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城市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什麼
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是覆蓋城鎮戶籍非從業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
養老保險項制度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共同構成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城居保有兩個突出特點:
1、城居保的資金來源除個人繳費外,還有政府對參保人繳費給予的補貼,個人繳費越多,政府補貼也越多,而且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全部計入參保人的個人賬戶;
2、是城居保的養老金由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兩部分構成,個人賬戶養老金水平由賬戶儲存額,也就是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總額來決定,基礎養老金則由政府全額支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第十六條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十五年的,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繳費至滿十五年,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也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
❷ 養老保險到底有沒有用呢
盡管每年的漲幅在下降,但仍然要高過通脹率,所以不要再說繳養老保險不如把錢存銀行這種話了。養老金是一款穩健的理財產品,目前看來收益率還不錯,投資理財固然好,但能有一款無風險收益產品保底,讓你在老年喪失勞動能力的時候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保障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3、養老金杠桿高,回本速度快
我們在文章上面已經提到過了,養老金不只是自己在交的,所在的公司也要交一部分,企業每個月繳納14%, 個人繳納8%,按照養老金的計算公式,大概就是交176塊,退休後每月可領3396元,只需要幾年就可以領回個人繳納的本金了,剩下的都是凈賺,絕對是非常劃算且穩健的投資了。
❸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哪個檔次的好有什麼區別呢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行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政策,符合國家規定條件,可以享受退休待遇,按月領取養老保險。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領取的公式如下: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各地規定不一樣,河南省2022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為10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所有利息)/139。假設老王選擇500元的檔,繳費15年,那麼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為500x15+60x15=8400,再加上15年利息,大約估算,老王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0000元,個人養老金賬戶每月可貢獻72元。全部算下來,一個月老王可以拿到180元,一年可領取2160元。5年能拿回自己交的養老保險,以後的日子都是賺的。
假設老王按2000的檔繳納,15後領取養老金,那麼老王每月可拿384元,6年後基本可以拿回本錢,之後每個月都會多出來近400元的退休工資,10年就是將近50000元。
通過上面計算可以得出,交的多,拿回來的多。最合算的,還是多繳費,繳費年限長點,退休工資會更高點。
❹ 商業養老保險種類有哪些哪種比較好一點
這位朋友你好,養老保險市場雖然沒有非常的專業化,也沒有很完善,但發展還是非常迅速的。老人保險向來是一個令保險公司頭疼的問題,老人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那麼容易出險,更容易把保險公司賠穿,所以保險公司亦不敢輕易推出性價比高的老人保險。
沒事,奶爸還是可以為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的:
一、老年買保險的瓶頸
1.過最高投保年齡,很多產品的最高投保年齡是55歲,超過年紀就買不到了。
2.康告知通過不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是上了年紀常見的疾病,但也是健康險中常見的告知問題,如果再加上需要長期服用葯物,則很難通過健康告知。
3.保費價格實在太高,年紀大了才去買保險,保費非常高,甚至總保費與保額相差不大,如50歲購買重疾險杠桿只有1:2左右。
首先老人投保,跟著奶爸這樣做,准會沒錯:中老年人保險怎麼買?能給父母買的保險有哪些?一看就懂
3、重疾險,預算豐富可以配上
重疾險對健康告知會比較嚴格,如果有一些身體上異常的父母並不一定可以買得到,而且年紀越大,重疾險保額也是會有限制的。除此之外,保費價格相對比較高昂
如果預算不錯的朋友們,可以考慮超級瑪麗2020、達爾文2號、健康保2.等產品。
三、防癌險介紹
癌症是最高發的重疾,相對於醫療險和重疾險來說,可投保年齡范圍大,部分產品健康告知還會相對比較寬松。
癌症保險分為報銷型和給付型的,缺點在於只保障癌症,保障功能有點單一。
報銷型的癌症保險,相當於責任簡化的百萬醫療險,某些產品投保年齡高達80歲,考慮這幾款產品:安心保險安享一生、好醫保防癌醫療險、平安抗癌衛士等產品。
給付型的癌症保險,相當於責任簡化的重疾險,某些產品投保年齡高達80歲,注重性價比的可以考慮昆侖健康愛康保防癌險。
關於父母怎麼投保防癌險,這里有奶爸整理的最全數據哦:【父母的防癌險這樣買,最走心,別忘了注意這幾點】
奶爸總結:
最後無論買什麼保險給父母,最最重要的是陪伴,因為作為子女的我們,對父母盡孝心是大家的職責。
希望可以幫到您!
寫在最後
我是奶爸保,保險測評我是專業的。
如果你想要更專業的保險建議,
奶爸可以為您解答:「預約奶爸,解決您的問題~」
❺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是什麼
2月9日出現在人社部官網的一則新聞,受到業內人士高度關注。消息顯示,2月6日,人社部、財政部共同組織召開會議,會同國家發改委、國家稅務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工作。
業內專家分析,隨著全球老齡化趨勢發展,「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建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對於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加美好老年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具體來說,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的啟動,不僅有助於為政府分擔社會養老、醫療壓力的重任,同時也有利於推動商業養老保險駛入增長快車道,同時亦利好資本市場。
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養老保險是各類要素市場的長線資金,不僅支撐了資本市場幾十年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支撐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而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均已實現市場化投資運作,隨著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建設的啟動,「第三支柱」也將會迎來規模放量及投資市場化之旅。
這意味著,我國資本市場又將迎來新的長期資金。
意味著又要交錢了。
❻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什麼為什麼呢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就是我們在每一年繳納養老保險過程中,所定下的繳費標准,當然這個標準是對應100%的基數。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取決於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來決定的,而且每一年都會調整一次,基本上全國絕大多數城市都會在每年的7月份以後出台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然後我們的社保繳費金額實質上也會發生變化,基本上每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大概維持在5%~10%左右,這樣的一個水平范圍之內。
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計算現在應當交納養老保險費比例的基數。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社會保險法第十二條,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❼ 連續上調養老金 「第二第三支柱」得跟上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下發《關於2019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2019年1月1日起,為2018年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18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
這是我國自2005年以來,連續第15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一項社會政策,調整基本養老金要突出保基本兜底線功能,確保退休人員基本生活,為此,不僅要考慮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和物價上漲情況,還要考慮養老保險基金承受能力和制度可持續性。
近些年,由於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領取基本養老金的退休人數不斷增加,繳費人數與領取待遇人數的撫養比不斷下降,養老負擔越來越重。為降低企業負擔,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如此一來,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壓力進一步增大,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刻不容緩。
養老各支柱發展失衡
養老保障體系有「三支柱」之說:「第一支柱」指目前已經形成的「城鎮職工+城鄉居民」兩大平台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支柱」指補充養老保險制度,以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為主;而「第三支柱」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各支柱發展失衡,嚴重依賴公共的基本養老保險。
人社部中國勞動與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金維剛表示,經過多年的建設,我國在「第一支柱」方面已取得了比較不錯的成績,建立了龐大的金融養老保險體制,包括職工養老保險,居民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等,但「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發展卻嚴重滯後。「目前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只佔企業總量的零頭,個人養老金制度也尚未在國家層面形成基本模式和框架。」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基本養老參保人數達到9.42億人,參保率超過85%。而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只有8.29萬個,參加員工2000多萬人。
「跟國際上相比,我們國家目前在多層次保障建設上差距很大。」金維剛表示,有的發達國家的「第一支柱」公共養老金部分佔整個養老金資產總量10%,「第二支柱」超過60%,「第三支柱」接近30%。在這種構架下,養老保障最核心最主要的並不是政府舉辦的公共養老金,而是企業為職工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規模也很大。「而我們主要靠『第一支柱』,金融機構開發了一些面向個人養老的產品,總體上是處於幼苗發育的階段。」
金維剛認為,養老保險制度應該是金融制度,但是現在制度設計上存在缺陷。不管是職工養老保險、居民養老保險都有很大的運行風險。「像我們國家一樣繳費滿15年就可以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在全球是極少的,這造成很多人繳費時間很短,但是他退休以後領取養老金的黏性很長。」據測算,我國居民平均繳費年限和平均預期余命幾乎相等,「這意味著以目前杠桿來說,(養老金兌付)是不可持續的,將來極易出現支付風險危機。」除此之外,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整體收益率比較低,存在貶值風險。
事實上,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仍靠財政支撐,基礎養老金有一定的福利色彩,「但現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的大量投入並沒有換來更好的效果,收不抵支的地方也在增加。」金維剛說,3支柱失衡的情況亟待改變。
「第三支柱」是突破點
金維剛認為,以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第一支柱」基本走到頭了,在沒有實現全國統籌統支的情況下,「第二支柱」發展的時間窗口也沒有到來,而第三支柱在發展方面沒有障礙,個人養老金市場擁有很大空間。
事實上,作為「第三支柱」的重要基石,稅延養老險和養老目標基金在2018年已實現改革措施雙突破。
2018年5月1日,個人稅延養老險在上海等3地開展試點工作,為期1年,根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要求,每人繳費稅前扣除限額最高不超過12000元/年,稅延額度最高為5400元/年。同年3月,證監會下發《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以滿足養老資金理財需求,規范養老目標基金運作。
政策引導之下,保險、基金公司紛紛行動,相應產品紛紛落地。近一年來,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上處於「不溫不火」狀態,市場整體情況低於預期。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不是靠某一個行業發展起來的」,金維剛表示,想推動「第三支柱」的建設必須依靠政府的決心,由政府主導。「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關鍵是怎麼引導居民,讓他們意識到投資養老對自己的好處,這需要頂層設計和推動。」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認為,健全「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制度的關鍵在於通過國家立法和財稅政策支持,引導全體經濟活動人口建立以個人養老為目的、自願參加並且個人主導的積累型的養老金制度。「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慢慢調整和完善,這其中服務是關鍵。同時,還要加強對人們的養老金融教育。」
金維剛也提醒,「第三支柱」發展過程中,監管十分必要,必須進一步強化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包括建立系統化管理平台,方便個人了解其帳戶信息以及收益情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