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土雞養了一年和8個月有啥區別
八個月的肉質會更嫩,一年的口感和香味會更好。
散養飼料公雞,3個月就可以上市,如果給販子掉,一年3次,因為有春節如果不是販子掉,你要慢慢賣,也就2次要是養母雞,那就不好說了,母雞不養老母雞跟公雞一樣。如果養老母雞6-7月才是生蛋的母雞,所以1年最多1次。
土雞,家禽的一種。有別於籠養的肉雞。其中以「山坡散養土雞」為最好,公雞冠大而紅,性烈好鬥,母雞雞冠極小。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從古代家養馴化而成,從未經過任何雜交和優化配種,長期以自然覓食或結合粗飼喂養而成,具有較強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肉質鮮美。
❷ 散養老母雞的成本多少
母雞散養,五六個月出欄一個成本要花30 元錢左右。
雞養殖技術
一、品種選擇 養雞要選擇當地品種母雞,雛雞來源:一是用收購種蛋孵化;二是買混合雛。母雞用於產蛋,公雞放養育肥後上市。
二、雛雞培育 購入雛雞後先在雞舍內常規育雛。育雛室溫度:第1周32——34℃,以後每周降2——3℃,30日齡後當室溫達到18——21℃時即可脫溫;相對濕度:第1周為65%——70%,以後保持在50%——60%。
三、雞舍建造 要因地制宜,建永久式、簡易式均可。一般以建造塑膜暖棚雞舍更為經濟實用。要求坐北朝南,利於採光和保溫,每平方米養雞8——10隻。
❸ 買了一隻雞,該如何放生
你這個仁慈之心真是杯具到無語了。
錯誤的開始,你該怎樣正確的結束呢?
還是我來回答你吧,僅就我自己的常識。
籠子,或者給圈一個地方用網布罩著,小心雞們自己逃出去哦。可以喂飯粒、玉米粒、糠皮之類的,最好用水拌一下,其實雞很好喂養,它都吃;當然要墊草啦,不然冷死而且便便也不好處理,拉稀你控制不住,雞沒有膀胱,便和尿一起出來,在草之下墊張厚紙板也許有點好處,便於處理。
你買來的雞已經長大了的吧,送人吧,但是你不能要求別人不吃它,畢竟,客觀上講把雞當寵物養的人真不多,除非像古代專門有人養公雞用來斗雞游戲。
如果你去放生最好在天暖的時候,但是你又不能保證有人把它抓了吃了,而且家養的雞是喜歡熱鬧的,一般都會往有人煙的地方趕,晚上會找窩睡覺,它在野外很難生存,比如說碰到黃鼠狼,比如說在人家地里吃蟲子被人趕盡殺絕。
現在你有三種選擇:一、自己養,母的話還會給你生蛋哦,直到病死老死;
二、送人,先託付別人不要殺它,但其實只是眼不見為凈;
三、把這四隻雞藝術手法包裝一下,然後炒作,讓它們成為明星雞。呵呵
總之,一開始你的行為就是錯誤的決定,人的善意之心不能夠濫用,很多家禽它的宿命就是被宰殺。
❹ 老母雞怎樣吃更補氣血
老奶奶的5種燉雞湯秘方,補氣血提高抵抗力,香濃美味而且又有營養,5分鍾學會。
1、當歸燉雞:
相關食材:母雞500克、當歸12克、姜1塊、枸杞5克、鹽5克、小蔥適量、水適量、雞精2克(可以不要)
A、姜先拍碎,當歸、枸杞洗干凈進行備用。B、雞去掉內臟,沖洗干凈之後,放入砂鍋煲症狀,放入當歸、小蔥結、姜塊,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煲3個小時左右,注意不要揭開蓋子。C、煲好之後,夾出蔥結,放入枸杞。
D、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也可以加少量的雞精。
小貼士:
A、大火燒開之後,一定要用勺子把湯表面的那些浮沫給撇出去。 B、鹽要最後放,過早的放或許會導致肉變硬。
2、松茸燉雞:
相關食材:雞1000克、松茸100克、料酒20ml、姜蒜20克、洋蔥50克、香蔥20克、鹽5克。
A、松茸花2個小時泡發。 B、鍋中燒水,放入生薑片,燒開之後放入雞塊進行焯水。C、另外起一口鍋,將焯好水的雞肉放入鍋中,加入薑片、蒜瓣、洋蔥、香蔥結、料酒、適量水,開火燉30分鍾左右。
D、放入松茸,蓋上蓋小火燉20分鍾左右,起鍋之前放鹽即可。
小貼士:
A、松茸需要用溫水進行泡發,泥沙沖洗干凈。B、松茸相對比較的輕,可以用雞塊壓住煮。
3、紅棗燉雞:
相關食材:雞1500克、紅棗300克、鹽一勺、姜半塊。
A、雞去掉內臟,洗干凈,切塊之後,大紅棗洗凈進行備用。B、鍋中放入雞、姜,加入適量的水,蓋上蓋子之後,中火燉1、2小時左右。C、加入紅棗之後再燉十多分鍾左右,起鍋前加鹽即可。
小貼士:紅棗可以去核燉,這樣不容易上火。
4、茶樹菇燉雞:
相關食材:雞半隻、茶樹菇50克、姜1塊、鹽一勺、料酒。
A、茶樹菇去蒂洗凈,用溫水浸泡10分鍾左右。B、雞洗凈切塊,姜切片。C、雞肉、茶樹菇、薑片放入鍋症狀,倒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去掉浮沫。D、放入一勺的料酒,蓋上鍋蓋,文火煮2、3小時左右,注意觀察,以免湯水溢出。
E、煮好之後放入鹽攪勻即可。
小貼士:水一定要一次性加夠,中途千萬不要開蓋加水。
5、菌菇鮮雞湯:
相關食材:雞半隻、玉米1根、香菇5朵、茶樹菇100克、魚丸200克、胡蘿卜1根、紅棗10顆、生薑3片。
A、雞洗干凈,切塊,胡蘿卜玉米切段,茶樹菇去蒂洗凈,魚丸洗凈,紅棗洗凈,香菇切塊,生薑切片進行備用。
B、胡蘿卜、玉米、香菇、紅棗、薑片加入鍋症狀,放入雞塊,再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沫。
C、加入魚丸、茶樹菇,大火煮開之後,轉小火燉1、2個小時左右。D、起鍋之前加入適量的鹽即可。
A、菌菇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種類加入。B、一定要記得的撇去浮沫。
注意的事項:
1、燉雞湯的時候,特別是買的農村散養老母雞,千萬不要直接的燉,也不要焯水之後燉,這樣做其實都是會影響湯汁的味道。
我們只需要將雞塊用薑片、胡椒粉腌制10分鍾左右,然後放入到油鍋症狀炒一下,就可以完全去除雞的腥膻味,也不會使雞湯的營養流失。不管是什麼雞,都可以多加這1步,真的是屢試不爽。
2、燉雞湯,最好是可以選擇用砂鍋,然後小火慢慢的燉,這樣做可以使湯汁更鮮,不會損失任何的營養。
3、再次的強調一遍,老母雞是不需要焯水的,焯水會使雞肉營養流失,湯汁也不鮮。如果是買的養殖雞,就需要腌制之後焯水再炒,這樣才可以完全去除雞肉的膻味。
4、雞湯燉好的時候才可以放鹽,如果食鹽放早了,雞肉症狀的蛋白質會和食鹽發生一定的反應,導致雞肉吃著非常的硬,湯汁不濃,等雞湯燉好之後,再放鹽,再燉30分鍾,肉也有味,湯汁也更濃了。
最後我們在來說一下關於煲湯需要注意的事項:
1、水少:人們在煲湯的時候比較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水不夠,從而導致中途需要加水。
一般情況之下,煲湯時候的水量應該至少為食材重量的3倍左右。如果中途需要加水,應以熱水為好,不要加冷水,這樣做對湯的風味影響是最小的。
2、亂加「料」:
不少的人都希望可以通過喝湯進補,因而在煲湯的時候或許會加入一些葯材。但不同的葯材特點也是各不相同,煲湯之前,必須通曉中葯的寒、熱、溫、涼等各性。因此,在煲湯的時候如果需要加中葯材,最好是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進行選擇。
3、早加鹽:
有一些人認為早點加鹽可以讓鹽完全「融入」食材和湯中,提高湯的口感,這其實就是一種誤解。
鹽如果放的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容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可以使肉質保持鮮嫩。所以最好是可以在快出鍋的時候再加鹽。
4、調料雜:「多放調料提味」其實也是煲湯的一大誤區。調料如果太多太雜也是會影響湯原有的鮮味,也會影響肉本來的口感。一般的來說,一種肉配合2-4種調料就相對比較完美,比如煲雞湯的時候只需要放入薑片、月桂葉和花椒即可。
5、火太大:煲湯的時候,開始應該先用大火將湯煮開,然後轉為文火煲湯。因為大火會使肉中的水分流失過快,從而導致口感變差,控制火候以湯微微沸騰為好
❺ 農村家裡養了四隻母雞,頭天還好好的,今天早上發現一隻雞死了,看見脖子 屁股上是紅的,破開後雞胗都化
估計是中毒了,應該對其它雞沒有影響,如果都吃了毒物應該一起死的。
❻ 一畝地能散養土雞多少只,該怎麼養
一畝地能散養土雞多少只,該怎麼養?
土雞是比較健康、口感比較好的農村養殖的雞,在東北叫做「笨雞」。肉質微黃、口感較為有咬頭、風味較好,且生長期遠比規模養殖場的雞的生長周期要長的多。那麼一畝地能散養土雞多少只?
1、耕地。如果是在耕地內養殖土雞,比如玉米地、高桿高粱等耕地內進行散養,建議每畝地不超過20隻。主要是雞的刨食特性,如果土雞的數量太多,會對作物的根系產生一些不良影響。
目前土地單純用來從事土雞養殖並不多見,究其原因還是利潤率較低。成本分析:1.土雞養殖,為保證肉質及蛋的品質,以及防疫需求,養殖密度不能過高,一般畝均500隻左右,土地租金以900元/畝年計,成本分攤到單只雞約2元,2.雞苗及防疫成本,目前雞苗單只約3元左右,防疫成本至少每隻2元,3.飼料成本:幼苗階段需細料飼養,單只成本約3元,隨著生長需逐漸添加草料及玉米飼料以保證肉質,至生殖成熟(6個月)飼料成本單只約20元。
3.母雞開始下蛋後,繼續飼養兩月左右至公雞單只重量2.5斤左右,此時公雞需立即出欄,中間飼養成本約8元。此時總成本約38元,幼苗成活率約95%,加上雞舍、圍欄、投喂工具、人工每人150一天(畝均0.5人,僱工為農村50歲以上工人),若此時全部出欄綜合成本約60元每隻,市場價格30每斤,毛利單只15元,畝毛利約5000元左右。4.若母雞不出欄,留以產蛋,目前土雞蛋約0.8元/枚,產蛋率約70%,每隻雞每天飼料約2毛錢,平均每隻雞每天毛產出0.36元,每天畝產出利潤(扣除人工)約15元,產蛋周期一年,連肉和蛋扣除各項支出母雞兩年總產出約8000元,公雞產出約3000元,畝均年利潤約為5500元左右!
風險分析:1.防疫風險,若發生傳染病,則顆粒無收!
2.需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實現利潤,養殖低於5000隻效應較差。
建議:小規模養殖需配合其他項目共同執行,實現復合化養殖,例如,農家樂跑山雞,葡萄架林下雞等。
❼ 我養了四隻母雞,卻每天早上都聽到。有公雞打鳴,請問是怎麼回事
摘要 您好,據查,母雞打鳴可能是性反轉現象,雄性或者雌性個體轉變成有反向性別個體的現象叫做「性反轉」,母雞打鳴就是一種性反轉現象。性反轉發生的原因很多,比如動物的生理狀態、外界環境以及激素處理等。
❽ 母雞的飼養
雞蛋在人工孵化過程中,對濕度的要求並不象對溫度的要求那麼嚴格,也就是說雞胚對濕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雞蛋內容物含有的水分,供給雞胚發育所需的水分是足足有餘的。但這並不等於說濕度可以不去管它。要得到理想的孵化效果,對於濕度也要妥當的解決。在一般的情況下,孵化期間的相對濕度要求第1~7d為60%左右,8~16d為50%~55%,第18d後為65%~70%。初生雛雞的體重,由於品種、季節、孵化條件的不同差異較大,多數在68%~70%,范圍為60%~75%。濕度過高,阻礙雞胚尿囊液的蒸發排除,而造成雛雞大肚皮,雞體組織、蛋黃含水分過多,身體顯得笨重遲鈍;濕度過低時,則引起蛋內水分過量的蒸發,雛雞乾瘦,肌肉不豐滿,羽毛過分緊湊,個體小。因此,掌握適當的濕度也是必要的。做到這點是容易的,如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空氣濕潤,自然濕度較高,一般在孵化季節,室內相對濕度高於70%,類似這種地區,只需在電孵機底部放4個水盤,總面積為孵化機底部的3/4或2/3,經常保持水盤內有水就行了。天冷時加溫水,天熱時加冷水。在氣候特別乾燥的地區,要增大水盤面積或加高水溫,以增加蒸發量,必要時還可定時補加噴濕措施。
雞蛋人工孵化時通風應如何掌握?
雞蛋在孵化初期,需要的氧氣很少。一般要求在孵化機內應經常保持有足夠的氧氣,含量不能低於20%,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超過1%,二氧化碳量多時會產生畸形,體弱,孵化率降低。電孵機的保溫和通風是個矛盾,一方面要使電孵機保溫性能良好,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通風換氣裝置,加大進出氣孔的面積,位置合理,妥善布局,並加上良好的啟閉裝置,就可以解決這一矛盾,而使孵化得到良好的效果。採用屯孵機以外的其他孵化方法,如平箱孵化、溫室孵化、攤床孵化等,蛋經常直接暴露室內空氣中,就應特別重視孵化室的通風換氣,保持孵化室內有新鮮的空氣和足夠量的氧氣。
雞蛋人工孵化時為什麼要翻蛋,應如何掌握?
觀察母雞在自然孵化時,經常用腳、喙把種蛋上下左右翻動,並把窩邊和窩外的種蛋不斷調換位置,這種生物本能的反應就是翻蛋。其作用是讓胚胎的各個部位均勻受熱,促進氣體代謝和營養吸收,有利於胚胎發育,避免胚胎與殼膜粘連,有助於胚胎運動,保證胎位正常,提高孵化率。一般認為,翻蛋的次數多些為好。電機孵化時,每晝夜翻蛋8~12次為宜。翻蛋角度要求達到90度。傳統孵化採用手工翻蛋時,每晝夜翻蛋次數不應少於4次。
雞蛋人工孵化時為什麼要晾蛋?應如何正確運用這一技術環節?
晾蛋的本質是降溫,換句話說,只有電孵機內溫度極高,雞胚發育偏快時,才需要晾蛋。當氣溫超過25℃時,一箱整批入孵一萬多種蛋時,不管用怎樣的給溫制度,當胚齡超過14d,自溫能力增強,會使電孵機內溫度上升而超溫,發現這種情況時,就要設法排除機內多餘的熱量。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每天定時晾蛋兩次,每次將電孵機內的溫度下降到32℃,然後再徐徐給溫,使其回升到適當的度數;另一種辦法是將孵化機門打開一條縫,散除電孵機內多餘的熱量,打開門縫的大小,以恆溫控制系統的通、斷電熱盤的指示燈為依據,如果紅燈通電的時間長,說明門縫開得太大,機內熱量散失過多,電熱盤一直在加熱,浪費電力,反之如果綠燈常亮(斷電)而紅燈不亮,說明門縫打得太小,電孵機內多餘的熱量散失不凈,溫度仍在上升,因此,門縫要開得大小適當,使電熱盤仍有斷、通的時間,只不過是要使綠燈亮(斷電)的時間遠遠超過紅燈亮(通電)的時間的幾倍、十幾倍,這樣既節省電力,又能自控。經驗證明,這樣做不必加晾蛋措施,孵化效果也很好。
可見,晾蛋只是在孵化器內溫度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超過了適當的度數後才必須採取的一種措施,當孵化器內溫度一直保持恆定而不超過適當的度數時,就不必晾蛋。這里必須強調指出,我們所談的適當溫度度數,不僅是指玻璃窗內可以看到的孵化溫度表所指示的度數,還包括沒有在溫度表上反映出來的不同部位的蛋溫。一台理想的孵化器,各部位的蛋溫與溫度表所指示的溫度一致,或誤差甚小。而一台結構不善的孵化器,溫度表所指示的溫度與不同部位的蛋溫相差大,特別孵化後期,自溫能力強,處在中心部位的蛋溫超高,又在溫度表上反映不出來,碰到這樣的孵化器,就必須進行晾蛋,這時晾蛋的孵化效果就要比不晾蛋好得多。
雛雞出殼前後應注意做好哪些工作?
1.種蛋孵化至第19d後,自溫能力特別強,要經常檢查出雛機內的溫度,嚴防超溫,當發覺有超溫的傾向時,立即晾蛋。
2.雛雞臨出殼前已開始用肺呼吸,需要的氧氣量大大增加,因此必須保持出雛機內有足夠的新鮮空氣,在室溫比較高時,更要格外重視。
3.雛雞破殼後留下的蛋殼應及時撿掉,如果不及時撿出,蛋殼就很可能套在別的胚蛋外面,影響出殼。
4.人工助產是應當提倡的一項措施,但時間一定要掌握好,要等到殼膜顏色變黃,表示尿囊血管已經乾枯,才能進行。助產時間掌握不當,過早進行,尿囊血管尚未乾枯,這時強行剝開蛋殼;拉斷血管,造成大量出血,反而有害無益。
5.孵化室內裝放雛雞的竹簍筐事先清刷,准備好墊料。天冷時,覆蓋雛雞的棉被、單被都應預先准備就緒。
6.雛雞出殼後,待羽毛完全乾了,再從出雛箱內提出放在簍筐內,每筐放雛雞100隻(天熱時)或150隻(天冷時)。
7.天冷時可將兩筐雛雞疊放在一起,底筐多放些雛雞(150~180隻)上層少放些(120~150隻)。同理,雞數多時還可以三筐疊放在一起,其四周覆蓋棉被保溫,每2h檢查一次,防止受冷或受熱,注意調筐或加減覆蓋物。檢查時發現雛雞打堆,擁擠在一起,是溫度低、嫌冷的表現。天熱時。每筐放雛雞100隻,單筐平放在地面上,根據天熱的程度蓋以被單或完全不蓋,一般不要兩筐疊在一起,如果地方小,雛雞多,非兩筐堆疊不可時,要勤檢查,上下筐調位,防止雛雞受熱。發現雛雞張嘴喘氣,即是受熱、溫度太高的表現,應立即分散開擺放,切勿放在風頭上吹,那樣雛雞由熱驟冷,易於染病。
8.出雛結束後,出雛機、出雛盤、水盤要進行一次清刷消毒,設法排除機內污濁的空氣,使出雛機內保持空氣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