢想。當然也有很多人是希望孩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和技能、家業。 而在西方社會,每個個體都是平等的。所以他們一般不會對於自己的孩子提出什麼特別的要求。他們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適應社會,一旦孩子成年,孩子一般都會自己出門闖盪社會。當然,也有不少西方家庭的孩子繼承家族的事業(甚至有些自己並不情願),但那畢竟佔少數,就不加以討論了。我個人認為,在西方社會,人們生孩子是為了增加家庭的和諧,是家庭更有家庭的氣氛。但也正由於西方人一般沒有社會的壓力,所以很多西方國家的年輕人會選擇不生孩子。對於這一點,有些中國人會認為他們不負責任,我倒覺得這樣的認為不免有些偏見。 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因為別人都有了孩子自己就也想要一個孩子,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想法。一個生命的誕生不是兒戲,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當您把生命帶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您給予了他生的權力,您給了他這一生將會擁有的快樂與幸福,但您也帶給了他這一生將會擁有的痛苦與不幸。 作為一個東方人,我自然也被東方的傳統所影響,所以我個人認為生孩子確實是為了繁衍,這個「繁衍」並不是生物意義上的繁衍,而是有社會意義的。繁衍的不只是作為母體(父親和母親)的基因,而更是思想、是為了將您的意志延續下去,使您的精神得以延續。 夜深了,說了那末多也該總結一下了。 僅僅為了完成任務或社會壓力(包括家庭壓力)或一時沖動而生孩子的行為是極不負責任的,是對於生命的敷衍和不尊重。(不考慮意外懷孕的情況--)在決定要生孩子的時候,您必須考慮的是孩子的未來。在孩子長大以後,我覺得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讓他而不是您來決定他自己的未來,您所要做的只是引導以及教會他生存的准則。 總之,無論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或是為了自己的意志得以繼承亦或是其他什麼原因生孩子,對於生命的尊重是神聖而至高無上的。 花了好久終於寫完,本人不一定會生孩子,因為覺得給予孩子生命的同時也將給予他一生的痛苦,當他幸福的時候我確實會感到欣慰,但當他痛苦的時候我又能給他怎樣的幫助以作為彌補呢?沒有人是以自己的意志來到這個世界的,但卻擁有可以賦予令一生命的權力,我又有什麼必要將痛苦給予一個生命呢?而一旦我擁有了孩子(這個可能也不是沒有),我將非常小心地保護他,使他不至收到傷害,他幸福高興的時候,我會很欣慰,他痛苦的時候我會守護他,同時深深地感到自責。我不會向許多無知的家長那樣說什麼類似「沒有我哪來的你」這樣的蠢話,而會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給予了自己所帶來的生命以幸福和快樂。 第一次寫那末長的回答,知道自己文筆不怎樣,就當是我的感慨之言吧。
C. 很多人生孩子就是為了養老送終的給自己。既然有目的,為何還
生孩子是為有的人,是為了讓養老中送裝,但是有一孩小孩他不會孝敬父母的。有的孩子他知道父母的苦,父母的累,因為媽媽我想他是不容易的,他應該要孝敬孝敬的。
D. 人人都說養兒防老,可現在的孩子真的能給自己養老嗎
養兒防老那是之前人們比較傳統的想法了,特別是在農村。老人到了年老的時候,因為沒有了勞動力,那就只能等著兒子來養老了。當然那時的養老也只是吃飽飯而已,最多就是生病時,幫助照看一下,不像現在老年人要求這么高,不只是溫飽問題了。
既然談到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養老問題確實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而且關繫到每個家庭。隨著我國越來越老齡化,養老的問題確實應該提早安排。
過去的農村養兒防老,對於兒子來講就是多一副碗筷,平時多照顧一些,沒有什麼太大的花銷。所以一直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現在老年人的養老成本越來越高,生病看病等開支越來越成為養老的最大經濟障礙,在這樣情況下,如果老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子女為了上班沒有時間照顧的話就要請護工,這也是不小的花銷,如果自己照顧,那麼連工資都沒的拿了。所以,現在養兒防老已經越來越難了。
現在很多兒女也懂得百善孝為先。但是養兒防老的觀念確實遇到了重大的社會現實問題,他們雖然很想承擔,但也已經是很無力了。所以作為社會應該更多地提供社會化養老、社區養老等多元化養老服務,讓老年人有一個更美滿的晚年。
E. 你能談談人這一輩子養兒女的意義嗎
們為什麼要生養孩子?
為了傳宗接代、養兒為了防老,這個是我們老一輩沿襲下來的思想,當然在現在這個年代,也仍然有一部分人承接了這一部分的思想,生一個孩子只為了完成延續香火的任務,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把兒女當成了他們養老的工具。
F. 假如不需要孩子幫自己養老,那生孩子的意義是什麼
生孩子不是為了養老,但是當自己老了孩子絕對是自己最強大的「靠山」。
孩子是夫妻間愛情的結晶這一點毋庸置疑,生孩子是因為自己想要孩子,自己喜歡孩子而生下她(他),並不是把孩子當成自己與愛人未來養老的工具。只要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關愛孩子,正確引導教育孩子,將來孩子必會「善孝」父母。
在20世紀50年代及之前的老人家庭大部分為多子家庭,多生孩子的目的首先是響應國家號召,為了國家未來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老人不會過多去想贍養問題,因為養兒防老的觀念深植於20世紀60年代及之前老人的腦海中。多子家庭贍養老人的壓力相對獨生子女家庭要小很多,老人可以由兒女們輪流照護,如果聘請養老護理員或是入住養老機構也可以分攤費用。
20世紀70後和80後群體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在工作及個人生活的雙重壓力下兒女已經自顧不暇,照護父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隨著中國老齡化和少子化對養老結構的影響,部分老人已經開始放棄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
我今年46歲,我父母屬於「開明老人」,父母曾經很鄭重地對我說:以後行動不便時聘請住家養老護理員或是入住養老機構。
但是作為兒女無論父母怎麼說,我們都應該盡早為贍養父母做准備,我把自己贍養父母的計劃分享給大家,歡迎評論讓我們一起為父母有一個幸福晚年出一份力。
第一,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兒女的依賴感會越來越強烈,兒女18歲之前聽父母的;父母70歲之後聽兒女的。要想讓父母聽自己的建議除了在父母心中確立信任,更重要的是經常和父母溝通給父母灌輸利於老人養老的知識和養老理念。
第二,保障父母的健康,每年帶父母做一次體檢,費用大概1200元左右。為父母購買當地政府推行的「惠民保」價格低保障全,根據父母身體情況選擇商業保險,我給父母買了老年意外險和防癌險。
第三,減少父母的體力勞動,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尤其是鈣流失和肌肉流失都會影響父母的行動,問題嚴重時老人可能跌倒。可以給父母聘請小時工、家政等。
第四,常回家探望父母,就算因為工作原因不能經常回家,偶爾和父母視頻老人也會非常開心。
第五,關注養老話題,提前為父母儲備贍養資金,父母的贍養儲備占我收入的1/4。提前為父母考察養老社區或養老機構,我的目標是10000/月起的養老社區或養老機構。
我之所以看重養老社區或養老機構,主要原因是父母能自理或半自理時可以由兒女護理,但是父母失能失智時就需要專業的養老護理員對老人進行照護。
G. 父母生孩子目的是為了,為以後養老做投資,從40歲後就,不努力做事整天盼著孩子長大,給自己養老
這樣的父母在認復識上有制點偏差。父母生孩子目的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人類要繁衍,要傳承,要發展。過去當人們物質條件和經濟條不夠發達的年代,生孩撫養孩子成人是為了養老。然而今天還有這種偏差的想法就不對了。現在的社會生活的人們到了老年有著社會保障,不單純依靠子女的贍養。當然作為子女可從物質上給予一些補貼,尤其在精神上要給父母以慰藉瓦。當父母的只要還有能力還是自食其力為好,不要給孩子添麻煩。
H. 為什麼有些父母把小孩生下來就只是為了給它們養老,你過得怎麼樣,他們根本就不管。我該怎麼辦
評論里的回答讓人生氣。孩子,咱們不和父母計較,不和那些愚蠢的人計較,絕對不是為了政治正確,道德正確。不和他們計較是為了讓我們自己更快樂,讓自己全神貫注地往前奔跑。根據你的描述,你父母是很自私很愚蠢的,他們不懂如何培養下一代,只知道攀比,指責子女。但你仔細回憶回憶,父母除了這些缺點,有沒有讓你暖心的回憶?如果有,你要指出這些優點,讓他們繼續保持。關於缺點你不要頻繁提起,畢竟語言能改變人潛意識,提多了你自己會被這些悲觀的觀念影響,但他們再次出現指責打壓你的時候,你就離開他們一段時間,以示懲戒。愚蠢的人跟猴子一樣,需要獎罰分明,你才好把他們帶入正途。。。除此之外,你是主觀能動性的人,父母給不了你正確的引導,你可以去團結你能遇見的所有你覺得可以學習的人,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當然你年紀小,不要被成功學騙子誤導了。切記要腳踏實地,你的起點很低,這輩子能混個有技術的穩定工作就相當成功了,運氣好能做個中產。不要想暴富,心態穩穩的,別急。你不僅要為自己謀出路,還要去填父母輩的坑。我今年27,1本大學畢業但一事無成,因為我用過去的10年彌補了我父母帶給我的認知上的缺陷,心態上的缺陷,我不能怪父母,再怪他們我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去積累知識去規劃我的人生,這樣的話,我這輩子就算廢了。不和別人比,不要怪父母,因為我們的專注力和時間有限,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共勉吧,人生是長跑。
I. 中國人生孩子的為了什麼有沒有把孩子當成養老工具的人
過去不少老人把生兒子當成養老保障,現在這種觀念比過去少了,畢竟現在見多了,靠子女養老是靠不住的,子女自己生活負擔就不輕,根本沒能力撫養照顧老人,所以現在年輕人不少就不結婚,就算結婚,也不生孩子或只生一個,雖然國家放開二胎,有的地方甚至鼓勵生二胎,但年輕夫婦都不願生育二胎了,這就是觀念轉變和生育成本太高造成的。
J. 你們覺得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養老啊
我覺得都不是,我們畢竟都是普通人,沒有家財萬貫也沒皇位需要繼承,在現代社會里,指望孩子養老也比較不現實,因為負擔過重,生孩子是因為快樂,因為愛,是為了生命的延續,也為了是自己的人生更完整。
有了孩子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是他們讓我們會更加的努力工作,是為他們帶來快樂,是他們在教會我們成長,是他們讓我們也在努力變成更好地自己。有了孩子,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才有勇氣面對生活的殘酷。隨著教育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已經明白,親子關系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生兒育女不是為了給你爭門面,不是為了給你傳宗接代,不是為了給你養老,而是你心甘情願地付出和欣賞。讓我們能有機會與孩子同行一段路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