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8年退休的人員為什麼按2014年的工資標准執行
教師屬於事業單位工作人員,2018年退休人員,屬於「中人」,按照2014年工資標准計算,屬於以下兩個原因之一:
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視同繳費指數辦法還沒有出台,無法按照新辦法計算養老金,暫按老辦法,以2014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標准計算;
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低於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實行保底政策予以保護,以2014年9月的工資標准,按照老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1)為什麼按2014年計發養老金擴展閱讀:
中國養老金主要分為兩類: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養老金和企業人員退休養老金。二者實行的不同制度,被輿論廣泛稱為養老「雙軌制」,兩者待遇差距巨大,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在中國已經持續20年。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
一是統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則由財政統一籌資;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財政統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標准不一樣即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標准遠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差距大概是300%~500%。
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由於養老保障制度的不同而造成了兩者之間待遇差異較大,且這種差異已引起群眾的不滿,要求縮小差距、統一制度的呼聲日益高漲。
『貳』 國家公務人員退休,其退休金目前仍按2014年標准計算,合適嗎
現在機關幹部退休時,不能完全按2014年的標准來計算離休金,採取新、老離休金對比的方法計算後,以最低年金為標准,再加上10%的富餘部分年金,延長為現任機關幹部離休金。具體來說,就是從2014年到2024年,每年按10%增加計劃發冗員部分的養老金。簡單來說,如果2015年退休,與老辦法比較計算後,增加10%的富餘養老金,作為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一起發放。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分享就到這里了,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
『叄』 2019年退休的公務員為什麼按2014年的工資標准領取退休金還會補足嗎
題主理解可能有誤。
由於機關和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從2014年10月1號後開始專實施的,所以退休屬退休金按「老人、中人、新人」三種方式計算。即2014年9月30號(老人)以前辦理退休手續的,按原退休辦法計算維持不變;2014年10月1號至2024年9月30號之間退休的為「中人」,按「中人」方式計算退休金;2024年10月1號之後退休的為「新人」,按新辦法計算退休金。
按照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5〕2號)和人社部、財政部的規定,機關事業單位「中人」基本養老金計算辦法是: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本辦法實施之日起,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退休人員實行新老(即2014年9月)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即:新辦法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新辦法計發待遇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分年度(共10年,自2014年10月1號起)按比例予以限制(補齊)。
『肆』 2O17年退休為什麼按2014年的工資標准計算
行政事業單位2017年退休人員,屬於「中人」,按照2014年工資標准計算,屬於以下兩個原因之一:
一、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視同繳費指數辦法還沒有出台,無法按照新辦法計算養老金,暫按老辦法,以2014年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標准計算;
二、新辦法計算的養老金,低於老辦法計算的養老金,實行保底政策予以保護,以2014年9月的工資標准,按照老辦法計發基本養老金。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
》
人社部發[2015]28號
三、准確把握《決定》的有關政策。
(四)關於「中人」的過渡。全國實行統一的過渡辦法。對於2014年10月1日前(簡稱改革前,下同)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設立10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實行新老待遇計發辦法對比,保底限高。即:新辦法(含職業年金待遇)計發待遇低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按老辦法待遇標准發放,保持待遇不降低;高於老辦法待遇標準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員(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員(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發放20%,依次類推,到過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員(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發放超出部分的100%。過渡期結束後退休的人員執行新辦法。
N
老辦法待遇計發標准=(A*M+B+C)*∏(1+Gn-1)
N=2015
A: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基本工資標准;
B:2014年9月工作人員本人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等對應的退休補貼標准;
C:按照國辦發[2015]3號文件規定相應增加的退休費標准;
M:工作人員退休時工作年限對應的老辦法計發比例;
Gn-1:參考第n-1年在崗職工工資增長等因素確定的工資增長率,n∈[2015,N],且G2014=0;
N:過渡期內退休人員的退休年度,N∈[2015,2024]。2014年10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間退休的,其退休年度視同為2015年。
新辦法待遇計發標准=基本養老金+職業年金,其中,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經+個人賬戶養老金。
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基礎養老經=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下同)×1%,其中,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實際平均繳費指數×實際繳費年限)÷繳費年限。
各地根據測算形成與機關事業單位職務職級(技術等級)和工作年限相對應的視同繳費指數(樣表詳見附件),工作人員退休時,根據本人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等確定本事視同繳費指數。
實際平均繳費指數=(Xn/Cn-1
+
Xn-1/Cn-2
+
......
+
X2016/C2015
+
X2015/C2014
+
X2014/C2013)/N實繳;
Xn、Xn-1、...
X2014為參保人員退休當年至2014年相應年度本人各月繳費工資基數之和,Cn-1、Cn-2、...
C2013為參保人員退休上一年至2013年相應年度當地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
N實繳為參保人員實際繳納養老保險費年限。
2.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視同繳費年限×過度系數。
其中,過渡系數與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統籌地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過渡系數保持一致。視同繳費指數由各省級地區統一確定。
3.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計發月數。
其中,計發月數按國家統一規定執行。
4.職業年金計發按照《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伍』 機關事業單位2017年6月退休,退休工資核算為什麼按照2014年工資基數核算
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改革,從2014年10月起執行新的辦法。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
但對於2014年10月之前參加工作的人員,之前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沒有個人賬戶,自然也就不存在個人賬戶養老金。本著平穩過渡的原則,實行過渡性養老金。按2014年計算的,就是過渡性養老金,即當事人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之前(2014年9月30日之前),視同繳費年限的養老金。
(5)為什麼按2014年計發養老金擴展閱讀:
2015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國發〔2015〕2號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決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決定》要求,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陸』 事業現在退休的為啥按2014年標准發養老金
中人有過渡期。
今年養老金調整與往年相比,今年最大變化在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按照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調整待遇,這也是上世紀90年代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首次同步調整養老待遇。
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說,6.5%左右的調整幅度是指全國總體平均水平而言的,並不意味著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按6.5%來調整,更不是每個退休人員都按6.5%增發養老金。各統籌地區具體調整幅度,還需要由各地政府出台實施方案來具體確定。
並軌後「中人」按照各地政府出台的實施方案增加養老金。一般會在6月底之前結束。
『柒』 2022年1月退休為什麼按2014年標准算
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一)2017年12月31日前,經批准辦理退休手續並按月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不含機關、財政全額供款和差額供款事業單位中執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發辦法和調整政策的勞動合同制工人),自2017年1月1日起調整基本養老金。(二)退休人員按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不含折算工齡,下同)調整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滿10年及其以上的退休人員,繳費年限每滿1年,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退休人員(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5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52.5元。(三)按本通知規定調整基本養老金前,低於統籌范圍內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2513元/月的退休人員(不包括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軍隊轉業幹部、原工商業者),在按繳費年限調整養老金的基礎上,再按下述辦法調整基本養老金:繳費年限滿30年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45元;繳費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繳費年限滿10年不滿20年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不含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0元;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建設征地農轉工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增加35元。上述人員調整後的基本養老金不超過2773元/月。(四)在按本通知第二、三條規定增加基本養老金的基礎上,退休人員再按下列絕對額調整基本養老金:按本通知規定調整基本養老金前,月養老金低於2513元的,每人每月再增加90元;月養老金在2513元及其以上,低於3500元的,每人每月再增加70元;月養老金在3500元及其以上,低於4500元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養老金在4500元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的回答可以得出,如果我們想要了解退休工資的話,應該看退休工資的組成,退休工資的組成是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的,要進行計算的話就需要了解到本人繳納的年限。
『捌』 國家公務人員退休,其退休金目前仍按2014年標准計算嗎
目前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叫退休養老金,不是退休金,它是由人社部門統一發放。而在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的才是退休金,它是由當地財政部門負責發放。
這就是十年過渡期內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只是在老辦法計算養老金時、需要統一使用2014年9月本人的基本工資。新辦法計算養老待遇用到的數據基本都是退休當年或退休上一年度的。
『玖』 為什麼2017年退休還是按2014年的退休工資標准
2014年10月1日國家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現在的退休工資改革「中人」過渡期,2014年開始改革到2024年這10年是過渡期,所以「中人」計算退休時候有過渡性養老金的說法。
為了使廣大中人退休後的待遇不減少、不吃虧,國家把中人改革前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並把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這10年作為過渡期,對中人以過渡性養老金進行補償。
這樣,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就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職業年金組成。並對中人的養老金採取新老兩種計算方式進行對比計算,實行「限高保低"。
例如隔壁老王是2017年退休的,用舊辦法計算退休金是2000元,養老金並軌改革後新辦法計算的退休金1800元時候,這個時候為了減少機關事業人員的利益不受到損害,按退休金高的舊辦法繼續領取養老金。
如果養老金並軌改革後的新辦法計算退休金是3000元,高於舊辦法計算的退休金2000元,這時候就選擇退休金高的計算方法退休,也就是用養老金改革後的新方法領取養老金。
(9)為什麼按2014年計發養老金擴展閱讀:
2014年10月1日國家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並在退休工資的發放上實行老人老辦法、中人中辦法、新人新辦法。
並軌前的老辦法計算養老金即2014年9月,然後再按新辦法計算養老金,如果老辦法養老金高於新辦法,那麼就按老辦法的養老金發放。
如果新辦法高於老辦法,高出的部分以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10年過渡期內,每年以百分之十給予補發。如果你是2020年退休,當年就補發百分之六十。
再加上由於中人養老金計算中數據計算採集等各方面的復雜性,致使各地自2014年10月以後陸續退休的中人一直發放的是以2014年9月工資標准計算的預發性養老金。
到目前為止,全國除上海、江西、貴州等幾個省、市已先後出台養老金正式方案,並陸續按計劃有步驟地發放和補發外,大多數地方仍然沒有出台方案。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的方案巳日趨成熟,估計正式方案很快就會進入「出台季"了。到時候,各地會一分不少地把廣大中人的養老金如數補發的。