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養老服務 > 家庭養老有哪些困境

家庭養老有哪些困境

發布時間:2022-06-21 07:55:58

㈠ 你覺得養老問題是國家目前最嚴重的社會問題嗎

養老問題,個人認為也算是國家目前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了,一方面我國老齡化人版口不斷加大,而權且國家財政的壓力也是比較大的,社保資金明顯存在不足的現象,因此,國家推出延遲退休政策,也是由緩解養老問題的無奈之舉,希望社會各界能夠集思廣益,想出切實的方案,能夠妥善解決我國養老所面臨的問題

㈡ 當今社會的養老有哪些不足

摘要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亟須得到重視。按照國際通行的老齡化標准,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7%的國家或地區,即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據國家統計局2017年發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6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為2.3億,占總人口的16.7%,我國社會老齡化的特徵已經十分顯著。而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報告,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2.48億,老齡化水平將達17.17%,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佔比將達31%。

農村養老為何難難在哪些方面如何解決養老困境

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當然是質的飛躍,不僅老百姓不愁吃喝,現在的農民也逐漸進入高消費時期。 不惜花錢是現代農民最現實的生活,可以享受生活。 當然,這些不僅與農民自身的努力有關,但有一個問題,年輕人可以賺錢享受生活,而一些老人可能很難做到。 這是因為,在農村生活的老人,幾乎都是依靠孩子度過晚年,過著自己的年齡。

據他調查,目前農民基本每年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而目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選擇最低等級繳費的人數占繳費總數的90%。 很多人認為鄉下老人沒有花錢的地方。 因為有土地。 而且也給孩子錢。 更不用說花錢的地方少的話,幾乎不花錢。 但是,現實中並非如此。 對於沒有任何經濟收入的老人來說,並不是坐享其成。 因為以前沒有什麼積蓄,他們平時沒錢也要花錢。

㈣ 論述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

一、現階段「空巢老人」的現狀
空巢老人的定義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加大,家庭結構也在不斷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單獨居住或老年夫婦獨立生活在一起,子女均成年且長期不在身邊,又無他人照料,便逐漸形成的一個新的群體。根據民政部的數據,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城鄉家庭養老條件明顯缺失。而且,空巢化還在持續。不僅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經商、上學造成大量家庭「空巢」,城市青壯年外出上學、就業以及異城居住和同城分別居住情況也十分普遍。這對於中國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形成了強烈沖擊,而且「空巢老人」的生活也出現各種問題並逐漸為大眾所關注。
(一)空巢老人生活孤獨,缺乏照料
這幾乎是所有空巢老人的寫照,因為自己的子女不是在外就學就是在外就業,要不就異城居住或者同城分別居住,只有放假有時間的時候才會回來和家中的老人聚聚,可見日常的日子裡這些空巢老人生活該有多孤獨。幾乎所有的空巢老人都一樣,平時只有自己和老伴在家或者自己單獨一人在家,沒有什麼人照料,生活起居全靠自己,而且老年人都有些許疾病所以更加不敢出門,害怕一出門發病的話暈倒在外。一般城市的基本設施要好於農村,有些老人還可以在一起打打牌,晚上去廣場跳跳廣場舞,但是在農村由於基礎設施落後沒有固定的娛樂場所所以生活更加單調。
(二)空巢老人精神空虛
正是因為空巢老人生活孤獨,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所以常年自己在家就更會造成精神空虛。兩個老人在一起可能還好一些,可以說說話。但是老伴去世的「空巢老人」因為年紀大了社交圈變窄,常年一個人獨處,孤單、落寞的情緒不斷增多,這也是老年人最怕的。如果長期生活在寂寞、沮喪的情緒里,不僅容易引發情緒障礙、抑鬱症等,也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很不利的影響。這些不同程度上的焦慮、不安、孤獨、失落、抑鬱等情緒,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說則是一種更大的傷害。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會產生厭世的念頭。
(三)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問題
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已經衰老,一旦出現急性的疾病而身邊又沒有人及時救助時就會出現事故。而且空巢老人都是和子女分開住,城市裡有退休金的老年人還好最起碼有經濟來源,而對於農村裡的老年人來說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有靠子女接濟,但為了減少子女的負擔,好多老年人都會隱瞞自己的病情,有病就拖,一拖再拖,往往錯過了最好時機。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己在家行動不便,更易出現事故。一旦家中遭到盜竊或者出現其他問題,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就是最大的問題。
二、空巢老人出現的原因
(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不斷增多
從老年人口規模上看,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7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佔全球老年人口的23.6%。而從老齡化的速度來看,中國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十二五」規劃期間,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高峰,年均增加860萬左右,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佔全國總人口的26%。可見我國老年人數量大增,老年人口不斷增多。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隨之出現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空巢老人」問題。
(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現在我國已經開放「二胎」政策了,說明我國勞動力紅利已經消失。曾經的計劃生育規定只能要一個孩子,人口的增長速度的確放緩了,但是獨生子女家庭造成了很多問題,就像:失獨老人問題、老齡化問題、空巢老人問題等。因為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肯定對這一個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吃最好的、喝最好的、上最好的學,所以等到孩子上學之後就變成了父母自己一人在家,孩子在外上學或者孩子在外打拚的局面,造成了空巢老人的社會現象。
(三)年輕人和老年人的觀念存在差異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也不斷發展。隨著大城市的不斷發展,對於年輕人的吸引力不斷提高,很多年輕人更傾向於在大都市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近年來「北上廣」還有東部城市不斷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年輕人。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在大都市裡生活,寧願在大都市裡蝸居、當蟻族也不願意回自己的老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而老年人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兒女的前程也就獨自生活了下去。
還有一些年輕人覺得老年人和自己的觀念、行為有差異,為了不引起沒有必要的誤會,所以會選擇和老年人分開住。有些老人想得開認為自己有自己的活法,但是也有些老人認為那是年輕人嫌棄自己,所以心情更加抑鬱。
三、空巢老人的解決對策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培育專業的護理人員
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通過機構供養的方式,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國家應通過興辦養老福利機構和建設養老福利設施,培育和發展養老護理服務市場,運用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方式,解除空巢老年人缺少日常護理和社會照料的困境,使「空巢老人」的生活不在拮據並且得到照料並得到改善。並且我國目前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而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多,必須不斷探索適合老年人特點的專業化服務,以應對老齡化問題。
(二)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積極應對「精神空巢」
要鼓勵城市和農村因地制宜的建設老年文化場所。經常性地搞一些老年人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讓老人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加大社區活動場所建設,同時培養護理人員和志願者隊伍。從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出發,提供就餐、就醫、生活料理等各種形式的免費或廉價人性化服務,基本實現老年人「困有所助、需有所幫」的要求。整合村莊、校舍,利用農村文化大院、體育大院、文化書屋等各類場所,整合資源。不論利用哪些形式最終的結果都要解決老年人精神空巢的問題,讓抑鬱、孤獨情緒遠離老年人。
(三)加強「孝」文化的宣傳,提高子女的責任意識
雖然我國制定了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年輕人的責任感,但這並不是根本的解決措施。一方面,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加大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子女自覺地陪伴父母,贍養父母,承擔起自己責任。政府對那些做得好的典型要加以宣傳並獎勵,這是社會的導向問題,引導子女「見賢思齊」。要在道義上譴責做的不好的人改過自新,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恪守孝道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以在中小學教材里增加更多的尊老愛老內容,讓公民們在小時候就接受孝的教育,這才是事半功倍的長遠之計。

㈤ 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是什麼

存在的問題:①、雖然「尊老、敬老」的觀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數農村的年輕人接受了正規教育走出村莊不再從事農業生產工作而是選擇在城市紮根立足的大背景下,農村」空巢「現象突出,農村老年人負擔加重。

②、在建立社會的養老體系包括制度、基礎設施、人員配備上,農村的進度遠遠慢於城市,農村養老服務供給實在有限,一些養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駐率和利用率都無法達到一定程度就更別談農村了。

③、沒有專人負責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於農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觀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終致殘或致貧,加重了養老負擔。

㈥ 家庭養老功能弱化的表現

困局1家庭養老的壓力

「養兒防老」。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個觀念在很多人看來其實就等同於「養兒防老」。年輕時,養育子女,待老了之時,讓子女贍養。這種家庭養老模式,仍占據著社會的主體地位。

76歲的劉建忠就是家庭養老體系中的一員。年輕時,為了以後給子女一個好的生活,他努力賺錢,終於將孩子送出小山村,考上了內蒙古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按理說,他應該幸福,可隨著年齡的增大,劉建忠開始犯愁了。

對於像劉建忠這樣的老人而言,晚年,能有兒女的陪伴便是幸福,可是小鳥總有離巢的一天。

兒子在呼和浩特工作,劉建忠還生活在通遼農村的老家。兒子工作忙,回家次數少,一年都難見幾回面。有時候,劉建忠甚至後悔將孩子送出去上學。

「我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兒子希望我能到城市裡生活,接受更好的治療,安度晚年,甚至還考慮過給我找一個保姆,可是我一直不同意。要是請了保姆,孩子回來的次數估計就更少了。」劉建忠的內心,其實更想兒子能夠照顧他的晚年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劉建忠有相同情況的老人還有很多。家庭規模縮小,「四二一」家庭模式比例上升,「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這加重了子女的負擔與壓力,也使得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

面對這種現象,社會養老的需求在逐漸增多,在內蒙古的城市和農村,養老機構也更加趨於完善。

困局2養老院「一床難求」

以前,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似乎就是不孝。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養老機構逐漸被人們接受。

記者了解到,內蒙古現在擁有各類養老機構2979所,養老床位數達到24.2萬張,全區每千名老人僅擁有養老床位數59張,但這個數據已經位居全國第一了。

呼和浩特老年公寓是一家公立的老年公寓。記者了解到,現在老年公寓只有套間,標間只能是排號。想進養老院的老人,需要先住到套間里等,等到有了標間再調換。

「我們這里的床位也是很緊張的,今年年初開始就幾乎住滿了。」呼和浩特老年公寓的孫姓工作人員說。記者咨詢了民辦的呼和浩特市松山老年公寓,也得到了同樣的答案。

如今,高比例的社會養老需求需要多元的、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予以滿足。但隨之出現的問題是,養老服務資源存在結構性矛盾,區域布局不協調。公辦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有保障,但是數量少,而且主要針對城市「三無」和農村「五保」對象;民辦養老機構中服務質量好,規模較大的養老院同樣是「一床難求」;一些中小型養老院位於城鄉接合部,交通不方便,床位空置率較高。

新模式社區居家養老受歡迎

為應對老齡化,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正在探索和創新居家養老。根據社區老年人分布及健康狀況、功能定位及居民服務需求等特點,從新城區53個社區中挑選了麗苑、呼哈路、公主府、黨委4個社區作為居家養老服務的試點社區,嘗試打造不同模式、不同內容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這部座機是社區專門給我們老人配的,按一下就能直接連到社區醫院,特別方便。」81歲的趙桂枝給記者展示著自家的「社區座機」。

在麗苑社區,記者看到,老人在社區就醫非常方便。社區藉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名醫工作室、特色中醫等醫療服務形式,開展以「醫養結合+健康管理」為特色的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在數據中心的大平台上,輸入社區內一位老人的名字,他的病史、年齡、體檢數據、健康評估一下子就都出來了。這方便了老年人就醫和為老服務的數據統計。

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民政部門緊密結合地區實際,從7個方面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大力推動全區養老服務工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同時,內蒙古還將強化養老服務技術產品研發應用,為養老服務提供科技支撐,打造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務系統和應急救援服務網路等虛擬平台,匯集養老服務需求、供應商和服務項目,調度各類社會資源提供線上線下養老服務。

新希望「高端養老」被看好

「收支平衡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盈利了。」呼市松山老年公寓福院長朝輝說。

松山老年公寓在呼市郊區壩口子村,一座三層結構的老式樓房坐落於西、北兩個方向,連同大門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院落。

「這里馬上就要拆遷了,我們現在也正在找地方。」朝輝告訴記者,現在公寓住著150位老人,入住率達到100%,已經不招收老人了。

「搬遷後,我們也准備擴大規模,將居家養老和社會機構養老一起做。現在老人每月平均交3000元,這些費用除了老人開銷所剩無幾。我們是在把養老當成事業做,如果當成生意做那還是不合適的。」朝輝認為,養老行業是朝陽產業,前景還是很好的。其實,現在條件好的養老院還是有盈利的,他們收取的費用高,大概是4000-6000元,條件好,老人也願意去。

㈦ 在家養老的最大痛點是什麼

在家養老,其實有很多痛點。
痛點一:無事可做
因為在家養老意味著已經退休或者沒有工作能力了,那麼就會空出很多的時間在家中,突然的無事可做會讓老人的心中出現空虛的感覺,甚至會覺得自己對這個社會沒有用處了。那麼在這個時候家人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家人應該增加時間更多的陪伴老人,開導老人,讓老人盡快適應自己現在的生活,並找到可以做的事情。


痛點四:身體健康問題
老年人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會越來越不好。伴隨著身體的健康問題,情緒可能也會越來越差。所以這時候,子女應該定期帶自己的父母檢查身體,對他們悉心照顧,耐心與他們分享最近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很樂意聽的。

㈧ 建議加大對獨生子女父母的政策傾斜,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為何是一大問題

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而那些獨生子女的父母養老問題更為嚴重。

獨生子女自己本身邁入中年行列,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中年危機。父母漸漸老去,需要照顧和贍養,而孩子還沒有長大成人,需要撫養和教育。這樣的人群面臨著經濟壓力、體力壓力、心理壓力等多重問題。

結束語: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中國制度也在不斷的完善當中。作為中國人民,堅信在祖國不斷繁榮昌盛的同時,一定能讓老陌姓過上幸福和安定的生活。

㈨ 80、90後的養老困境有哪些

現在已經是快要到了2020年,可以說相較於其他方面來說,現在的70後已經是,即將要步入老年了,那麼在之後的80後,90後他們所要能夠面對的養老問題,其實遠遠比現在的70後所要面對的問題要更加的嚴峻,可以說,現在的整個中國來看,整個的出生率是在不斷的下降,所以社會老齡化問題也就是日益嚴重。這樣的話,他們所遇到的養老問題也就會顯得比較多,接下來我就給大家說一下所遇到的養老問題會有哪些?


最後的話,我們要知道所面對的最嚴峻的養老問題就是在於,社會的老齡化水平在不斷的增加,所以人均養老的資源也就在不斷的縮減,相對於那些達官顯貴來說,普通人所能擁有的養老資源可以說是極其少的,這樣的話也就會導致了養老難的問題。


綜上所述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80後、90後所需要面對的養老問題其實是極其嚴峻的,所以在現在還沒有步入老年的時候,我們需要對以後的養老問題進行一個未雨綢繆,這樣的話才能夠讓自己的老年生活變得更加的快樂,更加的舒服。

㈩ 獨生子女的父母以後養老會很困難嗎

這需要看將來的規定了。如果制定出有利於獨生子女的父母養老的方法辦法,那麼,國家負擔主要的養老經濟壓力,在錢上,獨生子女就輕松很多。但是在人上,也就是出錢出力的出力這個方面,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將來還是比較讓人憂心的,錢夠花,但是要讓自己孩子照顧自己生活起居,怕是很難,生病之後,孩子也不一定的相伴左右。相比之下,家裡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就能輕松很多。現在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但真正等到需要養老的時候,對老人來說,不缺錢的時候,人就比錢重要,陪伴的價值更高。或許將來的養老機構和養老社會服務會更加完善的吧,這樣就可以花錢買服務,但在孝道方面,可能將來的養老會讓人失望了,畢竟年輕人和中年人糊口吃飯,都承受著很大壓力,自然沒有功夫分心到老人身上,如果老人有退休金養老金之類,可以幫助年輕人生活,或許表面上的情況還能緩和一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道德會怎樣,價值導向是怎樣的,看看經濟發展情況,看看人們對錢的理解和態度,就能清晰許多。

閱讀全文

與家庭養老有哪些困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老人家不懂得配合怎麼辦 瀏覽:17
吃面養生總是反胃怎麼回事 瀏覽:16
2019社保養老金漲多少 瀏覽:4
福州退休金補貼 瀏覽:158
貴州最長壽老兵去哪裡了 瀏覽:620
長壽路到康王南路 瀏覽:46
廣州社保個人退休年審 瀏覽:184
將養老保險轉回戶口所在地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49
2017感動中國人物孝敬父母的 瀏覽:948
石家莊養老院有哪些服務 瀏覽:112
父母干預了我的生活是什麼意思 瀏覽:68
誠鄉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387
富士康體檢為什麼要看手 瀏覽:919
農村老人結婚隨禮多少錢 瀏覽:300
農村低保和養老保險能一起辦嗎 瀏覽:306
碧海老年公寓 瀏覽:557
50歲夜間尿頻勃起 瀏覽:465
寧波市老年體育活動中心 瀏覽:29
老人家突然進醫院怎麼安慰 瀏覽:976
長壽花落花後怎麼養護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